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朋友赠送二个国外硬币,想知道这二枚硬币的信息,在网上开始查找资料,没想到我们日常离不了的钱💰有那么多的知识,又补了补脑…</p> <p class="ql-block">尖冠版香港一毫硬币</p><p class="ql-block">正面是伊丽莎白二世头像</p><p class="ql-block">伊丽莎白二世时期的香港硬币分为尖冠版女王硬币,青年版女王硬币及后来的中年版女王硬币</p> <p class="ql-block">1975年一毫硬币的发行量是44,840,000</p><p class="ql-block"> 香港硬币由香港金融管理局发行,流通硬币面额为10元、5元、2元、1元、5毫、2毫和1毫。</p><p class="ql-block">在香港,“毫”是“角”的意思</p><p class="ql-block">元=10毫=100分</p> <p class="ql-block"> 1997年香港回归之前,市面流通硬币上铸有英皇头像,</p><p class="ql-block"> 1993年起,政府逐渐收回旧硬币,以背面上为香港市花洋紫荆的新硬币代替。但英女皇头硬币仍为合法货币,与新硬币同时流通。</p> <p class="ql-block">韩国10元硬币</p><p class="ql-block">正面是佛国寺多宝塔图案</p> <p class="ql-block">背面是10元数字和韩文“韩国银行”</p><p class="ql-block"> 1992年因1和5韩元硬币的购买力偏低,在流通中已不常见,韩国遂停止这两种硬币的流通,自此10韩元成为了日常流通中的最小货币单位。</p><p class="ql-block"> 1998年韩国统计显示制造黄铜10韩元硬币的成本已高达35韩元,到2005年更是达到了38韩元,故在2006年12月18日,韩国发行了铜夹铝的新版10韩元硬币</p> <p class="ql-block"> 佛国寺多宝塔为一座统一新罗时期(西元668-935年)的佛塔 ,位于韩国庆尚北道庆州市之佛国寺内,距今有超过1200年的历史。多宝塔是韩国最有代表性的古代塔建筑之一,建于756年前后,于1962年被指定为国宝。</p><p class="ql-block"> 多宝塔耸立于大雄殿和紫霞门之间庭院的东侧。塔高10.4米,是一座八角塔,塔身建立在呈十字形的基坛上,四周垒砌石阶,周围加以四角形护栏。据记载,西侧的释迦塔和东侧的多宝塔是新罗景德王时期国相金大成为纪念其父母所建,因而作为母塔的多宝塔具有阴柔之美,装饰华丽,象征着纷繁的世界。多宝塔建筑工艺细致精湛,堪称8世纪统一新罗时期美术作品的精华之作,四角、八角和圆非常巧妙地揉和在一起,构成独特的建筑风格。经过漫长岁月的冲刷仍保存着原来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钱币单位元的由来:</p><p class="ql-block"> 从明代中后期开始,政府将白银定为法定货币,到了清朝,实行银钱并行的货币制度,但是,清政府并没有为银质货币制定统一的形制,市面流通的银币,纯度、大小、重量不一,在交易时采用称量来计量,单位用的是重量单位“两”。这样计量方式很不方便,双方交易时,还要验白银的成色、称重量、做计算,很麻烦,还经常起争执。</p><p class="ql-block"> 而此时的欧洲,他们经历了工业革命,将机器生产也用于货币铸造之中,生产出来的银币成色一致、重量相同,形制统一,非常便于流通。</p><p class="ql-block"> 16、17世纪之交,西班牙人铸造的银币通过我国和菲律宾商人引入中国,由于都是白银货币,可以直接在中国市场上流通。到了康熙、乾隆年间,英国、美国、法国等外国的银币在市场上已经很普遍了。</p><p class="ql-block"> 外国银币进入中国时,老百姓要给这种新型货币一个称呼,因为它是圆的,不是国内的银币那样铸成元宝形、馃子形,于是人们便约定俗成称之为“银圆”。</p><p class="ql-block"> 银圆刚进入中国时,也是按中国的传统习惯称量交换,但人们渐渐发现,这些银圆,每枚的重量都一致,而且含纯银度也是一样,也就没了称量的必要了,只要计数就行,于是银圆便开始计数流通。</p> <p class="ql-block">“角”与“毛”。</p><p class="ql-block"> 辅币单位“角”,也是来源于外国银元。外国银元进入中国时,与银元配套的小银元也流入中国,这些小银元,民间俗称为角子、银角子、银毫,于是“角”也就成了小银元的单位。</p><p class="ql-block"> 清政府自铸银元时,也使用“角”作为辅币单位,在币面注明“一角”、“二角”、“五角”等。“角”作为辅币单位,也延用到了人民币上。</p><p class="ql-block">21:44</p><p class="ql-block"> “角”之所以被民间叫成“毛”,是因为在民国时期,角币质地不精,按规定十角可兑换一元,然而有造币厂生产大量劣质银角谋利,以至于角子的实际价值低于面值,要十一角甚至更多才能兑换一元,民间便将这些劣质角子称为“毛”,“毛”便是粗糙的意思。于是,渐渐地,民间形成了用“一毛”、“两毛”来计量角币的习惯。</p><p class="ql-block">虽然我们现在用的是纸币,不存在兑换问题,但老百姓还是习惯把“角”叫成“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