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余慕名安岳石刻久矣,今年8月抓住机会约了同伴专程前往。1车3人4天1800公里,全程看点约20处,其中16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基本符合余现在为拾遗补缺旅行确定的选点原则。</p> <p class="ql-block"> 纵观中国佛教石窟艺术西学东渐的历史,北魏和唐代是中国石窟开凿的两次高潮。沿着丝绸之路和江河古道,石窟凿造的薪火渐次在古称西域的新疆、甘肃河西走廊、中原黄河流域和巴蜀大地传播。安岳石刻上承龙门,下启大足,即汲取了前期石窟艺术的精华,又植根于悠久的巴蜀文化之沃土,具有鲜明的本土化、世俗化特色,由此形成中国石窟开凿的第三次高潮,是被誉为“中国石窟艺术下半阙”的川渝石窟之重要组成部分。在安岳已发现历代石窟造像368处,造像10万余尊,尤以唐代造像之宏伟和两宋造像之精美著称于世。安岳县2000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石刻之乡”称号,安岳石窟则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后备目录清单。 </p> <p class="ql-block">▼佛教石窟东传中国示意图(网上下载)</p> <p class="ql-block">一、去程</p><p class="ql-block"> 安岳地处成都与重庆两市之间,隶属资阳市管辖,距西安的车程当日即可抵达。但考虑到去程路途上还有几处想去的重要看点,所以当日的目标地选了遂宁。出门离开西安未走平时经常走的G5,选了先走G30转G85至巴中,一是避开涝峪进秦岭的那一段多弯道路;二是也试试新路。</p><p class="ql-block"> 当日入川先至地处蓬溪县文井镇北20公里号称“蜀北第一名山”的高峰山,其始建于初唐,续建于晚清,扩建于民国,神奇在于山上保存完好的木结构八卦式道观建筑。该建筑基本按八卦中的乾、坤、坎、离四大主卦布局,占地50余亩,上下三层,依山就势而造。殿、馆、堂、亭纵横,楼、阁、台、榭环绕,斗拱飞檐,交错穿插,暗道机关,遍布其中。5200多平米的建筑,有各种门400多扇,虚实真假,不得要领,易入难出。整个建筑浑然一体,深蕴道妙玄机,自成迷宫仙境,在全国宗教建筑中具有独特性、唯一性,堪称古建奇观,所以一直享有“川北迷宫”的美誉。山上除了古建,当然也有不少近年修建的辅助建筑,还有据说全国最高的老子石像(高36米)。2013年高峰山道观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蓬溪高峰山之一</p> <p class="ql-block">▼蓬溪高峰山之二</p> <p class="ql-block">▼蓬溪高峰山之三</p> <p class="ql-block">▼蓬溪高峰山之四</p> <p class="ql-block">▼蓬溪高峰山之五</p> <p class="ql-block">▼蓬溪高峰山之六</p> <p class="ql-block">▼蓬溪高峰山之七</p> <p class="ql-block">▼蓬溪高峰山之八</p> <p class="ql-block">▼蓬溪高峰山之九</p> <p class="ql-block"> 离开高峰山,急匆匆赶往宝梵寺(下午五点之前必须抵达)。以壁画出名的宝梵寺南距高峰山不远,地处蓬溪县宝梵镇宝梵村,其始建于北宋,初名罗汉院,现寺名系宋英宗所赐,意为 “佛中之圣,梵中之宝”。明景泰元年重建,建筑布局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殿、观音殿,两侧各有厢房,建筑面积约为1850平米。大雄殿气宇庄严,建国后古建学者赞其“设计精细,结构严谨,形式美观,基础牢固”,誉为明代中期建筑佳作。大雄殿内存100余平米名为《西方镜》的壁画中外驰名,工笔重彩,沥粉贴金,富丽堂皇,技法卓绝。宗教界尊此画为禅宗秀迹,绘画界赞美有画圣吴道子笔意,文博界誉为蜀中明代壁画代表作,群众敬之为仙画。有诗赞曰:神仙妙技图于壁,万古丹青巧不来。亲至观画,一要先买门票;二要找人开锁。