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疫情过后,旅游业很快从冬眠中苏醒,人们纷纷奔向祖国四方,释放旅游能量。我们选择了历史人文资源比较丰富的甘青环线。</p> <p class="ql-block"> 2023年4月17日我们在桂林乘坐11:45的飞机,14点一刻到兰州机场,乘旅游大巴进兰州市区,约17点多到住宿地七里河区。晚上,从一碗地方风味的牛肉片面开始了此行的旅游体验。</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次日(18日)清早,我们在早餐后即乘旅游大巴前往张掖临泽丹霞口旅游小镇。</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植树节,导游介绍说,兰州地区植树成活率为十比一,可想而知荒漠造林的难度,车窗外的茫茫荒原证实了导游的话和我们的揣测。</p><p class="ql-block"> 远处,是曾经多次遐想到的祁连山脉,它静静地望着我们,透析着无法彼此亲近的淡淡惆怅。</p> <p class="ql-block"> 经过近6个小时的奔驰,穿过武威的天祝县和张掖的山丹县,大约于14:20到达了位于临泽县内丹霞景区口外的丹霞口文旅小镇。或许因为还是寒冷的旅游淡季,人工打造的文旅小镇人烟稀少,全然没有预想的古镇热闹景象。游客们最感兴趣的就是那荒漠中的一池清水、几棵垂柳,纷纷拍照留存;也没有时间浏览更多的地方,其实安排到这里的主要目的就是看15:00开演的《回道张掖》,然后就要进丹霞景区了。</p> <p class="ql-block"> 《回道张掖》与各地的《印象…》一样,简要表现张掖曾经的历史辉煌,让游人快速对张掖建立起概要印象。</p><p class="ql-block"> 张掖古称甘州,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商贾重镇和咽喉要道,文化沉积深厚,人文景观丰富,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p><p class="ql-block"> 张掖“居夷汉之要冲,扼河西之咽喉,金城之汤池。”汉武帝认为此地连通中原与西域,“张国臂掖,以通西域。”所以取名为张掖。祁连山的雪水在这里汇聚成中国内陆第二大河——黑水河(弱水),形成了众多水草丰茂的绿洲,加之商业繁荣、文化昌盛,遂有了“金张掖”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看完演出后,大约16点半进入张掖临泽七彩丹霞景区。</p><p class="ql-block"> 景区总面积50平方公里,是中国北方干旱地区发育最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和地质科考价值;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高度复合区,色彩缤纷、观赏性强、面积大,被列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世界地质公园;拥有“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之一”等诸多美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眼前的七彩丹霞景区,群山连绵、波谷跌宕,体现了西部特有的粗犷雄奇和气势磅礴,色彩层叠,丰富而艳丽,好似七彩虹霞洒落在山丘之上,而我更觉得是大自然的神笔把各色颜料,时而肆意泼洒、时而有序涂抹在茫茫山峦上,绚丽神奇,波动迷人,让人惊叹不已、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斜阳开始释放暖色夕晖,使山谷的色彩愈加浓郁、绚丽迷人。</p><p class="ql-block"> 大约19点半左右,我们不得不撤出景区,乘车往临泽市(这就是参团旅游的最大弊端——色光最好之时,你却被困在了旅游车上)。</p> <p class="ql-block"> 夜20:40到达张掖甘州区住宿,市区已经开始有沙尘暴。</p><p class="ql-block"> 次日(19日)凌晨5时,出发去嘉峪关景区,上车时正值沙尘暴最大,瞬间风速估计至少有6级,站立难稳,数十米能见度。</p> <p class="ql-block"> 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及“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史称“连陲锁钥”,是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首(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p><p class="ql-block"> 嘉峪关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p> <p class="ql-block">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距今已650多年;经168年的持续修建,成为长城上规模最宏伟的关隘。