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年7月6日我们自驾从南京出发,从山东烟台港滚装船码头上船开始东北之行。这是生平第一次将汽车驶进滚装船一层,然后人从船内电梯至七楼客舱住宿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经过一昼夜的航行,拂晓抵达东北辽宁大连港码头。</p> <p class="ql-block">大连是一个环海的城市,来到这里,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都能看到那碧蓝如天的大海。它既是一座现代化都市,也是一座保存着许多处历史烙印的城市。虽然这座城市从建成之初就命运坎坷,但是如今,它却已然成为我国北方城市群中的一颗明珠。</p> <p class="ql-block">辽宁大连旅顺日俄监狱旧址。旅顺日俄监狱是俄国、日本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国土上建造的一座法西斯监狱,原监狱是1902年由沙皇俄国始建,1907年日本扩建而成。原监狱围墙内有各种牢房275间,可同时关押2000多人;许多中国和朝鲜、日本、俄罗斯、埃及等国家的人仁志士曾被囚禁和屠杀于此,<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它的历史就是近代帝国主义侵华史的一个缩影。</span></p> <p class="ql-block">旅顺潜艇博物馆。这里的船舰是不再用于航海和军事,用旧军舰改建成的小博物馆,馆藏的核心展品是国产033型退役潜艇,依山傍海游客慕名而来。</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白玉山公园。白玉山原名“西官山”。光绪六年(1880年),李鸿章陪同光绪皇帝的父亲醇亲王视察旅顺口时说,旅顺有黄金山,也应有白玉山,从此得名“白玉山”。</p> <p class="ql-block">白玉山古炮。位于白玉山南道半山腰拐弯处,是1881年清朝从德国购进的加农炮,口径为210毫米。在日俄战争中,沙俄军队为加固旅顺口要塞的防御,从老虎尾西鸡冠山炮台,把此炮搬运到老铁山顶上。1908年2月,日军将此炮安置在白玉山。</p> <p class="ql-block">旅顺军港灯塔。</p> <p class="ql-block">旅顺军港是一处举世闻名的天然良港,位置及其险要,易守难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当年日、俄殖民者曾为争夺此地多次激战。甲午中日战争中旅顺军港被日寇侵占,随后的几十年由日俄分别占守,直至1955年才回到祖国怀抱,作为中国北海舰队的一处训练基地。登上168米白玉山顶,旅顺口军港及市区风光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旅顺军港始建于清朝年间,由于旅顺口地处北洋要隘,两山对峙而成宽约300米的出海口,最窄处仅91米的航道,是海防的重要关口。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清政府遂命令北洋大臣李鸿章筹建了旅顺港,在这里筑炮台、建岗池,使旅顺口成为当时世界闻名的军事要塞之一。</p> <p class="ql-block">大连城市中标志性的景点星海广场。作为游览大连必去的景点,这座有名的广场就位于大连市南部海滨,来到这里大家能欣赏到这座城市的海景和夜景。</p> <p class="ql-block">大连音乐厅。</p> <p class="ql-block">莲花山是大连最高的一座山。</p> <p class="ql-block">莲花山观景台是大连市内最高的观景台。白色建筑仿佛出自希腊小岛圣托里尼,蓝得毫无杂质的天空下,纯白的色让人心情沉静,世界原来可以如此纯洁浪漫。</p> <p class="ql-block">站在观景台上,星海湾的美好景色尽收眼底,这样的名字透着星辰大海般的浪漫温柔,碧蓝的海水上,跨海大桥如飞龙游走,气势磅礴,蜿蜒至视野之外,仿佛没有尽头。星海湾跨海大桥是大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俯瞰全景人们为它的外观的雄伟磅礴而赞叹,拉近镜头,又会为它设计得精细巧妙而折服。</p> <p class="ql-block">大连老虎滩渔人码头是一个临海码头,位于大连市中山区滨海路虎滩渔港内,老虎滩海洋公园东侧,北临滨海路,南望黄海,东西两侧均为自然山体,山海相依,地理条件优越,自然景色优美。大连虎滩渔港是国家的一级渔港,丰富的海洋资源,使这里闻名遐迩,渔船进进出出,一片繁忙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渔人码头的感念源自欧美,代表的是一种欧陆怀旧式的休闲,一种港埠特有的市井文化,一种平民化的欢娱,带着丝丝回忆的人文风情。</p> <p class="ql-block">老虎滩的老虎礁。</p> <p class="ql-block">时近中午,在“七七街”品尝了特色海鲜面。</p> <p class="ql-block">“七七街”是大连南山的一条街区,长2公里,原为南山街区,始建于1906年,1913年建成,日本侵占大连时期的日本人居住地。解放以后,用抗日战争卢沟桥事变纪念日命名为“七七街”,是大连最老的民居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也是历史的记忆,每一栋建筑都刻印着时代的痕迹,<span style="font-size: 18px;">见证着一座城市发展的足迹,诉</span>说着一座城市的过往烟云。