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什么是母校,准确的说,是指你毕业的学校。我想,母校是成长的摇篮,是心灵的港湾,是永远的精神家园,也是我一生的眷恋!</p><p class="ql-block">报到</p><p class="ql-block">“通知书来了,你真得考上学了”当发小满头大汗,一路狂奔把通知书送到我的手中时,我激动地和他抱在了一起。这消息像长了翅膀飞遍了400人的偏僻村庄。1980年高考,全县大中专录取42人。其中大名师范录取13人,我是其中之一。邱城公社两人,另外一位是60班的贾凤伟同学。我俩商量一同骑自行车去学校报到。</p><p class="ql-block">10月25日一早,我们约定在邱城集合。我驮着母亲新做的被褥和姥姥送给我的小木箱。穿着的确良绿军装上衣,带着对母校的向往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出发了。一路上都是乡村土路,坎坷不平,非常难走。再加上不认路,我俩边走边打听,到中午12点,才走到馆陶县房寨。我俩每人喝了一碗鸡蛋汤,吃了一个烧饼。饭后,都抢着算账,结果还是被凤伟抢了先。我感觉挺不好意思。他说,“以后我们都是同学了,谁算都一样”歇了一会儿,我们继续赶路……当路过大名县万堤村时,南北穿越村子,走了好大一阵子,感觉村子真大。过了万堤就上了柏油路了,也快到学校了。我俩似乎忘记了路途的颠簸与劳累,相互加油鼓励,向着终点冲刺。傍晚时分,我们终于到达了朝思夜盼的母校。</p><p class="ql-block">填表登记、购买生活用品,一连串的报到程序走完后,来到宿舍。宿舍里放了9张上下床,把空间填满了。每个床位都有同学。我的床位呢?我连忙去问班主任王学森老师。老师说:“宿舍安排19位同学,有一个人没床位。你来的最晚,只能加铺板了”。没办法,在两张床之间又临时加了一块铺板,总算安顿好了。因为当年是全市招生,仅我们这一届就14个班,学校应该还没做好准备。</p><p class="ql-block">晚上领到饭票和菜金,才知道学校早晚餐没有菜,只有窝头和玉米粥。学生自己买咸菜。于是,我到小买铺买了两块咸菜,一块自己用,另外一块送给凤伟。当我找到他时,他们住大礼堂。大礼堂里挤满了人,最起码也有上百人。后来,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大礼堂居住的学生都搬进了宿舍,我也和同学换成了上铺。</p><p class="ql-block">学书</p><p class="ql-block">因为受父亲爱好书画的影响,我从小喜欢写字。小学时期,跟着老师练毛笔字,字写得有模有样。以至于经常替老师出墙报。粉碎“四人帮”后,我还画过漫画头像,书写过宣传标语。初、高中阶段是班里的通讯员。</p><p class="ql-block">到母校后,班主任王老师安排我做班委学习委员和团支部宣传委员。班里的黑板报,我是集采、编、写为一身。</p><p class="ql-block">1981年初,学校成立了第一届书法研究小组。我有幸被选中。我们班同时被选上的还有石永书、姬继海两位同学。进入学习小组后,才知道什么是书法,书法和写字的区别;进入学习小组后才有幸认识书法大师王乐同老师;进入学习小组后才理解南宫碑体外方内圆的博大精深;进入学习小组后才真正和书法撞了个满怀,有了不解之缘。毕业前夕,王乐同老师因患眼疾,很长一段时间不写小字了。但是,他仍坚持书写了诸葛亮《诫子书》竖式条屏和“文坛多异彩,艺苑显长春”对联作为毕业礼物赠送给我。我收到后,非常感动和激动,以至于爱不释手,珍藏至今。</p><p class="ql-block">一年多的学习经历,王乐同老师宽广的胸襟,对书法艺术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大师风范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感化着我们,成为一生难以忘却的纪念。</p><p class="ql-block">毕业后,回到家乡从教。我坚持用学到的书法艺术为家乡服务,每到春节前夕,求写春联的乡亲络绎不绝。谁家有红白事,需要写字,我也有求必应。</p><p class="ql-block">2015年,我组织成立了邱县硬笔书法协会,带领骨干会员走上了“规范书写,公益巡讲”之路。近年来,相继成为市、省级乃至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规范汉字书写专业委员会会员。荣获第九届全国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二等奖,河北省第二届最美中国字公益书法大赛教师粉笔字一等奖。今年8月,邯郸市第三届硬笔书法协会监事会换届选举,我当选为副监事长。</p><p class="ql-block">说实话,毕业后,由于工作变动的原因,曾经一度荒废了书法学习,我自己的南宫碑书法水平只是学到了一点儿皮毛,很是愧对王老师的培养。