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团六连战友自驾游内蒙古(中)回第二故乡,参与《内蒙古兵团画册》航拍、扫描照片和收集兵团历史资料工作集锦

杨杨

<p class="ql-block">7月25日乌拉特前旗,大型《内蒙古兵团画册》编委会筹备组及航拍摄制组李新生等4人,与航拍助力军十四团返蒙团队15人,如约汇集在一起,直赴乌拉特前旗腹地原二师各团驻地,开展收获颇丰的航拍、照片和资料收集工作。</p><p class="ql-block">26日清晨,四部战车直取苏独仑农场(原十四团驻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近几年来,六连战友于2017年8月110人、2019年8月149人,组织了两次大规模重返第二故乡的活动,这次14人再次踏上这片热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信心满志的李新生主编。</p> <p class="ql-block">此次远征,专业扫描仪和无人机将大显身手,将它们安置好是重要的,后备箱已满员了啊。</p> <p class="ql-block">出行半月或是更长时间,画册主编、航拍摄影大师身兼数职的李新生战友,有贤内助夫人的一路照顾和陪伴,相信好运连连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从前旗到苏独仑的途中因有道路施工,车辆需绕行,幸有兵团印老师和白老师的学生Y亮一路导航指引,又有四部对讲机的即时联络,四部车紧紧跟随,行驶一个半小时后来到了我们曾经挥汗如雨奉献青春和热血的第二故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十四团的标志牌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苏独仑农场场部,石书记、白场长等场领导热情地欢迎战友们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对于十四团,兵团画册的新生主编之前已来过三次,第四次与老朋友吴副场长见面分外亲切。</p> <p class="ql-block">准备航拍。</p> <p class="ql-block">一会儿重点拍那里。</p> <p class="ql-block">手持旗帜,站成♥型,航拍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专业相机显身手。</p> <p class="ql-block">难得的留念。</p><p class="ql-block">高清晰度的无人机航拍照片。</p> <p class="ql-block">难得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苏独仑农场召开座谈会,欢迎大型《内蒙古兵团画册》来农场开展工作,欢迎战友们重返第二故乡。</p> <p class="ql-block">农场石书记讲话,介绍了农场的情况和将来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李新生主编介绍了大型《内蒙古兵团画册》的工作进展情况和来十四团的工作目的和意愿。</p> <p class="ql-block">中午,农场领导宴请来客。</p> <p class="ql-block">午饭后,立即投入到查找兵团时期的档案资料、历史文献等紧张工作中。</p> <p class="ql-block">由于前期与农场进行了很好的沟通,此次农场领导大力支持,开放了档案室,供战友们阅读、收集、查找有关兵团的相关历史资料。</p> <p class="ql-block">啊,这个文件好重要!</p> <p class="ql-block">将初选出来的相关资料移至会议室继续精选拍照。</p><p class="ql-block">资料太珍贵了,有盖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大印的红头文件,有兵团司令部下发的“连队营房图”“战士宿舍图”等,有二师师部和十四团下发的各种学习和生产通知等,有十四团党委会会议记录,有十四团各种统计报表(如“农、牧、林基本建设计划和实际完成情况比较表“等),有党委会1975年11月兵团撤销与农场交接的详细安排部署,等等,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轻轻地翻阅泛黄发脆的历史资料,认真地阅读筛选捕捉各种有用信息,时不时用相机记录拍照,我们完全沉浸在内蒙兵团的历史长河中。</p> <p class="ql-block">在查阅历史资料中还有意外收获和发现,原来兵团是自立更生、自给自足、功能齐全的“小社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二师“69-72年工业产品产量、单位成品情况”的表格中,二师各团下属的工厂有: 浆粕厂、造纸厂、修造厂、农药厂、阀门厂、采石厂、针织厂、小糖厂、石油化工厂、灯泡厂、六十二团矿山、云母矿、制钉厂、铸造车间、被服厂等15个工业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与兵团生产生活密切相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是井底之蛙,只在基层连队四年就离开了兵团,仅仅知道我们十四团的制钉厂和六十二团(原隶属于十四团)的矿山,不知道二师各团还有这些工矿企业。