</p> <p class="ql-block">大连,这座历经百年沧桑的城市,自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后,大连从1899年开埠以来,历经了沙俄、日本半个多世纪的殖民统治,梦想长期占有,并大兴土木建筑,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中西融合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大连日式风情街也叫南山旅游风情街,由七七街、济南街等多条街道围合而成,这里别墅林立,建筑并没有明显的日本特色,不过街上的茶馆、酒馆、咖啡店、书店等都颇有“日本韵味”。</p> <p class="ql-block">大连俄罗斯风情街是中国第一条具有俄罗斯十九、二十世纪建筑风格的街道。地处辽宁省大连市胜利桥西北,又称为团结街,这里保留了38栋原远东白俄罗斯时的建筑,已有百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风情街并不长,走马观花不到十分钟,不过由于整条街道的风格高度统一,适合拍照,值得待半小时以上。这条街道除了建筑物相对俄式,还有一些专门售卖俄罗斯货物的商店,买买逛逛还是不错的。</p> <p class="ql-block">老牌子马迭尔冰棒。</p> <p class="ql-block">中国幅员辽阔,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负责传统,有的负责摩登,有的城市负责洋气,有的城市兼而有之。大连是座包容性很强的城市,到这里旅游,既可以感受现代化海滨城市的摩登气息,还可以欣赏到异国风情浓郁的老建筑。</p> <p class="ql-block">辽宁丹东,1950年被美军炸断的鸭绿江大桥。</p> <p class="ql-block">隔江眺望对岸的朝鲜。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雄纠气昂昂的从这里跨过鸭绿江,拉开了抗美援朝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辽宁丹东鸭绿江畔。</p> <p class="ql-block">吉林长春伪滿皇宫。伪满皇宫前身是民国时期管理吉林、黑龙江两省盐务的吉黑榷运局官署。民国二十一年三月九日(1932年3月9日),在日本侵略者扶持下,溥仪出任“满洲国执政”。民国二十一年四月三日(1932年4月3日),溥仪迁居于此,这里便成为“满洲国执政府”。</p> <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三年三月一日(1934年3月1日),溥仪在勤民楼举行登极大典,由“执政”改头换面为“皇帝”,“执政府”随之改为“帝宫”,俗称“皇宫”。<span style="font-size: 18px;">伪满推行帝制,“满洲国”改为“满洲帝国”。此</span>后,伪满帝宫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扩建。</p> <p class="ql-block">伪满皇宫博物院总占地25.0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伪满皇宫博物院有包括缉熙楼、勤民楼、同德殿等伪满宫廷原状陈列50个,而《同德殿原状陈列》是伪满皇宫旧址内体量最大、建筑宏伟、体现了皇家宫殿和中日合壁风格的建筑。伪满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比较完整的宫廷遗址之一,伪满皇宫建筑风格古今并陈、中外杂揉,具有典型的殖民性特点,在建筑风格上反映出当时中国东北的特殊社会状况。</p> <p class="ql-block">伪满皇宫曾是清朝末代后皇帝溥仪“执政”和生活的宫殿,也是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占中国东北,推行法西斯主义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透过这些建筑及其中的陈设,我们依稀还可见当年富丽堂皇气势磅礴的景象。但那只是一种表象,只是日本侵略者对其控制下的傀儡的装点,任凭再华美的屋宇也无法掩盖以溥仪为首的傀儡伪满政权效忠日本、卖国求荣、奴役残害东北人民的罪行。</p> <p class="ql-block">长春电影判片厂旧址。长春,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城市,而长影旧址博物馆是长春的一个标志性建筑。这个博物馆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电影工业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探索中国电影文化和历史的好地方。我们有幸到访这里,深深地感受到了电影的魅力和中国电影工业的辉煌历史。</p> <p class="ql-block">走进长影旧址博物馆,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博物馆内部展示了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历史,展览品包括了历年来的电影票、剧照、服装、道具等等,还有当时电影制作的各种工具和设备,让人大开眼界。