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石:穿越千年的爱与恋!

冬曰暖陽

<h5> <b> <font color="#ed2308"><u> </u></font></b><font color="#ed2308"><b><u>♡♡</u></b></font><b style="color: inherit;">对石,又称合石、巧石</b><span style="color: inherit;">,</span><b style="color: inherit;">俗称老断。指一块石在千万年前由外因和内因的共同作用下,引起石头自身崩裂成两石或者多石,经过沙洗雨淋风化后又被找寻回来,完整的拼凑在一起,这就是合石。</b></h5> <h5><b> 对石,演绎着千年聚散离合的神奇......</b></h5> <h5> <b> 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塑造了人力所不能及的奇妙组合,生死离别又天作之合,巧石、对石天成,天下之大竟有如此巧事,而天下之石(事),无巧不成书!</b></h5> <h5><b> 合石,历经千万年的风雨洗礼,演绎着聚散离合的缘分,这也许就是合石的魅力吧!</b></h5> <h5> <b> 一方完整的石头,在千万年前裂成两块或更多块,现在又把它们凑到一起了。试想,经过千万年沧海桑田、火山爆发、水冲、沙运、风刮、地震等等,两块或几块石头还能完整呈现在我们面前,可谓是奇迹,完整的对石十分罕见。</b></h5> <h5> <b> 对石的珍贵之处在于既能让人品到“多情自古伤离别”的苦痛,又能感受到再聚首的欢愉,人世间的酸甜苦辣能在一块小小的石头上品到,这也许就是玩石之味了,品味一方方小小的石头,也许更能理解”万象皆从石中来“这句话的含义。有人说“收藏的最高境界就是赏石”,可见赏石在收藏领域地位之高。</b></h5> <h5> <b> 所谓对石,其实不是很严谨的称谓,虽然对石以两块一组较为多见和典型,但数量并没有限制,曾经看到过一组有多达一二十块的对石,所以称为合石更为准确,也更有意味。这让人联想到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中起始的一句话:“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b></h5> <h5> <b>按照最新出版的《赏石简明词典》(寿嘉华、王先成主编,《宝藏》杂志出版社2020年5月版)中“合石”的解释:“指通过人力把自然力再分离形成的两块或多块石重新集合的观赏石。……自然力再分离前的状态石称母石,再分离后的各块石称子石。……通常把两块子石集合而成的合石称为对石,多块子石集合而成的合石称为巧石。”</b></h5> <h5> <b> 对石,无疑属于组合石类别,所以,它对于配座、组合、演示等有一定的要求,但由于其表现的特殊性,往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难度。一般来说,对石的结合部分最好要有一定的距离,以显示其原来的相合之处,但是过犹不及,并无规律可循。</b></h5> <h5><b> 内蒙戈壁石对石 “金猴”的配座破费周折。最初是配制了一对插屏式座架,也是非常惊艳。但是,因为这对奇石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且四边棱角较多,再加上座架色彩与石头较为接近,使得其表现力有所不逮。后来制座高手与藏家商量决定推倒重来,为之煞费脑筋。先是想到了《西游记》中孙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故事,设想成两本书册样式,取名“悟空传”。但是,这对奇石中的猴子形象,与大家感知的孙悟空差异较大。</b><br></h5> <h5> <b> 其实,这对奇石中的形象,更像是一对长臂猿,前臂的修长灵动十分显眼,在现代国画大师张大千的笔下经常能够见到。张大千自称是黑猿转世,其师曾熙曾经为他题名为蝯(古同猿。张大千原名正权,曾用名张蝯,后改名爰)。张大千还特意强调猿与猴之别,猿是世界上最有灵性,最有感情,但最怕伤感的动物;猴子性淫,难分好歹,小孩子手中的食物猿不会抢,猴子可就会乱来,所以他喜欢猿而从来不养猴。画家一生爱画猿猴,喜临仿宋代易元吉画猴作品,晚年爱蓄猿猴。最后,定下来的“金猴”制座方案,还是以花果山为背景形象,两边各修饰一些桃树,一方面是点题,另一方面也是掩饰原石外轮廓造型上的缺陷。