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读书,独处便是一个人的狂欢

心怡芳菲

<p class="ql-block">亲爱的书友:大家晚上好!</p><p class="ql-block"> 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修养、一种生活方式,它能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让我们在无尽的知识海洋里寻找答案,让我们在文字的世界里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p><p class="ql-block">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在这美好的夏末初秋的傍晚,我们迎着余晖,吹着凉爽的风,满心欢喜的相聚在茶语琴韵,共度我们的第190期读书会,开启我们期待一周的美好旅程。</p><p class="ql-block"> 我们今天的读书会仍然是两个环节。有书共读和个人分享。</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i>有书共读</i></b></p><p class="ql-block"> 根据我们今天读书的内容,我给今天的读书会定了一个主题,为《爱上读书,独处便是一个人的狂欢》。</p> <p class="ql-block">  首先关于读书,因为我们有非常一致的共识:它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可以提高我们的素质,增长我们的知识,培养我们自学的能力、充实我们的内心,我们大家也是因读书而走到了一起,一起在文字的海洋里畅游,被滋养、被浸润,感到其乐无穷。</p><p class="ql-block"> 有关读书的好处、作用和意义,各位书友在之前也分享过。这里我也搜集了一些关于读书的段子,再跟大家一起温习。</p> <p class="ql-block">  关于读书,朱广权用他富有特色的“段子”告诉我们:它可以让你在看到落日余晖的时候,脑海中浮现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哇,夕阳真好看!”在看到漫天飞舞的雪花时,能够脱口而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而不只是惊呼“哎吆,雪真大,被惊呆!”如果不读书,别人会说“春风得意马蹄疾”,你只会说“我好嗨”。别人会说“曲径通幽处”,你只会说“路好歪”。别人会说“不如相忘于江湖”,你只会说“我想和你掰”。</p> <p class="ql-block">  白岩松:读书不保障命运可以好好的对待你,但是,书读多了,可以保障你能够更好的对待命运。</p><p class="ql-block"> 《人民日报》对于为什么要多读书,也有很好的答案。一、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二、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虚心,较通达、不固执、不偏执。三、书中未必有黄金屋,但一定有更好的自己。四、读书让你哪怕深陷泥泞,也依然可以仰望星空。五、书或许不能解决眼下的难题,但他会给你冲破困难的力量。六、读书就是让自己变得辽阔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p><p class="ql-block"> 多给自己一点时间,静下心来读书,他会一点一滴的滋养你、改变你,让你收获更好的自己。请相信,生活中的一切不解与疑惑,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p><p class="ql-block"> 时间有限,就搜集了这些,可能还有很多关于读书的更精准的诠释和美好的表达,那就留给大家。</p><p class="ql-block"> 既然有这么多好处,所以让我们一起读书吧。</p> <p class="ql-block">  关于独处,我们今天共读的《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会涉及到,我们就先开始读书吧。</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阅读了本书第五部分《灵魂只能独行》中的三篇:分别是《孤独的价值》《独处也是一种能力》《独处的充实》。</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一、孤独的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 周国平认为孤独是一种具有形而上意味的人生境遇和体验。我们一般人看见“孤独”二字,就立即会想到孤单、独自一人、孤苦等感情方面的场景或词语。而作者是把孤独上升到“形而上”也就是“道”的层面,从宇宙的本源即精神的层面来分析和探讨。</p> <p class="ql-block">  (一)他很赞同英国医生安东尼.斯托尔所著的《孤独》一书的观点。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孤独就是一种病态,也论证了孤独是人生意义的重要源泉,对于具有创造天赋的人来说,甚至是决定性的源泉。</p> <p class="ql-block">  (二)作者把交往和独处进行对比,认为不擅交际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是一种严重的缺陷。他认为缺乏独处能力的人,只能顺从,世界对于他仅是必须适应的对象,而不是满足他的主观性的场所,这种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他认为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他用睡眠做比较,认为睡眠是大自然恩赐给每个人的独处时间,而梦也具有整合功能。还用居丧者来说明,人可以在独处中顺变。居丧本质上是:一个人内心孤独的深处所发生的某件事。最后得出结论:内在的心理经验是最奥妙、最有疗效的;基本的孤独体验乃是人生意义问题之思考之前提。</p> <p class="ql-block">  (三)人类精神创造的历史表明,孤独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孕育、唤醒和激发了精神的创造力。用疾病和牢狱之灾说明,正是由于疾病和牢狱之灾把人同纷繁的世俗生活拉开了距离,人才会因此获得看世界和人生的一种新的眼光,而这正是孕育出大作品的重要条件。</p> <p class="ql-block"> (四)把独孤的状态与宗教上的几个人圣人(释迦牟尼、耶稣、穆罕默德)开悟前的状态进行类比,便于让我们对孤独进行理解。