在这里,你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中国电影工业的发展历程,感受到中国电影工业的历史魅力。</p> <p class="ql-block">我们是看着长影电影长大的一代人,对这里既好奇又神往。</p> <p class="ql-block">1949年-1959年,电影创作的第一个高峰”。上世纪50年代,在党和国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指引下,长影生产故事片多达109部、戏曲艺术片20部,《赵一曼》《中华女儿》《钢铁战士》《平原游击队》《董存瑞》《祖国的花朵》《草原上的人们》《上甘岭》……文艺作品当与时代相和,一批经典影片整整影响了几代人。</p> <p class="ql-block">位于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成吉思汗文化园。</span></p> <p class="ql-block">成吉思汗在建立大蒙古国之后,先后兴兵伐夏,南下攻金,兵征西辽、灭花剌子模,西征东欧,足迹抵达到了克里米亚半岛。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在我国历史上是领土面积最大的朝代。</p> <p class="ql-block">成吉思汗雕像,高度为22米,宽度约为4米,这座成吉思汗站立雕像主要材料为青铜,由166吨青铜浇筑而成。成吉思汗雕像左手向前招手,右手握卷轴,目光凝视,向前方观望,该雕像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成吉思汗站立雕像,已成为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成吉思汗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毕生戎马,征战四方,用所向披靡的铁骑确立了蒙古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显著地位,为其子孙建立并壮大元朝奠定了政治、军事与疆域基础,横跨欧亚大陆的元帝国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写下辉煌的一页。成吉思汗被称为十三世纪的世界伟人,誉其为“一代天骄”当之无愧。</p> <p class="ql-block">黑龙江哈尔滨太阳岛。早期的太阳岛这是一片官家的渔场,专门为朝廷捕捞贡珠和贡鱼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这个岛盛产鳊花鱼,女真族鳊花鱼的发音为“太宜安”,这个岛当时就被称为“太宜安”,久传被称为太阳岛。尔滨市太阳岛景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松花江中心,是哈尔滨市的一张靓丽的旅游名片。</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1907年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哈尔滨的地标性建筑,它那绿色的洋葱头式大穹顶十分引人注目,这座宏伟的拜占庭式建筑虽然已不再具有教堂的功能,但作为哈尔滨最漂亮的异域风格建筑,仍吸引着众多的人慕名前来参观。</p> <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亚教堂,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通高53.35米,占地面积721平方米,索菲亚教堂巍峨壮美,具有浓郁的异国情调,她历尽风雨,饱经风霜,也是沙俄入侵东北的历史见证和重要遗迹。</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中央大街,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很繁盛的一条商业步行街,位于哈尔滨道里区。街道北起江畔的防洪纪念塔广场,南接新阳广场,长1400米。街道建筑包罗了文艺复兴,巴洛克等多种风格的建筑。中央大街,从它诞生不久,就成为了哈尔滨著名的一条商业街。</p> <p class="ql-block">这条大街的形成,要追溯到1898年。当年,哈尔滨开始大规模地修筑铁路和城市建设,原沿江地段是古河道,尽是荒凉低洼的草甸子,运送铁路器材的马车在泥泞中开出一条土道,于是中东铁路工程局将沿江荒地拨给散居哈尔滨的中国人,至1900年即形成“中国大街”,意为中国人住的大街。1928年7月,中国大街正式改称“中央大街”。因为有众多的外国人进驻经商,贸易空前繁荣,促进了当地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刺激了一些商人来此大兴土木。</p> <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全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并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及现代多种风格市级保护建筑13栋,是中国国内罕见的一条建筑艺术长廊。1924年5月,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设计监工,为这条大街铺上了方石块。