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名山佛国,地灵人杰</p><p class="ql-block">——中国名山志《莲花山志》概述篇</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叶良方</span></p> <p class="ql-block"><b> 中国名山志《莲花山志》概述篇</b></p><p class="ql-block"><b> 叶良方</b></p><p class="ql-block"><b> 莲花山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北起江西省和福建省交界线,向西南进入广东大埔县至海丰县境内。地理位置北纬23°02′48″-23°11′10″,东经115°02′48″-115°15′35″。主峰海拔1337.3米,地处汕尾市海丰县城北部7公里处,为粤东沿海第一高峰,也是广东省内最靠近海岸线的千米高峰。余脉西出惠东县再经深圳入香港,全长425公里,与罗浮山、九连山、青云山并称为岭南四大自然名山。主峰在早晨霞彩的映照下,烨烨生辉,状如一朵盛开的莲花,故名莲花山。明嘉靖版《海丰县志•山川》载:“惟山自大庾来,东趋赣之安远,北亘而西逾兴宁,又南折至揭阳之境,岹峣盘薄,跨地百余里,是为五岭之支,海丰之宗山也”。南麓山脊线上,层峦叠嶂,翠绿相间,堆叠而起,层次分明;具有雄、奇、险、秀、幽之特色,形成“莲峰叠翠”的天下奇景。群山簇涌,气势磅礴,横亘于海丰、惠东两县交界处,其在海丰境内的主峰,地处热带北缘和亚热带南缘,界于东江流域与韩江流域的分水岭处,属于广东省四大暴雨区之一,水源充沛,常年分流进入惠州西枝江和揭阳市榕江,并成为黄江、螺河、龙津河、大液河、赤石河等江河的发源地,南北分布着著名的海丰公平水库和惠东白盆珠水库等。因此,横亘在岭南东西向的莲花山脉成为保护粤东沿海生物环境的屏障,为动植物繁衍生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b></p><p class="ql-block"><b> 从自然地理格局来看,莲花山脉从汕尾市正北之南岭武顿山、五马归槽山进入海丰县境内,会合于海丰县与惠东县交界的五指嶂;再经过五指山、犁壁嶂与莲花主峰之间形成的通平峡谷,突兀成为粤东沿海最高的莲花山主峰。群山簇涌,重峦叠嶂,气势磅礴,横亘于海丰、惠东两县交界处,像一条腾挪起伏的长龙,自东向西连绵不绝地奔驰于卡子嶂、白马山等28座千米高峰。当其进入海丰与惠东交界时,“五马归槽”来朝,群山起伏,高峰迭起,显得格外秀挺灵气。当其盘旋欲出水底山时,成为堪舆家所谓的“九龙出海”风水格局。及至海丰县西北部的牛皮嶂、斧头石、爆石顶等九座高峰时,环绕在大南山谷地似乎眷恋回顾,然后奔腾出境而去;全长约80公里,宽20—30公里;形成粤东大地一道气势雄壮的天然屏障。境内拥有高峰、丘陵、平原、湿地等不同地理类型,使海陆丰大地成为北回归线上一方美丽的绿洲。</b></p><p class="ql-block"><b> 据地质史考证资料:亿多年前的燕山时期,由于大陆板块间的巨大撞击,莲花山脉随同其它南岭山脉被不断隆起,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到侏罗纪末期,因燕山运动而导致的一系列大规模花岗岩石侵入和构造活动,最终形成了一道从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壮丽山脉。故此,莲花山是远古时期燕山运动从海底催生在粤东大陆的千米高峰。当地称其所属的支脉为“水底山”,并盛传“沉东京、浮海丰”的民间传说。