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为甘肃省的文化名片,《读者》杂志陪伴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长。我是《读者》的读者,今天特地来到读者博物馆、读者插图艺术馆打卡。</p> <p class="ql-block">离开读者博物馆,出门左转不到50米就到了读者插图艺术馆。这里很不起眼,门口停了一排车,连拍个正面照片的空间都没有。</p> <p class="ql-block">清华美院视觉传达设计系王红卫教授设计团队创作的插图艺术馆标志从“美”字入手,将“美”字进行图形化处理并演绎成蝶,将鲜活、灵动之气注入,似美丽的蝴蝶在舞动。</p> <p class="ql-block">著名画家李宝林先生为《读者》插图艺术馆题字“文精图美”。</p> <p class="ql-block">“文精图美”下方的这些名人素描,你们能认识几位?</p> <p class="ql-block">艺术馆面积不大,分为内外两个展厅。</p><p class="ql-block">外展厅较大,中间摆放了一些书籍和记念品。</p> <p class="ql-block">装在塑料密封袋里的《读者》。</p> <p class="ql-block">内展厅。</p> <p class="ql-block">1982年起,《读者》开始约请全国著名的艺术家为杂志配图。40年来,2万多幅精美的插图,简洁疏朗的版式,大量优秀的摄影、美术、书法、音乐作品,与文字相得益彰,融合互补,形成了《读者》温润的艺术气质。</p> <p class="ql-block">这里没有想象中的一片绚丽的色彩,毕竟作为杂志的插图,几乎都是单色的。</p> <p class="ql-block">那时的报纸杂志插图都是清一色的黑白样式,即便如此,《读者》风格多变的插图,依然让人百看不厌。</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插图不仅仅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更是文章的基石轮廓。</p> <p class="ql-block">2015年1月,《读者》改为全彩印刷。经历了多次改版,《读者》不断加入新的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发掘着插图新人。</p> <p class="ql-block">每一幅插图都有一个小故事,拓宽你的视野。</p> <p class="ql-block">《读者》杂志对插图的要求比较自由宽泛,不局限于图解文章,而在于意象和意境的契合。</p> <p class="ql-block">当你走进这个展览,就会发现插图的面貌非常丰富:有黑白的、彩色的,夸张的、写实的,还有具有魔幻色彩的,美美与共。</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一代人都爱读《读者》,喜欢《读者》上的文章,同时欣赏杂志上的插画也是一种美的享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