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温暖,满满是爱——读余秀华小诗《静》

李公子

<p class="ql-block">《静》</p><p class="ql-block">和以往一样,你穿过那条街</p><p class="ql-block">就有江风从衣角企及腹部</p><p class="ql-block">夕光落在你的后背上</p><p class="ql-block">慢慢弯曲</p><p class="ql-block">有些话没有说就白了</p><p class="ql-block">你怎么也藏不住</p><p class="ql-block">秋天了。你的喃喃自语和身影消逝于人群</p><p class="ql-block">我的担心一直跟随你敲开一扇门</p><p class="ql-block">在你换下的鞋子里安定</p><p class="ql-block">你接过她递过来的热茶,温柔一笑</p><p class="ql-block">哦,亲爱的,我知道多深的爱</p><p class="ql-block">也不能惊动这样的黄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首诗是余秀华的近作。以静入诗,古人已多有之。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余秀华的这首现代诗同样以静入诗,写的却不是古人诗境中的那种闲适静寂,她这种静缘自内心平和的安静。</p><p class="ql-block">  当岁月偷偷溜走,一颗很燃的心总还是有很久的律动在波荡。然而当夜深人静一个人仰望星空的时候,当一个人的生活已经变得波澜不惊时,你突然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能够独自承担起许多受伤的不幸遭遇,并能够淡然处之。这是一种理性,一种冷静。余秀华的这一首短诗中所写的“静”,就是这一种冷静与理性。</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是以上帝之眼的视角来对所发生的一幕人间真情进行诗性的描写,充满了温馨与期待。诗的前4行是对一个行走在黄昏里的人所进行的简约描摹。这人或许是在下班后回家的路上,走在夕阳的余晖里,在江风的轻拂中,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夕光,指夕阳的光辉。这一个意向多次出现在女诗人的作品中,是她喜欢用来营造意境的词汇之一。</p><p class="ql-block">  诗的第5行“有的话没说就白了”,用词不够明晰通达。根据第6行“你怎么也藏不住”我们可以推断第5行少用了一个“明”字。这是余秀华诗歌用语选字的小瑕疵,可能源于她偶尔使用方言入诗的习惯。第5行和第6行是接下来的四行诗的楔子,颇含哲思。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场景让人不说也明白,从而造就了一种静谧和谐而又温情脉脉的氛围。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正切合了这首作品的题目《静》。接下来我们继续读读看到底是什么样的场景,令诗人有了在第7行到第10行中所写的人间绵绵哲思。</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的第7行以“秋天了”为开头,加上第2行里所写的的江风,我们也同样可以感受到走在大街上被秋风吹拂的阵阵凉意。下班在风中穿行的这位男子之所以喃喃自语,正是心有牵挂的神态,在人群里匆匆而过。注意这里诗人在写法上采用的仍然是上帝的视角来刻画诗境中的人物。正是由于第7行引起了诗人的担忧,才有了下一诗行里所体现的担心:我的担心一直跟随你敲开一扇门。</p><p class="ql-block">这男的敲开的是自家的门。诗人的心也在男子家门开的那一刻而安下神来。这中间体现的仍然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境界。男子和打开家门的这位女子并无一句对话,可以说是两人眼神和心神的交流与默契,顿时令人向往和羡慕起来。手中的热茶,温婉的对视和微笑,幸福的家莫不如此。</p><p class="ql-block">  以上所写正是诗人心中对爱和家的畅想,充满了博爱之情。尽管只是想象,但诗人以结尾处的两行诗引起人们对美好家庭生活的呵护与热爱:哦,亲爱的,我知道多深的爱 / 也不能惊动这样的黄昏。 很多网友最喜欢结尾这两句。不能惊动这样的黄昏,所体现的仍然是题目《静》的内涵。余秀华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是非常娴熟的,最高明之处就是处处扣题,我们需要细读才能体会出诗人的巧妙构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