在其主峰南麓山上的“天池”上发现了红树林和海草类,以及贝壳类、鱼蟹类等化石。有户外活动者也在其支脉上岩石山燕子洞,再次发现了远古时期的热带海洋鱼蟹类化石。莲花山地处海丰断裂带,产生于燕山早中期的断裂带经境内的长埔、梅陇、新径沿海岸延伸至平海入大亚湾。近几百年来,海丰断裂带的地质活动异常剧烈,多次发生了5级以上的地震。因此,莲花山是研究海丰古代地质变化史的活材料。</b></p> <p class="ql-block"><b> 重岚叠嶂,奇峰崔嵬。境内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既有莲花山主峰、银瓶山、白马山、水底山、乌禽嶂、武顿山、五马归槽之名山;也有不为人知之斧头石、卡子栋 、东摇肚顶等高峰28座;海拔500米以上有铜锣湖山、犁壁嶂、亚婆髻等高山24座。海拔500米以下的历史文化名山有羊蹄岭、大云岭、五坡岭、龙山、观天嶂、火山嶂、法留山、玄武山、鹿境山等。山脉连绵纵横,苍茫雄浑,自西北向东南逶迤而去。高山峡谷间,山道逶迤,石阶连绵,足跫寻幽。闻名者有通平、吕屋、乌狗洞、龙船窝、沙田岭等茶盐古道;山野阡陌中,古寨林立,城垣斑驳,访客络绎;杨名者有大安、墩仔、新厝林、羊坑、新城、石寨诸村落老寨。高山峡谷间,山道逶迤,石阶连绵,足跫寻幽。闻名者有通平、吕屋、乌狗洞、龙船窝、沙田岭等茶盐古道;山野阡陌中,古寨林立,城垣斑驳,访客络绎;杨名者有大安、墩仔、新厝林、羊坑、新城、石寨诸村落老寨。此特色之一也。</b></p> <p class="ql-block"><b> 境内山体主要由中生代燕山期花岗岩、凝灰岩、穈棱岩及硅化岩构成。蕴藏着丰富的钨、锡、瓷土等矿产。经广东省地质队勘探,莲花山海丰境内已探知矿藏有精锡、钨、硫铁、铁、钛铁、锆英、钾长石、石英等20余种矿藏,并蕴藏优质的高岭土、耐火黏土等稀土资源。其中查明锡矿储量居全省首位,是广东省重要产锡区。未探明储量的有水晶、铝矾土、独居铌、绿柱石、锰、锑、砒、云母、铝、辉铜、铜、铅、锌等矿藏。如今,莲花山脉在漫长的上升运动中,大部分覆盖地层已被剥蚀,出露成为花岗岩窟窿山地。其类型有花岗岩丘陵、花岗岩中山、喷出岩中山和洪积冲积阶地,由此形成峰峦壮观、复杂多样的地质景观。此特色之四也。</b></p> <p class="ql-block"><b> 物种多样,丛林蔚翠。这片古老苍莽而又灵光辉映的区域,地处北回归线以南,靠近热带北缘与亚热带南缘。由于位置特殊、地貌独特,造就了莲花山脉具有各种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物种和生态系列的多样性特点。与地球同纬度的其它地区大多为荒漠地貌不同,莲花山脉是粤东地区森林植被保存较好地区之一,方圆约700多平方公里的高山峡谷中,覆盖着常绿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和草坡共6个主要植被类型,以及15个主要群落类型。温暖的气候,充足的光照,充沛的降雨量,多样化的地形,为动植物的繁衍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方圆700多平方公里的高山峡谷中,覆盖着胭脂木、红豆杉、长叶竹柏、罗汉松、野茶树、赤梨、樟树、黄杞、黄檀、白檀、石斑木、小叶檀香、中华吊皮椎等茂密的原始次生林和灌木林。其中珍贵而称国宝者有银杉、檀香、白木香、福建柏、伞花木、花榈木、华南锥、半枫荷、黑桫椤、苏铁蕨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林丛之下,溪涧之间,生长着藿香、中华补血草、马钱子、藤三七、丁公藤、鸡肠风、虎耳草、五爪葡萄、草珊瑚、紫花地丁、石仙桃等3740种野生中草药材。