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语音学常识并践行融合教学理念——教好汉语拼音,助力娃娃学好语文(连载二)

杨德伦

<p class="ql-block"><b>作者按:</b></p><p class="ql-block"> “汉语拼音”部分,教学意义重大,可因教学内容难度大,教学时间紧,学生起点低,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虽然每位新教师凭借已有的积累,都能教,但如何教得正确,教得好,教得高效?这一直是个重要的研究课目。现与大家分享一篇文章,期盼能给年轻教师们一些启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运用语音学常识并践行融合教学理念——</p><p class="ql-block"><b>教好汉语拼音,助力娃娃学好语文</b>(连载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杨德伦 特级教师 正高级教师 国际汉语教师</p><p class="ql-block">原“国培计划”培训教学和评审评估专家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第二,教学生掌握生母、韵母的读法</b></p><p class="ql-block"> 为使学生能够掌握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准确读法,教师需要了解一些语音学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声母、韵母的发音特点、方法以及整体认读音节的读法,以便能给予学生既科学又深入浅出的指导。</p><p class="ql-block"> <b>一、声母的发音特点与方法</b></p><p class="ql-block"> 普通话有23个声母,含只起隔音作用的声母y(衣)、w(屋)。其中,部编课本把y、w前置,与单韵母i、u、ü编为一课,为的是指引学生借助比较,更好地掌握y-i-yi、w-u-wu、ü-yu三者发音部位相同,但轻重、长短有别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一)声母的发音特点</p><p class="ql-block"> 声母都是辅音,发音时的主要特点是:①气流在通过咽头、口腔的过程中,大都要受到某一部位的阻碍。②发音器官成阻的部位特别紧张。③气流较强。④声带大多不振动,声音大多不响亮。</p><p class="ql-block"> (二)声母的发音部位与方法</p><p class="ql-block"> 不同的声母是由不同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决定的。</p><p class="ql-block"> 1.声母的发音部位</p><p class="ql-block"> 声母的发音部位,指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按发音部位分,普通话的声母可以分为七类:</p><p class="ql-block"> ①双唇音。即上唇和下唇阻塞气流而形成的音。普通话声母中有b、p、m三个双唇音。</p><p class="ql-block"> ②唇齿音。即上齿和下唇接近,阻碍气流而形成的音。普通话声母中只有f一个唇齿音。</p><p class="ql-block"> ③舌尖前音。即舌尖抵住或接近上齿背,阻碍气流而形成的音。普通话声母中有z、c、s三个舌尖前音。</p><p class="ql-block"> ④舌尖中音。即舌尖抵住上齿龈,阻碍气流而形成的音。普通话声母中有d、t、n、l四个舌尖中音。</p><p class="ql-block"> ⑤舌尖后音。即舌尖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阻塞气流而形成的音。普通话声母中有zh、ch、sh、r四个舌尖后音。</p><p class="ql-block"> ⑥舌面音。即舌面前部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阻塞气流而形成的音。普通话声母中有j、q、x三个舌面音。</p><p class="ql-block"> ⑦舌根音(也叫舌面后音)。即舌面抵住或接近软腭,阻碍气流而形成的音。普通话声母有ɡ、k、h三个舌根音。</p><p class="ql-block"> 需要指出的是:舌尖前音、舌尖中音和舌尖后音并不是把舌尖分成前中后三段,而是指把与舌尖相抵形成阻碍的部位分成前、中、后,即上齿背、上齿龈、硬腭前部。舌尖抵着上齿背形成的音叫舌尖前音,舌尖抵着上齿龈形成的音叫舌尖中音,舌尖抵着硬腭前部形成的音叫舌尖后音。</p><p class="ql-block"> 2.声母的发音方法</p><p class="ql-block"> 声母的发音方法,指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态。</p><p class="ql-block"> (1)在阻碍方式上</p><p class="ql-block"> 根据声母发音时开始形成阻碍(成阻)、持续阻碍(持阻)、解除阻碍(除阻)的不同方式,可以把普通话里的声母分为如下五类:</p><p class="ql-block"> ①塞音(气流冲破阻塞成音)。即,发音时,发音部位形成闭塞,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气流冲破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塞音有b、p、d、t、ɡ、k这六个。</p><p class="ql-block"> ②擦音(气流摩擦成音)。即,发音时,发音部位接近,留下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擦音有f、h、x、s、sh、r这六个。</p><p class="ql-block"> ③塞擦音(气流先冲破阻塞,再摩擦成音)。即,发音时,发音部位形成闭塞,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气流先把阻塞部位冲开一条窄缝,接着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即成阻部位先破裂,气流后摩擦成音。塞擦音有j、q、z、c、zh、ch这六个。</p><p class="ql-block"> ④鼻音(气流通过鼻腔发音)。即,发音时,发音部位完全闭塞,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鼻腔通过发出鼻音。作为声母的鼻音只有m、n两个。</p><p class="ql-block"> ⑤边音(气流从舌头两边发音)。即,发音时,舌尖与上齿龈接触,但舌头的两边仍留有空隙,同时软腭上升,阻塞鼻腔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舌头的两边通过发出边音。边音只有L这一个。</p><p class="ql-block"> (2)在声带是否颤动上</p><p class="ql-block"> 按发音时声带是否颤动,可以把普通话里的声母分为如下两类:</p><p class="ql-block"> ①清音。即,发音时,声带不颤动,透出的气流不带音。清音共有b、p、f、d、t、ɡ、k、h、j、q、x、z、c、s、zh、ch、sh这十七个。 </p><p class="ql-block"> ②浊音。即,发音时,声带颤动,透出的气流带音。浊音只有m、n、ㄧ、r这四个。</p><p class="ql-block"> (3)在气流强弱上</p><p class="ql-block"> 按发音时呼出气流的强弱,可以把普通话声母中塞音、塞擦音分为如下两类: </p><p class="ql-block"> ①送气音。即,发音时,口腔呼出的气流比较强。送气音有p、t、k、q、c、ch这六个。 </p><p class="ql-block"> ②不送气音。即,发音时,口腔呼出的气流比较弱。不送气音有b、d、ɡ、j、z、zh这六个。</p><p class="ql-block"> 要说明的是:塞擦音zh、ch和擦音sh这三个声母尽管都是由两个字母组成,可它们却都分别是一个辅音,不是复辅音。zh、ch、sh中的“h”不是声母h(喝);它缀在zh、ch、sh后面是《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的,应看成翘舌符号。</p><p class="ql-block"> 统观汉语拼音部分:与韵母(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教学比较,声母教学不仅是重点,而且是难点。单说声母教学,与每个声母的构成、形状和书写比较,它们的发音既是指导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把每个声母教成了音节,如把“b d j……”读成了“bo de ji……”,这是非常有害的。声母的发音越是接近它们的本音,越有助于学生掌握声韵成音的规律,尽快形成拼读音节或直呼音节的能力。这一点,要引起教师们的足够重视。</p>

声母

发音

气流

舌尖

普通话

部位

阻碍

教学

声带

鼻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