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会餐这个词并不陌生,它是聚餐的同义词。我这里所说的会餐主要指会议期间或者结束时,与会者集体聚餐。回想了一下,这一生中曾经参加过许许多多的会餐。但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三次。</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听说会餐这个名词是在1965年。那时我在西安市青年路小学读书,每天中午放学后到学校东边的共青团西安市委吃午餐。父亲当年是团市委的工作人员,一般情况下,他在饭堂把饭菜买好,等我放学了一起吃。</p><p class="ql-block"> 那年金秋十月的一天,像往常一样,放学后饥肠辘辘的我赶到了食堂。刚刚进入后,我被眼前的景象怔住了。我所熟悉的环境变化了,只见食堂里焕然一新,张贴了许多各种颜色的标语。原来的小方桌变成了大圆桌,年轻的就餐者围坐在一起高谈阔论,大多数人都是陌生面孔。望着餐桌上几碟子几碗不知名称的菜肴,空气中弥漫着的香味扑鼻而来,我竟然挪不动自己的脚步。一个叫戚淑英的阿姨看到我的窘样,走到我身边轻声细语的说:“今天召开市团代会,代表们中午会餐。机关所有工作人员直接去隔壁厨房打饭,你去找马伯伯。”</p><p class="ql-block"> 我到厨房时,看到排队打饭的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兴高采烈地谈论着今天的伙食。大家都拿着一张红色的小纸片,上面油印着餐券两个字,与平常使用的饭票截然不同。炊事员李师傅和马师傅笑容可掬忙前忙后的打着饭菜。马师傅对我说:“你父亲还在忙会务上的事情,饭菜我给你留着呢,等干部们吃完了,我再给你舀。”一会功夫,长长的队伍消失了。马师傅向我招招手,我直接走到灶台前。马师傅从一个炒瓢里给我舀了满满一碗大烩菜,我刚要端走,他示意我停一下,然后回头四处张望,接着用铁勺飞快的在瓢里翻腾两下,舀了一个大肉丸放在碗里。“这么大的丸子?”“这不叫丸子,叫狮子头!”“为什么叫狮子头?”“老祖宗传下来的!”</p><p class="ql-block"> 我端着烩菜,走到灶房外边的屋檐下,坐在一个小板凳上,大快朵颐。烩菜里有豆腐、粉条、海带、萝卜、白菜、一片条子肉、一个狮子头。三下五除二,一阵功夫,一碗烩菜就倒进了肚子。我犹豫了一下,又来到马师傅面前,“马伯伯好!狮子头太好吃了!”他看着我说,“狮子头,条子肉,是给参加会议的代表们准备的。经过领导批准,咱们机关干部午餐可以每人吃一片条子肉。这个狮子头是我偷偷给你截留下的。”看着失望的我,他和蔼的说:“孩子,好好学习,长大了争取当一个大企业的团委书记,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到团市委机关吃会餐了,吃你喜欢的狮子头。”我煞有介事的点点头,心里想着,为了吃上会餐,今后要努力学习,长大后一定当上团委书记。</p><p class="ql-block"> 这碗烩菜应该是我小时候吃过的最好的菜肴,过了好长时间还能想起那枚狮子头的形状,以及久久挥之不去的香味。</p><p class="ql-block"> 1986年,我终于成为一家国营企业的团委书记,有一次到团市委开会,我给团市委书记熊力同志讲了这段往事。他笑着说,三年以后换届选举大会时,一定请你参加会餐。谁料到,两年后我离开了团委书记这个岗位,再也没有机会参加团市委的会餐了。</p> <p class="ql-block"> 1974年的秋天,我到关中平原农村插队落户刚半年。一天,公社知青办发了个通知,内容是两天后所有知青点的组长前往公社开半天走会。通知还说,参加会议人员不仅计半天工分,中午会议结束后还安排了会餐。作为知青小组长,看到通知,兴奋了两天。原因不在于会议,在于会后的会餐。开会那天起了个大早,早饭也没有顾上吃就出发了。公社所在地就在现今渭河北岸崇文塔附近。院落不大,只有两排办公用的平房。后院小操场左边有一间可以容纳50人的会议室,右边是两间相通的灶房。会议的内容记不太清楚了,好像是传达中央有关文件精神,“批林批孔”运动不搞了。</p><p class="ql-block"> 会后,我们二十多个知青组长来到后院会餐。没有餐厅,只有灶房,只见小操场上摆了两张破旧桌子,每张桌子旁边放了四条退了色的长凳子。桌子上没有菜肴,只有一盘用醋腌制的青辣椒,一瓶子醋,一小罐盐。也没有发放餐券。给每个人提供了一个大黑瓷碗,陕西人把此碗称为“老碗”。