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古村落——济南莱芜区北文字村

金凤三人行

<p class="ql-block">北文字村属莱城区苗山镇,全名北文字现村。位于莱城东北24公里。镇驻地东6公里处。</p><p class="ql-block">北文字村东边有一棵200年左右的五角枫,树旁竖立着北文字村村碑,旁边有一眼古井,在五角枫稍南有座古桥,这地方平整、宽阔是村民休息、聚会、拉呱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村中有两条河,一条在村西边,一条在村东边,东边的这条南北流向的小河,横亘于东西的石拱桥,建于明代,造型精巧,桥两边石刻精美,几百年来几经风雨,坚固如初。</p> <p class="ql-block">200年左右树龄的五角枫树,见证了历史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这是御医张廷文后人在张家大院门口讲述祖先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清朝光绪年间,北文字村出了一个御医名叫张廷文。他出身卑微,但苦读医书,学成了妙手回春之医术,成了一名乡村游医。他走村串庄给人治病,从不收钱,只求人家给他传名。这一年,他到了济南府,给一要员之母治好了病,从此名声大震。时光绪帝之女生病,久治不愈,皇宫御医皆一愁莫展。受山东济南府推荐,张廷文到北京皇宫内给皇姑治病。给皇姑试脉,与电视上的镜头一般无二,内侍给皇姑手腕上拴一长线,拉出内室,张廷文在外室按线试脉,让人啼笑皆非。张无法,只得问了内侍和御医皇姑病情及症状,思忖良久,权衡再三。然后喝酒吃饭。张在醉意朦胧之中开出一剂量大药重且带有毒性的药方。张酒醒之后,一看自己亲手写的方子,大汗淋漓。这时太监将张关在侧屋里,说皇姑之病不好不能放人。谁知皇姑服药之后,大泻了两天,病情逐渐好转,20余天后,病痊愈。光绪帝十分高兴,张廷文被赐御医,授海关道系三品大夫,后授广东连平州州官。</p><p class="ql-block">(参考于莱芜北文字村的有关资料、传说)</p> <p class="ql-block">这是御医张廷文东南大门基石。</p> <p class="ql-block">人物的右侧是张家大院的正北门门垛。(现在改门在东边)墙上的窗子是广东式木窗子。</p> <p class="ql-block">南北街道左侧(西边)为张家大院三个广东式前后相通庭院,右侧(东边)为花园。</p> <p class="ql-block">这是第一个庭院中张氏后人居住的室内陈设情况。</p> <p class="ql-block">相通的第二个庭院。</p> <p class="ql-block">张家大院中大门后的马棚北边的石墙。</p> <p class="ql-block">饮马石槽。</p> <p class="ql-block">村西一眼的古井。相传开凿于明代。传说有一大户人家闺女出嫁北文字村,是她娘家作为陪嫁而开凿。据传,此井开凿的时候异常艰辛,“一筐石子一筐银”,有的传说“一升石子,一升钱”可见开凿之艰难。此井是在一整块石上开凿的,开凿到数尺后,泉水从西北角缓缓流出,据说无论天有多旱,都能足够供北文字村村民饮用。井台用厚石板铺就,井口的四块厚石被村民提水用的井绳磨出了32道光滑的沟,见证了古井的悠久历史。</p><p class="ql-block">图为张廷文后人陪同淄博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博山摄影家协会主席王延刚先生在张家大院马棚南山墙下测量、拍摄古井。</p> <p class="ql-block">村西也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小河,河上有“一石担三孔”的石桥。</p> <p class="ql-block">北文字村从历史上就注重保护生态环境,这是民国三年(1914年)立下的封禁碑,从原山山脚(本村山脉属原山一部分)到山顶禁止放牧,禁止开山劈石等。</p> <p class="ql-block">村委门前的古石戏台由大石砌成,厚度约在40厘米,最大的长约三米,因无文字记载,老人们也说不清何时建造。从这里看出北文字村历史上就有重视村民文化生活的传统。</p> <p class="ql-block">北文字村委大院中设立的“拉呱大院”室内有开展文艺活动的音响器材等,村民在传统节日或有重大活动时演出节目。</p><p class="ql-block">与管理人员约定如有演出联系我们,一定来观看。</p><p class="ql-block">出村委大门我们二人与张廷文后人和陪同的村民,依依惜别,骑车返乡。</p> <p class="ql-block">作者:王奉仁,网名金凤三人行,高中教师,博山一中退休。</p><p class="ql-block">喜欢看书,爱好照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