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语音学常识并践行融合教学理念——教好汉语拼音,助力娃娃学好语文(连载三)

杨德伦

<p class="ql-block"><b>作者按:</b></p><p class="ql-block"> “汉语拼音”部分,教学意义重大,可因教学内容难度大,教学时间紧,学生起点低,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虽然每位新教师凭借已有的积累,都能教,但如何教得正确,教得好,教得高效?这一直是个重要的研究课目。现与大家分享一篇文章,期盼能给年轻教师们一些启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运用语音学常识并践行融合教学理念——<b>教好汉语拼音,助力娃娃学好语文</b></p><p class="ql-block"><b> </b>(连载三)</p><p class="ql-block">杨德伦 北京特级教师 正高级教师 </p><p class="ql-block">国际汉语教师 原“国培计划”培训教学和评审评估专家</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二、韵母的发音特点与方法</b></p><p class="ql-block"> 普通话中的韵母主要由元音构成;有些韵母是由元音加鼻辅音(-n、-nɡ)构成的。与辅音比较,元音发音的主要特点是:①气流在咽头、口腔不受阻碍。这是元音与辅音最主要的区别。②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③气流较弱。④声带振动,声音比辅音要响亮。</p><p class="ql-block"> <b>(一)单韵母的发音特点与方法</b></p><p class="ql-block"> 由单个元音构成的韵母叫单韵母,又叫单元音韵母,共有a、o、e、ê、i、u、ü、-i[η]、-i[ι]、er这十个。这当中,前七个都是舌面元音,又叫舌面单韵母;后三个不属舌面元音,可统称为“特殊元音韵母”。</p><p class="ql-block"> 元音的发音,是由不同的口型决定的。舌头较高的部位叫舌位,舌位可抬高降低,可伸前缩后;口腔开合的程度叫开口度,开口度可大可小;双唇的形状叫唇形,唇形可圆可不圆。其中,舌位的高低,决定着开口度的大小。舌位越低,开口度越大;舌位越高,开口度则越小。</p><p class="ql-block"> 单韵母的发音特点与方法是:尽管单韵母发音时各有各的舌位、唇形与开口度,然而每个单韵母发音时的口型(舌位、唇形与开口度)却是始终不变的。</p> <p class="ql-block">  要提示的是:</p><p class="ql-block"> 1.用普通话念“资”或“刺”“私”并拉长读音,音节后面的拖音便是舌尖前元音-i[η]的读音。这个单元音韵母不能自成音节,并且只出现在声母z、c、s的后面,构成整体认读音节zi、ci、si。</p><p class="ql-block"> 2.用普通话念“知”或“吃”“师”并拉长读音,音节后面的拖音便是舌尖后元音-i[ι]的读音。这个单元音韵母也不能自成音节,并且只出现在声母zh、ch、sh、r的后面,构成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hi、ri。</p><p class="ql-block"> 总之,舌面单元音韵母i[i]决不会出现在z、c、s和zh、ch、sh、r的后面。</p><p class="ql-block"> 3.“er”是个带有卷舌色彩的元音,因此又称卷舌元音。发音时,舌位居中,舌尖向硬腭卷起,口略开,唇形不圆。er虽然用两个字母标写,但仍是单元音韵母。其中的“r”只是表示卷舌动作的符号,不要以为它是辅音韵尾。只是因为er在形式及发音方法上与复韵母相似,所以课本将它编入复韵母中。</p><p class="ql-block"> 4.《舌面元音发音舌位变化示意图》中所讲舌位的“前”“央”“后”,同样不是说把舌面分成前、中、后三部分,而是指舌面接近或抵住部位的前、中、后,即口腔的硬颚、硬颚后、软腭。 </p><p class="ql-block"> <b>(二)复韵母的发音特点与方法</b></p><p class="ql-block"> 由两个或三个元音构成的韵母叫复韵母,又叫复元音韵母。