厉害了,我的兵团,我的师,我的团!</p> <p class="ql-block">漫漫长路,悠悠岁月。兵团七年,完全是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要求来执行来落实的。我们翻阅查看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一种感慨一种敬佩油然而生。兵团时期所进行的所有大的政治和生产活动,都有自上而下的布置、落实和检查,有章可循。各种数字报表字迹工整漂亮,井井有条。各种会议记录详实认真,严谨有序。</p><p class="ql-block">那时的人办事那么认真,字写得那么好,那就是兵团岁月,那就是兵团人!</p> <p class="ql-block">同日下午,六连部分战友来到建有六年历史的“二师十四团兵团战士纪念馆”。六连战友曾于2017年8月1日110人、2019年8月1日149人两次来此,这是第三次来纪念馆参观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7年为纪念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四团战士“建设边疆、屯垦戍边”的历史伟绩,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兵团战士艰苦奋斗、战天斗地、自强不息精神,铭记兵团战士为农场各项事业发展做出的贡献,农场于5月开始,在二分场将原二连大食堂改建成了“二师十四团兵团战士纪念馆”,8月1日建成并揭幕开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留下了兵团战士的生活足迹,所陈列的战友们捐赠的兵团时期生产生活的大量老物件和珍贵老照片,真实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政治、生产和生活的情况。现在这里是红色教育基地,不断有人来此参观学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让我们走进纪念馆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但老天爷眷顾我们没有下雨,天公作美,阴天天气挺好。</p> <p class="ql-block">在兵团战士的杰出代表、二连青岛战友刘祥伍和盛瑞集团捐建的兵团战士群雕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与纪念馆的负责人、农场的吴场长亲切交谈。</p> <p class="ql-block">2017年,苏独仑农场决定建立“十四团兵团战士纪念馆”,并向广大兵团战士征集那个时代的用品、用具、照片等文物。六连战友积极响应,翻箱倒柜仔细寻找,最终向纪念馆捐赠了86件历史老物件和283张黑白老照片,是全农场捐赠最多的连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幅幅珍贵的老照片,一件件难得的老物件,是历史的见证,默默地地诉说着尘封已久的往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照片为六连捐赠的部分物品,有军号、军大衣、军用水壶、手摇电话机、毛主席纪念章、日记本、各种学习资料等。六连捐赠物品之多之丰富是纪念馆之最,而每一件捐赠品的背后又有着动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在展品丰富的六连展台前。</p> <p class="ql-block">火热的天气,火热的心,在吴场长的具体领导下,纪念馆火热进行中。六年来,父老乡亲们对纪念馆精心爱护和维护,对于捐赠了老照片和物品的我们兵团战士来说,感到欣慰和感谢。</p><p class="ql-block">让我们共同见证十四团继往开来的美好生活和红红火火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27日,六连——我们回来了!</p> <p class="ql-block">快请进啊,里面坐坐!</p> <p class="ql-block">到家了!到家了!</p><p class="ql-block">快,请到办公室坐坐,喝喝水,多吃西瓜!J桂花等父老乡亲们热情似火地招呼着。</p> <p class="ql-block">欢聚在兵团战士捐款安装的太阳能路灯下。</p><p class="ql-block">2019年,在兵团组建50周年时,二连战友看到这里没有路灯夜里漆黑一片,决心为第二故乡亮化工程捐款安装太阳能路灯。很快全团各个连队积极响应,最终六连战友共172人捐款,总计金额53400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第二故乡六分场于当年十月安装太阳能路灯22盏。