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糯米与蒸饭</p><p class="ql-block"> 文/荷舞清风</p><p class="ql-block"> 先说蒸饭的那些事。</p><p class="ql-block"> 早餐除了面食,其实吃米饭的时候也多。秋收以后,比较长的一段时间,肯定是吃米饭的时候多,到了五六月也就是麦收时节,吃面食也就稀松平常了。</p><p class="ql-block"> 吃过早饭,我和姐姐的任务就是背着书包去上学。我读一年级的时候,姐姐已经四年级了。每天中午我们都要回家吃午饭。父母从不会担心我们上下学路上的安全问题,田间地头有忙不完的活,他们不会去操这些心。那时候,也没有哪家大人送孩子上下学的。在山区上学的孩子,每天天不亮就打着火把出发,天黑才回家,相比他们,我们平坝上的孩子还算幸运得多。</p><p class="ql-block"> 在村小上完一二年级,三年级时我去了另一个乡完小。刚开始每天中午还回家吃中午,过了一段时间就改成在学校蒸饭吃了。学校离家有三四里路,就是抄近路走田坎,单边也要三十多分钟,每天中午这样一个来回就太累太花时间了,常常中午一到校就快上课了,所以,没过多久我还是跟着村里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一样在学校蒸饭吃。</p><p class="ql-block"> 农村孩子因家远或不想回家中午就在学校吃蒸饭,回忆起来,在学校蒸饭吃,我大概也经历了一两学期。</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学校蒸饭可能跟其他地方的学生蒸饭不一样。有些地方的学生是住校生,他们每天早上会把生米放在铝皮的饭盒里蒸,我们则是每天早上从家里带来煮好的饭放到食堂里去蒸。以我那时候的观察,觉得我们大多都是拿早上做好的饭去学校蒸的,不是把生米做成熟饭。</p><p class="ql-block"> 所以,有一段时间,每天中午,我和姐姐都是在学校蒸饭吃。我们家没有那种铝皮饭盒,我和姐姐各自带了一个饭盅,有个盖子,里面装的是午饭,饭在下面,菜在上面。菜其实不多,实在没有菜时,就放一点自家做的豆瓣儿做下饭菜。</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就读的乡完小和隔壁初中都从一个大门进出。两个学校分别有一个食堂,小学食堂太小,一般只给十来个小学老师做饭。中学食堂大一些,在学校蒸饭的学生多,于是,我们小学的就到中学食堂去蒸饭。蒸饭好像每次交五分钱。五分钱是个什么概念呢?我只记得,那时候花七分钱可以买一两向日葵瓜子。有几次,我和同村的小琴放学后就悄悄称一两葵花子,边吃边回家,一到家,瓜子基本就吃完了。我们不敢让大人看到我们买零食吃。悄悄省下来的三四毛钱(可怜的一点压岁钱)很快就吃完了,以后就再不敢偷吃了。</p><p class="ql-block"> 学生蒸饭要在每次师傅把老师的饭做好之后再进行。食堂师傅在大锅里掺上水,把几十上百个饭盒或饭盅放在锅里,加上煤炭烧火蒸。也不知蒸多久就好了。学生一下课,就如出笼的鸡一样,一趟子直奔食堂寻找各自的饭盒。那么多饭盒,要找到自己的也不容易,如果没做记号的话,也很可能被别人冒领。为了方便找到,我就在自己的饭盅上系了一截红毛线做记号。这样一来,就没那么担心自己的饭盅被人拿走了。</p><p class="ql-block"> 还算好,我的搪瓷饭盅是有盖子的,放学时找到自己的饭盅打开,饭菜还是热的。没盖子的,饭菜一蒸就上水,加上饭盅多,重了一两层,吃起来的味道真是难以形容。</p><p class="ql-block"> 多少农村孩子就是那样艰苦的条件下读完了自己的小学或初中,能读上高中的都是尖子生了,后续发展一般也不会错。</p><p class="ql-block"> 在学校蒸饭的好处多。一来,不用走路,中午可以玩一会。那时候,也不兴睡午觉,即使趴在桌子上休息,老师也没做要求,因为大部分学生都回家吃饭去了,只有少数学生留在学校。而且老师中午也不会留作业,于是,有一大把自由的时间。每天饭后,我很喜欢到学校附近的文化站看小人书,两分钱一本,每次看一两本。我的文学启蒙除了父亲给我讲的《三国演义》《水浒传》,大概就是从那一本本连环画、小人书开始的。</p><p class="ql-block"> 再说糯米的滋味。对糯米饭的喜欢,远不止我一个。</p><p class="ql-block"> 一般到了八九月份,随着新米陆陆续续出来,家里就可以顿顿吃大米饭了。小孩子最盼望的就是吃糯米饭,因为它比白米饭更香更糯,有说不出来的美味。糯米,我们这里叫酒米。做糯米饭跟普通大米一样,先在锅里煮开再沥干水,加上一些花椒、清油或猪油,然后就在锅里焖,过一会儿就可以闻到香喷喷的糯米饭了。最好吃的是又香又糯又脆的糯米锅巴,小孩子都喜欢抢来吃。其实,白米饭的锅巴也蛮好吃。</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图景或许你也很熟悉:</p><p class="ql-block"> 天色暗下来,灶台边,小女孩搭起凳子在煎饭,东铲一下西铲一下,饭就煎好了,把饭铲起来之后,剩下的锅巴也要铲起来裹成一个团儿。又香又脆的锅巴,虽然吃起来有点干有点噎人,但是吃到肚里也是美味。父母出工还没回来,在肚子饿了的时候,这幅画面就是我们姐妹仨小时候自己动手填饱肚子的场景。</p><p class="ql-block"> 每年到了农历三月,麦收前,新鲜豌豆出来之后,母亲还给我们做一回豌豆酒米饭,那种满足感和欢愉不亚于打一顿牙祭。现在,母亲有时还会为我们做,做法没有变,却似乎不再是童年的味道。糯米饭的花样也多了,腊肉、新鲜肉、香菇等都可以成为佐料。</p><p class="ql-block"> 随着食材的丰富和做法的多样,我们的胃却在渐渐麻木、愚钝,没有期待,没有回味。</p><p class="ql-block">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故事。蒸饭读书的那一段历史,对那一代人,或许早已沉寂到了记忆的深处,而且,终将被遗忘。</p><p class="ql-block"> 2023.8.25</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