其中珍稀而称“不死药”者有半天一朵云、金线丰、灵芝、石仙桃、疏花蛇菰、草珊瑚等国家重点保护中草药资源。空谷来风,王者之香,可观赏者有石斛兰、竹叶兰、紫纹兜兰、流苏贝母兰等32种珍稀的兰科植物。所谓老山朽木,沉香出焉;草野苍翠,灵芝长焉。百年来虽虎影绝踪,犹豹啸狼突,猴援鹰翔;山林中奔逐着华南豹、苏门羚、短尾猴、穿山甲、野山羊、果子狸、斑林狸、金猫、大灵猫、豺狗、黄狼等30多种濒危野生动物;其中珍稀者有云豹、金钱豹、野牛、蟒蛇等林中猛兽;溪涧中栖息着乌鳢、黄尾密鲴、鳗鲡、鲈鳗香鱼、异鱲等鱼类,珍异者有娃娃鱼、山瑞鱉、鼋、虎纹蛙、蝾螈、水獭、金钱龟等水中生物。故谓奇木珍兽,一山骈集;名花异果,四季长春;此特色之二也。</b></p> <p class="ql-block"><b> 境内湖泊湿地,星罗棋布;鹤舞鹭鸣,风姿绰约。莲花山脉充沛的水源,不仅孕育了惠州市西枝江、白盆珠等江流水库,而且造就汕尾市螺河、黄江、赤石河和大液河等17条流域面积4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演绎了公平、洪阳、南天门和龙潭水库等水域风光。海丰古八景之“龙津渔唱”“丽江月色”“风河晚渡”就发生在其中。区内既有体态优美,活动敏捷的大型涉禽,也有性情猛悍、双翅强力的猛禽,还有脚短嘴平、趾间有蹼的游禽等,栖息在东关联安围湿地、公平水库湿地和大湖鸟岛湿地。人字状的黄江水系,将湿地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每年冬季至少有6万只以上的候鸟飞来莲花山脉越冬。其中,国际濒危水禽黑脸琵鹭数量达72只,约占全球数量的3%;卷羽鹈鹕22只,约占全球数量的3%;凤头鸊鷉300多只,约占全球数量的1.5%。为海丰县赢得了“中国水鸟之乡”的全国唯一招牌。江河奔流,湖泊缀珠,水鸟丛集;此特色之三也。</b></p> <p class="ql-block"><b> 江河奔腾,山海交错,人文悠久;远在距今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越族先民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从事渔猎生产;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古陶石文明和璀璨的青铜器文明。秦汉时期,由于揭阳山(莲花山)的阻隔,中原政治势力至此几度徘徊,迫使汉武帝为了统一全国领土,建立郡县制度。因此,羊蹄岭驿道始“凿于汉,塞于孙吴,通于晋明之六年,而自六朝及唐宋,递通递塞”(明嘉靖《海丰县志》)。因此,羊蹄岭驿道的开通,成为古代中原文化从东路输入岭南的途径之一,使海陆丰地区得风气之先。东晋咸和六年(311)建置海丰县。唐贞元元年(785~789),名僧大颠云游罗浮山路经海丰县境,遂定居于莲花山余脉法留山顶的石室,创建粤东佛教第一座名刹灯光寺。北宋康定二年(1041)六月,著名旅游家、文学家余靖,前往潮州路经海丰县,被其同乡故友海丰知县谭昉逗留,游历了县城万寿寺诸名胜,留下文章而去。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广东东路转运判林安宅大力整治惠潮下路,使来往于闽粤驿道南北的游客日趋热闹。与此同期,相继有著名旅游家安昌期、白玉蟾道士进入海丰县,成为发现莲花山主峰和银瓶山的第一人。他们放旷于银瓶、莲花山林间,采药炼丹。嘉定十六年(1223)以后,世传白玉蟾失踪。但明嘉靖《惠州府志》和《海丰县志•外志》载:“后纵游名山,莫知所终,或云尸解于海丰,今县北二十里,地名白水磜,山中有罗汉岭、银瓶山老虎岩,皆蟾故迹也。”南北宋之交,名人李纲、杨万里、刘克庄、陈藻等路过海丰县,写下了赞美当地海陆风光的诗篇。