沂南之行促成长,醍醐灌顶在课堂

简单

<p class="ql-block">  很荣幸也很幸运能有机会参加此次的学习,最大的感慨就是从未有过的专注,喜欢也欢喜。好像又找回了大学那会儿对数学的热爱。以前总认为自己是数学专业毕业的,觉得对数学有份独特的情怀,可对比之后我才发现虽是数学专业但并不代表专业的数学!回顾自己十多年的教书生涯,觉得自己那么多年白教了,教书难,教好书更难。仅仅四天的学习就让我见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热爱,什么是真正的情怀,什么是真正的专业!</p> 团队准备篇 <p class="ql-block">  我在乡镇工作了15年,很少有机会参加这样的学习,刚接到通知的时候心里很忐忑,总觉得自己不够优秀,怕拉了我们组的后腿,怕让王老师和石老师失望。所以我也确实在努力的备课,改课。在我们自己组里展示之前我前后修改了七八次教案,想方设法创设情境,修改教学过程,还有最后的总结,觉得有了情境,有了精彩的总结好像课就出彩了似的,后来才发现我这想法多么的可笑,这样的备课是不切实际的,就像于科长说的是一节假课,不是真实的课堂。</p><p class="ql-block"> 后来听我们组的成员展示自己的课,更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了,她们是那么的优秀。王老师和石老师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他们都在为我加油,让我重拾信心!他们耐心的听我讲课,指出了很多的不足,也给出了专业的建议,让我茅塞顿开。王主任说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可以从正确的竖式入手而不是出示很多不同方法再在一起筛选,开始我不理解,后来发现他的想法是对的,我们经过调研发现大多数学生真的是会列出正确的竖式但却讲不出其中的道理,所以我们组就从这个正确的竖式入手开启了这堂课的研讨。我们一起磨课,一起学习,充实而又快乐。</p> 初次展示篇 <p class="ql-block">  8月21日下午两点到了激动人心的时刻。不知道谁会被抽到讲课,坐在会议室里忐忑不安,看到于科长那么严厉感觉更没底了😂😂😂。最后我们这一组是郭老师被抽到了讲课,郭老师总是那么的幽默风趣,他独特的教学风格更是我可望而不可及的。他曾获得过临沂市数学讲课比赛一等奖,他是那么的优秀,跟他聊天让我学到了很多。前后共14个县区进行展示,当晚的展示一直持续到十点多,身体有些许的疲惫,但更多的是收获。</p><p class="ql-block"> </p> 县区交流篇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也就是8月22号我们和临沭,朴园团队一起开始了磨课,每个团队都有每个团队的思路,我们互相阐述自己的观点,大家唇枪舌战,最后决定以我们郯城县区的方案为大方向,其他方面再做一些少许的修改。为了迎接23号的抽签讲课我们都很努力,生怕给自己团队丢脸,“3为什么要乘两次?”“3为什么还要斜着和1相乘?”怎样能让学生自主提问,怎样处理这个问题我们讨论了好久,还有错例到底要不要展示,还有到底是用探究单还是小棒,大家各抒己见。当晚我们又是研讨到11点多,回到酒店,大家又各自备课到了一两点。这一天过的又是那么的充实。</p> 二次展示篇 <p class="ql-block">  23号早上五点多就睡不着了,因为七点半就要抽签了,感觉心提到了嗓子眼😅,总觉得自己还没准备好,不能把设计的思路完整的讲出来,怕丢了团队的脸。饭也吃不香了,过了一会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组长说准备好手机抽签了,我们每个人都紧盯着手机,结果我们县区没有一个人抽到,组长还有点失望呢😂,我们团队的幸运儿是临沭的孙老师,说实话很佩服孙老师,因为每一个被抽到的老师都是顶着很大的心理压力的。孙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让我很是惊讶,她气定神闲,虽然她自己说紧张但我完全看不出她紧张的样子,对我来说她也是我学习的榜样。</p><p class="ql-block"> 课后于科长带领老师一起给我们组评课,每一个细节都点评的那么到位,让我不自觉的感慨,于老师都58岁了依然干劲十足,她是那么的专业,那么的有热情,她是真正的专家。</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在吕健主任的带领下又开始了研讨、改课。团队的成员出谋划策,让我记忆很深刻的是朴园的王冲老师,踏上讲台,状态就立马来了,他驾驭课堂的能力,他的信手拈来让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从他身上透出一种知识的力量。或许这就是榜样吧!</p><p class="ql-block"> 经过研究决定推选临沭的王荣老师代表我们组展示成果。王荣老师细致到每个细节,甚至说话的语气,语调她都仔细斟酌。真真切切的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磨课,这才是真正的磨课!</p> 收官之战篇 <p class="ql-block">  24号,我们迎来了真正的课堂,发现有孩子们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以往都是我们扮演学生的角色,但事实证明完全不一样,孩子们的反应,孩子们的问题很多情况下都在我们的预料之外。我们不能刻意的去引导孩子朝着我们的方向去回答问题,如果这样的话,这就是假的课堂,我们更多的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从学生的知识经验上去启动问题,聚焦本质。于科长说了一节成功的课首先要保证学生学会,其次就是思路要清晰,再者就是问题的启动要明确。如果一节课你设计的花里胡哨,看上去很精彩,实则学生都没学会的话,那这就算不上成功。还有就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你的“小棒”,你的“点子图”,你的“探究单”到底能不能实际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都要深入的思考。就像郭老师在感悟中说的要让学习工具真正成为理解问题的“支脚架”,而不是摆设的“花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回顾这几天的学习,满满的收获,其实说实话我真的还没有学够,感觉自己就像缺了水的树苗,想不停的吸取水分,汲取营养。回去的路上和我的小伙伴们讨论了很多,石老师告诉我要多读书,读书是输入,但我们的目标是为了输出。是为了应用到我们真实的课堂中,她说如果把精力放在每一节课的准备与打磨上,就会有很大的收获。榜样就在身边,我要更加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