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嫁女

田小会

<p class="ql-block">  卖包子的老王要去法国了,他的独生女儿要出嫁,嫁给法国人。这个消息不胫而走,一个下午,全县人民都知道了。人们羡慕、夸赞老王养了个好闺女。想当年,全县第一个考上清华大学;现如今,要出嫁到法国。听说老王亲家还是法国的什么世袭的男爵,家里还有什么大企业,资产几千亿欧元,女儿可是掉到“福窝”了。老王笑得脸上的褶子比他卖的包子的褶子多得多。和人说话,三句就拐到法国了,要么就拐到欧洲了。</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要出远门,得好好准备。老王先把包子店关张,店里的笼屉、菜盆、面案统统送人!摊上这样的亲戚,以后卖包子的可能性不大了。老王又在时间上做了初步打算,计划半年游遍欧州,如果不能尽兴,就待上一年。从小吃面条、馒头长大的老王老婆担心吃不惯面包、牛奶。老王骂她:没出息的死婆娘,不会享福。虽然法国亲家没有给彩礼,但是为了显示亲家的阔绰,所有亲戚,不论远近亲疏,老王每家给1000元,说是法国亲家的心意。老王还把自己的积蓄都归置到一张卡上,想着见女婿头面一定得发个大红包,不能给女儿丢面。虽然要加入贵圈,也不能太穷酸,多带点钱去,不能让亲家笑话。一切就绪,怀着激动的心情,奔赴法国。</p><p class="ql-block"> 老王两口子象唐僧取经一样,几经辗转,一路艰辛,到了法国,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女儿。可老王心里着实有些不高兴:自己万里迢迢来嫁闺女,亲家也不来接一下,亲家怎么不懂理数呀!到了女儿的家,怎么看都不象大企业家的家,和自己想象的大庄园、一楼全是客厅、二楼全是卧室、三楼是各种功能房、四楼、五楼······宫殿般的大楼相去甚远!老王有些生气说女儿哄骗了自己,女儿嫁的不是有钱人!女儿再三解释说,法国人对待子女和中国人对待子女不一样,父母的财产与孩子没有关系,这是他们的家,不是丈夫父母的家。老王一颗火热的心受了伤,将信将疑地听着女儿讲法国人和自己的不一样。</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到法国的第二天,女儿举办婚礼,老王见了他为之着想的亲家。老王大方地和亲家握手,和亲家母也握了一下。亲家和老王也握了手,还低头弯腰地亲了一下老王老婆的手背。搞得老王老婆脸红脖子粗的。亲家哇哩哇啦地说什么,老王听不懂,只大声回应:你好!你好!然后,一片绿草地,一个小舞台,舞台下座着十来个人,舞台上一个十字架,一个牧师叽哩哇啦说了一阵,所有来宾举起红酒杯相互碰杯、喝酒、点头、微笑、婚礼结束!最多半小时。老王等着和亲家等人去酒店吃饭,却见他们纷纷驾车而去。老王心里那个气呀,办的什么婚礼?一点都不热闹,也不放个炮,不放个烟火,连顿饭都不让人吃!这是什么婚礼?什么待客之道、我优秀的闺女白瞎了!老王满腹的委屈加火气。</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 第三天,女儿嗫嚅着说让老王两口子住到酒店去,女婿说住到家影响他们的生活。老王一听就急了,我们怎么影响你们了?这女婿怎么白眼狼呀?拿红包时点头哈腰,眉开眼笑,这会就赶他们出门!可看女儿为难的样子,老王还是退了一步。和老婆住进了酒店,还是自己掏钱住的。老王心情变得很糟,再这样下去,自己带的那点钱怕是回不了家了。</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 第四天,为了让老王高兴,女儿女婿要带老王两口子出去逛逛。女儿的孝心让老王多少有点欣慰。临出发前,亲家母来了,她给老王叽哩哇啦说了一阵子,老王叫女儿翻译,女儿吞吞吐吐地说,她的法国婆婆要老王给女婿的车加油,因为带老王去逛,女婿付出了时间,老王就必须付出金钱,这样才是平等的。老王一听,肺都气炸了,什么?我坐女婿的车还要加给他加油?那长得象鬼一样的法国女人竟然能说出口!女婿和丈人能平等吗?老王当时就骂了亲家母的先人,法国母子听不懂,女儿急哭了,老王老婆心疼女儿骂老王事多。什么兴致都没有了,老王大声嚷嚷:回家!回家!一分钟都不在这鬼地方待了!</p><p class="ql-block">&nbsp;&nbsp; &nbsp;算上来回的路上,仅10天老王两口子就回到了县城。他重新拾掇了店面,用女儿偷偷给的钱置办了笼屉、菜盆、面案,重新开张卖包子。对别人也绝口不提法国,不提欧洲了,虽然人们依旧羡慕、夸赞老王养了个好闺女。老王只是私下里对老婆说:“以后女儿生外孙了,一定得咱们带,省得象法国人一样,六亲不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