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u>龚滩古镇</u></b></p> <p class="ql-block">早晨一睁眼,就瞥见一幅美丽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顾不得那么多,先到阳台上观观景。</p> <p class="ql-block">想想昨天下午这场辛苦的奔赴,值了。</p><p class="ql-block">今早是各自寻觅早餐。我们一行三人,沿昨晚的线路往下走,看到一个路标,觉着挺有意思,变线,去追逐那“桥重桥”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下了几段石阶,转了几道弯,走过一石拱桥时,抬头再看上面也有一石拱,意识到这就是著名的“桥重桥”了。果然,桥边有铭牌标注,桥下有碑文记述。</p><p class="ql-block">桥重桥的上桥为通往衙门的必经之路,俗称官桥;下桥为方便老百姓之过往,称民桥。古镇上还有“不知桥重桥,不是龚滩人”的说法,可见这个景点是古镇不可或缺的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的“永定成规碑”也是古镇的文化亮点之一。网上有一段详实的资料介绍:</p><p class="ql-block">光绪年间的永定成规嵌于古墙中,是为规范当时脚夫、力夫和夫头的收入分配而立。此碑高155厘米,宽83厘米,面临乌江嵌在石壁上,经过多年风雨,如今只能辨认约50余字。碑文内容说明了龚滩镇是川盐入黔的重要中转站。碑文还记载了上下船搬运力价指定由何恒、郑昌信等人负责监督执行,每包盐上载船舱的运费为5文钱,从船上卸运并抬至盐仓则每包加6文,还规定所有脚夫须由盐号验保并登记造册,以防止成规紊乱。</p> <p class="ql-block">此时依山而建的古镇还是静谧的,我们三人不时的言语声惊扰了一家“喜客轩”民宿的主人,她探头出来说,我家的客人还在休息呢,欢迎你们拍照,就是要小点声啊!我们连忙哦哦哦,表示我们一定注意!</p> <p class="ql-block">昨晚对古镇的灯笼印象深刻,以为现在各地亮化工程以悬挂红灯笼居多,此处也只是顺大流,然而并非如此,龚滩古镇每家每户挂的红灯笼是挂“盐灯”传统的延续,是川盐古道的历史见证。昨晚已经领略到,盏盏“盐灯”将古镇点亮,江岸灯火阑珊,与远山近水相映生辉。</p> <p class="ql-block">桥重桥下是一个小广场,广场边有一家“四方居客栈”。走进去一问,店家提供早餐,见此店铺正清静,又临江,我们爽快地落座用餐。</p> <p class="ql-block">惬意地享用了古镇的宽面,折返住处时另择一道,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空调外机统一用竹编筐遮挡)</p> <p class="ql-block">(专用排水石砖)</p> <p class="ql-block">(古镇人家也爱肉肉)</p> <p class="ql-block">(三角梅上房当瓦)</p> <p class="ql-block">(三间房客栈只三间房?)</p> <p class="ql-block">龚滩古镇有着1800年多年历史,也是重庆第一个历史文化名镇,因居民多为龚姓,处于江边之上而得名。</p><p class="ql-block">我很好奇,现在的古镇当真就是千年前的古镇吗?网上资料介绍说现在的古镇与当年龚滩旧貌极为相似。在拆迁时,原始的建筑材料被保留了下来,现在再按编号重建。而且无论是吊脚楼,还是封火墙,都完好地保留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仰面看我们的住处,发现它是整个依山而建的古镇中海拔最高、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一座建筑,不过从院门推门进来,看到满眼绿植,也觉十分清新可人。</p> <p class="ql-block">上午8:00到码头坐游轮观“乌江画廊”。</p><p class="ql-block">在乌江边,可见一座座依山而建、凌空飞架的吊脚楼鳞次栉比,如同“绝壁上的音符”。而依山傍水的幽雅别致的民居,用杉木长柱或硬杂木将屋架托起,古韵犹存,魅力依旧。</p> <p class="ql-block">上游轮后,小盆盆购得一根粗壮的火腿肠而喜笑颜开。</p> <p class="ql-block">游轮开出几分钟远离古镇后,山水的景象就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了。