值得欣慰的是,硬笔书协“立足公益、服务社会,开展活动、有所作为”的宗旨,如火如荼的“规范书写、公益巡讲”活动让全县中小学生受益,这不正是用实际行动告慰大师的在天之灵吗!</p><p class="ql-block">实习</p><p class="ql-block">1982年4月,母校安排我们到农村小学实习。我带领一个小组被分到李六七排小学。这所学校在大名县城东部,距离县城20多里。去时,学校安排大卡车送我们。到村后,支部书记安排我们住在大队部。我们组共6名同学,4名男生,分别是陈竞领、张月明、李清旺,两名女生,李美云和田利民。随后我们就开启了一段难忘的岁月。忘不了我们白天上课,晚上在一起备课、批改作业的情景;忘不了我们四位男生拉着排子车去黄金堤买煤时的一路欢笑一路歌;忘不了周末第一次包饺子时“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的欢声笑语。忘不了有一次蒸馒头时,被风吹得半边熟,半边生。忘不了自己周末帮学校李校长在河滩地种花生,晚上就着花生米喝酒的场景。这是我第一次喝酒,也是我一生中最简单酒局。然而我和李校长相谈甚欢,他传授给我很多为师、为人处世之道。不会忘记,实习快要结束了,我用隶书和南宫碑两种字体分别为大队和学校书写了两张大红感谢信。更不会忘记,要返校了,我们用剩余的油和面烙了30多张大油饼,装了满满一水桶,欲做午餐用。当村里派毛驴车送我们回到学校时,被同学们哄抢一空。大家啧啧称赞!我呢,忙活了一大晌,一口也没吃上。</p><p class="ql-block">是实习让我们真正从学生变成了准老师,是实习让我们初步理解了教师的责任,是实习让我们品尝了生活的艰辛和甜蜜,是实习让我们增进了同学间的情谊。</p><p class="ql-block">联欢</p><p class="ql-block">真正接触音乐,就是进入母校后才开始的。记得第一次上音乐课,李老师教我们学唱的第一首歌是《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老师浑厚的男中音,并且一边教唱,一边用脚踏风琴伴奏,真是帅呆了。我听得入了迷,也爱上了音乐。后来慢慢学会了识谱、学会了吹口琴、拉二胡等。两年里,晚自习第二节课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同学们充分释放自我,展示自我。有的练字,有的写作,有的阅读,更多的是吹拉弹唱。毕业考试我和三位同学合唱了一首《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评委老师给我打了98分!毕业联欢是根据学校统一安排,每个班自己组织,学校领导轮流观赏。我们班我是组织者,也是主持人,同时也准备了节目。班主任刘老师全程观看了联欢会。联欢会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唱歌、有的朗诵、有的说相声、有的演双簧、还有的弹奏乐器。节目形式多样,异彩纷呈。大家把师生情、同学谊都融进节目里,展现在联欢中,以欢声笑语冲淡离别的惆怅。我准备的节目是情景故事《贾二卖杏》主要讲的是,贾二卖杏时,面对老爷爷、老奶奶、青年大哥、大嫂等消费群体,没有及时调整销售策略,结果一个杏也没卖出去的故事。表演时,需要模拟几个人的声音,并运用肢体语言。我感觉那次联欢,我是真的入戏了,达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会后,听同学说,反响挺好,刘老师为我鼓掌最响亮。</p><p class="ql-block">母校是一座富矿,她给了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母校是一座百花园,五彩缤纷、争奇斗艳。我只是撷取了几朵小花。</p><p class="ql-block">毕业后,母校成了我魂牵梦绕的思念,只要母校有召唤,学子响应无条件!</p><p class="ql-block">我先后回学校参加了往届学生书法展、八十周年校庆、校友回访等活动。印象深刻的是,参加学校书法展时,恰好见到了刘品一老师,刘老师毕业前夕,给我写的毕业评语“品学兼优”四个字让我受宠若惊,终身难忘。</p><p class="ql-block">每次出差到大名,都要到母校看看,有时还约同学一起专程看望母校。看看当年的教室,拜拜谢先生,听听老师的教诲,走走当年的林荫路,串串当年不知走过多少遍的大名城。每次回到母校都会让我热血沸腾,仿佛穿越到学生时代,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回到家后久久难以平静……</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母校,朝思暮念、魂牵梦萦。这就是母校,永远的精神家园,这就是母校—大名师范,一生的眷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