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68年12月20日早晨,黄州城锣鼓喧天,鞭炮齐呜,红旗招展。街道上挂满了“欢送知识青年到广阔天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横幅,黄冈县革委会领导站在街边的看台上热烈鼓着掌。一辆辆解放牌敞篷车满载着知青在人群的簇拥下缓慢地开出了城区。</p><p class="ql-block"> 此时的我们正站在车箱里,迎着寒风,望着周边灰朦朦的原野,默默无声,一脸茫然。很快我们的车在路口公社门前停了下来,其余车辆继续前行,它们还将开往更远的地方。此时公社门前同样热闹非凡,几个女孩举着红旗,拿着写有先锋大队的牌子跑了过来。我们赶忙下了车,一个圆圆脸的女孩喊道:“去先锋大队的跟我走!”在几个女孩和村民的带领下,我们提着箱子,背着背包,步行数里路来到一个村口。只见一位四十来岁,身材消瘦的男人正站在路旁高地,翘首等待。他见我们走近,立即跑了上来,什么话也没说,接过几件行李便带我们进了村庄。之前带路的村民告诉我们此人是队长徐六。村中的老人和小孩纷纷走出家门将我们团团围住,他们瞪着好奇的眼睛上下打量着我们,没人吭声。突然从人群中风风火火走出一位大嫂模样的人,高声说道:“唉哟哟!你们都来了?天气这么冷,快到屋里坐。”便将我们带到一栋房屋前说:“这是队屋,左边男生住,中间是仓库,右边女生住。”我进左边屋一看,这是连通的两间房,中间隔墙右边开有一门洞。房屋全都是土砖砌成,窗户不大,光线很暗,内外各放着两张垫好稻草的竹床,此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我上次画的那张漫画,心想竹床总比用砖头支的床强了些。</p> <p class="ql-block">队长徐六</p> <p class="ql-block">中间妇女就是王丹桂,这是1992年拍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她接着说:“条件没你们城里好,将就些吧。年后再给你们盖新屋。”门外的墙角,堆放着许多农具。她继续带我们来到房屋右侧外靠着山墙新搭建的一个偏屋,里面新砌的灶台泥巴尚未干透。一张简易的方桌上放着碗筷、油盐、大米和青菜。“你们就在这里做饭,一切都为你们准备好了。”她见我们面有难色时说:“哦哦哦,我知道你们在城里没做过饭,没关系,我来教你们。很容易的。我叫王丹桂,妇女队长,一回生,二回熟,有事尽管找我,莫看外哟。”刘继平连忙拱起双手回道:“谢谢王队长,谢谢徐队长,谢谢乡亲们!”</p><p class="ql-block"> 此时的帅松金正与黄立勤在里面那间房里清理,帅松金将带来的箱子放在床头,从箱子里拿出几本书摆在上面。立勤已铺好棉被床单,正躺在上面。我跟帅说:“王队长要教我们做饭,一起去吧。”“好,你们先去,我马上就来,”他头也没抬的答道。</p><p class="ql-block"> 在王队长主厨指挥下,大家七手八脚,洗菜的洗菜,烧火的烧火,煮饭的煮饭,很快一桌香喷喷的饭菜便端上的了方桌。王队长推说要回家做饭,水都没喝一口就告辞走了。随即大伙儿狼吞虎咽地把饭菜吃个净光,这就是我们下乡吃的第一餐,也是上的第一课。</p><p class="ql-block"> 我和刘来到住房,刘对我说:“良友,你就睡里面那张床吧,那儿暖和些。”他自已却选了正对门的那张床。我们铺好棉被,也学着帅将箱子放在床头,刘将带来的洋琴挂在墙上,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旧书被他从箱子里拿了出来。他靠在被子上开始翻看。突然门被人推开,冷风嗖嗖地吹了进来。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一瘸一拐地走了进来,跟在后面的王队长介绍说:“这是我们的老队长刘思柏。”老队长笑容满面,一脸沧桑,语音洪亮地说:“欢迎学生们来村里插队,下午给你们放个假,叫王队长带你们到村里转转,熟悉一下环境。明天早上听徐队长的叫唤开工干活。”说完便离开了。</p> <p class="ql-block">稻场。2017年拍</p> <p class="ql-block">石磙子</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队屋门前,只见穿着白底蓝花棉袄的吴援朝走了过来。看见我,叫了一声我的小名:“两友”,我笑了笑。今天一早出发,车上人多,场面复杂,我们还没打上召呼。当年与她同屋时,她还只是个乖巧伶俐的6岁女娃,多年没见,如今出落成花容月貌的大姑娘了。田冬元走在后面,苗条的身材,聪慧的眼神,显得雍容大方。在王队长的带领下,我们走上门前高坡上的一块平地,一个巨大的圆柱形的石头摆在场地中央。王队长介绍说:“这里是稻场,那是石磙子。是专门用来打谷用的。”</p><p class="ql-block"> 这里地势较高,四周景色尽收眼底。稻场两旁的坡下不远处各座落着一个村庄。