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上看到四川境内的凉山彝族自治州特色集市,它就神奇地走进了我的视线,牵着我的眼眸。7月下旬和影友们,从贵州遵义自驾到宜宾进入凉山腹地,道路高低不平,一路颠簸,仅雷洪县莫红集镇堵车4小时,汽车停停走走,太阳天空高照,晒得头皮发烫。沿途山坡上还不断滚小石头下来,天大黑了,也不敢停车休息,唯恐石头从山上落下来砸在自己头上。一大早出发,晚上10点多钟才到美菇县大桥镇。沿途路陡,崎岖,高山峻岭、峡谷溪流具有别致的美。 凉山自治州的地貌复杂,高山、深谷、平原、盆地、丘陵交错,自古以来就是通往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新时代的阳光普照,使凉山集市热闹非凡。 彝族人把赶场叫赶集,赶集的日子相当他们的小节日。乡亲们一队队,一群群怀抱着自己养的鸡,赶着猪,牵着羊,还有骡新马驴牛,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为的是在集市上卖个好价钱,然后将钱又买了生活用品。 这里没有几家有固定的店铺,小商小贩,一辆三轮车,一顶帐篷,一个小推车,都能开张做生意,一条百来米长的路,说街有点过誉,街面坑洼斑驳。 集市上货源充足,有卖土猪的,有卖土鸡的,有卖服装的,有卖日常用品的,林琅满目、应有尽有。集市上货多,人多,煦煦嚷嚷,摩肩接种,每个摊位前都有人入围。 在昭觉县庆恒乡、竹核镇等地的集市,熙攘的人群中,深深吸引我的是在市场中的母亲们。随处可见背着小孩、背着背篓的女人穿梭在人群中。<br> 凉山彝族地区地处四川边缘,由于地理及历史因素影响,解放前一直延续奴隶制度,解放后虽然享受男女平等权利,但凉山妇女肩负着生儿育女,操持家务,集市买卖或田间劳作等繁重的劳动。当孩子出生后,惯用“背裳背娃”。妈妈任何时候都能把孩子的手脚用背裳保护起来,让孩子感受着妈妈的心跳、呼吸、声音,安心在妈妈背上玩耍,吸吮奶瓶,打量着周围的人声,更有的闭着黑圆的大眼,晶亮的口水从黝黑的皮肤上流淌下来。随着”乡村振兴”、“彝家新寨”的建设深入进行,彝族农村妇女的能力和地位会越来越强。 也可能这里是最接近太阳和风的地方,我的脸被姿外线灼伤,皮夫干裂,和那些被烈日烤的黑里头红,背着孩子忙着挣钱彝族妇女相比,仅仅是点点皮囊之苦,没有理由颓废当下。听到那《阿都原火》 、《朵洛荷开 》等悠扬的曲子,更安抚了旅途的不适。 古人说,仁者见山,智者见水,而常年生活在嘉陵江边的我,在静心观水中,从彝族同胞那里学到了:任劳任怨,勤劳善良;阳光心态,走幸福路,豁达待人生。<br><br>放歌:摄影 撰稿 制作<br><br><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