安装完毕通电那晚,村里灯火通明,乡亲们燃放烟花载歌载舞,像过节一样热闹。通过微信直播,六连战友群热闹不已,战友们为故乡结束漆黑的夜晚而开心,一个有意义的不眠之夜……</p> <p class="ql-block">配合默契无私奉献的工作伙伴。</p> <p class="ql-block">四连战友MM与特意赶来的四分场韩主任合影。</p> <p class="ql-block">亲切交谈。</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小学印老师和白老师与学生们合影。</p> <p class="ql-block">看望老朋友。</p> <p class="ql-block">当年老师教学生跳舞,今天再摆个舞姿吧。</p> <p class="ql-block">调试设备。</p> <p class="ql-block">无人机航拍六连。</p> <p class="ql-block">高清晰度的无人机航拍照片。</p> <p class="ql-block">在六分场贾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到村里转转,曾经那么熟悉的环境,现在沧桑巨变,不经指点还真不好辨别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贾主任指点水井的位置。</p><p class="ql-block">原来这废旧机器停放的地方,就是当年我们六连唯一的水井,是维系全连几百人生命的唯一水源。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这口水井早已被自来水取代而退役,静静地被埋没被遗忘。然而,它在我们心中永远占有一席之地,尽管它给予我们的水有点儿苦涩,有点儿浑浊,但现在想起来却是那样的清澈、甘甜......</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水井旁边的女生宿舍。</p><p class="ql-block">现在由职工们住着呢。</p><p class="ql-block">不仅这里,现在全村人住的都是兵团的房子。因为兵团的房子地基是石头的,房子四周承重处是砖的,中间填充的土坯,属于半永久式的,这要比当地全土坯的房子要好多少倍,所以现在全村旧房子早已弃用全部搬进了兵团房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兵团房子说来话长,简短截说吧,兵团房子是兵团战士白手起家自己盖起来的。打地基用的石头是基建连战士到后山爆破采石拉回来的,所用的砖是战士们经过和泥-脱坯-装窑-烧窑-出窑等一道道工序烧制而成的,房顶铺盖的荆笆是乌加河边砍的荆条自己编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p><p class="ql-block"> 当年自己盖的房子现在还在被当地职工使用,兵团对当地的贡献显而易见。</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连队的大礼堂。</p><p class="ql-block">这里是1974年盖好的男生宿舍。</p><p class="ql-block">那里是操场。</p><p class="ql-block">再往前是连部和卫生室。</p><p class="ql-block">当年宋铁匠的老伴,如数家珍地向我们介绍连队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家,就是1974年盖的男生宿舍。</p> <p class="ql-block">在连部前已经干涸的十二分渠边,贾主任指着前面的路说,还记得吧,沿路再往南走就是乌加河桥,河两岸是河头地,麦子长得最好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啊,这条路太熟悉了,每年的麦收时节,每天凌晨四点多起床号就响起,迷迷糊糊摇摇晃晃地拿着镰刀,跟着队伍走两公里来到乌加河岸一望无际的河头麦地,开始了汗如雨下累得直不起腰的最苦最累的农活——割麦子。</p><p class="ql-block">因为刻骨铭心的割麦子经历,记住了这条路,记住了乌加河,记住了兵团时光。</p> <p class="ql-block">行走村里,看到土地上有一堆堆的白色物质,贾主任说这是硫石膏,它是酸性的,到时候洒在盐碱地上就酸碱中和改善土壤了。</p><p class="ql-block">原来如此!我还一直纳闷儿呢,我们在时是白花花的盐碱地寸草不生,现在是万亩良田沃土。科学改变现状,利国利民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网上知识学堂: 硫石膏改良土壤原理</p><p class="ql-block">硫石膏溶解产生钙离子,置换土壤胶体上可交换性钠离子,在水的作用下将被置换的钠盐从土壤中淋洗,从而降低了土壤pH 值、土壤碱化度,并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同时硫石膏可增强土壤的离子吸附能力,提高土壤持水性。