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去西藏,其实是去年的事情。</h3><div>所谓去年,是2017年。8月1日,长沙大雨,我乘坐的飞机因雨延时,直到临近中午,才从黄花机场起飞,经云南昆明,转机拉萨,傍晚快6时,才到贡嘎机场。</div><div>登上西藏国旅的接机中巴,沿着机场高速驶向拉萨市。一路蓝天白云,那景色让人觉出几分新奇和兴奋。汽车从机场驶出,不久,便跨过宽阔的雅鲁藏布江。那江面不会少于一千米宽吧?浅浅的江水中,有无数的小岛,岛上一丛丛绿树,树不甚高,亦不太大。江水静静地流着,流向远方,很快,便被汽车抛到了身后。依稀又走了一个多小时,便到了拉萨,下车,过安检,汽车再沿着拉萨的街道前行。</div><div>这时,天色已暗了下来,只见满城一片灯火辉煌。那眼中的拉萨城,似乎不大,城里的楼,也似乎不高。</div><div>有高原的清凉的晚风,从车窗吹了进来。</div><div>这让孤零零的独自来到这座传说中的雪域高原的城市的我,眼望着车窗外的沉沉暮霭,心中忽然有了几丝孤寂。</div><div>呵,久仰的拉萨,孤独的我来了!</div> <h3>这是我在西藏的第一晚。</h3><div>我记住了旅行社小姑娘的嘱咐,没有洗澡,稍稍洗漱后便上床休息。</div><div>我住的酒店是一家四星级的酒店,给我的感觉是干净。但这一晚我没能睡好,晕晕乎乎,似睡非睡,这也许就是常说的高原反应?还好,第二早上起床,吃过早点,我很精神地随团去了大昭寺。</div><div>拉萨市海拔3650米,酒店对面不远处就是布达拉宫,蓝天上,白云朵朵,那云离人很近,仿佛你一伸手,就能摸到那洁白的云。</div><div>现在,我来到了向往巳久的大昭寺。这是西藏的佛教中心,寺庙建筑,金碧辉煌。当年,随文成公主一道进藏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就供奉在寺里。寺院里每一个角落都是人挤人,我们没敢多停留,随人流匆匆走出寺外。寺外,很多藏民围绕寺院转经,有的三步一匍匐,那种虔诚,只有对佛极度信仰方可拥有。大昭寺外,是著名的八角街,街上游人如织,那房,那街,那人,让人体味到一种西藏独特的风土人文。</div> <h3>八角街绕大昭寺而建,不宽,房屋也不太高,是拉萨最繁华的商业区。街上商店林立,大多是西藏的民族特产和工艺品。大昭寺门右侧是一个广场,广场也不太大,却游人很多,一些虔诚的佛教徒,匍匐在地上顶礼膜拜;左侧正对面是一处警察局,不见警察,只见鱼贯般的游人在警察局前的街上匆匆走过,那是一份祥和,一份安泰。我在街上信步走了一会,也去几家商店看了看,终是没能买点什么。太阳很大,西藏的太阳其实是很厉害的,我寻了一处屋檐躲着太阳,一边等着旅游团的游伴,一边看着街对面大昭寺的黄金的屋顶。那是一片耀目的金黄,在太阳底下发出闪闪的金光。</h3><h3>这就是我神往已久的八角街?留下过千年前文成公主的脚印的古老的八角街?</h3> <h3>从八角街出来,我们去了布达拉宫。这是西藏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历代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和从事政务活动的场所,分为红宫和白宫两部分。红宫主体建筑是灵塔和佛堂,也就是西藏历史上的统治者的墓地。那些灵塔是用纯金和珍宝建造,一座塔,价值一座城。白宫,则是历代喇嘛生活的地方,他们在这里起居、诵经,处理政务。</h3><div>我随着人流从山脚下的第一道宫门走进古老的布达拉宫,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尊的佛像、无数的珍贵的壁画和唐卡,以及目不暇接的叫不出名的稀世珍宝。这里,是藏民族文化的宝库,也是凝结着无数藏族同胞心血、汗水甚至生命的一处圣地。</div><div>我从布达拉宫出来,沿着石板路走到山脚下的一座公园,太阳已经西垂到了天边,轻风拂过,几许凉爽。我抬头再看了看不远处的布达拉宫,也许,我不会再来这座宫殿,因为,这里太遥远。