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柯苏戴奇火山口</i> <h1>勘察加的山,无所不在。不仅在旷野,就是在城里,在海边,那也是抬眼就能看到山。</h1> <i>海上看山</i> <h1>勘察加有多少山,找不到确切数字。资料只是说,这个从北到南长1180公里、最宽处达480公里的半岛有两条大山脉,即中央山脉(Sredinny or Central Range)和东部山脉(Vostochny or Eastern Range)。</h1> <h1>众所周知的是,勘察加有大量的火山。没办法,勘察加半岛位于欧亚大陆的最东端,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圈(Pacific Ring of Fire),在这个区域太平洋板块以每年80毫米的速度下冲着欧亚板块。而插入下冲的太平洋板块和叠加的欧亚板块之间的地幔楔尖,就是整个勘察加半岛的火山运动。勘察加火山群却在太平洋火山圈的西北缘,火山多而活跃。其数量,一说是127座,一说是近300座,其中活火山有22座。</h1> <h1>有一句话没说错:在勘察加,到处都能看到富士山。</h1> <h1>而且勘察加的山,真是千姿百态。这不光是说山形本身奇特,还有那飘渺的云,时而围在山顶,时而缠在山腰,时时变幻,造就出各种景观,吸引游客的眼球,当然还有他们的相机镜头。</h1> <h1>勘察加火山的一大特点,就是密度高。即使按照127座火山来平均,那也是不到10公里就有一座。1996年,勘察加火山以其高密度、多类型和与冰河相互作用造就的生机和美景,集体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自然遗产。所以,世遗爱好者到了勘察加也不用纠结,是凡映入咱们眼帘的火山,应该都是世遗。</h1> <h1><p>我们在勘察加最常看到的两座火山,是科里亚克火山(Koryak Volcano)和阿瓦恰火山(Avacha Volcano),都是活火山。</p>科里亚克火山海拔3456米,是半岛南部最高的山。据说它原来没有名字,18世纪俄罗斯西伯利亚探险家斯蒂潘·克拉申宁尼科夫(Stepan Krasheninnikov,1711-1755)将它命名为箭头山(Arrow or Strelochnaya)。到了19世纪,当地游牧民族科里亚克人带着驯鹿到这山脚下定居,从此这座火山便被称为科里亚克火山,沿用至今。</h1> <h1>阿瓦恰火山没有科里亚克火山高,海拔只有2741米,但是来头可不小。阿瓦恰是勘察加原住民族伊捷尔缅人语言中“怒气冲冲”的意思,它也确实是勘察加最活跃的火山之一。联合国1990-2000的国际减灾十年期间,国际火山学和地球内部化学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Volcanology and Chemistry of the Earth’s Interior)将阿瓦恰火山列为全球16个“十年火山”(Decade Volcanoes)之一,就是因为这些火山在靠近密集人居地区喷发次数多,影响大,特别值得研究。我们在勘察加时,阿瓦恰还时不时地冒着气,要喷不喷的样子。</h1> <h1>在狂野的勘察加旅游,不光看山,还要走山,就是徒步行走。因为也说不上是爬山,毕竟旅游者不是登山队,不大可能去爬很高的山。不过走山也不轻省。</h1> <h1>我们第一次徒步是去骆驼峰或者说骆驼山(Camel Mountain)。越野车沿着一条干涸的河道行驶时,停下来让我们看山,看远处的科里亚克和阿瓦恰山。我们注意到冲着山的方向,有很多人为堆的小石堆,看似随意却又有点讲究。有点迷你玛尼堆的意思,不知道是当地原住民族有山崇拜的传统,还是登山者或走山者们刻意所为。</h1> <h1>到了停车场营地,一眼望去,骆驼山在阿瓦恰和科里亚克火山中间,有点像两大巨人中间的一个小矮个。那山形的确很像双峰骆驼。由于山形独具特色,这个夹在两大“巨人”中间的小矮个倒也不算逊色。资料介绍说,骆驼山是阿瓦恰火山的突出部分,它本身并不是火山。</h1> <h1>停车场营地附近有很多土拨鼠,学名是北极地松鼠(Arctic ground squirrel)。我们驴友逗它,它还能直立,很萌的样子。</h1> <h1>从营地往骆驼山走,除了残雪黑冰河就是火山砾石滩,感觉即使登顶也不见得能看到什么无限风光,我顿时就失去了走山的动力。</h1> <h1>可能我这种不爱好徒步的人大概体会不到徒步的乐趣。其实在其他国家旅游时,我也没少走过路。只是那些徒步目的性都很强,比如要去看日出时的湖景或海景,要去看某个特定的瀑布或冰川湖,不走就看不到。那都可以给我徒步的动力。</h1> <h1>但是在勘察加,似乎徒步就是徒步,到达徒步的终点能看到什么,并不明确也并不重要。