和单韵母比较,复韵母的发音特点是:发音时舌位、唇形都有变化。即复韵母的发音方法是由甲元音的发音状态(舌位、开口度、唇形)快速滑向乙元音(甚至再滑向丙元音)。这当中,舌位的高低前后,口腔的开闭,唇形的圆展,都是逐渐过渡、变化的,不是突变的、跳跃的;同时气流不中断,中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发出的音是形成一个整体的。</p> <p class="ql-block">  要说明的是:</p><p class="ql-block"> 1.用“ao”表示“au”,其中的“o”只表示从a到u的滑动方向。不写作u,而标作o,是为了字形清晰,避免手写体u与n混淆。</p><p class="ql-block"> 2.按汉语拼音方案要求,复韵母iou、uei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分别写成iu、ui。而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直接用iu、ui来分别取代iou、uei。</p><p class="ql-block"> 3.用普通话念“耶”或“约”并拉长读音,音节后面的拖音便是单元音韵母“ê”的读音。它除单用(在普通话中只有“欸”这个字念ê)之外,在与元音i、ü构成复韵母时写作“e”。因为单韵母e(鹅)是决不出现在i、ü后面的。</p><p class="ql-block"> 4.复韵母一般由韵头、韵身(韵腹、韵尾)构成。其中,韵头、韵腹、韵尾三者的发音轻重长短并不一致。韵头只限于韵腹前的i、u、ü,发音轻而短,只表示复韵母发音的起点;它因为介于声母和韵腹之间,所以又叫介音或介母。韵腹一般由a、o、e、ê充当,i、u、ü、-i、er也可以作韵腹;韵腹是韵母的主干,与韵头、韵尾相比,声音最清晰响亮,所以也叫“主要元音”;音节的声调一定标在声音最响亮的主要元音上。韵尾仅限于韵腹后头的i、u(o),只表示复韵母滑动的最后方向,音值含混而不太固定。</p><p class="ql-block"> 在这些复韵母中,韵腹在前的叫“前响复元音韵母”,韵腹在后的叫“后响复元音韵母”,韵腹居中的叫“中响复元音韵母”。</p> <p class="ql-block">  <b>(三)鼻韵母的发音特点与方法</b></p><p class="ql-block"> 鼻韵母由元音和鼻辅音韵尾(舌尖鼻辅音n、舌根鼻辅音nɡ)构成,所以又叫鼻音尾韵母。鼻韵母的发音特点、方法与复韵母一样:发音时舌位、唇形都有变化,都是由元音的发音状态自然而快速地滑向鼻辅音韵尾。</p> <p class="ql-block">  要强调的是:</p><p class="ql-block"> 1.“n”作鼻韵母的韵尾时,跟它作声母n的发音大同小异,只是除阻阶段不发音——用普通话念“安”或“恩”“音”并拉长读音,音节后面的拖音便是鼻韵尾“n”的读音。“n”因为是舌尖鼻辅音,所以在作鼻韵母的韵尾时,又叫做“前鼻尾韵”;带有前鼻尾韵“n”的鼻韵母,又叫做前鼻韵母。</p><p class="ql-block"> 2.“nɡ”虽然是由两个字母构成,却是一个音素。不要以为它是由声母n(讷)与声母 ɡ(哥)组成。在普通话中,“nɡ”不能作声母,只能用作鼻韵母的韵尾;与作鼻韵母韵尾的“n”一样,它也是除阻阶段不发音——用普通话念“肮”或“鞥”“英”并拉长读音,音节后面的拖音便是韵尾“nɡ”的读音。“nɡ”因为是舌根鼻辅音(发音时形成阻碍部位在舌根),所以在作鼻韵母的韵尾时,又可以叫做“后鼻尾韵”;带有后鼻尾韵“nɡ”的鼻韵母,又叫做后鼻韵母。</p><p class="ql-block"> 3.按汉语拼音方案要求,鼻韵母uen同声母相拼时则省写成un。这时音节中的“u”便被看作韵腹,调号标在“u”上。而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直接用un来取代uen。</p><p class="ql-block"> 4.用“onɡ”表示“unɡ”,是为了使字形清晰,避免手写体u与a相混。</p><p class="ql-block"> (待续)</p>

元音

发音

韵母

韵腹

韵尾

复韵母

鼻韵母

辅音

读音

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