明清时期以来,著名旅游家吴高、陈第、叶春及、张可大、成大儒、屈大均、李文藻、伊秉绶、仪克中、丁日昌以及本地旅游家彭举、黄德燝、黄道珪、蔡鹤举等,曾相继攀越莲花山脉,留下了登山览胜的游履足迹和赞美之声。由于南临大海,北靠高山;自古以来,海丰县(今汕尾市)就有了“南海物丰”或“岩邑”之称。</b></p> <p class="ql-block"><b> 迄至近代,海陆丰是民主革命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策源地之一,中共最早的苏维埃政权也在这里诞生,以此成为全国十三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民国初期,风云激荡,名人毕至。陈炯明推翻清朝统治的起义和彭湃推翻国民党统治的农民运动,使莲花山南麓的海陆丰成为全世界瞩目的地区。东征时期,蒋介石、周恩来、叶剑英、何应钦、许崇智、鲍罗廷、加伦、顾祝同、陈诚、陈赓、余汉谋等率部进击粤军,使莲花山脉成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战场,成就了国共两党第一批高级将领;南昌起义后,周恩来率彭湃、叶挺、徐向前、贺龙、聂荣臻、刘伯承、郭沫若等抢渡金厢湾,保留了革命的星星之火;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莲花山区是中国最早的两支红军队伍红二师的诞生地和红四师的活动区域,也是红军四十九团的游击区域。彭湃、叶镛、袁国平、徐向前、董朗、颜昌颐等早期红军将领,以及崔庸健、洪水等国际主义战士早期的足迹,深深的印在莲花山的崇山峻岭之中。1934年12月,著名旅游家刘宗汉环游世界抵达海丰县。是年,著名考古学家麦兆良在莲花山脉发现了史前石器和陶器遗址,震动了世界考古学界。抗战时著名画家何香凝、南社诗人柳亚子流亡海陆丰,在海丰县城和九龙山、螺溪度过了难忘的日子。新中国成立后,相继有董必武、胡耀邦、华国锋、杨尚昆、习仲勋、钱其琛、杨成武、杨得志、迟浩田、李长春、张德江等党政军领导人,以及著名旅游探险家彭加木、余纯顺和文化名人聂绀弩、刘海粟、关山月等莅临留下了墨迹。历代先贤可歌可泣的爱国精神,近代名人无私无畏的革命创举,还有海陆丰独特的民间建筑风俗,为海丰县的红色旅游、古色旅游和民俗旅游,增添了令人仰慕的人文特色。至1991年2月,海丰县被评为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b></p> <p class="ql-block"><b>名人辈出,文风蔚盛;此乃海陆丰的人文景观之二。海陆丰是粤军创始人陈炯明,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创建者彭湃,世界杰出小提琴演奏家、著名作曲家马思聪,中国著名民俗之父钟敬文,现代军事文学家丘东平,著名医学教育家柯麟,民族学家杨成志,黄山画派著名画家赖少其,以及致公党历任领导人陈演生、陈其尤、黄鼎臣等名人的故乡。他们的故居,尤具人文内涵兼民俗风情,已成为游人瞻仰名人风采、缅怀历史事件的人文景区。</b></p><p class="ql-block"><b>城寨林立,民风淳朴;此乃海陆丰的人文景观之三。莲花山脉所在海陆丰山区,至今犹保留着元明清时期的新厝林、墩仔、石寨、千秋塘、新城、洋坑、三江楼等20多座古城寨。这些古建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民俗风情和人文史迹,点缀于海陆丰的青山绿水之间,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城寨多为三合土或含鹅卵石夯筑的方形围墙,内筑有古色古香的民居及纵横的巷道,并设置两个以上的炮楼,供防敌守御瞭望之用。