硫石膏内有部分在燃煤脱硫过程中的飞灰,其中含有部分杂质及一些微量元素,对缺乏微量元素的土壤具有改良作用。</p> <p class="ql-block">在村里还看到了几台机器,红色的机器是葵花收割机,蓝色<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的机器是葵花籽筛选机。</span></p><p class="ql-block">每到秋天,葵花籽成熟了,这些机器就派上了用场,从收割-脱籽-筛选,到一粒粒饱满的葵花籽装袋完成,完全是机器取代了人工,省时省力高效率。农业机械化势在必行啊。</p> <p class="ql-block">来到了乌加河,我们心中的河!难以忘怀的河!</p><p class="ql-block"> 涓涓流淌的乌加河水</p><p class="ql-block"> 静静地静静地</p><p class="ql-block"> 诉说着那段特殊历史的厚重与沧桑</p><p class="ql-block"> 吟唱着我们用生命谱写的青春乐章</p> <p class="ql-block">向日葵是当地主要的农作物,葵花籽是当地主要的经济支撑和经济来源。过去寸草不生白花花的盐碱地,今日向日葵生长茂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乌加河静静地流淌,连绵不断;河岸边那一碧千里的向日葵绿毯,生机盎然。绿绿的葵花杆顶着绽开了的黄色葵花笑脸,随风摇曳。波浪翻滚的向日葵花海欢迎着远方的客人,不,不是客人,是半个世纪前的主人,是昔日军营里生龙活虎的兵团战士!</p><p class="ql-block"> 碧波荡漾葵花海,</p><p class="ql-block"> 重回故里思叙千。</p><p class="ql-block"> 昔日盐碱寸草生,</p><p class="ql-block"> 今日良田迎丰收。</p> <p class="ql-block">中午,感谢农场石书记、白场长等领导,在百忙之中与战友们共叙兵团友谊,欢聚一堂。</p> <p class="ql-block">统一着装的六分场父老乡亲们。有人从前旗特意赶来,有人在外度假匆匆赶回。</p> <p class="ql-block">与白场长合影。</p> <p class="ql-block">快乐相聚,难舍难分,终有分别,友谊永存。</p><p class="ql-block">午餐后,两支队伍告别,新生主编一行5人继续开展工作。六连一行14人开启旅游模式,自驾游内蒙古。</p> <p class="ql-block">兵团画册摄制组在十四团四连进行航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结束十四团所有航拍任务后合个影吧。兵团画册在十四团进行航拍中,农场原工会主席魏新明(中,已退休)全程带路陪同,使十四团十一个连队的航拍任务完成得非常顺利。在此让我们十分感谢这位有兵团情结的农场老领导!</p> <p class="ql-block">在十二团。</p><p class="ql-block">查找资料。</p> <p class="ql-block">在十二团档案室拿出资料后,迫不急待地在轿车机器盖上进行拍摄。</p> <p class="ql-block">在十二团档案室中发现了不少兵团史料,因尘封已久,让它们先过过风吧。</p> <p class="ql-block">在十五团。</p><p class="ql-block">与十五团现建丰农场场长(中)热情交谈。</p> <p class="ql-block">中午他们顾不上吃饭,在办公楼楼道窗台上开始了档案资料的拍摄。</p> <p class="ql-block">航拍十五团。</p> <p class="ql-block">十五团(现建丰农场)精心打造的知青小镇。</p> <p class="ql-block">画册编委会筹备组及航拍摄制组李新生夫妇、十二团乔万锡、张桂英夫妇、十四团四连李萌战友一行五人,在结束了连续7天对乌拉特前旗苏独仑农场(原十四团十一个连队)、建丰农场(原十五团团部)、新安农场(原十二团三个连队)的航拍、座谈、资料搜集、查阅兵团资料后,31日下午马不停蹄,开车拉着专业扫描仪驱车来到包头市,开始了新一轮工作。</p> <p class="ql-block">来酒店递送老照片扫描的战友多是古稀两鬓斑白的老人,年龄最大的已经78岁,但他们依然精神焕发,特别是谈起《大型内蒙兵团画册》都为之称赞这一壮举,愿为这个记载一代人屯垦戍边,艰苦奋斗的历史记忆画册,献出自己珍藏多年的兵团时期老照片扫描。</p> <p class="ql-block">大型《内蒙古兵团画册》是记录反映内蒙古兵团历史的宏伟画卷,参与其中工作,为她助力添瓦,是每个兵团战士应尽之责。让我们共助共祝她早日出版问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连一行人自驾游,美好的鄂尔多斯市令人留恋,从大同大雨中返京,7.31有惊无险,平安归来。这些将在美篇(下)中呈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