方石块为花岗岩雕筑,长18厘米、宽10厘米。其形状大小和如俄式小面包,精巧光亮,成为这条街的一大特色。</p> <p class="ql-block">坐落在中央大街89号马迭尔宾馆2楼的是1906建立的马迭尔西餐厅,有着百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塔道斯西餐厅创业于1901年。"塔道斯"是哈尔滨早期餐饮业的先驱,早在20世纪初,"塔道斯"就来到哈尔滨,在此开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塔道斯"饭店,以独特的高加索风味而驰名。</p> <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的建筑汇集了欧洲15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风格,17世纪的巴洛克风格,18世纪的折衷主义风格和19世纪的新艺术运动风格等在西方建筑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建筑流派,这些流派集中涵盖了西方建筑艺术的百年精华。</p> <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是哈尔滨的缩影,哈尔滨的独特建筑文化和哈尔滨人的欧式生活,都在这里明显的体现,并且被称为“亚洲第一街”。</p> <p class="ql-block">松花江边的防洪纪念塔。</p> <p class="ql-block">夕阳下的松花江。</p> <p class="ql-block">辽宁沈阳“大帅府”始建于1914年,至今已跨越一个世纪。建筑群为中西合璧的风格,张氏帅府总占地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76万平方米 ,主体建筑包括大青楼,小青楼,红楼建筑群,赵四小姐楼及周边业银行等。</p> <p class="ql-block">沈河区朝阳街少帅府巷46号是张作霖及其长子张学良的官邸和私宅,斯人已逝但建筑不朽,见证了张家几代人的大帅府今天依然矗立于沈城,讲述着那段风云诡谲而又波澜壮阔的民国风华。正所谓是:一座大帅府,半部民国史,也有人说:一座大帅府,两个东北王。</p> <p class="ql-block">大帅府正门进去分别是一进院,二进院,三进院,每个院子构造差不多,是张作霖和张学良曾经生活居住之地,室内有很多照片,也有详细的张学良生平简介和视频资料。</p> <p class="ql-block">张学良和余凤智住所。</p> <p class="ql-block">大青楼这座仿罗马式建筑是张氏帅府的标志性建筑,建于民国七年(1918年)到民国十一年(1922年),采用青砖建造,故称大青楼。大青楼是民国时期东北建筑的经典,融办公与居住为一体,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主政东北时期在此办公生活。</p> <p class="ql-block">赵一荻故居在大帅府外面,是个二层的小洋楼。楼上室内摆设很齐全,很多布置都是模拟的当时场景,特别是还有当时她使用过的钢琴、打字机等物品,以及留下的许多生活照片。</p> <p class="ql-block">清宫剧里经常出现的皇太极、多尔衮、大玉儿等人,他们不住在北京,而是在盛京沈阳。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沈阳是清王朝的龙兴之地,也是入关前的首都,入关后的陪都,这里至今留有清朝入关之前的宫殿,现在称之为沈阳故宫。沈阳故宫始建于努尔哈赤,经皇太极、乾隆续建,是除北京故宫外,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帝王宫殿建筑群,也是关外唯一一座皇家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沈阳故宫的著名建筑有大政殿、崇政殿、清宁宫、凤凰楼等,这里的建筑集汉、满、蒙建筑艺术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作为关外女真人所造的皇家建筑,在营建上也烙下了深深地民族印记。</p> <p class="ql-block">大政殿是沈阳故宫的核心,是努尔哈赤、皇太极处理朝政的地方,也是皇太极正式称帝和接受洪承畴归降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崇政殿是皇太极时期的“金銮殿”,是沈阳故宫等级最高、最重要的建筑。整座大殿是全木结构,五间九檩硬山式,辟有隔扇门,前后出廊,围以石雕的栏杆。</p> <p class="ql-block">往后,穿凤凰楼就是寝宫了,是皇帝皇和后居住的宫殿。</p> <p class="ql-block">沈阳故宫的建造者匠心独运,以民族特色为经,多民族文化为纬,书写出一个民族的建筑史诗与一个王朝的远大前程。今时回望,在岁月更迭中,沈阳故宫发酵出独特的质感,呈现永恒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清昭陵,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的陵墓,位于盛京(沈阳)北部,因此也称"北陵"。</p> <p class="ql-block">昭陵石牌坊,建造于顺治或康熙年间。此坊为仿木架结构, 4柱、3 间、3 楼、歇山式顶子,坊体雕刻各种花卉图案,生动逼真。