我们<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船舷或船尾处拍照留念后,就安坐在船舱内享受空调了。</span></p> <p class="ql-block">半小时游船掉头时,我们所在的二楼船舱内的小舞台走出了一名高大的中年男主持人,他中气十足地为川剧变脸报幕,不一会儿游客全从外面聚拢过来了,大家纷纷举起手机对准舞台,节目虽然只不到4分钟,毫无剧情可言,但现场观赏这“东方的奇葩”还是十分新奇的。演员的一招一式有板有眼,伴随铿锵的节奏激扬的乐曲瞬间变脸让人眼花缭乱,演员最后卸下面具,原来是个年轻漂亮的女子,人们的掌声更加热烈了。</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才是重点,主持人隆重推出国家级的书法艺术家为大家免费赠送墨宝,全场人都更加激动起来了。艺术家现场泼墨,挥毫写下“马到成功”“舍得”“宁静致远”等字幅,等很多人被鼓动上前接受赠送时,主持人又说书法家书写是免费的,但装裱是有成本的,所以一幅收200元。平心而论,书法家的字的确不错,纸张、装裱加一块收200元也不贵,但主持人这“技法”让人心生不快,真正掏钱的寥寥,这不也尴尬了人家书法家了吗。</p> <p class="ql-block">一小时90元的乌江画廊游有些小贵。</p><p class="ql-block">下游轮后已快11:00了,空气热烘烘的,大家决定不再进古镇游了,而对下一站茶峒边城充满了期待。</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u>边城</u></b></p> <p class="ql-block">到茶峒边城150多公里,车程约3小时,抵达时已过午时。停车真费劲,绕小城慢慢找饭馆、找车位,终于落定在一家饭馆门口,解决了车位问题,也放松下来吃了一顿午饭。</p> <p class="ql-block">茶峒,是著名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湘西边城,而边城的原型就是茶峒,也是电影《边城》的拍摄地。很多人以为作品所指的边城是凤凰,凤凰是作家沈从文生于斯长于斯最终魂归的故里,而他笔下的边城确是文中直接道明的“茶峒”,2005年茶峒更名为边城镇。</p><p class="ql-block">对于边城,我充满感情,回想起1985年秋刚进师专读书时,同学们一起观看了电影《边城》,之后班上进行了观影交流会,清晰地记得我们的陶班长站在讲台上红着脸谈翠翠“爱情”的模样,也想起自己执教在课堂上,和学生们一起品咂小说《边城》(节选)浪漫诗意的几个场面。</p><p class="ql-block">我径直走向河边,寻找渡口和白塔,寻找翠翠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这家客栈很眼熟,是电影中的主场景。</p> <p class="ql-block">进入一家专门陈列沈从文与《边城》图片与书籍的小店,看到老式电视正放着电影《边城》,一时有几分激动与惊喜。店里还卖与《边城》相关的文创产品,竹制的小书与一支笔卖到88元,感觉价格还是偏高。</p> <p class="ql-block">从网上了解到,茶峒边城处于湘、黔、渝三省(市)的交界处,始建于嘉庆八年(1803 年),以青石筑成,坚固巍峨,背靠太山,左依九龙山,右傍香炉山,面朝风鸣山,群山环抱,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居民以土家族、苗族、汉族居多,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一脚踏三省,三峰标楚蜀,一水隔川黔。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边城茶峒的边地文化。</p> <p class="ql-block">小城游客不多,却到处可见一些美术院校的学生专注地写生。</p> <p class="ql-block">走在小城的青石板上,整个人似乎都安顿下来了。虽然日头仍烤人,但心头是宁静的。</p> <p class="ql-block">看到了“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渡江指挥所”。</p> <p class="ql-block">边城的排水系统应该是很强大的。</p> <p class="ql-block">璩总夫妇前晚着凉感冒了,他们和小盆盆留在饭店里休息,其他人都饶有兴致地四处走动了一番。</p> <p class="ql-block">后来我和郭先生又回到临河步道,往河水上游方向走了不久,很快看到了古码头渡口的拉拉渡。