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9件

逸尘

<p class="ql-block">贾湖骨笛(新石器时代,距今9000年前 )</p><p class="ql-block">是中国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该骨笛是用鹤类尺骨管制成。磨制精细,7孔。在第六孔与第七孔之间有一小孔,经测音可以发两变音,应为调整第七孔发音而钻的调音孔。一楼展厅西侧古乐厅复制的贾湖骨笛吹出的美妙之音。 </p><p class="ql-block">杜岭方鼎(商代,公元前1400年)</p><p class="ql-block">  两件,大的在国博,小的在河南博物院。杜岭方鼎是人类所能认知的年代最早、体量最大、铸造最为完美、保存最为完整的青铜重器。也是最早装饰饕餐纹与乳钉纹的中国礼器。八组饕餮纹(兽面纹)和乳钉纹规则的分布在鼎四壁的中上部和四周,一派王者风范。证明了郑州是商朝的首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妇好鸮尊(商,公元前11世纪)</p><p class="ql-block">  商代晚期,出土共两件,一件在国博, 盛酒器,形体呈猫头鹰状,昂首、圆目、宽喙、小耳、高冠,双翅并拢,双足与垂尾共为三点支撑,后颈有口,上有盖,内壁铸“妇好”二字铭文,背有兽首弓形鋬。 商第23代王武丁之妻</p><p class="ql-block"> 玉柄铁剑(西周晚期)</p><p class="ql-block">  玉柄铁剑制作精美,集铁、铜、玉三种材质于一体是中国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时代最早的一件人工冶铁制品。它的出土,将中国人工冶铁的年代提前了近两个世纪,因此被誉为“中华第一剑”。这柄剑竟然是一块炼渗碳钢,而炼渗碳钢就是由块炼铁经过长时间渗碳,反复锻打而成,所铸器物也因此更锐利、坚韧。</p><p class="ql-block">莲鹤方壶(春秋)</p><p class="ql-block">  一对,另一在故宫博物院。 该壶造型宏伟气派,壶冠呈双层盛开的莲瓣形,中间平盖上立一展翅欲飞之鹤;壶颈两侧用附壁回首之龙形怪兽为耳;器身满饰蟠螭纹,腹部四角各攀附一立体小兽,圈足下有两个侧首吐舌的卷尾兽,倾其全力承托重器。</p><p class="ql-block">云纹铜禁(春秋中晚期)</p><p class="ql-block">  这是中国发现用失蜡法铸造的时代最早的铜器,此物出土将中国失蜡法铸造工艺历史推进1100年。 禁为承置酒器的案,其器身以粗细不同的铜梗支撑多层镂空云纹,十二只龙形异兽攀缘于禁的四周,另十二只蹲于禁下为足。 出土时已成数百块碎片,4年4万元才修复。   </p><p class="ql-block"> 四神云气壁画 (西汉)</p><p class="ql-block"> 比敦煌壁画要早600多年,被誉为“敦煌之前的敦煌” 。 壁画的主要内容为龙、白虎、朱雀、怪兽、灵芝及云气纹等组成的图案,历史艺术价值极高。不但是中国所见时代最早、画面最大、级别最高、保存最为完整的壁画,更是一部承载西汉初年中国神仙思想的壮丽史诗。 1987年出土于永城芒砀山梁国王陵区 ,位于墓室顶部 ,后经考古专家通过科技手段对壁画进行原样切割移至河南博物院。</p><p class="ql-block">  武则天金简(唐)</p><p class="ql-block">   纯度96%,正面携刻双钩楷书铭文3行63字 ,是武则天在久视元年(公元700年)七月七日来嵩山祈福,谴官廷太监向诸神投简以求除罪消灾。这是中国发现的唯一金简。  </p><p class="ql-block">  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北宋)</p><p class="ql-block">  “天下名瓷,汝窑为魁。”在北宋五大名窑“汝、钧、官、哥、定”中, 河南独占其三 。汝官窑系御用窑,烧造时间极短,只在北宋晚期烧了大约20年。之后,汝窑消失,技术失传。文献记载:汝窑有“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之称。</p><p class="ql-block">中国一共发现汝官窑传世天蓝只有5件,刻花只有此一件。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