经介绍得知一个叫王家塆,一个叫孙家塆,我们先锋三小队就是由这两个塆子组成。上午我们就是从王家塆门前穿行进来的,大家沿着稻场旁的水渠向孙家塆走去,两排参差不齐破旧的土砖房屋掩蔽在树木丛中。塆前方有一水塘,塆子后面是一个山包,那里是小队的制高点。山后茫茫的原野上有一弯延曲折的水面,在阳光的映衬下闪着白光,后来得知是个湖堰,名叫”蔡家潭“。我们没有进塆子,直接沿着水渠向前,两旁山洼处都是层层梯田。我猜想这里将是我们的大课堂,到农村滚一身泥巴,看来就是此地了?</p><p class="ql-block"> 来到一栋红砖砌成的房屋前,上面写有“先锋电泵站”的字样,泵站下就是宽阔的湖面。一群鸟儿正在湖面飞翔,它们时儿贴近湖面,时儿直冲云霄,让人羡慕。忽听得远处有人高声喊叫,我们抬眼望去,在远处山洼处的梯田中有许多人正在劳作,有人正在向我们招手,我们也向他们招手示意。王队长说他们就是我们队的青壮年,每天天未亮就得出工,天黑才能收工。难怪我们来时没见到村里的年青人。整个下午,帅松金默默无言,只有黄立勤嘻嘻哈哈,东瞧瞧西望望,一幅天真无邪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电泵站</p> <p class="ql-block"> 晚饭后,我们各自回房立即关紧房门,寒风仍从门缝中钻了进来。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格外冰冷。蓦地只听到外面有众多人员到来的嘈杂声,开门一看,竟是一群陌生的青年人。他们怯生生地站在门外相互推让着,刘继平笑呵呵地走上前去,将这群小伙子拉进了屋内,女孩则找女生去了。我们挤在小屋中相互介绍,什么狗儿、脚壶、结巴、勾子、火生、元那、润儿等名字第一次闯进了我的脑海,朴实又新奇。当天相互谈了什么,已不记得,只记得临走时竟有些难分难舍。</p><p class="ql-block"> 一早,天还未亮,高音喇叭播出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最新指示的声音将我们从睡梦中吵醒,紧接着,传来阵阵“出工啊”的叫声,有着武工队作风的刘继平一骨碌翻了起来,见我没动静,将我拉起,又到里屋叫醒他们。出门后,还不忘敲了敲女生的房门,徐六队长走了过来,指着一堆农具说:“每人拿一把锹,跟我走!”</p><p class="ql-block"> 四周漆黑一团,寒风刺骨,这是个极冷的冬天,我们跟着队长高一脚浅一脚向田野中走去,在一片梯田中,早有村民正在劳作,一群村中女孩象是看热闹式的将我们团团围住,昨晚她们已跟女生见过面,此时争先恐后地拉着女生干活去了。我们则跟着狗儿、勾子、元那,很快便熟悉了劳作的要领,大家干得热火朝天,冻疆的身体终于暖和了些。</p><p class="ql-block"> 天空渐渐发亮,雾霾仍笼罩着大地。突然我见有些村民朝着一个方向指指点点,有的村嫂捂着嘴在偷笑。我扭头看去,只见帅松金一只脚踩在锹上,双手握着锹柄紧靠在胸前,眼睛望着远方,一动也不动,就像一尊知青“思想者”雕塑,与周边奋力劳作的场面形成鲜明对比。此时,他在想什么?是不是为当科学家梦想破裂而沮丧?是不是为下乡的前途担忧暗自伤神?我们不得而知。五十多年过去了,这一镜头常在我脑海中播放。他是个纯朴的青年,心中所思全都挂在脸上。他的迷茫,他的失望,代表了那个时代大多数知青的共同感受。</p> <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玉华、润儿、黄国、刘继平、狗儿、王维松</p><p class="ql-block">中间冬梅、田那、四儿、甫臣、勾子</p><p class="ql-block">前排吴援朝、桂荣、田冬元、桂花、水清、春容</p> <p class="ql-block"> 当年,世界形势异常险恶。在毛主席“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号召下,农村也开始了挖防空洞的工程,防空洞地址就选在孙家塆后山上。这是座土质山,没几天就挖出了五米深,一人高,宽不足两米的洞。施工人员有春容、桂花、黄国、脚壶、吴援朝和我。由于洞中施工面窄,只能轮换着进入里面挖掘,其余人就挤坐在洞口等待。这里没有领导,全是几个岁数差不多的年青人,桂花提议要吴援朝教大家唱歌,吴爽快的答应了,她先唱了一遍:“美丽的姑娘见过万千,唯有你最可爱……”然后再一句句教大家唱,袅袅歌声,在整个山坡,整个湾子上空飘荡。其实在那个年代这是一首禁歌,如果在城里唱,定会遭到批判,然而此时悠扬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让我们这群年青人都陶醉其中。</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日复一日,我们起早贪黑跟着村民挖塘泥、挑大粪、修田埂、锄草、挖防空洞。累得腰酸背痛。奇怪的是刘继平自下乡以来,如鱼得水。