但是,我不会忘记这座金碧辉煌的古老的深宫,不会忘记这里的每一块石头和砖瓦下面隐藏着的无数藏民的民脂与民膏。</div> <h3>在拉萨游历过大昭寺和布达拉宫,第三天,我们从拉萨出发,经过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和海拔4000米的巴松措湖,直奔560公里外的林芝八一镇。巴松措湖,西藏最美丽的高山湖泊。山上白雪皑皑,山下森林蓊郁,高山峡谷之中,一湖如宝石般嵌在这油画的山水里。湖水碧绿,雪山在湖水中隐隐约约倒映着,沙鸥、白鹤在水面上嬉戏,远处的雪山和冰川,近处的森林,那景,怎一个美字了得!</h3><div>汽车沿着318国道疾驰,我们一路观景,不觉到了八一镇。这里海拔只有2900米,小城四面山上,森林密布,白云在山腰上飘。是夜,我们宿在八一镇。我因为入团时,是订的单间住宿,导游让司机将我送到单独的一家酒店。很巧,这酒店老板是一个进藏经商的湖南人。这一晚,我洗了澡,美美地睡了一觉。</div><div><br></div> <h3>一夜无话。次日晨起,随车前往雅鲁藏布大峡谷。</h3><div>汽车沿着川藏公路,渐渐进入峡谷深处。公路旁边,雅鲁藏布江如影相随,一会儿文静如处子,一会儿咆哮如莽汉。</div><div>峡谷深处,是一片片古老的桃林,暮春,夹江两岸的天天桃花十分美丽,可惜我们来时,桃花已谢,只有满树的绿叶。说到桃树,我们在这里见到过两株特别地让人难忘。一株据说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当年栽植,硕大无朋,树冠荫蔽数亩;一株长于巨石的夹缝中,石分两半,桃树从缝隙中长出,亦是树干须数人方可合抱,树冠如云蔽日。</div><div>树若老,亦成精。游人在这两株树下,虔诚地绕树环行,更有人口中念念有词。据说,绕行数圈,能求得爱情甜蜜和恩爱。</div><div>于是,我也随人们绕着这神树,一圈,又一圈。</div><div><br></div><div><br></div> <h3>现在,我们来到了大峡谷观景台。远处,是中国十大名山之首的南迦巴瓦峰,云雾中时隐时显的冰川峰顶,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芒。近处,是从万山丛中奔腾而来的雅鲁藏布江,浑浊的江水在峡谷里成了窄窄一线,顺着山势急骤地冲向远方。那澎湃的江水,在峡谷轰鸣,如万马嘶吼,如万钧雷霆,让人无比震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举世独有的雅鲁藏布大峡谷!</h3><h3>我站立在大峡谷观景台上,眼望着脚下气象万千的一条大江,正顺着峡谷向远方奔去。远方,无数的雪山和冰川,使这条世界上最深的峡谷更显神秘。皑皑白雪的冰川下,是满目的原始森林。森林边的草地上,有一户户的山里人家,以及这些人家放牧的牛和羊。</h3><h3>峡谷、大江、森林,林间公路上奔驰着的一辆辆远道而来的载满游客的汽车,让这片土地呈现出一种神秘和原始的美丽!</h3> <h3><font color="#010101">在雅鲁藏布大峡谷,我们领略了南迦巴瓦峰的壮美,沉醉于被誉为“世界植物博物馆”的色季拉国家森林公园的万紫千红,享受到藏语意为“龙王谷“的鲁朗林海的别样风情,当晚返回林芝八一镇。次日清晨,四周的群山仍沉睡在浓浓的晨雾之中,我们便离开八一镇,前往24公里外的尼洋河畔卡定沟。这是一处典型的高原峡谷,山高沟深,奇峰异石,古木参天,飞瀑直下。其景色之壮丽,其峡谷之幽深,令人流连忘返。在卡定沟戏过尼洋河水,我们又去了一处藏民村落。这是一个美丽的小村,村庄四周,有白云缭绕着的山峦。村里是一色新建的藏式二层小楼,楼前是花园,楼后是菜地,小街通向每户人家。这些小楼,美伦美奂,一楼是生活区,二楼是佛堂。近些年,国家对西藏二百多万藏胞进行资助,所有藏胞家庭实施安居工程,使藏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我们去的一户藏民人家,是一户汉藏通婚的人家。男主人是来自四川成都的一个汉人,几十年前,他在这里当兵,爱上了一个藏族姑娘,转业后,就留在了这里,当了姑娘家的上门女婿。