</p><p class="ql-block">现在的古码头依然是边城小镇的商业中心,乘船到码头的对面就是解放前的“三不管”岛了,这座小岛不属于当时的湖南、四川和贵州中的任何一个省,当附近的居民因为边界、水源问题出现矛盾之后,就会相约上这座小岛上械斗,三个省的官也不管,任由他们自己解决,慢慢的这里就成了远近闻名的“三不管”岛,而现在的“三不管岛”已经被一个重庆老板用来开发旅游度假村了。</p> <p class="ql-block">回到中午就餐和停车处,久候的几人忙不迭地出来了,可我还是求着他们先到古码头上的垣墙处拍个照,减少一些遗憾吧。</p> <p class="ql-block">下午3:38出了茶峒,转向此行计划外的也是返浔前的最后一个景点——矮寨。</p> <p class="ql-block"><u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矮寨</u></p> <p class="ql-block">我从来不知道还有“矮寨”这个古镇,了解一下后大为震撼,矮寨不矮,矮寨大桥创下四项世界第一(世界横跨峡谷最长的悬索桥;世界最先采用塔、梁完全分离的结构设计方案的大桥;世界最先采用“轨索滑移法”架设钢桁梁的大桥;世界最先采用岩锚吊索结构,并用碳纤维作为预应力筋材的大桥)。如果你知道它的建筑环境,你一定会为我们中国人感到无比骄傲的!</p><p class="ql-block">吉首矮寨大桥,位于风景秀丽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德夯大峡谷之上。于2007年10月28日动工兴建,2012年3月31日通车运营。全长1779米,主桥全长1414米。</p> <p class="ql-block">而矮寨公路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条为适应抗日战争需要修筑的一条国道,可以说是血肉筑成的抗日生命线!它</span>是横贯湘西全境的湘川公路(现国道319)其中最为险峻的一段,短短6公里的公路开筑于水平不足100米、垂直高度440米、坡度70~90度的大小斜坡上,形成了13道锐角急弯、26截几乎平行、上下重叠的路面,被称为“公路奇观”。2000多名工人奋战了17个月,建成了这条“死亡之路”,建造期间有200多名工人不幸遇难,伤残者更是不计其数。</p><p class="ql-block">为追怀当年筑路死难者的功绩,观景平台边矗然竖立了一座纪念塔,平台前临河的山巅之上竖立一尊“开路先锋”铜像,由于距离太远,照片上的形象很模糊。于是在网上找到一张正面的图片,表达我对勇士们的无比崇敬之情。</p> <p class="ql-block">(网上图片)</p> <p class="ql-block">大家纷纷在观景平台留影,然后男士们拍了大合影。</p> <p class="ql-block">从盘山公路一路急下,不到20分钟就到了矮寨镇。预订的吉首福来酒店就在主干道边,抬头就看见矫寨大桥、竹笋山与挤挤挨挨形状各异的山峰。由于道路上车多行人多,我们基本上都是仰面朝天兴叹一番。</p> <p class="ql-block">晚上7:00就在酒店一楼会餐。老板娘十分热情,一边张罗着客人们的饭菜,一边回答我们这一桌提出的各色问题,知道我们有人身体欠安想吃米粥,也爽快地用小锅熬一锅爱心粥。</p><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面对窗外的风景拍一张,走到街道上再拍一张矮寨大桥与连山。</p><p class="ql-block">矮寨可游赏的地方不少,德夯大狭谷、苗寨、问天台等我们都略过了,留下遗憾为的是再度重逢。</p> <p class="ql-block">我们都听从老板娘的介绍,到距离酒店只有四五分钟的桥上桥早点铺子,先和店家说好要用餐,然后走上一座水泥桥拍矫寨全景。由于回九江有760多公里的路程,大家特别珍惜在这最后一个景点合影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为期一周的旅程将近尾声,虽然略感疲惫,但大家依然很有兴致地讨论下一次的出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到了八里湖,到了浔阳城,到了石化社区,与赵总彭彭道别,与解总父子道别,与邹总道别,与璩总夫妇及小孙子盆盆道别……</p><p class="ql-block">人生的精彩在旅途,我们后会有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