关城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千米;形成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重叠并守的防御体系,明晚年逐渐衰落。</p><p class="ql-block"> 嘉峪关既是军事要塞,也是沟通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道和国门;是多民族不断交锋融合的核心区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文旅资源。抗日战争初期(1931~1941年),大量苏联援华物资从嘉峪关入华,成为关乎中华生死存亡的生命线;至抗战胜利,嘉峪关是唯一没陷落的长城壁垒。</p> <p class="ql-block"> 嘉峪关因是法定中西交通口、历史文化厚重、威名远扬,很早就被世界关注,尤其是西方的摄影师为嘉峪关留下了非常珍贵的照片资料。特别是俄罗斯摄影师鲍耶尓斯基、美国探险家威廉·盖洛、英国《泰晤士报》驻华记者乔治·厄内斯特·莫里循,分别于1875年、1908年、1910年拍摄了嘉峪关关城。这些珍贵的历史照片,无声地讲述着嘉峪关关城的兴衰和历史沧桑。</p><p class="ql-block"> (以下是从网上下载的部分历史照片资料,以加强本文内容的完整性)</p> <p class="ql-block"> 景区口矗立着明朝开国大将、嘉峪关的创建者冯胜将军<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坐骑铜</span>雕像,威风凛凛,令人敬畏。</p> <p class="ql-block"> 嘉峪关参观路线是,从东闸门进入外城,参观文昌阁、关帝庙和戏台后,经东城门进入内城,参观将军府、浏览练兵场,再登上嘉峪关城楼,近看远眺,尽情流连、感慨和拍照,最后经嘉峪关城门(西城门)出关外,回顾雄关、拍照留存后即可收兵回朝。</p> <p class="ql-block"> 我们大约在8:50进入嘉峪关东闸门,门上悬挂着大幅牌匾,上面的“天下雄关”四个大字,据说是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所书,雄劲有力,更彰显关隘的气势。</p> <p class="ql-block"> 文昌阁始建于明朝,清道光二年(1882)曾重建。上下两层,下层回廊环绕,可登楼徜徉,楼上有两块牌匾,分别为“宣威中外”、“神威远播”。文昌阁为旧时祭祀文昌神之所,在这里也兼作文官办公(如办理关文)和文人墨客的会所。</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建关帝庙,应该是欲借关公之气,鼓励和护佑戍边官兵吧。</p> <p class="ql-block"> 文昌阁斜对面有座戏台,从正上方的牌匾“篆正乾坤”,估计应是官方修建、作为当时守城官兵、城内居民及过往商旅重要的活动娱乐场所。</p><p class="ql-block"> 整个戏台的壁画充满着道家文化和浓郁民间文化色彩,匾额“篆正乾坤”高度提示了戏台的文化内涵和功能宗旨。两边屏风墙上的对联“离合悲欢演往事,愚贤忠佞认当场”,不仅道出了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黎民百姓的种种过往,更高度概括了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的亘古真谛。</p> <p class="ql-block"> 内城四个角都有角楼,与其对应的罗城上还有面对关外的敌楼(下图);进内城门的道路分为“官道”和“民道”,互不混行。</p> <p class="ql-block"> 进入光化门就进入了内城。光化门楼上的牌匾“天下第一雄关”原为时任陕甘总督左宗棠所题写,现在的字为赵朴初重新书写。</p> <p class="ql-block"> 从历史照片看,内城里除了军事单位及练兵场地,几乎就是一片凌乱的平房,夹杂着几条破烂的道路;而今犹如空旷的大操场,要重点参观的是“游击将军府”。</p><p class="ql-block"> “游击将军府”也称游击衙门,是明清两代镇守嘉峪关的游击处理军机政务的场所。现在的游击将军府是1987年在原建筑基础上恢复修建。在嘉峪关古代军事史上,游击将军府不但是嘉峪关长城防御体系的指挥中心,也是朝廷统治地方、检查商旅使者往来、联系西域和中亚及各少数民族的枢纽机关。</p><p class="ql-block"> 从进口处墙上的挂牌可知,从明至清共有18位游击将军,在这里度过了他们的镇关戍边生涯。