最关键的是,两方底座可分可合,分则可以独立欣赏,合则形成一个整体,两方底座一左一右一侧的轮廓线呈绞合状,可以连成一体,也是一种巧构。</b></h5> <h5><b>内蒙戈壁石对石 “金猴”插屏式座架</b><div><b> 内蒙戈壁石对石“金猴”,属于碧玉中的俏色,非常少见,底色为红碧玉,中间有黄色参杂,恰好构成了两只猿猴形象,正蹲坐着,前臂修长,作抬伸牵拉状,尤其是左方脸部特征似能可辨,十分喜气。这组对石,其分崩的部分不是一个平面,而是具有一定的凹凸变化,使得其对开的画面容易差异性较大,但两者并没有南辕北辙——可以理解成一公一母的对猴。这也是其难得之处。</b></div></h5> <h5> <b> 相对来说,对石最多见的还是上下分崩状态的。此组内蒙阿拉善马鬃山产的戈壁石对石“古砚”,石色灰黑,石体一分为二,下部为砚台,有凹陷的砚池,上部则为砚盖,两者相合严丝合缝,成为一个整体,断口风砺度极好。这类天砚,在新疆风凌石(泥石)之中时有所见,内蒙戈壁石中却并不多见,也就是说,其形成难度比起新疆风凌石要更大一些。推而广之,新疆风凌石中的对石数量,要远远大于内蒙戈壁石,甚至可以这样说,新疆风凌石是对石最多见的石种——没有之一。这是由其特定的恶劣自然环境所决定的 </b> </h5> <h5> <b> 新疆风凌石主要产自哈密和鄯善地区,这里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空气干燥,降水稀少,昼夜温差特别大,而且风沙也特别大。气温的暴热暴冷,有时候早晚温差达到二十几度,长时间的温差急剧变化,使得原岩容易分崩离析,原石也易形成对石,再经过风沙长时间的刮砺磨洗,也容易使得断口出现自然包浆。</b></h5> <h5> <b> 对石无疑是赏石中的别裁,形成难度很大,要成景状物更难。从其形成难度的自然环境来看,相对来说,水冲石最难,山石其次,风砺石再次。对石的鉴评,除了主题呈象之完美与否之外,形成难度也是一个重要考量,特别是断口自然包浆程度好坏甚为关键。 </b> </h5> <h5> <b> 相对来说,凡是对石分离时间越久,其自然风化程度越高,自然包浆也越好,与此同时,其断口之间的合缝程度也越差;反之,如果对石其合缝程度越高,那么其断口之风化程度往往也越差,其分离的时间也越短。好比是鱼与熊掌,两者无法兼得。</b></h5> <h5> <b> 另一方面,对石断口风化程度较差的(也就是分离时间不很久的),往往容易找全;反之,对石断口风化程度极好的,往往不容易团聚,因为岁月经不起太长的等待,经过长时间风沙、流水乃至地质运动等的搬运和迁移作用,时间越久,两者分开的距离也就越远,直至再也无法相聚。</b></h5> <h5> <b> 这让人联想到,观赏石中时有所见老残或老崩的现象,其断面明显,但已有自然包浆覆盖。其实,其另一半可能还在,只是无缘团聚了。有时候一组对石,分别是在两个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得到的,冥冥之中,也是天道酬勤的一种眷顾。</b></h5> <h5> <b> 这就像是生命无常,合久必分,大自然面前,我们都是匆匆过客......</b></h5> <h5> <b>合石,因为“合”与“和”谐音,有和和美美、团团圆圆的美好寓意。合石又有积木与魔方般适合把玩的特点,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b></h5> <h5> <b> 对石的沧桑感和难得之处,让人联想到了一首流行歌曲的歌词:“伤离别,离别虽然在眼前。说再见,再见不会太遥远。若有缘,有缘就能期待明天,你和我重逢在灿烂的季节。”</b></h5> <h5><b> 对石是一种因自然而分,因人为而合,又寄予人文情怀的特异石头的称谓。</b></h5> <h5> <b> 对石十分奇特。对石的母石在自然中形成,而后又在自然的作用力之下断裂、分离、迁移、风化,经历了一段磨砺苦难的历程。奇中之异的是,居然又被好石者将这不知分离了多久、相距了多远的子石重新聚合起来,并以此寄托中华文化“和为贵”的精神追求,堪称”天分人合且喜天人互动,母思子归终迎母子相和”。</b></h5> <h5> <b>合石是人们通过采集的被自然分割成两块或多块石重新集合在一起的观赏石。通常把两块石重新集合在一起的合石称为对石。合石也叫巧石。</b></h5> <h5> <b> 在那茫茫的戈壁滩上,当一块残缺的石头经历了千万年的磨砺要找到自己灵魂的另一半其实是很难的。