能顺利观之,甚慰!</p> <p class="ql-block">▼蓬溪宝梵寺之一</p> <p class="ql-block">▼蓬溪宝梵寺之二</p> <p class="ql-block">▼蓬溪宝梵寺之三</p> <p class="ql-block">▼蓬溪宝梵寺之四</p> <p class="ql-block">▼蓬溪宝梵寺之五</p> <p class="ql-block">▼蓬溪宝梵寺之六</p> <p class="ql-block"> 看过两处国保之后,至遂宁入住预定酒店。酒店临街背江,紧靠莲里公园,环境不错。</p> <p class="ql-block">▼遂宁莲里公园之一</p> <p class="ql-block">▼遂宁莲里公园之二</p> <p class="ql-block">▼遂宁城市夜色</p> <p class="ql-block"> 次日晨起,慕名拜谒广德寺。广德寺位于遂宁城西卧龙山,原名石佛寺。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713~741年),唐大历十三年(788年)敕名“禅林寺”,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敕名“广德寺”。广德寺是唐代高僧克幽禅师(据传其是皇家子弟)出家之处,民间相传,克幽禅师乃观音化身。自克幽禅师开山阐教以来,历代高僧辈出,曾主领川、滇、黔300余山,获历代帝王11次敕封,历史上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皇家禅院,被誉为“西来第一禅林”。广德寺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盛唐风格寺庙建筑群,而珍藏于寺内的圣旨坊、九龙碑、宋明玉印、缅甸玉佛、善济塔是为六大镇寺之宝。</p> <p class="ql-block">▼遂宁广德寺之一</p> <p class="ql-block"> 走近广德寺,最先看到的是新、旧两座“敕赐广德禅寺”坊。接着是一座始建于宋重建于明的圆觉桥,这座廊桥上有副对联值得一读:是谁将眼孔放开看得穿大千世界;到此要脚跟站定方许入不二法门。寺内现存建筑亦多为明代重修,全寺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呈三列纵向分布,从山麓至山顶,共有殿宇九重,亭舍二十六处,总建筑面积约28000平米,规模庞大。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有哼哈殿(山门殿)、圣旨坊、碑亭、天王殿、大雄宝殿、佛顶阁等依次排列,层层叠起;东有千佛楼、燃灯殿、百子殿;西有地藏殿、观音殿、念佛堂、善济塔、玉佛殿等。这些殿舍各抱地势,主次分明,对称有序,斗拱华丽,翘角飞檐,脊饰精美,肃穆庄严。其中善济塔位于大雄宝殿之西,观音殿之后,方形,七层,塔高22米,砖石结构,初建于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年),改建于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系克幽禅师掩骨之所,虽历近千年尘风俗雨仍岿然无损。2006年广德寺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遂宁广德寺之二</p> <p class="ql-block">▼遂宁广德寺之三</p> <p class="ql-block">▼遂宁广德寺之四</p> <p class="ql-block">▼遂宁广德寺之五</p> <p class="ql-block">▼遂宁广德寺之六</p> <p class="ql-block">▼遂宁广德寺之七</p> <p class="ql-block">▼遂宁广德寺之八</p> <p class="ql-block">▼遂宁广德寺之九</p> <p class="ql-block">▼遂宁广德寺之十</p> <p class="ql-block">二、寻访</p><p class="ql-block"> 寻访安岳石刻之前,在网上做了许多功课,对安岳石刻的概况大致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安岳石刻(窟),发现最早的造像题记为唐初武德三年(620年),距今已有1400年历史。