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黄河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 感悟民族精神———托克托县第一中学社会实践活动走进黄河麦野谷科普研学基地

黄河麦野谷科普研学基地

<p class="ql-block">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鲜活地孕育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延续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自信,必须讲好黄河故事,大力弘扬黄河文化。“品黄河文化,悟黄河精神”,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主线,以“品读黄河故事,了解黄河文物,感悟黄河精神”鉴古而知今,临黄河而知中国,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p> <p class="ql-block">托克托县隶属于呼和浩特市,地处呼、包、鄂“金三角”开发区腹地,是黄河中、上游的分界线,黄河流经县境37.5公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8月24日托克托县第一中学高一年级700名学生通过研学活动近距离接触黄河,了解托克托段黄河几字弯地理环境,气候生态,农耕文明,民族文化,河道变迁,将黄河流域各区域的历史文化串连起来,用耳朵倾听绚丽多彩的黄河故事、用心去触摸黄河脉搏,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自信。</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探索黄河文化</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讲好黄河故事、感悟民族精神</b></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们驻足黄河,浏览黄河的万里风光,领略河山之壮美,认识黄河深厚文化底蕴,增强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p> <p class="ql-block"> 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和感知,拓展学生视野、丰富知识,加深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培养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面向黄河,漫步黄河边,听研学导师讲解黄河几字湾上中游分界点“古渡—-君子津”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通过近距离接触黄河,解托克托段黄河几字弯地理环境,气候生态,农耕文明,民族文化,河道变迁,用河治河,“讲好黄河故事·弘扬黄河文化”这根主线 ,将黄河流域各区域的历史文化串连起来,引导孩子用脚步丈量尘封已久的黄河记忆、用耳朵倾听绚丽多彩的黄河故事、用心去触摸黄河脉搏,讲好黄河故事。</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二、追寻云中文化 、感受农耕魅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b></p><p class="ql-block"> 到达黄河麦野谷科普研学基地,进行参观体验实践活动,通过二十四节气墙、知道节气的由来,了解云中农耕文化的历史,了解节气的秘密。利用二十四节气开展科学活动,激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科学的探究,了解二十四节气不仅是自然科学,来源于生活,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价值,填补了学生对传统文化和自然科学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  随后同学们走进麦野谷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云中农耕文化苑、这里的一景一物,无不绽放出中华农耕文化曾经的璀璨和芬芳,折射出历代托克托各民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相处,共同开发创造中华文明的历史印迹。大家了解了海生不浪文化、走西口的历史背景、云中地区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形成的风俗文化。进而看到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缩影,各民族波澜壮阔、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各族文化交相辉映。</p> <p class="ql-block"> 托克托县地处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汇处,人与自然的耦合孕育了源远流长、辉煌灿烂的云中农耕文明,从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仰韶三期,发展到绵延至今的现代农业,是黄河农耕文化的宝贵资源,蕴含着人类从“云中游牧—定居聚落—农业发展”等诸多学科知识。</p> <p class="ql-block">  从一幅幅壁画,到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画中小人,再到原始茅屋村落,直至步入云中历史文化展示馆,一路上都充斥着同学们实地研学的欢声笑语和文化自信。</p> <p class="ql-block">  通过托克托县河口古镇的介绍、同学们了解到塞外商埠重镇—-河口古镇、有近二百年的发展,那个时候黄河上中游交汇处的河口渡口,成为中原内地与蒙古地经济贸易、物资往来的聚散中心。古镇因此繁荣,一个以手工业、运输业为主要产业的近代城市就此诞生。</p> <p class="ql-block">  河口带动了“康乾盛世”时代的黄河河运,“黄金水道”也让内蒙古中西部生产方式开始彻底转变,农业经济不仅代替了游牧经济,商业手工业作坊经济更是异军突起!</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认真的听着云中故事、积极的分享着自己了解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三、军事拓展训练</b></p><p class="ql-block"> 户外拓展训练,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对同学们进行训练,最终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目的,使同学们在体魄和心理上得到锻炼,而且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团队配合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  幼苗不经历风霜洗礼,怎能长成参天大树。雏鹰不经历狂风暴雨,怎能飞上万里苍穹。溪流不经历颠簸流离,怎能汇入浩瀚大海。而年少的你们不经历艰苦磨炼,又怎么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呢。在基地你们尝到的各种滋味,是为了让你们学会自立、自强、自尊、自爱,让你们稚嫩的心灵变得充盈成熟,然后勇敢地面对风雨挑战</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四、体验非遗手工,极致匠心传承</b></p><p class="ql-block">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着民间的集体记忆和礼俗信仰,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和文化精髓。同学们参观、体验内蒙古非遗——-剪纸、扎染、双墙秧歌、感受非遗的文化底蕴和时代风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通过“双墙秧歌”表演的活动,同学们沉浸式感知非遗魅力和匠心精神,增强了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提升了青少年非遗保护和传承意识。</p> <p class="ql-block">非遗实践体验——扎染作品</p> <p class="ql-block">非遗——面塑</p> <p class="ql-block">非遗实践体验——剪纸作品</p> <p class="ql-block">阳光照耀在孩子们洋溢的笑脸上</p><p class="ql-block">点亮了非遗研学之旅</p><p class="ql-block">点亮了通往非遗古今的路途</p> <p class="ql-block">非遗文化从古老中走来</p><p class="ql-block">从手艺人手中走来</p><p class="ql-block">将逝去的岁月娓娓道来</p><p class="ql-block">孩子们站在前人肩膀上</p><p class="ql-block">接过文化传承的火炬</p><p class="ql-block">将时代的华章继续谱写</p> <p class="ql-block">午餐时光</p> <p class="ql-block">  体验采摘的快乐,培养同学们观察力、责任心及对事物的探究能力,让孩子们体验到田园快乐和满足,真实地感触了植物和生长</p><p class="ql-block">也更深切地体验劳动和收获。</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身穿迷彩服,排着整齐的队列来到了主席台前。伴随着雄伟的国歌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照亮了托一中新生的炽热青春。同学们军姿挺拔、心潮澎湃。全体师生行注目礼、向国旗致敬,在全场庄重肃穆的气氛中、在校领导的热烈的讲话中、托一中“探寻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感悟民族精神”高一年级研学活动、正式闭营。</p> <p class="ql-block"> 本次研学活动是黄河主题研学课程,从黄河几字弯到黄河麦野谷科普研学基地,将托克托县独特的区域位置与黄河文化交融的“研学点”聚集起来,为“真实情境下的学习”提供课堂和实践教学的素材,让学生走出教室,从“行走的课堂”中吸取营养,将课堂中所学在研学实践中发现、探索和验证,然后再回到课堂加以系统、论证,从而实现“课堂—研学实践—课堂”助力实现学生“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的有机融合,厚植学生家国情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