有人着急的问,“会餐有什么菜?”公社的厨师慢条斯理的答,“没有炒菜,只有臊子面,但可以管饱吃。”我与大家一样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高兴劲没有了。厨师见状提高了声音说,“为了让知青同学们吃好,昨天公社石书记专门联系了永乐店肉店,用集体户的肉票买了几斤猪肉。今天的臊子是肉臊子,想吃的,赶快排队。”话音刚落,队伍瞬间就排好了。</p><p class="ql-block"> 厨师给每个碗里捞了二两面条🍜 ,接着浇了一汤勺臊子,随手舀了一小勺油泼辣子。虽然臊子里看不到大块肉丁,但这碗面吃起来那真叫个香。计划经济时代的农村,社员们只有过年时才能吃上肉,平时都是以包谷面为主。我们知青也不例外。记得我前后吃了三大碗,吃的是酣畅淋漓,心花怒放。一位王同学,身高体壮,他一口气吃了五大碗,大家都向他竖起大拇指,佩服的五体投地。</p><p class="ql-block"> 回到队里后,有同学问会餐吃的啥?我说猪肉臊子面。他说:“不要说了,再说,我的口水就要流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 第三次会餐的时间是1991年的初春。1990年10月份,我通过全市统一组织的公务员考试进入了市委机关。1991年2月14日是除夕。那天下午机关召开了年终总结大会,会议结束时市委秘书长宣布了一则通知,让各处室处理完日常工作后,所有人员前往机关食堂会餐。晚上六点钟,市委机关各个部门的几百个工作人员鱼贯而入涌进了餐厅。只见餐厅里灯火辉煌,人声鼎沸,每个窗口前人头攒动。十几个炊事员忙前忙后,一人收饭票、菜票,一人打菜打饭。</p><p class="ql-block"> 等大家围坐在桌子旁边后,秘书长站在餐厅中央,两只手拢在一起,大声喊道:今天是除夕夜,大家认认真真、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年,为了感谢同志们的努力和付出,市委主要领导同志一会前来给大家拜个早年,给每一位同志敬酒。他刚讲完,市委书记带领副书记、常委一行几人来到大家中间。市委书记满怀深情的讲了一段拜年的话,由于讲得精彩,讲得诚恳,引起全体会餐人员发自内心的赞誉之声。随后,这些领导同志排成一队,给每个桌子上的同志敬酒。这样的场合,一下子没有了领导和下属的区分,没有了平时的严肃和敬畏,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着笑容,都沉浸在欢声笑语之中。</p><p class="ql-block"> 我在机关是新人,认识的人不多,和几个一起入职的同志坐在餐厅门口的桌子上。一会市委书记走到我们跟前,给大家敬了一杯酒后,关切的问我:“你是哪个部门的?来机关几年了?家里几口人?住在哪里?上班时走路还是骑自行车🚲 ?”面对市委书记的一连串提问,我一时卡壳了,支支吾吾也不知道如何回答。有人说我太紧张。怎么能不紧张。以前在企业工作十年,见过的最大领导是厂党委书记和厂长。市委书记是副省级领导,以前只是在电视里见过面。进入市委机关后,也没有机会与市委书记面对面谈话。书记看到我高度紧张,和蔼的说,不要紧张,咱们都是一个单位的同志,只不过工作分工不同罢了。领导同志们走远了,我砰砰作响的心才安静下来。</p><p class="ql-block"> 过了几十年后,我与当年的同事说起这次会餐,大家都异口同声的说,那次会餐令人难忘。至于会餐几时结束的?没有人记住。会餐吃了什么东西?都说不清楚。菜肴口味如何?也忘记了。只记得场面宏大,人气爆棚,气氛热烈。</p> <p class="ql-block"> 民以食为天!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源远流长,餐饮也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百姓餐桌上的变化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社会发展的变迁。会餐是时代的产物,它可以折射出不同年代的风景,我们都是从不同的景色中砥砺前行,一直走到了今天。</p> <p class="ql-block"> 2023年8月23日写于西安市未央区景园。共计2927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感谢您的阅读</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