孤独之所以是人生的重要体验,不仅是因为唯有在孤独中,人才能与自己的灵魂相遇,而且是因为唯有的孤独中,人的灵魂才能与上帝、与神秘、与宇宙的无限之谜相遇。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在交往中,人面对的是部分和人群,而在独处时,人面对的是整体和万物之源。</p> <p class="ql-block">  (五)把孤独的状态与人临死前摆脱对人世依恋的状态进行类比,说明孤独的价值就是让人渐渐的较专注于自己的内心。</p><p class="ql-block"> 孤独是一个严肃的哲学命题,是一种具有形而上意味的人生境遇和体验,是人生意义的重要源泉,尤其对于具有创造天赋的人来说是决定性的源泉。是人进行内部整合的需要,可以孕育、唤醒和激发精神的创造力。孤独可以把人超拔出俗世琐事,让人与自己的灵魂相遇、与上帝、与神秘、与宇宙的无限之谜相遇,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美好体验。了解了孤独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思考,有助于了解自己,发掘自己的潜力,更好的成长。</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二、独处也是一种能力</span></p><p class="ql-block"> 关于独处,我曾经在第141期读书会个人分享环节分享过一篇文章《独处、决定了你的人生层次》,其中作者表达了四层意思:一、独处,决定了你人生的层次(精神层次越高的人越喜欢独处);二、独处是精神的减负(可以以第三者的视角审视自己的生活,把生活看的更明白);三、独处是心灵的回归(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独处是一个人最该享受的清欢);四、独处是灵魂的升华(只有在独处的时候,你才会更加笃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才能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发现更好的自己,才能活得更加有深度)。</p> <p class="ql-block"> 在《独处也是一种能力》部分,作者认为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则有些寂寞,寂寞中却有一种充实。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到自己。这时候,我们独自面对自己和上帝,开始了与自己的心灵以及宇宙中的神秘力量的对话。</p><p class="ql-block"> 作者认为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独处时展开的。从这一点上来说,精神层面的独孤和独处其实应该是一个状态,都是进行内部整合的过程。要能够与自己交谈,必须把心从世俗事务和人际关系中摆脱出来,回到自己。而这种交谈是发生在灵魂中的谈话,是一种内在的生活,也是一种能力,一种罕见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作者认为阅读、写作、信仰是三种灵魂交谈的能力,其中阅读是与历史上的伟大灵魂交谈,写作是与自己的灵魂交谈,信仰是与心中的上帝交谈,三种交谈都是聚集心灵财富的过程,而这三种交谈都需要在独处中进行。</p><p class="ql-block"> 独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能力,各位书友因为读书相聚,都已初具阅读的能力,已经开始与大师级的灵魂进行碰撞,以后让我们多独处、多思考、多与自己的灵魂对话,多于高贵的精神交谈。</p><p class="ql-block"> 所以,爱上读书,让我们与独处的自己狂欢吧!</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i>个人分享</i></b></p><p class="ql-block">《看了李白的朋友圈才知道,人和人的关系都是季节性的》</p><p class="ql-block"> 有人曾把李白朋友圈,绘制成了这样一张图。从图中可以看到,李白这一生,交友众多。我们熟知的杜甫,高适,贺知章都是他的好友。他们相聚在一起时,都曾举杯畅饮,互诉衷肠,有过一段非常难忘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然而随着人世的变迁,这些浓烈的情感,都慢慢被时光遮掩。直到李白去世,很多曾经的好友,都再未在他的生命里出现。</p><p class="ql-block"> 亦舒曾说:命运的旅途中,每个人演出的时间都是规定的,该离场的时候,多么不舍得,也得离场。人与人的关系,都是季节性的。这一程,相遇,下一程,退场。相遇在风中,聚散从来由不得你我。</p> <p class="ql-block">  01 李白&杜甫:性情不合,终将渐行渐远。</p><p class="ql-block"> 知乎上有人问:为什么杜甫被称为“老杜”,李白没有被称为“老李”?一个高赞回答很有意思:杜甫未曾年轻,李白从未老去。李白和杜甫,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p><p class="ql-block"> 李白为人,豪迈飘逸,哪怕是跌落低谷,他对人生的态度也始终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p> <p class="ql-block">  而杜甫向来老气横秋,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刻,他的笔下是化不开的忧愁: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p><p class="ql-block"> 从这点就可以看出,李白与杜甫,性情完全不同,即便后来有幸相遇,最终也难逃渐行渐远的结局。</p><p class="ql-block"> 公元744年,李白因触怒权贵,正在洛阳“散发弄扁舟”。而杜甫因科举落第,四处游玩散心,也来到了洛阳。就这样,两个失意的人,在那个千年古都,完成了一次历史的邂逅。</p> <p class="ql-block">  两人相逢后,经常一起游山玩水,一起访仙问道,一起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p><p class="ql-block"> 然而,这种无忧无虑的日子,李白可以做到乐在其中,杜甫却不行。杜甫心心念念的,是百姓疾苦;而李白执着的,却是且乐当下。</p><p class="ql-block"> 一个现实主义,一个浪漫主义,是很难携手走到最后的。所以,在同游齐鲁后,杜甫终于下定决心,再次走入长安城中。