整个石坊雕琢精细,堪称石雕艺术的精品。石牌坊是陵寝中一件典型建筑物,其主要作用是纪念死者,旌表功德,引导祭陵人进入祭祀状态。</p> <p class="ql-block">正红门,建于顺治六年(1649年),单檐歇山式建筑,三拱门中正中一门叫 “神门”,东侧一间叫“君门”, 西侧一间为“臣”门。正红门两侧为一字琉璃袖壁。</p> <p class="ql-block">隆恩门,方城正门。方城,陵寝主体,内有隆恩殿、东西配殿、明楼等,方城之后是月牙城和宝城,在宝城中心,上为宝顶,下为地宫。隆恩门,方台式砖石结构,单体拱形门洞。门嵋正中有石刻门额,上面用满、蒙、汉3种文体竖刻“隆恩门”字。隆恩门上建高大的三滴水歇山式门楼,俗称五凤楼。</p> <p class="ql-block">清昭陵于1963年被列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在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辽宁红海滩国家风景区位于盘锦市大洼区东南部,占地面积约26平方公里。其特色是碱蓬草在每年的秋季会将滩涂染红,与蔚蓝的天空、清澈的水域形成了强烈而又和谐的色彩对比,勾勒出一幅活生生的色彩交响乐。</p> <p class="ql-block">红海滩以红色的海滩为特色,以湿地资源为依托,打造了一个独特的生态旅游系统。</p> <p class="ql-block">碱蓬草是一种能够生长在盐碱土上的植物。它从7月份开始渐渐由绿变红,到9月份至10月份,整个滩涂就会变得如火如荼。碱蓬草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还是一种很好的生态保护植物,有助于改善土壤和净化水质。</p> <p class="ql-block">除了壮观的红色碱蓬草海之外,红海滩还是众多候鸟的迁徙栖息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候鸟在此停留,给这片红色的海洋添加了生命的活力和多样性。此外,红海滩还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其中包括多种贝类、螺类和蟹类。</p> <p class="ql-block">盘锦红海滩是自然与生态的奇迹,它见证了大自然独特的艺术创作和生命的多样性。这片红色的海洋不仅仅是一个观赏地点,它还是一个可以感受生命力与自然奇迹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在这片红色的海洋里,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生命的奇迹和自然的神奇。每一步行走都是一次与自然的交流,每一次呼吸都是一次与大自然的拥抱。红海滩带给我们的,是一次对自然的尊敬和一次对生命的颂歌。</p> <p class="ql-block">廊道设有十个旅游景点,由一条沿海公路串连而成,公路两侧景色旖旎,朝海面是一望无际的红海滩,颇有“疑似红霞落海滩”的气概,背海面油田、稻田、苇田交相辉映,生机盎然,令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你可以静静地坐在这里,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沉浸在宁静的氛围中。这里没有喧嚣的城市,只有纯净的大自然,让你真正感受到它的美丽与和谐。</p> <p class="ql-block">绵延的红色沙滩宛如一片红海,走在海滩上,仿佛置身于一个红色的童话世界。微风拂面,吹拂着脸颊,远望苇海的蔚蓝波涛,心灵也随之无拘无束,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妙景致。</p> <p class="ql-block">辽宁锦州辽省战役纪念碑。辽沈战役是20世纪中期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第一个战役。</p> <p class="ql-block">1948年秋,东北解放战争经过三年艰苦奋战,进入战略决战阶段。 9月12日至11月2日在华北人民解放军配合下,东北人民解放军在辽宁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与国民党军进行规模空前的辽沈决战。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p> <p class="ql-block">步入辽沈战役纪念馆基本陈列序厅,地面是光洁的黑金沙石材,中间镶嵌一条古典黄麻石材色带,于暗色中透射出一种鲜亮,正面大型主题雕塑《决战决胜》,采用仿铜高浮雕,以人民解放军突破城垣的瞬间为创作背景,表现出人民解放军无坚不摧、胜利进军的雄伟气势。</p> <p class="ql-block">四纵司令员胡奇才的大衣和手枪。</p> <p class="ql-block">一兵团司令员肖劲光的望远镜。</p> <p class="ql-block">第一兵团政治委员肖华的相机。</p> <p class="ql-block">兵民是胜利之本。从9月12日开始至11月2日胜利结束,辽沈战役共历时52天。经此一役,敌我双方力量对比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国民党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解放军总兵力上升至300万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军,改变了长期以来敌强我弱、敌优我劣的基本格局。