</p> <p class="ql-block"> 从当年的上城马道向嘉峪关城楼上攀登时,恍若在穿越历史时空…关楼、军营建筑的沧桑痕迹,都让人强烈感受到建筑的精制、宏伟和昔日军旅生涯的艰辛。</p><p class="ql-block"> (马道旁边的石阶为现代改建)</p> <p class="ql-block"> 登上嘉峪关城楼后,让人更加感叹关城防御体系的精巧、建造工程的伟大。</p><p class="ql-block"> 从垜口望向关外,大约一百多米处孤立着一个碑亭,内有清肃州总兵李廷臣“天下雄关”题词勒碑。</p> <p class="ql-block"> 从城楼上远眺关外,时值四月,欲暖乍寒,除了远处祁连山雪峰连绵不断,其它目之所及,天地一派黄色苍茫,正应了“风吹沙漠万山盘,雪舞祁连六月寒。登上墙台评汉楚,长城嘉峪见雄关”所描绘的景象与气势;也让人联想到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p> <p class="ql-block"> 下得城楼,走在西门洞里被数百年岁月踩踏得凹凸不平、光滑的石头上,不禁让人遐想连篇…走出西门口外,遥望朦胧远处,思绪更平添几分惆怅——出关征战,商旅茫茫,黄沙中,几多欢与殇…</p> <p class="ql-block"> 离开嘉峪关景区午餐后,向大约400公里外的鸣沙山进发。</p> <p class="ql-block"> 疾驰近3个小时(约380公里),下午16点多,来到位于酒泉市瓜州县荒漠中的大型雕塑《大地之子》景点。雕塑位于甘肃省瓜州县戈壁滩上,长15米、高4.3米,以红砂岩为主要材质,利用三维扫描和3D技术雕刻成型的大型户外主题雕塑作品。</p><p class="ql-block"> 雕塑表现婴儿安睡在自然大地上,让人动容,具有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表现出在大自然环境中生命的生生不息、人类与自然相依和谐的关系与意义,让人有所感悟和启迪,共同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环境。</p><p class="ql-block"> 在《大地之子》大约半小时后,就匆匆向鸣沙山赶去。</p> <p class="ql-block"> 将近17点,进入敦煌市地界。</p><p class="ql-block"> 从嘉峪关城出来、经过瓜州地界到这里,满脑子印象就是沿路两侧土黄基调的戈壁荒漠……</p> <p class="ql-block"> 接近敦煌市郊,终于看到绿色了——路边笔直的白杨树,恰似整齐排列的绿色仪仗队,非常抢眼…</p> <p class="ql-block"> 从嘉峪关疾驰400公里后,大约18点开始进入鸣沙山景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鸣沙山是一座高约40米的沙丘,距市区约5公里,东起莫高窟,西至党河口,绵延40公里;山体由红、黄、绿、黑、白、五色细沙堆积而成;常因沙子流动而发出声响,故而得名。月牙泉地处鸣沙山的环抱之中,因形状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千百年来沙泉共处,奇妙天成,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p><p class="ql-block"> 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属于中国敦煌世界地质公园。</p> <p class="ql-block"> 月牙泉边的亭台楼阁建筑群,是上世纪90年代陆续修建的仿汉唐建筑。上世纪60年代前,这一片高台之上有百余间庙宇,大部分是清代建筑,包括娘娘殿、龙王宫、菩萨殿、药王洞、雷神台等亭台楼阁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 沙山上,人们踏沙攀登、坐沙滑行、欢呼雀跃、<span style="font-size:18px;">欣赏美景、兴</span>奋直播、抚沙细品——不知不觉,已近傍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遥远天边的夕阳,落在沙山上,恰似一颗玉珠,沿着笔直的山脊缓缓滚下…</p> <p class="ql-block"> 大约20:35到景区边的娱乐餐馆“烈焰星空”篝火晚会(图为扬铁水表演)。大约夜里11点到敦煌市“敦煌酒店”住宿。</p><p class="ql-block"> 据介绍,这是全国文明城市,祁连山雪水党河穿城而过,非常清冽;城里高楼不超过九层,以免影响风向而导致月牙泉地貌改变。遗憾的是我们深夜入城,无法游览市容,只是在次日清早出城时,走车观花,稍有感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