</b></h5> <h5> <b> 形成天然的戈壁对石其实非常不易,戈壁荒漠昼夜温差达到60摄氏度,地表的戈壁石在极寒极热的环境中裂开为两半,一般裂开以后都被沙漠狂风吹散,但就有极少数对石,在历经风吹日晒,严寒酷暑,沙漠极端恶劣的气候环境几万年,却始终不离不弃,相守在一起。</b></h5> <h5> <b> 直到人们捡到,有的对石开裂面都已经历经万年的风化形成了包浆,当把两枚合在一起的时候,却依然严丝合缝,宛如一体,令人惊叹,令人感动!这不正是人们对坚贞爱情最美好的期待吗!</b></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相关术语</b></div><b> 分母石:把两块或多块石头集合在一起的石头组合称为分母石,简称母 石。<br></b><b> 分子石:把分母石的每块石头称为其分子石,简称子石。<br></b><b> 合 面:把子石相互接触的石面称为合面。<br></b><b> 合 缝:把母石相邻两块子石的缝隙,称为合缝。</b></h5> <h5> <b>合石要完整、完美、独特,尤其是合的要巧妙,一是合石的面要巧。比如是平面,最好有“切”感,有人称为上帝的刀工,很贴切;有的面上有图案而且对称、有石中石就更好。二是,不同子石出现巧妙变化。比如包浆变化、颜色不同、图案有主题等,可能更出奇。</b></h5> <h5> <b> 在中国的古代的北方游牧民族,确实有赠送一对合石的风俗习惯,因为两对石象征着天长地久不离不弃的爱情,同时也能够给予一份爱情坚若磐石之寓意。</b><br></h5> <h5> <b> 子石的量不是判断合石好孬的标准,但石型相近的石,相比较而言以量多有序为好,反之,量多、杂乱,而无美感,就无欣赏价值。</b></h5> <h5><b> 自然界中,能够分离而又能合起的的石,并不少,但具有观赏性的合石就非常少了。合石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是因为外力挤压、摔碰,以及剧裂的温差变化造成热涨冷缩而形成的。新彊因特殊的地理原因,其中,出彩的合石相对多一些,但随着资源枯竭,现在也一石难寻。象湖南的龟纹石本身量小,其中的对石极少,甚至有些经营龟纹石多年的商家都说从没见到过,所以用珍贵形容不为过。</b></h5> <h5> <b> 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却不能彼此在一起!他们的爱情,历尽沧桑,感天动地,因地壳运动而被生生拆散。又因有心人而重聚!!</b><br></h5> <h5> <b> 冬去春来,岁月流逝,山依旧屹立,水依然长流,为他们的爱见证!亿万年的默默等待,亿万年的煎熬守候,终于盼来了再次相遇!!</b></h5> <h5> <b> 笑看泪眼,滚滚红尘中,裹挟着多少江湖儿女的深情!时光荏苒,只愿未来能一起,看花开花落,望云卷云舒,执子之手,风雨同路!!</b></h5> <div class="cps-upload-file"><!----><div data-v-c0b2b5c8="" contenteditable="false" class="cps-img-container media-container editor-img-container"><img data-v-c0b2b5c8="" src="blob:https://www.meipian.cn/2d7f1f47-3d2f-4e3a-bfa4-35c93d564184" data-src="blob:https://www.meipian.cn/2d7f1f47-3d2f-4e3a-bfa4-35c93d564184" alt="" class="img lazyloaded"><div class="cps-uploading-mask"><!----></div></div><div contenteditable="true" class="edit-container media-inner-editor bottom"><h5> <b> 如此凄美的爱情,主人翁竟是两块石!或许爱情的魔力,也正是基于此吧,坚贞不渝,永恒!!</b></h5></div></div> <h5> <b> 一方奇石就是一部历经亿万年磨砺而成的书,相遇为缘,品读为幸。万物有灵,石亦然。石是石,石非石,人非石,人是石!</b></h5> <h5> <b> 有些合石的成因很难解释,比如上面这方合面多,而且都是直面,很难形成。</b></h5> <h5><b>上面这方龟纹是金色的,罕见!</b></h5> <h5><b> 上面第一组对石属于合面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增加了观赏性。