那天接待我们的卓玛,是他们的美丽的女儿。卓玛刚从成都回来,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在卓玛家品尝过甜点和酥油茶,我们告别小村,一路经过唐蕃古道,在尼洋河谷旖旎风光的陪伴下,穿过雪山、草地、森林,看远近如白云点点的羊群,想象着当年文成公主进藏时的华盖浩荡,于夜幕笼罩中回到拉萨。</font></h3> <h3>8月6日,我进藏已经第六天。这一天早早起床,随车从拉萨出发,翻越4990米的冈巴拉雪山,前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一一羊卓雍措。</h3><h3>有“天上圣湖”之称的羊卓雍措,藏语为“碧玉湖”,浩瀚无际达880平方公里,湖水如羊脂般清澈,清甜甘洌。湛蓝的湖水与远处的雪山连为一体,在蓝天白云下交相辉映,真是美不胜收。更有湖边的藏民村落,草地上,牛羊如白云在飘,间有人家三五户,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一派世外桃源风光。</h3><h3>羊卓雍措观景台设在岗巴拉山口。我从车上下来,沿着草地上的小径去了湖边。湖水清清,轻风徐徐。我从湖边拾起几块小石,捧在掌心,然后闭目向着圣湖祈祷一一祈祷仁慈的圣湖圣女,保佑我的家人、我的亲爱的两个女儿吉祥平安!祈祷毕,我睁开眼睛,将掌上的石块轻轻地投进湖中。呵,在这遥远的西藏的圣湖里,从此,躺着几块有着我的手印和指纹的石头。这,也算是我留下的纪念。</h3><h3>沿着湖岸,一路走来,美丽的圣湖渐渐地远了,我们来到江孜。这是电影《红河谷》的外景地,著名的抗英英雄城。18世纪,英雄的藏族同胞的祖先,在江孜抗击凶恶的英军侵略者,保卫了祖国的领土完整。汽车在江孜县城穿城而过,我们远眺宗山抗英遗址,想象着当年的炮火轰鸣和人嘶马叫,在心中默默地凭吊着我们的祖先。</h3><h3>出江孜,汽车沿着公路往后藏重地日喀则驶去。</h3> <h3>西藏,有前藏和后藏之分。历史上,前藏由达赖喇嘛管理,后藏由班禅喇嘛管理。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为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历代班禅的驻地,曾经是后藏的政治中心。</h3><h3>寺内供奉着高28米的世界最大的铜佛坐像一一弥勒佛像,也叫强巴佛像。当代已逝班禅大师的遗体灵塔也修建在这个寺院内。他曾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他美丽的妻子和女儿得到藏民的衷心爱戴。</h3><h3>日喀则市不大,街道上不甚洁净。这也许与藏民世代游牧的习惯有关。</h3><h3>拜谒了扎什伦布寺,我们去了一户藏民人家访问。这是一处新建的藏民聚居村落,一户一院,院子很大。围墙内,小院的第一层是圈养牲口的畜圈,一家人养的牛、马、羊都圈在院子里。二楼则是生活区,佛堂、卧室都在这一层。藏胞人家对佛堂十分看重,这是一家人家最庄严肃穆的处所。</h3><h3>我们随主人登上二楼,进入佛堂。几十个客人围坐在佛堂的沙发上,听卓玛给我们讲述她家的故事。</h3><h3>这是一户一妻多夫的人家,妻子40多岁,三个丈夫是亲兄弟。一家人和睦生活了几十年,现在第三代又有几个孩子了。卓玛是这家人家的女儿,大约二十七、八岁,还没成亲。她告诉我们,村子里一妻多夫或一夫多妻的人家还很多,基本上是几兄弟为夫或几姐妹为妻。这种家庭能和睦团结,最重要的是多妻或多夫能得到相同的爱,亦即性。所以,这种人家性的分配公平、公正,是一种社会道德。如分配不公,会受到舆论谴责。</h3><h3>卓玛告诉我们,她们管阿妈丈夫中的大哥哥叫阿爸,其余的叫叔叔,也不论她们的亲生父亲是谁。一家人的经济收入全部交由阿爸管理,每到新年,阿爸会给每个人分配一笔钱,但互相之间不能打听多或少,全凭阿爸公平。分配的原则是三个三分之一,即一份用于家庭基本建设和日常生活,一份分配给家庭成员自行支配,一份捐赠给寺院和佛祖。</h3><h3>我们听卓玛说这些故事时,看见她阿妈抱着一个小婴儿去了过道处的水笼头下冲澡。