石刻盛于唐宋两代,延续至明清直到民国,几乎每个乡镇都有大型石窟造像遗址。起因主要为民间结社造像,以佛教石窟为主,也有部分道教造像,三教合一的洞窟也不在少数。安岳石刻拥有全国几大之最:最大的唐代左侧石刻卧佛以及21万字石刻佛经、中国最精美的观音经变像(毗卢洞北宋紫竹观音)、唐代最大的道教石刻群(玄妙观石窟)、五代最集中的石窟群(庵堂寺)等。安岳石窟除少数遭受自然和人为破坏外,大部分保存完好,特别是宋代造像更是达到中国石窟艺术的巅峰,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安岳拥有各级别石窟造像保护单位1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为卧佛院 、木门寺、玄妙观、 千佛寨 、 圆觉洞 、 华严洞 、毗卢洞、茗山寺、 孔雀洞 ;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为庵堂寺、佛耳岩、高升大佛寺、西禅寺、塔坡、三仙洞、舍身岩、佛慧洞、佛济寺、毗卢沟、净慧岩、封门寺、半边寺、大佛寺、灵游院、石锣沟、菩萨湾、上大佛、木鱼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为福应山唐代大佛,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县级文物保护点50处。于是,余等带着一个问题开始了本次寻访,这个问题是:安岳拥有这么丰富的石刻石窟资源,为什么知名度却不及百公里外重庆的大足石刻?</p> <p class="ql-block">▼安岳石刻(国保单位部分)分布图(网上下载)</p> <p class="ql-block"> 鉴于时间关系,本次计划寻访的目标仅限于9处国保单位,从安岳石刻分布图可知,北边一组5处,东南一组4处,余等北来,先北后南。</p><p class="ql-block"> 卧佛院</p><p class="ql-block"> 从遂宁出发,一路跟着导航走,离开G318后沿着一条村道进入卧佛院景区附近,被一辆拉水的农用车挡住去路,因找不到司机挪车,只好选路另寻入口。卧佛院位于安岳县城以北25公里八庙乡卧佛沟,造像均位于一个狭长的山沟当中。唐代在此建有规模壮观的卧佛院,五代后逐渐荒废,一直不为外界所知,也令该处石窟保存完整,直到1982年文物普查时才被重新发现。在长约1公里的卧佛沟两侧高约20余米的崖壁上,保留着盛唐摩崖造像1613躯,石刻经文15窟,碑刻、题记、经幢、异兽图像等数10处。卧佛院以《释迦牟尼涅磐圣迹图》(即俗称的卧佛)最为壮观。释迦牟尼似一巨人向左侧身横卧在崖壁上,身长23米,肩宽3.1米,背北面南,头东脚西,两手平放,闭目似睡。头蓄螺髻,耳垂上戴一圆形绽花耳环,头垫扁形荷花枕,体态修长,身着袈裟,曲眉丰颐,慈祥端庄。卧佛头顶后方雕立一半身环眼力士,裸上体,左手攥拳,作守卫状;腰间禅坐一弟子,面壁背弓,作侍候状;足裸前挺立一力士,威武雄健,作护卫状。整组雕刻精致,线条洗练,形象地展示出释迦牟“涅磐”时超脱一切的境界。卧佛的上方有一组释迦牟尼“涅磐”前说法的造像,中坐释迦牟尼,两侧分两层侍立九弟子、两菩萨、天龙八部,表情各异,既烘托出他们恭聆佛法的肃穆情景,又展现出护卫佛法的威严场面。</p> <p class="ql-block">▼安岳卧佛院之一</p> <p class="ql-block">▼安岳卧佛院之二</p> <p class="ql-block"> 卧佛沟其余55个藏经窟龛,其中已具雏形或竣工的43窟,空经洞1个。已刻经文又保存较好的15窟中,佛经刻字面积152平米,字体多为唐楷。现存清晰可辨的经文共22部、70余卷,宛如一座经书宝库。从46号窟左壁释静泰撰写的“经论目序”中得知,“一切经论均来自大唐东京(洛阳)大敬爱寺”,这也是安岳石刻“上承龙门”说法最直接的出处。看完走出景区时发现,其实来时被农用车挡住的地方已经是景区内部。