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中国革命形势发展到一个新的转折点,加速了中国革命战争胜利的进程。</p> <p class="ql-block">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辽沈战役和东北解放战争中,5万余名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长眠在白山黑水,用鲜血和生命抒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p> <p class="ql-block">平津战役纪念馆,位于天津市红桥区,是一座全面介绍平津战役的现代化展馆。纪念馆于1997年建成,占地4.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由胜利广场、主展馆、多维演示馆和军威园四部分组成,纪念馆基本陈列包括:战役决策、战役实施、人民支前、伟大胜利、英烈业绩五个部分。</p> <p class="ql-block">胜利广场中心矗立着象征着军民奋战64天取得平津战役伟大胜利的高64米、三棱枪刺造型的胜利纪念碑,直插云霄,枪刺柄是长城造型,“枪刺”与“柄”交接处的上下各三个巨型钢环,象征着在平津战役中产生的“天津方式”、“北平方式”和随后产生的“绥远方式”。纪念碑下面是能变换多种造型的大型喷泉,在彩灯的照射下,水花随着雄壮的军乐多姿多彩地喷向空中。</p> <p class="ql-block">展览大厅正中央的铸铜雕像《走向胜利》,表现了中共中央毛泽东和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五位书记的领袖风采;墙屏上毛泽东主席关于平津战役作战方针的浮雕手迹熠熠生辉;环周巨幅壁画《胜利交响诗》反映了东北、华北两大区军民英勇奋战、夺取战役胜利的宏大场面。</p> <p class="ql-block">1949年岁末年初,京津大地上,正进行着一场改写历史的伟大战役。当时,国民党军队在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中节节败退,蒋介石见大势已去,命令“剿总”傅作义率部南撤,加强长江防线。当时,傅作义集团尚有50余万人,如果他们成功撤离,国民党军队将会进一步巩固长江防线,这对解放军的作战是非常不利的,为了稳住华北敌军,中共中央果断发动了平津战役。</p> <p class="ql-block">林彪给天津守军陈长捷的劝降信。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由林彪、罗荣桓和聂荣臻指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等,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战略性决战。战争持续了64天,最终以人民解放军歼灭和改编共52万余人、和平解放北平、取得重大胜利而告终。</p> <p class="ql-block">林彪和杨成武穿过的大衣。</p> <p class="ql-block">聂荣臻使用过的手枪、望远镜、公文包、大衣等物品。</p> <p class="ql-block">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p> <p class="ql-block">攻克天津市区,金汤桥会师。</p> <p class="ql-block">平津战役作为中华解放战役三大战役之一,对解放华北战区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每一寸土地都来之不易,每一日的曙光都伴随着伤亡,当革命的大旗在风中飘扬,英雄的身影在战火中闪光,他们无惧牺牲,承载着无数人民的信仰!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英勇的解放军消灭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取得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天津,位于中国北部,别称津沽、津门,是一座充满现代氛围的城市,也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 、中蒙俄经济走廊主要节点、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交汇点、也是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中国最大的港口之一。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沿着海河散步,河水清澈,两岸建筑既古朴又现代。</p> <p class="ql-block">天津市解放桥是架设在海河上的一座钢架桥梁,联通解放北路和世纪钟广场,而且可以转动开启,具备通行大型船只的功能。解放桥建于1927年,桥长97.64米,桥面总宽19.5米,原名万国桥,即国际桥之意,北连老龙头火车站(今天津站),南通紫竹林租界地。</p> <p class="ql-block">天津意式风情区,这里是一个以意大利文化为主题的街区,有许多意大利风格的建筑和餐厅。