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原创】叶果摄影&撰文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2023年8月26日</span></p> <p class="ql-block"> 在广州市番禺区的莲花山,有一座国内罕见、至今保存完好的古采石场遗址。据专家考证,莲花山是由48座红色砂岩低山组成,其地质构造属于丹霞地貌,这里的红色砂岩砂质细、密度高、砂质好,是一种优良的建筑材料。而这个古采石场已有二千多历史,从西汉至清代数千百年来,南粤先民世世代代在这里开采石料,在莲花山东部沿岸地区形成了逶迤数里的石林与岩洞,遗留下令人赞叹的红色砂岩悬崖、险峰和石柱,这里的红崖石壁陡峭,恰如斧砍刀削,石壁上留下钎痕累累,凿迹斑斑,非凡而壮观,生成了一个“人工无意而又巧夺天工”的石景奇观。它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番禺区莲花山,是位于珠江口狮子洋之滨,是珠江三角洲珠江口狮子洋畔的山脉,也是这里的山脉制高点,最高山峰海拔108米。莲花山名称的来由,在番禺区当地长期流传着一个神话传说:早在远古时代,南海曾经有一条孽龙,潜伏在珠江口兴风作浪,时常翻江倒水,将珠江水淹没田地,或颠覆舟船,至使沿江两岸居民常年饱受其害。在某一天,适逢南海观世音菩萨云游此地,眼见孽龙为祸,生灵涂炭。于是,观世音菩萨大发慈悲,将其乘坐的莲花掷向江水之中,镇住孽龙。从此,这朵莲花即化为巨石,永镇江边山中。俗话说得好。“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番禺的莲花山则由观世音菩萨的莲台化成的小山,使其名气远扬。</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莲花山古采石场遗址,它的开采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开采的工作场地长达3000多米,工程浩大,让人欣佩。据专业人士介绍,古时先人的采石方法主要是以切割式凿岩法开采,开采平直,整齐有序,细致入微,一凿一钎均有章法。遗留的采石面积平均高度为25米,最高地方达40多米,最深处地面以下是13米。至今仍保留有古时代采石时留下的石柱、石板和部分未能运走的石料。</p> <p class="ql-block"> 在秦汉时期, 莲花山古采石场石料多用于建筑官府、古镇、古村和宗祠等,并有“营城之源”的美誉。据考证记载,广州南越国宫和象岗山南越王墓的石料均来自莲花山,由此可证明,早在二千多年之前莲花山古采石场就是王宫采石场了。</p> <p class="ql-block"> 走进这里的古采石场,举目所望都是悬崖峭壁、石崖巨阵、石崖石柱、奇岩异洞。有的恰似刀割,有的好似巨斧削劈,石头的断面平整顺畅;有的展现古代石匠神工,把整块石壁钎凿成巨大的神龛;有的雕凿而成的石柱屹立在湖水之中,直指天空,好似擎天巨柱;真是千姿百态,雄伟壮观。然而,这些奇特景观并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是古代石匠们钎凿与刀斧工艺的巧夺天工之杰作。在历史上,也曾有许多文人墨客到此观光,并在古石场的红崖峭壁处留下了感悟赞颂的墨迹。</p> <p class="ql-block"> 南天一柱</p> <p class="ql-block"> 燕子岩,是古采石场遗址的精华之笔。这里峭壁嵯峨,奇石林立,巨石横空,要么生成一线栈道,要么形成深洞巨穴,半出人工,半如天成。真是气势磅礴,雄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 当人站在燕子崖顶之上,远眺俯瞰,几十米高的红崖赤壁突现眼前,红崖形态多姿迷人,屹立在天地之中,气势雄伟,蔚为壮观。真是“巧夺天工峭壁林立,神秘风景别有洞天”。</p> <p class="ql-block"> 当人深入其中,在崖下往向仰望,又见红崖峭壁连环对峙,奇峰突显,嵯峨岩石直面压来,若大的天空巳被宿成小小天井,让人看后有点头晕目眩,胆膻心惊。</p> <p class="ql-block"> 走进燕子岩景区,可以静听岩上滴滴落下的水声,静观红崖峭壁缝隙之处茂盛生长的植物,欣赏在岩空之中欢乐飞舞的燕孑,这种静中有动,绝处逢生的场面,如诗如画,恰似仙境。真是让人迷醉。</p> <p class="ql-block"> 刻有“剑门”的悬崖,好似一把劈石的利剑,当阳光射向剑门岩壁,恰如剑光穿石。据当地传说,这是当年吕洞宾砍杀妖怪的门剑,妖怪见之望而生畏,逃之夭夭,莲花山才永享安宁。</p> <p class="ql-block"> 八仙岩,是莲花山古采石场中规模最大的岩洞,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传说中的八仙特别喜欢这里的淳朴民风,因这里的山水灵秀,八仙经常会相约此岩洞,并将仙丹施以百姓,以解当地民众疾苦。</p> <p class="ql-block"> 碧莲池,本地人传说:古时某一天,何仙姑云游返回莲花山对岸的增城小楼故乡时,念及采石工人艰辛,时常来莲花山采石场,并在废弃的石塘中种上莲花,让莲花香气洗涤山岩中的瘴气,并亲身指教石匠工人用荷叶煮汤解署。从此,“碧莲池”因而盛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 湖中莲花衬岩峰,</p><p class="ql-block"> 岩峰倒影莲池中。</p><p class="ql-block"> 雄峰花艳两相映,</p><p class="ql-block"> 恰似仙境人人颂。</p> <p class="ql-block"> 莲花,出于污泥而不染,濯清三连而不妖。在碧莲池中观赏一朵朵莲花争妍斗艳,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在古采石场的遗址上,有一块平面竖立的红崖峭壁,在崖壁上雕刻着101个福字,每个福字的字体各不相同,但每个福字端庄整齐,并用红色颜料突显满满福气与吉祥,寓意“百福具臻”。游人到此都会拍照留念,让人深感福到的喜气,观福、乐福、与百福同在。</p> <p class="ql-block"> 莲花山上的八角观光亭,高三层,登亭既可乘凉避雨,亦可观光自然风景。</p> <p class="ql-block"> 番禺莲花山一九九四年落成的箔金铜立望海观音像,高40.88米,由120吨纯铜铸成,外贴180两纯金箔。宝像碑文:“引慈航以庇桑梓,施甘露而润栗榆,保居者安,护航者顺,佑善者昌,启愚者蒙,普众生缘开因果,渡信士普结菩提”。</p> <p class="ql-block"> 莲花山上的莲花塔,原名文昌塔。矗立于莲花山主峰。据介绍,该塔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大约有400多年的历史,属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塔高50米,呈八面形,外观9层,内为11层。塔身粉墙红柱,八面设门窗或龛,造型古雅,工艺精湛。塔顶供奉万世师表的孔孑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