</p> <p class="ql-block">▼安岳卧佛院之三</p> <p class="ql-block">▼安岳卧佛院之四</p> <p class="ql-block"> 木门寺</p><p class="ql-block"> 木门寺南距卧佛院不远,车程约11公里。建于明洪熙元年(1425年),系明代高僧无际禅师的埋骨之地。因整个建筑为石材仿木结构,仅门扇为木制,故名。主体建筑为殿内有亭、亭内有塔、塔内存立棺,很是独特。 亭高12米,长7.8米,宽6.8米,座北朝南。其柱、坊、檐、脊,斗拱、鳌头工序严谨,皆为石质。亭内置五级八方石塔,四壁及角砌斗拱12朵,雕弟子站像12尊,皆面向禅师墓塔。亭顶四角攒尖,造型如莲苞待放,内雕团花图案,侧竖明碑两块,刻记木门寺兴建及无际禅师事略。全亭再被木结构大殿覆盖,殿为重檐歇山式屋顶,穿斗式梁架,檐下饰有柱头铺作,门额刻二龙抢宝图案,楷书“无际禅师之塔亭”七字,做工精美。可惜至1980年代,12尊弟子站像丢了1尊,再至1996年,余11尊站像亦全部被盗。</p> <p class="ql-block">▼安岳木门寺之一</p> <p class="ql-block">▼安岳木门寺之二</p> <p class="ql-block">▼安岳木门寺之三</p> <p class="ql-block">▼安岳木门寺之四</p> <p class="ql-block"> 玄妙观</p><p class="ql-block"> 玄妙观位于西北距安岳县城约20公里的鸳大镇玄妙村,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唐代道教石窟寺遗址。为找到此观,先走村道,接着无路,只能弃车徒步,最后在村民指引下踩着庄稼地才找到半山腰上的目标地,感叹这真是最偏僻的国保单位。及至,寺观建筑已毁。现存摩崖造像分布于一蘑菇状的平顶巨石周围,前后各长约10米,左右长约6米,高约5米,顶平。四面立壁凿为造像龛、大小龛窟达79个,石刻造像1293躯,全为唐代雕刻。主要造像为道教人物:老君、真人、十二时神、金刚力士、九头鸟等,亦有老君释迦并坐、观音、势至等。这为历史上佛、道互相联合、渗透、借鉴,提供了确切的佐证。玄庙观现存唐碑四通,其中一碑题为“启大唐御立集圣山玄妙观胜境碑”,碑文前半部刻道教创始概况及教义传说,后半部记述从大唐开元六年(718年)凿龛造像至大唐天宝七载(748年)丙子八月已亥二日庚子功毕的过程,对研究石窟历史甚为珍贵。网传一些造像被当地村民自发翻新、彩妆,亲至证明网传属实,国保单位如何落实文物保护确实是个问题。</p> <p class="ql-block">▼安岳玄妙观之一</p> <p class="ql-block">▼安岳玄妙观之二</p> <p class="ql-block">▼安岳玄妙观之三</p> <p class="ql-block">▼安岳玄妙观之四</p> <p class="ql-block">▼安岳玄妙观之五</p> <p class="ql-block">▼安岳玄妙观之六</p> <p class="ql-block"> 千佛寨</p><p class="ql-block"> 千佛寨位于安岳县城西郊3公里大云山上。因在山顶四周天然岩寨雕造千佛而得名。唐名栖岩寺,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更名千佛寺。本次恰逢当地政府安排整修,遗憾未能入内。</p> <p class="ql-block"> 圆觉洞</p><p class="ql-block"> 圆觉洞位于安岳县城东南1公里处的云居山上(现已建成国家4A级景区),分北岩、南岩两大部分。存窟龛103个,造像1933躯,以唐、五代、宋时期作品居多,圆觉洞以刻有十二圆觉坐像而得名。佛家所谓“圆觉”,即“觉你、觉我、觉他、觉行圆满者”,意思是不分你我,人人都可以觉醒成佛。</p><p class="ql-block"> 北岩部分,尤以三尊6~7米高的“西方三圣”像(西方三圣即佛、菩萨、观音)而著称于世。在其它地方,西方三圣一般都合龛为一处,而这里却是分龛独立,堪称此地的独到之处。“圆觉洞”窟凿于北宋,高4.5米,宽4.75米,深10米,三面设坛,正壁佛坛上“三身佛”结跏趺坐,中为“法身”毗卢遮那佛,左为“报身”卢舍那佛,右为“应身”释迦牟尼佛。