</p> <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初的天津五大道附近原本是一片荒地,只有很少的简陋民居,而且没有标准的地名,只有“二十间房”、“八十间房”这样来称呼,它的快速发展从成为英租界开始,最初只是英国人在此居住,辛亥革命以后,被赶出皇宫的清朝皇亲国戚们便来这里寻求庇护,毕竟这里的土地是他们租借给英国的,而后逐步扩建发展。</p> <p class="ql-block">慢慢地,这里就成了那些曾经呼风唤雨社会名流寓居的地方,人们称之为政治避风港,因此这里的英式建筑是最多的,后来意大利、法国、德国、西班牙也相继来这里租借,开始了他们的扩建,留下了越来越多的异域风格建筑。</p> <p class="ql-block">天津五大道:即马场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重庆道,这个街区简称为“马睦大常重”,是天津保留最完整的洋楼建筑群,有着“万国建筑博览苑”的美誉,这些建筑大多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建造,共有2000多所,最具典型的建筑有300多栋,有89所英式建筑、41所意大利式建筑、6所法式、4所德式和3所西班牙式建筑,是中西建筑文化合璧的产物。</p> <p class="ql-block">五大道住过的名人非常多,从皇亲国戚到达官贵人(庆王府、胡佛旧居、张学良故居、段祺瑞故居等),从文化名人到民族英雄(伯苓故居、张自忠故居),当然也有臭名远扬之人(孙殿英旧宅)。</p> <p class="ql-block">五大道的夜晚,灯火阑珊。</p> <p class="ql-block">河北沧州。</p> <p class="ql-block">林冲夜奔。</p> <p class="ql-block">河北沧州镇海吼。沧州铁狮子,又被称作“镇海吼”,铸造于后周广顺三年(953年)。关于其来历有多种说法:一说是后周世宗柴荣北伐契丹时,为镇沧州城而铸造;另一说则认为铁狮位于沧州开元寺前,腹内有经文且背负莲花宝座,故应为文殊菩萨的坐骑;还有人根据铁狮的别名“镇海吼”,推测是当地居民为镇海啸而建造的异兽。</p> <p class="ql-block">沧州铁狮子,又称“镇海吼”,位于河北省沧州市东南郊,距沧州市区16千米。铸成于后周广顺三年(953年)。千百年来,这只铁狮子虽然饱经沧桑,依然威武雄健、兀然挺立。但是,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专家对铁狮子进行了几次“保护”性修复,却将铁狮子送上了毁灭之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沧州铁狮子身长6.264米,体宽2.981米,通高5.47米,重约32吨。1961年3月4日,沧州铁狮子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沧州铁狮子铸造的年代和铸造师,皆铸造于狮身。按大周(后周)广顺三年(953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沧州铁狮子身披障泥,肩负巨大莲花盆,莲花盆底部直径1米,上口直径2米,通高0.7米,可以拆卸下来。此外,狮身内外还有许多铸文,除前述铸造年代和铸造者、捐钱者姓名以外,头顶及颈下还铸有“狮子王”三字,腹腔内还有以秀丽的隶书字体铸造的金刚经文,具有书法、考古价值。</p> <p class="ql-block">这座铁狮子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工艺价值,它采用一种特殊的“泥范明浇法”铸成,就是以整块泥模为芯,分节叠铸,据说铸造铁狮的火炉整整燃烧了100天。一千多年前的工匠采用手工冶铸技术,打造了这个庞然大物,显示出我国古代工匠的卓越智慧和高超技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老祖宗留下的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需要后人好好保护。沧州铁狮子的经历告诉我们,文物保护需要科学的方法,没有经过论证的文物保护方案,不仅不会保护文物,还会损掉文物。</p> <p class="ql-block">岱庙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南麓,俗称“东岳庙”。始建于汉代,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拜泰山神的地方。至唐时已殿阁辉煌,在宋真宗大举封禅时,又大加拓建。岱庙南北长405.7米,东西宽236.7米,呈长方形,总面积96000平方米,其建筑风格采用帝王宫城的式样,周环1500余米,庙内各类古建筑有150余间。</p> <p class="ql-block">岱庙的主体建筑是天贶殿,为东岳大帝的神宫,庙内存有秦朝李斯篆书的泰山刻石。岱庙与北京故宫、山东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庄的外八庙,并称中国四大古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岱庙因历史久远,藏碑颇为丰富。现存历代碑刻300余通,林立而群,形制各异。</p> <p class="ql-block">天贶(音况,赏赐意)殿是岱庙的主体建筑, 位于岱庙仁安门北侧,元称仁安殿,明称峻极殿,民国始称今名。