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张佛”

小树

<p class="ql-block">  在博山民间说起“孙阁老”无人不知,“阁老”孙廷铨历任清朝兵、户、吏三部尚书,康熙皇帝拜其为内秘书院大学士,辅佐康熙亲政,称为“一代帝师”,被博山人奉若神明。然而,提起博山的“张佛”却很少有人知晓,“张佛”是明朝万历年间博山走出去的第一位官至一品的大员,人称张晓为“大司马”,是“阁老”孙廷铨的叔外公,在明末清初享有盛名。</p><p class="ql-block"> 博山历史上,颜神镇人尊称张晓为“张佛”,不因他京城做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太师的名望,而是他受孝乡文化和家风影响,平易近人,以善聚德,做人做事低调,有一颗菩萨心肠。</p><p class="ql-block"> 张晓忧国爱民的故事,在当时民间广为流传。</p><p class="ql-block"> 史书记载,张晓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张尧封是礼部儒官,颜神镇公学老师,教书育人,在镇社享有盛名。受其影响四个兄弟,张维,张标(孙廷铨外公),张晓,张师,品学兼优均为秀才。清康熙年间大学士孙廷铨撰《颜山杂记》《逸民》篇中记载:“张南野先生,尧封,……教四子皆为庄士,家法醇谨,不得轻是非人物,即对门生后进,词色温温,其言若讷,其行若俯,不敢以齿德加人,至人有急难空乏,望门投止,则解衣推食,若将不及临行赠饯,即家无有,常假贷与之。”</p> <p class="ql-block">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良好的家风造就了张晓的品行,万历二十八年,张晓以乡试全省第二名成绩考取举人,万历丁末年成进士,从而在颜神城传为佳话。</p><p class="ql-block">‌ 明朝万历年间,中国北方尊崇元君文化达到鼎盛,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明朝内阁首辅王锡爵《东岳碧霞宫碑》记载:“元君能为众生造福如其愿,贫者愿富,疾者愿安,耕者愿岁,贾者愿息,祈生者愿年,未子者愿嗣,子为亲愿,弟为兄愿,亲戚交厚,靡不相交愿,而神亦靡诚弗应。”作为岱北的颜神镇人当时求神拜佛也为时尚,去泰山赶庙会,求拜泰山奶奶路途遥远,有香愿不能求。因而颜神镇人为解求拜者的辛苦,万历三十年,便在凤凰山巅修建碧霞元君庙,塑造泰山奶奶神像,利于颜神镇人就近上香许愿。作为孝乡文化传播者,张晓积极参与凤凰山泰山奶奶庙的修建,并为之撰写了《修碧霞元君庙碑记》,碑记现仍镶嵌于博山小顶山碧霞元君庙山门内东墙上。胞兄张标(孙廷铨外公)也在峨眉山骊创立文昌阁和修建魁星楼。1753年《博山县志》中记载,“张标博学多才,蜚声艺苑,好义施仁,笃亲念故,为人坦荡,不设城府。当时镇上开始议论升格为县城(分镇)的事,颜神镇人口少是一个障碍,于是张标在文笔峰上创建文昌阁,修筑紫阳楼(魁星楼),供奉二神以为颜神镇人祈福求嗣。后有考虑庙在山上,登攀不变,又将城门外自己的别墅贡献出,万历四十八年修建白衣庙。”张晓兄弟为明末孝乡文化发扬传承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 张晓在外为官二十多年,秉承孝乡文化,心系百姓,卫疆报国,事迹多在史书记载。《山东通志》载:张晓任户部主事时,“监督徐州粮储,河水大溢,晓率众力塞之。山左饥,流民至徐者,晓赈救全活无算。”事说:在徐州监管国粮时,正遇洪灾,开堤泄洪将有十万洲民遇难,为了不让百姓受淹,张晓亲自冒雨率众修筑堤坝,保住了全城百姓。另一事说,山东遇灾荒,大量流民逃荒至徐州,徐州官府予关城门拒止,张晓不许,并命架设粥棚,开仓放粮救护,保全了上万山东家乡人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升大同知府,定代藩册立,赈恤诸生王懋德等。累官巡抚,晋户部侍郎,总督仓场,除积弊,升兵部尚书。”史书说,张晓任大同知府时,平息了大同皇亲代藩册立的风波,拿出自己奉禄救济贫困大学生,在山西戍边多年,担任各种官职,消除各种隐患,升任兵部尚书。《颜神镇志》记载,天启七年(1627 年)兵部尚书张公明衡诰命,当朝皇帝诏书评价张晓为‘出关可镇守边疆,入朝可辅佐料理国事,功劳写不尽的精忠报国之士。授予上封三代的光禄大夫、大柱国、太子太师、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p><p class="ql-block">‌ 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 年),山西大同学子不忘张晓任大同知府时“损薪助学”,帮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之恩德。经过“大同各学公呈”,联名给朝廷上书。经朝廷批准,将张晓崇祀云中府名宦祠中(现今山西怀仁县)。</p><p class="ql-block">‌ 崇祯七年(1635年),张晓告老还乡回到故乡颜神镇,安度晚年。志书中说“张晓对街里乡亲温和恭顺,天性孝友,与人无违”没有一点京城大官的架子。并评价他“生平修洁如玉,不妄言笑,汲引才隽”不可指计,而尤能周人之急,中外待以举火者数百家,所遇大小皆得其心,亲友借贷钱粮有求必应,贫者不能还者也不追问。推尚简约,不扩张田园家居,不建豪宅大院,买人地宅价高于市值,所以乡民都愿将地宅卖于他。因其作为众口皆碑,在博山乡间称其为“张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崇祯十年(1637年),张晓在家乡博山去世。家乡人自发前往灵堂祭拜,出殡时“不期而会者千余人”送灵,家乡人被张晓的人品所感动,捐款勒石做“永思碑”,来纪念这位颜神镇人心中的“张佛”。</p><p class="ql-block"> (张西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