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古建筑:齐长城遗址

若水

<p class="ql-block">齐长城西起黄河河畔,东至黄海海滨,长达千余里,始建于春秋齐桓公时期,完成于战国齐宣王时期,历时达二百六十余年。齐长城章丘段西起垛庄镇的腰滋西南山头,东至官庄镇三台村东约3公里的山头,为章丘与莱芜之界,全长约140华里。其中,锦阳关最为著名,是齐长城三大关之一,锦阳关西侧桃花峪段齐长城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一段齐长城宽左宽4米,中有纵向宽0.3米,高0.2米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城西靠锦屏山南侧群岭,东部是号称章丘市第一卧佛的东山群峰,北侧是战国时期的古山寨南大寨,西部还保留了齐桓公时期用于囤兵的石子口古山寨,另有战国时期的烽火台五座,底座至今保存完整,是济南市境内一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莱芜区境内的齐长城,西起大王庄镇芭麻峪村北的东山,经大王庄镇、雪野街道、茶业口镇退家岭村进入淄博市博山区境内,又从博山区樵岭前村东进莱芜区和庄镇青石关村西的大梯子山,至平州村东进入博山境内,共跨越200余座山头、35个村庄,全长64.16公里。主要有关隘、城墙、烽火台等三部分组成。</p><p class="ql-block">莱芜区境内的齐长城主要有四大关、十五小关、四大关建在山娅要道上,自西而东为天门关、锦阳关、黄石关、青石关</p><p class="ql-block">天门关,又名"后关",位于莱芜区大王庄镇独路村和章丘区垛庄镇南麦腰村的交界处山口。关门建在两座大山之间,门阳上方曾镶嵌有"天门关"石匾,1961年在修建泰(安)明(水)路时拆除。关口东西两侧,现尚残存城墙。</p><p class="ql-block">锦阳关又名"通齐关",位于莱芜区雪野街道娘娘庙村与章丘区文祖街道三槐树村之间的边界上。</p><p class="ql-block">黄石关,又名"王陵关",位于茶业口镇上王庄村北,因关西有黄石悬崖而得名。关楼已无,形制与锦阳关相同。黄石关关口有一条由章丘通往茉芜的县道,如今叫作"普雪路",是从普集通往雪野的重要县道。</p><p class="ql-block">青石关,位于济南市莱芜区和庄镇青石关村北,因此地多青石而得名。民国《续修莱芜县志》中载:"青石关,在县东北九十里。关北石径陡绝,两旁壁立千仞,一人荷戈,万人趣超◇号为天险。"</p><p class="ql-block">深化齐长城研究发掘、建设标识点段,推动长城沿线各市因地制宜差异化打造齐长城文化名片</p> <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秋高气爽,</p><p class="ql-block">蝉鸣鸟叫,凉风习习,</p><p class="ql-block">体感舒适。</p><p class="ql-block">站在这残缺的齐长城遗址之上,不免感叹:和平真好!!!</p> <p class="ql-block">漫山遍野翩翩起舞的蝴蝶,闲云野鹤般的那份淡定从容懒散悠闲,都要比城里的洒脱呢,你看她们呼扇几下翅膀,大部分都是顺风借力优美的弧度滑翔,飘逸流畅,悠闲自在,惬意恬淡,远离喧嚣,舒缓,自然,惬意~~</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齐长城,早已不是为了防御外侵用的了,望长城两侧,植物繁茂,郁郁葱葱,绿树成荫、瓜果飘香、石榴结子、核桃成熟、丝瓜爬秧、花椒飘香,高粱迎舞,玉米成行。一片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有滋有味的过日子景象。</p> <p class="ql-block">逮了一只蚂蚱。</p> <p class="ql-block">漫山遍野的酸枣,特解馋。</p> <p class="ql-block">人间秋风最潇洒,</p><p class="ql-block">万水千山皆是家。</p><p class="ql-block">才摇窗外红叶落,</p><p class="ql-block">又携虫鸣去天涯。</p> <p class="ql-block">铭记历史,珍惜当下,齐长城始建于春秋时期,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古老的长城之一。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长城的有机组成部分,齐长城全长641.32公里,分布于济南市长清区、青岛市黄岛区等7市17个县(市、区)。齐长城的修建过程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见证了齐鲁文化交融交会的灿烂历史;集中展现了齐鲁儿女守望和平、开放包容、贵公重义、众志成城、因地制宜、因势变革的精神追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