看俄罗斯那些徒步者们,都是闷头大步流星地走。可我这样是越走就越觉得没劲。</h1> <h1>骆驼山据说是勘察加最容易走的山,海拔说是1100米,而垂直高度只有200米,还不如北京香山鬼见愁高。但是那路并不好走。</h1> <h1>说是不爬山,一路还是不少上坡下坡,踩着石头过河,而且路上的火山灰即使穿着防滑登山鞋也还是免不了迈一步又往后搓小半步,很让我崩溃。走了不到一半的样子,我就放弃了。</h1> <h1>第二次徒步是去达琴尼温泉谷(Dachnye Hot Springs)。</h1> <h1>那天开始的很是浪漫。路过一处有三个图腾柱的地方,越野车停下,让我们欣赏山景。</h1> <h1>这一处山叫维柳钦斯基火山(Vilyuchinsky Volcano),海拔2175米。它最后一次喷发是在一万年前。这里也有向山而摆的一个个小小石堆。</h1> <h1>这一带山脉连绵,山形壮阔,蓝天白云,绿草如茵,星星点点的残雪和冰川,景色很是令人陶醉。</h1> <h1>车继续往前开,在一处有水有草的旷野停下,我们在这里第一次野餐。</h1> <h1>保镖兼向导们摆开一溜折叠桌椅,还铺了桌布。</h1> <h1>午餐有熏三文鱼和比目鱼、鱼子酱、蔬菜沙拉、米饭、面包,肉汤,以及饮料热茶,相当丰盛。</h1> <h1>在这样空旷的野外,在辽阔天空下,就着蓝天白云青山草地流水大快朵颐,怎一个享受了得!</h1> <h1>野餐之后,继续前行到穆特诺夫斯基山(Mutnovsky)营地,开始徒步。</h1> <h1>穆特诺夫斯基火山海拔2322米,是勘察加最活跃的火山之一。勘察加著名的冰洞也在这里,可是我们的行程不包括。这里有一个地热发电厂,1966年建成投产。</h1> <h1>一座很独特的建筑据说是职工宿舍,这里的职工每三个月一轮换。</h1> <h1>达琴尼温泉谷就在穆特诺夫斯基的北坡。我们沿着山坡上上下下,也看到一些温泉池。很多人以为这里有间歇喷泉,甚至此地有“小间歇温泉谷”(Small Valley of Geysers)的称号,这其实是个美丽的误会。达琴尼山谷有温泉,但是没有间歇喷泉。真正的间歇喷泉谷在克罗诺基自然保护区(Kronotsky Nature Reserve),要乘直升飞机去,我们的行程也不包括。</h1> <h1>不过克罗诺基的间歇喷泉谷确实值得一提。克罗诺基自然保护区是1934年苏联时期建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当地的紫貂等珍稀动物,但是一直没有对这个地区进行过科学和地质考察,当地人也很少来这里,所以苏联从上到下对这个地区可以说一直一无所知。直到1941年4月,一位年轻的苏联女地质学家塔吉娅娜·乌斯蒂诺娃(Tatyana Ustinova,1913-2009)和当地一位向导来到这个山谷,任务是了解这里的河水温度为什么比邻近河水高好几度。当天下午两点她准备结束考察返回营地时,河对岸一片化雪区有蒸汽冒出,突然间,一个热气腾腾的水柱冲天而起,一直喷了3分钟才消停。之后大约每45钟喷一次。这是整个欧亚大陆第一次发现有间歇喷泉的存在。那一天,是1941年4月14日。两个月之后,德国闪击苏联,战争爆发,无人还能顾及远东的这个伟大发现,直到战争结束。如今克罗诺基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了间歇喷泉谷的同义语。</h1> <h1>可惜我们之前对此一无所知。否则怎么也应该争取把这个正宗的间歇喷泉谷列入行程。</h1> <h1>最轻松的一次走山,就是乘直升飞机去库页湖回程的时候,经停的柯苏戴奇火山(Ksudach Volcano)。</h1> <h1>这个火山海拔只有1079米,但是已经没有山尖了,它1907年最后一次喷发好像把它变了形,削去了山尖,却在山顶形成了两个大湖,就是火山口。两个湖,博尔术杰(Bolshoje)和斯楚贝尔加(Strubelja)是一条河的源头,博尔术杰湖表面没有出口,但是地下与斯楚贝尔加相通。</h1> <h1>我们在博尔术杰湖岸边摸了摸湖水,有一段大约100米岸边的水很热,据说40到70摄氏度不等,其他地方的水都是凉的。</h1> <h1>柯苏戴奇火山人迹罕至,不通公路,据说除了乘直升机,只能徒步进山。加上削平了的山顶没有植被,很是荒凉。但是两个湖却为它增色不少。</h1> <h1>最后一次徒步是去瓦哲卡群山(Vachkazhets),要穿越一片林地。</h1> <h1>想想森林中的蚊子,我干脆放弃,只在没有任何设施的停车场学习延时摄影。</h1> <h1>几次走山下来,我觉得像我这样不是热衷于徒步的人,在勘察加还是乘直升飞机游山比较好。</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