他像老八路的父母一样,与乡亲们打成一片,什么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甚至学会了赶牛犁田的技术。一次在犁地时,不小心脚被犁刀割伤,鲜血直流,他简单包扎后继续干。他的行为感动了村民与队长,也让我们知青点的同学对他刮目相看。</p><p class="ql-block"> 自我们知青点由帅松金策划组建以来,谁当组长并没确定。有一天休息日,我正在队屋外闲转,田冬元与吴援朝也在旁边晒太阳。从水渠上走来徐队长,他问道:“你们知青点哪个是组长?”田与吴没有吭声,我随口答道:“刘继平。”至此,一个由帅松金缔造,由我亲自提名刘继平领导的伟大先锋三队知青点就这样诞生了。</p><p class="ql-block"> 帅对此事,我没发现有什么意见。他体格强壮,干起活来也蛮卖力的,在队里评工分时,他与刘继平同为知青小组第一,都是9分,我是8分半,黄立勤8分,两个女孩都是7分半。一个主劳力一日为10分,只有三至五角钱左右,这样算我们每天辛辛苦苦干一天,只能赚到两三毛钱,这在今天看来是不可思议的。</p><p class="ql-block"> 一天清晨,在“出工啦!”的叫声中,我艰难地爬了起来,刘继平要我进里屋叫醒他们,我迷迷糊糊走了进去,见他俩睡在被子里没动静,我掀开黄立勤的被子,想将他拉起来,结果他一使劲把我反拉倒在床上,两人竟抱在一起又睡着了。当天负责做饭的是田冬元,早饭做好后便送往田间,却怎么也找不到我们三人。有人说是不是挖防空洞去了,她又将饭送往孙家塆后山的防空洞,结果还是没见着人影。再到房间看,明明我的床是空的,正在奇怪时,里间房里的如雷鼾声却曝露了秘密。</p> <p class="ql-block"> 就在我们疲惫不堪之时,一个天大的好事落到了我们身上。队里接到上面的通知,要求春节前每家要做个忠字台。忠字台上要写忠字,画向日葵,队里安排我们知青全部参加,写字画画是我的拿手戏,这是队长对我们的照顾。每天再不用起那么早了,吃完早饭,便走进各家堂屋,在刚刚完工的砖砌粉白的台面上工作。先由我用铅笔画好忠字和向日葵的轮廓,大家再分头按我调好的油漆填色,这是件多么轻松愉快的事啊。热情的村民还会为我们做上可口的饭菜。五十年后,帅在文章中写道“良友画画的天才在农村得到了发挥,冬天我们和他一起画忠字台,他画,我们添颜色,混了工分还混了不少饭吃。”</p><p class="ql-block"> 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大地铺满了厚厚的银装,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艰难地行走在泥泞的雪地上,他翻过水渠,径直敲响了我们的房门。“学生们!天气太冷,别冻坏了。都到我家烤火去。”原来是老队长刘思柏。我们高兴地跟着他来到家里,只见堂屋中央的地上,正熊熊燃烧着一个大的树蔸子,我们高兴地围坐在四周。吴援朝对刘继平说:“组长,你去把洋琴拿来,我们一起唱歌吧。”大家齐声叫好。黄立勤主动说道:“我去帮你拿。”便一溜烟地跑了出去。此时刘队长的女儿水清,也从外面带来春容、桂花和桂荣。整个堂屋在火光的映照下显得更加温暖。帅松金此时一改多日的愁容,在刘继平洋琴的伴奏下,跟着大家唱起歌来。我也不失时机地唱起自编的歌曲,逗得大家乐不可支。可惜当年没有相机,这一珍贵场景没能留下影像。</p><p class="ql-block"> 刘思柏是队里的老队长,自小腿脚残疾,苦大仇深,是多年的老党员。因年老多病,所以新推选徐六接任队长的职位。如今队里的事,徐六都要跟他商量着办,今天这场活动就是老队长和乡亲们对我们知青的爱护与关怀。</p> <p class="ql-block"> 春节快到了,家家都在打糍粑,做豆糕,我们也准备回家过年了。乡亲们给我们送来了许多年货,我们借了一担箩筐装上,开始回城。第一次离家快两个月时间了,今日回家,别提有多么高兴。大家一路上健步如飞,轮换挑着箩筐,步行二十里路回到了黄州城的东门。再往前走就是附小门前的丁字路口,这里是城内最热闹的地方,只见街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正挑着箩筐的帅松金赶忙放下担子,大家在原地站着不动,谁也不愿接过担子挑。因为挑着破箩筐走在大街上,不好意思被熟人看见。我心领神会大家的心情,并恶作剧地主动接过担子,快步跟他们甩开距离,朝街心人多地方走去。并对着行人高声喊道:“喂!大家快来看。”人们不知何事,都朝我的方向看去。我指着后面缩成一团的他们说:“他们跟我不是一起的。”街上行人的眼光齐刷刷地射向他们,弄得他们猝不及防,恨不得有个地洞钻了进去。我却哈哈大笑地扬长而去……</p><p class="ql-block">请看下一集《我的知青往事(三)》</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v9m65a8" target="_blank">我的知青往事(三)</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