西藏八月的天气有些凉,那水笼头下的水已有些刺骨的寒意。但老阿妈淡定地给婴儿冲澡,然后,用毛巾包裹上孩子抱回卧室去。经过我们身边时,阿妈羞涩地朝我们笑了笑。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有着慈祥和善良,也有着劳累和辛酸。</h3><h3>呵,这就是一位有着三位丈夫的藏族女人,一位繁衍生息着一代代子孙的母亲,或者叫作老祖母。</h3> <h3>从藏民家参观后,我们沿着雅鲁藏布江河谷返回拉萨。汽车在中尼公路上疾驰,在370公里的长途跋涉之中,我们经过了天葬场,也看到沿途的佛教徒三步一拜叩着长头虔诚地匍匐在雪域高原的大地上,用血肉之躯丈量着漫漫的朝圣之路,向着心中的圣地艰难地跋涉。在拉萨河谷,我们感受到了高原第一河的气势。那浅水、远山、林影,那蓝天白云、草原上疾驰而过的汽车、火车和牧场上的轻骑,那奔腾的江水、江岸上的绿草和野花,以及草甸上的一只只冲天而起的叫不出名的野鸟,给人留下一幅幅多情而绝美的画卷。我为我眼前不断掠过的高原的景色深深陶醉!</h3><h3>深夜,我们回到拉萨。</h3><h3>按计划,第二天,我们将往返驱车500公里,前往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的纳木措,并且,一览藏北大草原的风光。</h3><h3>但是,我想,入藏九天来,我每天长途奔波,实在有些劳累。而且,后天,我将沿青藏铁路往西宁,再从西宁转机飞乌鲁木齐。我必须休息。</h3><h3>所以,我决定,取消藏北之行,在酒店好好休息一天,为以后几天的新疆行养精蓄锐。</h3><h3>第二天,我果真躲在拉萨的酒店,美美地睡了一觉。大睡醒过,去书店买了两本书,其中一本《仓央嘉措诗传全集》,伴着我在这雪域高原的酒店里,度过了美妙的孤旅时光。</h3> <h3>我终于要结束我的此次西藏之行了。</h3><h3>早晨,拉萨下雨,天气一下子有了浓浓的寒意。西藏国旅的汽车来酒店,接我去了拉萨火车站。进站,登车,我踏上了拉萨至西宁的旅途。</h3><h3>这是一条天路!令人神往的天路!</h3><h3>火车徐徐开动了。拉萨,美丽的雪域之城,再见了!</h3><h3>真的,我有着几分难舍地告别拉萨。也许,在我的余生里,我不会再来这片土地。我走马观花地游历了这里的几处山水,了却了平生的一大心愿。毕竟,我已不再年轻,再来一趟西藏,怕是有了一些畏难的了。</h3><h3>我坐在车厢里,看着窗外的景物一闪而逝去了车后,心中忽然有了几分惆怅。</h3><h3>火车驶出拉萨,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h3><h3>远方的雪山,闪耀着茫茫的白色,在草原的尽头与天际成为一线。</h3><h3>近处,草甸,牛羊,河流,湖泊,牧人,在车窗外一闪而过,又接蹱而来。那美丽的景色,似乎没有了穷尽。</h3><h3>我陶醉着,贪婪地享受着窗外的风光。我知道,这情这景,一生所享不会太多。</h3><h3>火车在原野上奔驰,越过草原、山丘,越过湖泊、河流。在这”天路“上,还将穿过唐古拉山,穿过可可西里,穿过漫漫的无人区,明天早晨,才能到达青海的省会西宁。</h3><h3>我乘坐的包厢里,还有一家三口,是一对小夫妻带着一个调皮的小女儿。渐渐地,我们熟了,很巧的是,小夫妻中的丈夫在长沙做过工程。这次,是妻子去探望在西藏做工程的丈夫,丈夫又送妻子和女儿回张家口的家。这是一对善良的小夫妻,一路上给了我很多的照顾。分别时,我们互留了微信,至今仍保持着信息联系。</h3><h3>是的,人生就是一次漫长的旅行。旅行途中,你会遇上很多的人。在这很多的人里,不一定都是好人,但终究,这世上还是好人多。这是人生路上无数事实证明的。</h3><h3>我的西藏之行,终于在这趟奔驰在“天路”上的火车上、在遇到的一家三口给我的善待之中圆满结束。</h3><h3>但是,西藏的那山、那水、那人、那情,将永远地留在我的记忆深处!</h3><h3> (2018.7.23.补记于醉菊楼)</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