“十二圆觉菩萨”亦结跏趺坐于左右两壁。右壁,由内向外,分别为文殊菩萨、普眼菩萨、弥勒菩萨、威德自在菩萨、净诸业障菩萨、圆觉菩萨,壁上方镌有“圆觉洞”三字。左壁,由内向外,分别为普贤菩萨、金刚藏菩萨、清静慧菩萨、辨音菩萨、普觉菩萨、贤善首菩萨。可惜,上世纪特殊年代窟内所有佛头俱毁,现存均为近年修复。</p> <p class="ql-block">▼安岳圆觉洞之一</p> <p class="ql-block">▼安岳圆觉洞之二</p> <p class="ql-block">▼安岳圆觉洞之三</p> <p class="ql-block">▼安岳圆觉洞之四</p> <p class="ql-block"> 南岩部分,五代造像题材多达27种,首次出现了“十六罗汉”、“毗沙门天王”、“地狱经变龛”、“地藏菩萨与十王变”等内容。其造像小巧玲珑,神情潇洒,衣饰简练,衣纹细密,薄衣似帛,既有唐代的丰厚、典雅,又具宋代的俊美、华丽。这些精致细腻的雕刻手法,是中国民间雕塑民族化的成功表现。</p><p class="ql-block"> 景区还有教钟寺、陈抟墓、秦九韶纪念馆等可看。看完,天色已晚,宿安岳。</p> <p class="ql-block">▼安岳圆觉洞之五</p> <p class="ql-block">▼安岳圆觉洞之六</p> <p class="ql-block">▼安岳圆觉洞之七</p> <p class="ql-block">▼安岳圆觉洞之八</p> <p class="ql-block"> 安岳石刻东南这一组4处,余等决定从最南端开始,于是先至孔雀洞。</p><p class="ql-block"> 孔雀洞</p><p class="ql-block"> 孔雀洞位于安岳县城南55公里处的双龙街附近孔雀山麓,与重庆大足区相邻。及至,铁门紧锁,内有黑狗护院,于是设法找人开锁。此处原有清建寺庙,现仅存部份房舍。寺后岩壁间,凿大小佛像10龛,现存摩崖造像70余躯。造像内容有孔雀明王像、三世佛、阿弥陀佛、 观音经变图、大势至菩萨、优婆塞以及雷公、电母、风伯、雨师等。山顶还有一八方三层高台座经目石塔,经目塔共刻佛经名144部为全国仅有 。孔雀明王造像龛高4.7米,宽4.3米,深2.7米。正中雕刻立体全身孔雀,羽翼丰满,形象逼真。 孔雀背驮八叶莲花,上坐孔雀明王菩萨,头戴宝冠,身穿白衣,左手执开莲,右手握雀羽,雕工精细,秀丽大方。左右臂间有两组孔雀明王经变像。正壁上方两侧刻10礼佛人,眉清目秀,文静雅致,双手合十,呈虔诚礼佛之态。 整个龛窟造型巧妙,布局合理,雕技精湛。建国后恰因邻近村民在像前修建厨房,令造像躲过历次灾难,保存完好。只是,烟熏火燎,致使造像蒙尘,影响观瞻。</p> <p class="ql-block">▼安岳孔雀洞之一</p> <p class="ql-block">▼安岳孔雀洞之二</p> <p class="ql-block">▼安岳孔雀洞之三</p> <p class="ql-block">▼安岳孔雀洞之四</p> <p class="ql-block"> 茗山寺</p><p class="ql-block"> 茗山寺位于安岳县城东南64公里的顶新乡虎头山巅,因“唐迎佛骨禅宗更播于名山”造寺,故名。造像系北宋作品,现存摩崖造像63躯,单个造像34躯,明清碑刻题记29处。寨顶原有规模宏大的寺庙建筑群,至民国时已毁,留下裸露的圆雕造像群,惜被妆彩。山巅造像绵延350米,气势宏伟,石像高大,其中高5~7米8躯,1~4米的50躯,雕刻或佛祖、或菩萨、或金刚力士。佛祖、菩萨多慈眉善目,神态安详,宝冠装饰无一雷同。金刚力士多龇牙咧嘴,威猛凶悍。观音菩萨左手前伸,平托纱巾;大势至菩萨左手内曲置于胸前,五指并拢平托厚厚的经卷;文殊师利菩萨左手托经书外伸1.5米,书和手的重量上千斤,历经千年不毁,全靠高2.2米的垂地袈裟支撑,力学与美学结合,造型十分巧妙。这儿还能见到佛道并坐以及山岩风化的痕迹,一些小的雕像,已然逐渐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茗山寺残存房舍上的一副对联写的挺好,录之,与大家共赏:叠峦环抱恋林海松涛;错壑绵缠吻山岚古胜。