</b></h5> <h5> <b> 那一片片子石,诉说着当年岁月的流逝和那千万年不灭的怀念!!一度分离的两片子石,依然保留着家族的血脉基因,那两片子石的印记与凹凸痕迹,一直在坚守着重逢时刻的验证,那该是千百年来未曾放弃过的执著。天公造物心心相印的这般灵性,怎能不让人感动万分!</b></h5> <h5><b> 有人说,奇石是艺术之祖,物质决定意识,正是因为大自然之美,人类才能在此基本上造就艺术之美。在大自然面前,我们应该心怀虔敬。</b></h5> <h5> <b> 世上有一种美,中国人最懂,它便是对称之美!从古至今,中国人一直追求着。造物里的对称美,在许许多多中国的文化国粹中,我们似乎都能看到对称元素的摄入,石界中的对石也蕴含着一种天然的对称,侧面诠释了阴阳平衡概念!!</b></h5> <h5><b> 成千上万年前的某一天,因为自然原因一块整石分离成两半,在戈壁滩上经历千万年的风沙洗礼,断截面早已变得圆润光泽。直到有一天被人们发现,两块断截面依然可以比较严密地吻合在一起。</b></h5> <h5><b> 对石,是一种对称的美,让欣赏者赏心悦目。人们喜欢成双成对的事物,而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曾说过:“美的形体都必须有对称的形式。”</b></h5> <h5> <b> 对石的美在对等之中也有所变化,或者蕴含趣味性,饱含神奇,令人叹为观止!否则就会平淡乏味。</b></h5> <h5> <b> 对石的对称美的内涵,与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以及与中式禅宗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散发着中国士大夫的人文情思。对称美是一种平衡美,一种阴阳美,一种在心灵里重塑的艺术。</b></h5> <h5> <b> 天生一对是一种缘分,能够有个伴也是冥冥中注定的事情。对石,有些许似情侣般如胶似漆,是一种相似和对称,世间中能有这样一种契合,一种一拍即合的美,这便是一件幸事。这样的缘分值得爱石人珍藏!</b></h5> <h5><b> 即使过了千年万年,“对石”和另一半离的总不会太远,就像两个相爱的人短暂分开,却从不曾远离。心中的“对石”,是远行时的期盼,是相遇时的喜悦,是对她千辛万苦的寻觅,是与她千年万年的约定。</b></h5> <h5> <b> 一块石头在戈壁上经受地壳运动、温差骤变、风沙吹打而断裂分离开。千万年间又被冰川溶雪搬运、风沙迁移,逐渐远离,天隔一方,在气候变迁、风化侵蚀中很多石头又再次四分五裂、变形甚至消失。但是仍有极少数的对石,历经沧海桑田、岁月变迁,断裂面在风吹日晒,酷暑严寒的恶劣环境下,都早已被打磨平滑,形成了自然包浆,却始终不离不弃,守望咫尺天涯。直到今天被我们捡石人发现,重合一体,演绎着历经千万年聚散离合的缘分,这也许就是对石令人感动的魅力,是动人心魄的力量!这也不正是人们对坚贞爱情最美好的期待吗!</b></h5> <h5> <b> “赏石在于人心与石之交流、对话,在于感情。懂得石心,才懂得人心,也才懂得人生。”(马鸿斌《中国赏石的古风精髓》)</b></h5> <h5> <b>细细把玩手中经历了亿万年风砂吹蚀、日晒雷击的“对石”,一卷悠长的画卷随着思索缓缓展开:普普通通的一块石,一千年执手,瞬间分离,随风而逝且随缘,一千年回眸,一千年等候,再一千年,终于又可相逢一笑,从此执子之手,与子携老。真正让人回肠荡气,唏嘘叹惋。</b></h5> <h5> <b> “玩的都是奇石,归于发现的艺术,不是谁都有心性玩的,谁都能玩得出的,它需要雪澡的情操,淡泊的态度,天真,美好,这就是缘分。”(贾平凹《小石头记》“序”)</b></h5> <h5><b> 千亿年的自然巅峰之作,美丽而又神奇的造诣,万里挑一。真正到了一种层次后,便可发觉石中所包含的对称、协调、柔和、变化,在品赏对石的时候,真可谓千年一叹呀!</b></h5> <h5><b> 戈壁对石,那是来自千万年前的故事,某年的某一天,因为碰撞一块整石分离成两半。在戈壁滩上经历千万年的风沙洗礼,断截面早已变得圆润光泽。直到有一天被人们发现,两块断截面依然可以比较严密地吻合在一起。</b></h5> <h5> <b> 巧石、对石是天然奇石的一种,形成天然的戈壁对石其实非常不易,戈壁荒漠昼夜温差达到60摄氏度,地表的戈壁石在极寒极热的环境中裂开为两半、三块、甚至多块。分出几块,就称做几巧。