而李白也决定继续游于山水之间,转向江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临别时,李白写下了“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的诗句送别杜甫。此后余生,两人再未见过面。</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人和人之间,敬于才华,合于性情。而李白和杜甫,恰恰是敬于才华,散于性情。</p><p class="ql-block"> 他们两人,一个沉稳似山,一个奔流似水,可惜的是,山水虽有相逢,却终归不同路。</p><p class="ql-block"> 有人曾总结道,真正的朋友,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有共同的理想,第二种是有共同的语言,第三种是有共同的爱好。</p><p class="ql-block"> 与人相交,没有人愿意一直向下兼容,也没人喜欢一直向上仰望。真正长久的关系,一定离不开志趣相投,性情相合。若缺失了这一点,即便勉强处在一起,也终究会活成彼此不理解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  02 李白&高适:际遇不一,只能分道扬镳。</p><p class="ql-block"> 公元744年,李白在遇见杜甫后,还邂逅了同样不得志的高适。那个时候,他们境况相同,遭遇相似,几人刚相识不久,却相见恨晚,格外交心。他们聚在一起,谈人生理想,访名山大川,度过了一段高歌狂笑的快意生涯。</p><p class="ql-block"> 然而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几人的际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选择老皇帝玄宗,还是永王李璘,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一次关乎命运的抉择。</p><p class="ql-block"> 高适果断选择了前者,而李白则投奔了后者。</p> <p class="ql-block">  结果,永王李璘兵败,李白一下子成了“从逆”的叛贼。而高适则凭着军功扶摇直上,成了平叛的大功臣。万般恐慌之下,李白赶紧写了一封信向往日的好友高适求救。他在信中表示,自己绝无反叛之心,希望高适看在他们过往的情分上,救他一命。</p><p class="ql-block"> 高适也有他的立场,也有诸多无奈,他没法对李白网开一面,而且还只能亲手把他送进监狱。再后来,李白戴着反贼的帽子,被流放夜郎。高适却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诗人,变成了镇守一方的地方大员。</p><p class="ql-block"> 此后一生,两人再未有过任何交集。</p> <p class="ql-block">  作家海宴曾说过一句很扎心的话:世间有多少好朋友,年龄相仿,志趣相投,原本可以一辈子莫逆相交。可谁会料到旦夕惊变,从此以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天涯路远。</p><p class="ql-block"> 成年人的关系,真的比我们想象得要脆弱。</p><p class="ql-block"> 今日你们可以一见如故,来日很有可能就会走到形同陌路;今朝你们“酒逢知己千杯少”,明日未必不会“话不投机半句多”。当人生轨迹不再有交集的时刻,成年人之间,散伙是常态,你我都不是什么例外。友情并非一辈子的事情,当一段感情到期的时候,愿你我都可以笑着挥手告别。</p> <p class="ql-block">  03 李白&孟浩然:付出不对等,注定走不到最后。</p><p class="ql-block"> 在唐朝的众多诗人中,李白最仰慕的是孟浩然,甚至把他当成了偶像一般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李白26岁那年,曾游历到湖北襄阳一带。也是在那个时候,他听说誉满京城的孟浩然在此地隐居,于是连夜兼程,专程前往鹿门山谒见孟浩然。</p><p class="ql-block"> 在见到孟浩然后,李白更是瞬间化身迷弟,写下一首《赠孟浩然》来表达他的敬慕之情: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p><p class="ql-block"> 在李白眼中,孟浩然是一个超凡脱俗,风华绝代的人物。能与这样的人相识,并与之结为忘年交,是他这一辈子最难忘的经历。</p> <p class="ql-block">  后来,两人又于黄鹤楼前相遇。同游一番后,孟浩然说自己将乘船去广陵,李白又亲自送到江边,一直目送着小船渐行渐远。直到小船消失在水天一际,李白才收回目光。</p><p class="ql-block"> 随后,怀着对孟浩然的不舍,李白挥笔写下了千古名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p><p class="ql-block"> 从这两次相交可以看出,狂傲的李白,在孟浩然面前,一直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李白这一生,写给孟浩然的诗,有五首之多,这在历史上都是很少见的。</p><p class="ql-block"> 然而对于李白的崇拜,孟浩然却始终较为冷漠。倒是对其他朋友,比如杜十四、朱大、陈七等人,孟浩然倒是有过不少回应。感受到偶像的冷淡的李白,对孟浩然的态度也从原来的相逢意气为君饮,变成了渐行渐远渐无书。</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份长久的关系,不是同频对等的。单靠一个人仰望的友情,注定走不到最后。</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友情里最让人唏嘘的就是,我把你当作唯一,你却把我当其中之一。”只靠一个人来稳固的感情,最后都会变成一场无疾而终的遗憾。</p><p class="ql-block"> 何必放低姿势去迁就别人,从此一别两宽,也能各自安好。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有些情,谈着谈着就淡了。</p><p class="ql-block"> 就像丰子恺所说的:小时候总以为,成为朋友就永远是朋友。长大后才明白,人与人之间,哪来什么永远,能陪伴彼此走上一段路,就已经是温暖。</p><p class="ql-block">所以别抱怨那些在中途离开的人,他们有他们的方向,我们也有我们的归途。 </p><p class="ql-block"> 与君同舟渡,达岸各自归,也是一段感情最好的归宿。往后余生,缘来珍惜,缘去随意,惜缘随缘即可,莫攀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