</p> <p class="ql-block">▼安岳茗山寺之一</p> <p class="ql-block">▼安岳茗山寺之二</p> <p class="ql-block">▼安岳茗山寺之三</p> <p class="ql-block">▼安岳茗山寺之四</p> <p class="ql-block">▼安岳茗山寺之五</p> <p class="ql-block">▼安岳茗山寺之六</p> <p class="ql-block">▼安岳茗山寺之七</p> <p class="ql-block">▼安岳茗山寺之八</p> <p class="ql-block"> 华严洞</p><p class="ql-block"> 去往华严洞的路上,有出来的车辆会车时提醒,修路关闭,华严洞看不了。余等不信,只管向前。及至,修路属实,关闭也属实,但余等徒步抵达并设法喊来了管理员开门。华严洞位于安岳县城石羊镇箱盖山悬崖峭壁上,凿有大小两洞,为华严洞和大般若洞。内有宋代造像159躯,历代碑刻题记24处。</p><p class="ql-block"> 华严洞洞高6.2米,宽10.1米,深11.3米,是安岳造像窟中最大的洞窟,造像气势恢宏,壮观精美,保存完好,堪称北宋石刻艺术精品。内刻华严三圣和十大菩萨(弟子),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洞口左右为明代补刻的准提观音、摩利支天。华严三圣坐像高5.2米,十大菩萨坐像高4.1米,洞壁刻满经变故事图景。造像中的人物,个性鲜明,姿态优美,比例均匀,穿戴华丽,非常贴近生活和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特别是十大菩萨,工匠们着力对面部的细腻刻画,充分表现出了众菩萨外表的俊俏和内心的慈善。线面结合的镌刻手法,使形体更加优美、楚楚动人。</p> <p class="ql-block">▼安岳华严洞之一</p> <p class="ql-block">▼安岳华严洞之二</p> <p class="ql-block">▼安岳华严洞之三</p> <p class="ql-block">▼安岳华严洞之四</p> <p class="ql-block">▼安岳华严洞之五</p> <p class="ql-block">▼安岳华严洞之六</p> <p class="ql-block"> 大般若洞洞高4.7米,宽、深各约5米,洞额刻有洞名。洞中正壁刻一佛二菩萨,两廊分三层,下层列十八罗汉,中间是廿四诸天,上层塑十童子,在正中佛像后壁,有两龛李耳和孔丘的浮雕像,属典型的三教合一同窟造像。洞顶刻有一个直径为2.2米的“人丫”字,现该字尚无令人信服的注音和释义,成为千古之谜。惜,1996年所有罗汉头被盗,至今不知所踪。</p> <p class="ql-block">▼安岳华严洞之七</p> <p class="ql-block"> 毗卢洞</p><p class="ql-block"> 毗卢洞位于安岳县城东南50公里石羊镇油坪村之厥山上,这儿其实是毗卢洞、幽居洞、千佛洞和观音堂的总称,现存窟龛20个(含空龛6个), 造像区长达118米,大小造像465躯,碑刻18块,创于宋初。此处石刻以观音堂水月观音和柳本尊十练窟最为出色,堪称精品。 </p><p class="ql-block"> 水月观音俗称“紫竹观音”,是全国罕见的北宋石刻艺术珍品。像高3米,半镂雕悬坐在一突出岩石峭壁上,背倚浮雕紫竹和柳枝净瓶,头戴装饰华丽的宝冠,上身着披肩短袖薄裟,袒胸露臂,其容貌风姿恰似出水芙蓉。赤足分别踏在蒲叶座和莲花蕊上,凤眼下视,巍峨庄重。其世俗化风味很浓,具有人的美,神的仪,被赞为美神,造像的设计和雕刻技艺均达到了令人倾倒的程度。</p> <p class="ql-block">▼安岳毗卢洞之一</p> <p class="ql-block">▼安岳毗卢洞之二</p> <p class="ql-block">▼安岳毗卢洞之三</p> <p class="ql-block">▼安岳毗卢洞之四</p> <p class="ql-block">▼安岳毗卢洞之五</p> <p class="ql-block"> 柳本尊《十炼修行图》雕刻在高6.6米,宽14米,深4.5米的毗卢洞内,洞额有柳本尊自传全文。毗卢佛居中坐于莲台之上,高4.5米,头的螺髻上戴镂空雕花宝冠,身着袈裟,略带前倾的身势,双手结印于胸前,曲目丰颐,慈善可亲。