</p> <p class="ql-block">殿内东、西、北墙壁上绘有巨幅壁画,名《泰山神启跸回銮图》,长62米,高3.3米,描绘泰山之神出巡的盛况。</p> <p class="ql-block">远眺泰山景色。</p> <p class="ql-block">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东南郊的凤凰山东麓,是为了纪念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而建立的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p> <p class="ql-block">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由建筑大师杨廷宝设计,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塔名。塔高38.15米,塔座镌刻着张爱萍将军撰写、陈毅元帅润色定稿的碑文,高度概括了淮海战役的全过程和伟大意义。塔顶五角星照耀下的两支相交步枪和松子绸带组成的塔徽,象征着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协同作战取得胜利,也象征着烈士们的精神万古长青。</p> <p class="ql-block">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和华东、中原、华北的地方武装共六十余万人,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毛泽东主席的英明领导下,会师淮海,决战中原,以气吞山河之势,首歼海州西撤敌军劲旅于碾庄圩,继歼豫南来援重兵于双堆集,再歼徐州倾巢西逃敌军主力于永城地区。在强大的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势面前,敌军四个半师先后起义。这次战役,人民解放军浴血苦战了六十五个昼夜,共歼灭敌军五个兵团、二十二个军、五十六个师,共计五十五万五千余人。</p> <p class="ql-block">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国民党军五个兵团、22个军、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p> <p class="ql-block">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的第二个战役,也是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淮海战役历时66天,人民解放军在战场总兵力少于敌军的情况下,及时把握决战时机,精心选择主要突击方向,实行大规模运动战与大规模阵地战相结合,将敌军分割成几大块,逐步转移兵力,形成局部优势,分批予以歼灭,实现了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在淮海地区歼灭国民党军刘峙这个主要战略集团的决心。歼灭和争取起义、投诚国民党军5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共55.5万余人。人民解放军伤亡13万余人。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使国民党政府的政治中心南京和经济中心上海完全暴露在人民解放军攻击矛头之下。</p> <p class="ql-block">踏进淮海战役纪念馆的那一刻,我们便进入了一道悠远的历史长廊,我们参观的每一幅画卷,每一件文物,他们虽无声,却向我们展现革命先辈的铮铮铁骨;他们虽无言,却向我们传递无数英雄烈士的坚定意志,我们不能忘记革命先烈为此付出的一切!</p> <p class="ql-block">龟山汉墓为西汉第六代楚王刘注的夫妻合葬墓。南北两条平行的甬道各长56米,沿中线开凿最大偏差仅有5毫米,精度达到1/10000,南北甬道之间相距19米,夹角为20秒,误差仅为1/16000,每条甬道有26块重达6-7吨的塞石封堵。</p> <p class="ql-block">墓葬东西长83米,南北最宽处达33米,总面积达700余平方米,几乎将整个山体掏空。共有15间大小配套、主次分明的墓室,卧室、客厅、马厩、厨房一应俱全,井然有序,是一座地下宫殿。</p> <p class="ql-block">龟山汉墓有许多不解之谜,因此被称为“东方金字塔”。</p> <p class="ql-block">此次东北行,7月6日从南京出发至山东烟台,乘大型滚装船“渤海玛珠号”于次日凌晨抵达辽宁旅顺港。然后开始沿331边境线公路到达内蒙古阿尔山后返程,途经辽宁大连、沈阳,吉林丹东、长春,黑龙江哈尔滨,河北天津,山东泰安,江苏徐州等城市,于8月8日中午安全顺利返回南京。此次行程13000多公里,领略了大东北的千里沃土、高山、河流和森林,感受到了东北人的豪爽和热情,众多的东北历史遗迹印象深刻。特别是参观了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纪念馆,真实的感到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万民众支持的,无数先烈用热血与生命换来的!热爱祖国,珍惜当下美好的生活,祈福伟大的祖国更加振兴富强!</p><p class="ql-block"> 2023年8月编辑于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