一般裂开以后都被沙漠狂风吹散,但就有极少数对石,在历经风吹日晒,严寒酷暑,沙漠极端恶劣的气候环境几万年,却始终不离不弃,相守在一起,直到被人们发现,有的巧石开裂面都已经历经万年的风化形成了包浆,当把它们合在一起的时候,却依然严丝合缝,宛如一体,令人惊叹,令人感动!这不正是人们对坚贞爱情最美好的期待吗!</b></h5> <h5><b> 本就是一体,亿万年间 ,一分为二 ,又一起被发现, 一起被收藏,这样的组合就是对石。 </b></h5> <h5><b> 人们能够从一块块冰冷的石头身上,联想出人生的各种境遇,悟出宇宙自然界神奇多姿,藉以充实脑海,丰富自我心灵,进而从奇石王国里探索出天然艺术的妙趣和生命自然的本质,这就是人们钟爱奇石的真谛。</b></h5> <h5> <b> 灵壁对石,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块合石,形同三个坐佛侧影!!</b></h5> <h3> <b> 拥有一块对石,是上天赋予的一种缘分,真可谓千年等一回呀!</b></h3> <h5><b>题名:香火不断<br>石种:戈壁石(对石)<br>尺寸:10cm×6cm×7cm<br>(盖子10cm×7cm×0·5cm)</b><div><b> 在香火不断升腾的天空下,一方历经千年题名为《香火不断》的戈壁对石静静地映入眼帘。经历了无数个春夏秋冬的洗礼,表面被风沙磨砺得光润细腻,依稀留存着历史的印迹。这方对石不仅是戈壁石中的奇迹,更是人们心中的一份寄托,也成为了人们前行的动力和信念的支撑。每当香火升腾时,人们都会在这里祈求平安与幸福,成为人们心中不灭的精神象征。</b></div></h5> <h5><b> 此为陈炉石对石“出山”,是陈炉石中具有代表性的藏品,2019年4月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展览厅“石非石——中国生活艺术展”首秀便广受好评。这组对石,左右形状、纹理十分对称,外部轮廓线条非常洗练精到,中间断口上下整齐完好,有明显的自然包浆,合则严丝无缝。石表凸起的纹理,仿佛白云苍狗,云卷云舒,带有几方涌动感。</b></h5> <h5> <b> 这种对石,形成难度极大,形成概率极低。主题“出山”演绎也是颇有意味,看似两扇打开的山门,高士从深山修行悟道以后,决然出山辅助明君经邦济世,带有积极的入世意味。</b></h5> <h5> <b> 据天津大学的地质专家考证,这块天然猪肉对石原本是一块,形成于2亿3千万年前的中生代。地壳的剧烈运动将其崩裂为两块,后经亿万年多次火山喷发、地质变迁、冰川运动、洪水暴发等使这块猪肉对石运动到相距上数百里的地方。 </b></h5><h5><b> 2012年、2017年先后被内蒙古东苏旗的两位牧民分别捡到。</b><div><b> 2018年,一位肉形石收藏家发现这两块肉石其实是一块完整无暇的对石,而且形、质、皮、毛、孔、膘、肉及纹理神似猪肉,断裂面玉化程度极高,肉质细腻纯净,黄、白、红、褐层次鲜艳清晰分明,肉皮上细细的绒毛和毛孔清晰可见,两块石头合在一起天衣无缝。<br> 后经这位藏家数年的不懈努力,2019年的猪年伊始,这块离别亿年的猪肉对石终于团圆了。目前,两块肉形石被郑州一位收藏家朋友收藏。<br> 不少肉形石签藏家品后都惊叹不已,称之为肉石中的极品,更是对石中的极品,这么完美的猪肉对石极其罕见,真可谓是“中华第一猪肉对石”。</b></div></h5> <h5> <b> 在古装大剧《锦绣未央》的第28集中,高阳王与未央用一对石头定情,并将剧情推至高潮,而高阳王的表白成功,始作俑者便是一对心形的戈壁对石。这并不是一对普通的石头,而是一对精致的心形戈壁对石。其中展现出来的对待爱情的忠贞,对待爱人的珍惜在两人石头相合时展现的恰到好处,令人心情愉悦!</b></h5> <h5> <b> </b><font color="#ed2308"><u>♥ ♥<b style="">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爱Ta,就送Ta一方对石吧</b>♥ ♥<b style="">!!</b></u></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i><u><font color="#9b9b9b">---声明: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致以诚挚敬意!如涉侵权,有告即删!</font></u></i></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