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每年入秋时节,我总是喜欢去中山公园散步溜弯。我喜欢这里幽静清雅的环境。在参天古树与红墙碧瓦中漫步总有一种闹市中寻雅趣的感觉。公园地处京城中心,与天安门广场和南长街仅一墙之隔,墙外天安门广场上游人如织,南长街上游览故宫后从西华门走出的人流不断可墙内却是鸟语花香梵天净土,静谧安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中山公园原为辽、金时的兴国寺,元代改名为万寿兴国寺。1421年(永乐十九年)明成祖朱棣兴建北京宫殿时,按照“左祖右社”的制度,改建为社稷坛,是明、清皇帝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地方。社稷坛与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一起沿袭周代以来“左祖右社”的礼制建造。1914年,在北洋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的主持下,将社稷坛辟为公园向社会开放,初称中央公园,是当时北京城内第一座公共园林,也是北京最早成为公园的皇家园林之一。</p> <p class="ql-block">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在园内拜殿(今中山堂)停放灵柩,举行公祭。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1928年改名为中山公园。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啦!</p> <p class="ql-block">进入园中在蕙芳园旁的紫藤架下小憩,这里萃竹掩映,没有了初秋骄阳的炙烤,尽享微风拂面的清凉十分惬意。</p> <p class="ql-block">穿过竹林幽径去“兰屋”赏兰花。这里长年展出各种名贵兰花,其中有朱德元帅,邓小平同志及张学良将军赠送珍贵品种兰花。</p> <p class="ql-block">去公园北筒子河旁走走。</p> <p class="ql-block">这里可远眺紫禁城的宫墙。</p> <p class="ql-block">拍摄故宫角楼这里也是最佳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记得公园的西南角有一片叠石水榭围成的荷塘,荷花季里怎能错过,一定要去好好拍摄几张秋荷影象!</p> <p class="ql-block">古建筑雕樑画舫与初秋绽放的荷花组合在一起确实给片子增色不少。</p> <p class="ql-block">拍这幅《秋荷映粉墙》需要仰拍,为寻求一个良好的角度,差点掉进水里。</p> <p class="ql-block">园幽景色美,</p> <p class="ql-block">秋荷画中仙!</p> <p class="ql-block">荷塘清新佳人秀,</p> <p class="ql-block">柳阴掩红装……。</p> <p class="ql-block">正当我专心致意的用镜头捕捉美景时一埸秋雨却不期而致,人们纷纷到廻廊下避雨,园子里一下子变得清静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一阵阵秋风裹挾着雨滴掠过,带来一阵阵清凉、雨水打湿了路面,浇灌着路边的绿草。公园里多为石板路由于地温过高,雨水落地后倾刻间化为漫漫的白色雾气随风飘散犹如仙境一般。客居京城以來,我曾多次光顾此园但如此雨中景色还真是第一次感受,加之熬过伏天的难耐此刻真有“久旱逢甘霖”的快意。</p> <p class="ql-block">我没有刻意避雨,索性冒着霏霏细雨在古柏林中漫步。路的尽头蒸腾的水雾虚无缥缈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我想起了知青岁月中的雨中劳作,想起了带学生野外实习山中遇雨,想起了雨中的母校和同学们那每一张笑脸。</p> <p class="ql-block">在雨中我走过社稷坛门前,这对宋代石狮不惧风雨已经在此守候了多年。</p> <p class="ql-block">这块亁隆皇上喜爱的“青云石”见证着改朝换代的历史风烟。</p> <p class="ql-block">“保卫和平”石坊在诉说着“落后就要挨打”的屈辱的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铜像鋳就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和追求。</p> <p class="ql-block">在雨中我走进曲折的迴廊,</p> <p class="ql-block">走过幽深的花径,</p> <p class="ql-block">探访在雨中愈显宁重的碑亭</p> <p class="ql-block">迴廊的尽头就是我要去的地方,來今雨轩。</p> <p class="ql-block">來今雨轩始建于一九一五年座落在中山公园的东部距天安门城楼仅数百米之遥。她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纪念地之一,据当年流行的一句话:世界上最好的地方是北平,北平顶好的地方是公园,公园中最舒适的是茶座,而这当中最有名的就要数來今雨轩。</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來今兩轩茶社群贤云集,高朋满座。鲁迅、郑振铎、老舍等文人墨客在此读书、写作、观花会友,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梅兰芳等文化界大师也曾在这里举办画展、演出。如今一个世纪过去了來今雨轩茶社依然保持着当年的格局散发着民國初期新文化运动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一九一九年七月由李大钊、王光祈发起组织的少年中国学会在此成立。一九二一年一月文学研究会也在此成立。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鈞许地山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经常在这里宣传新思想,振兴中华的政治主张。</p> <p class="ql-block">现茶社阁楼上专门举办展览以展示这段早期中国革命活动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仰望着新文化运动的先驱的照片,我觉的人如果有魂灵的话,那么此时此刻应该是我与先贤之间距离最近,心灵相通的时候。</p> <p class="ql-block">廿世二十年代,这里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进行革命活动的地方,少年中国学会和文学研究会在此发起成立后,李大钊,周恩來、邓中夏、高君宇等革命先贤多次在此与学生座谈交流阐明共产党的政治主张。</p><p class="ql-block"> 1920年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立后,李大钊多次在这里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思想和组织准备。</p> <p class="ql-block">來今雨轩与北大红楼,李大钊故居,陈独秀故居和陶然亭及鲁迅纪念馆等均己成为纪念先烈牢记红色历史的纪念地。</p> <p class="ql-block">站在百年茶社的门前,我想起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先生,这里是鲁迅先生在北大任教期间经常光顾的地方。据《鲁迅日记》记载先生曾经來这里读书,写作观花,会友多达六十余次……。特别是先生在这里请学生们吃“冬菜包子”成为传世美谈。</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來今雨轩一直保持着民國时期的风格,茶点精美,服务生文温尔雅,文质彬彬可惜为保持原有的格局厅堂里只设置了九张茶桌,不提前予约是找不到合适的座位的。</p> <p class="ql-block">要感受一下鲁迅先生喜欢的“冬菜包子”只有去外卖窗口试试啦!还好真的买到啦!八元一个物有所值!</p> <p class="ql-block">霏霏细雨中坐在茶社前的迴廊下,就着自备的茶水品尝传𠄘了百年味道的“冬菜包子”觉得这也是我人生中的一个小经历,一个小故事,但感受是新鲜的。无论你多大年纪只要感受是新鲜的就应该算作是成长,是收获。</p> <p class="ql-block">举目凝视霏霏细雨中的來今雨轩,我曾无数次从她门前走过,但並不了解她的过去和内涵今天在雨中走近她感知她红色的历史,她象一本好书吸引我品读……。</p><p class="ql-block"> 说來也巧我在濛濛秋雨中走进这百年茶社名字还是与“雨”字有关,我去过前门的“老舍茶馆”感觉深刻的是那里更多的是市井风情的浓厚,而今天來今雨轩给你的感觉则是扑面而來的文化气息和值得铭记的红色历史。</p><p class="ql-block"> 品读门口的对联: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感受深刻。</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秋日游历中山公园的的感受和体会,她是一种经历,也像是一个小故事述说着一位耄耋老人在秋天里的行为和感受,虽然记叙的较凌乱,可我觉得还是把它写出来吧!与大家分享,尽管很平淡但必竟是内心的真实感受。</p> <p class="ql-block">戴振复写于2023.8.2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