古寨在建筑上遵循简单实用、安全舒适的原则;在整体设计上,坚持自然环境和建筑艺术的和谐统一,具有浓郁的地域和民俗色彩。这种为防御强盗、保障安全的古老建筑,历经几百年风雨沧桑,成为人们了解莲花山乡土风情的一道风景线,为海陆丰旅游业增添了无穷的魅力。</b></p><p class="ql-block"><b>民居祠堂,各呈风采。此乃海陆丰的人文景观之四。自明清时期以来,各个姓氏家族为显耀门第家声,在莲花山区兴建了不少美轮美奂、金碧辉煌的祠堂,多呈闽南式硬山脊燕子尾,大都面临水池,环境优美。民居大多为“锅耳屋”,多呈硬山顶封火墙,民俗色彩浓重。这些传统民居融合了闽南、客家、广府等地的建筑风格,以土木结构居多,具有兼收并蓄的独特魅力。为适应沿海台风多及潮湿多雨、气候炎热等特点,方位大都取朝南偏东,以南为主;有客家“围屋”“前三后三”,也有闽南的“驷马拖车”“下山虎”“双佩剑”“四点金”“竹竿厝”“三间过两伸手”以及骑楼等建筑形式。这种讲究地理风水五行观念,反映了岭南建筑的主要特征及表现风格,成为汕尾市主要的民俗建筑特色。</b></p> <p class="ql-block"><b> 敢为人先,史册流芳;此乃海陆丰的人文景观之一。1927年,彭湃发动了三次工农革命武装起义,创建了全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由此使红宫、红场旧址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彭湃故居、得趣书室和赤山约农会等成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28年,董朗、颜昌颐带领的红二师和叶镛、徐向前带领的红四师,征战莲花山脉的惠阳、紫金、五华、惠来、普宁诸县,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红军在海陆丰活动的激石溪、朝面山、中峒、埔仔峒、大安峒等地,留下了红军洞、红军井、红军墓和司令部旧址等,成为中国工农红军最早活动的革命遗址之一。故此,海丰县城被誉为“红城”“红都”“小莫斯科”等,至今成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象征,成为闻名遐迩的红色教育基地。</b></p> <p class="ql-block"><b>概言之,莲花山旅游景观,既擅风景之美,又具人文之盛,并传神秘难解之谜。长期以来,吸引着外地游客到此探踪寻秘。新世纪始,旅游新潮骤起,温泉度假成风。境内莲花山第一温泉度假村、水底山田园沐歌温泉度假村、陆河上护温泉度假村,以及莲花山吊崆温泉、埔仔峒冠峰温泉、赤坑咸水温泉等应运而生。境内外驴友结队,男女成团,老少具备,少则四五位,多至近百人。以磨房为旗帜,以感情为纽带,以章则为规矩。常驾车而至,时步行而入森林公园;或听瀑布于清潭,或观水鸟于湿地。沐浴山风,神态安闲;或攀登千米高峰,或穿越百里山野。寻幽访旧,趣味盎然。随着生态游、探险游、休闲游、风俗游、自驾游等不断的普及和流行,省内登山协会、摄影协会、自行车协会等旅游团体经常组队进入景区观光。莲花山水,遂成为磨房驴友、游客喜欢攀越观光的胜地。每年约有100多万人次到莲花山景区游览登高、休闲观光。其中有来自香港、深圳、珠海、东莞、汕头、广州、肇庆等地的游客,有来自美国、日本、荷兰、东南亚、欧洲、非洲的国际旅游者,也有回乡祭祖、寻根探亲的华侨、台港澳同胞等,亲近自然,洗涤心灵。是以游客俱曰:莲花山,囊括山水风物之胜状者,不愧为旅游胜地也!</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