其后,分两层排列柳本尊的“十炼”修行,两侧还有神态威武、执斧仗剑的护卫金刚。每炼都以数像组成,构图严谨合理,造像生动得体。所谓“十炼”是柳本尊几乎用自残方式修炼的自我表述,十炼是指:炼指、立雪、炼踝、剜眼、割耳、炼心、炼顶、舍臂、炼阴、炼膝十种方式,是柳本尊用身体的一部分来供养诸佛,誓救众生的行为(关于“川密”或“柳教”创始人柳本尊的详细资料各位可自行百度了解,此文不再赘述)。</p> <p class="ql-block">▼安岳毗卢洞之六</p> <p class="ql-block">▼安岳毗卢洞之七</p> <p class="ql-block"> 塔坡 </p><p class="ql-block"> 在小红书上偶然看到关于安岳石刻的一句话:不到塔坡就不能算真正来过安岳。因为看见这句话,塔坡也被列入计划。塔坡位于安岳县城东南40公里的林凤乡新坝村和大坡村,包括塔坡山顶和塔湾、云鹫山大通寺石刻造像27龛,计250余躯。塔坡山顶的华严三圣,各高4.1米,其中的主尊毗卢佛和左侧的普贤菩萨被认为是安岳石刻北宋造像的巅峰之作。及至,把车停在山下,徒步上山。顺利找到文管员开锁,在文管员打开木门的一瞬间,第一眼即令人叹为观止!大佛完美的诠释了宋代石刻艺术极致的美,面庞圆润细腻,神态自然安祥,华美的宝冠与简练流畅的衣纹相得益彰,简繁处理得当。对比之下,右侧的造像明显有别,向文管员一了解,知其曾毁为三段,头部系清人补刻,比较之下,愈感宋代雕刻之珍贵。塔坡虽未列入国保单位,但一点也不影响其极高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安岳塔坡之一</p> <p class="ql-block">▼安岳塔坡之二</p> <p class="ql-block">▼安岳塔坡之三</p> <p class="ql-block"> 至此,余等基本完成了寻访安岳石刻的计划,可以回答一开始提出的问题了。安岳石刻确实精彩,但点多面广,星星点点散布在全县的山野之中,没有一处能够像大足石刻宝顶山、北山景区那么集中,致使文物保护、开发利用都很困难。其一,仅道路交通一项,就挡住了绝大多数游人。本次看到的几处国保单位,除圆觉洞在县城边上已具备迎客条件外,其余都只能靠村村通道路连接,路程从几公里到十几公里不等。山野之上,不足4米宽的水泥路面家用车会车都很困难,旅游大巴根本不可能抵达。其二,文物保护因点多分散、投入不足基本处于原始状态,好处是原汁原味,缺陷是保护失当,好几处都有文物被盗的记录。当地文管部门现在的做法是雇佣邻近村民代为看管,能否尽心是个问题。其三,因为每一个看点规模都不大,外来资本不感兴趣,难以吸引商业开发。基于以上几点,各界对安岳石刻的宣传也不到位,致使其知名度无法与大足石刻比肩。</p> <p class="ql-block"> 三、返程</p><p class="ql-block"> 看完计划中的安岳石刻,驱车进入重庆潼南区,返回的路上,也安排了一系列看点。先是最靠近安岳的崇龛镇葫芦坝睡养小镇。大家都知道赵匡胤输华山的故事,但进一步问你,赢了华山的老道姓字名谁,恐怕多数人答不上来。这个老道,就是陈抟。陈抟(?~989年),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亳州真源(今河南省鹿邑县,另说在今亳州市;或云普州崇龛县,即今重庆市潼南区崇龛镇;或西蜀崇龛县,即今四川安岳县)人。五代末北宋初道士、道教学者。民间尊其为“睡仙”,传其一睡,百日不醒,华山脚下玉泉院,就有其睡姿塑像。因着陈抟故里的传说,崇龛造了睡养小镇,在山巅立了陈抟铜像,高36.9米,及至,老远就能看见,山脚下还建了希夷宫。其实这个地方更美的应该是春天的油菜花海,应该择日再来。</p> <p class="ql-block">▼潼南葫芦坝睡养小镇之一</p> <p class="ql-block">▼潼南葫芦坝睡养小镇之二</p> <p class="ql-block"> 崇龛另一个看点,是2011年才意外发现的千佛寺摩崖造像遗址。千佛寺位于崇龛镇薛家村,共有各类摩崖造像43龛311身,题记31则,全部雕刻在一块长35米、残高4米的崖壁上。开凿年代可追溯到中唐,以晚唐、北宋时期造像为主。中晚唐时期的石刻造像花纹繁复,人物造像面部圆润饱满;北宋时期的石刻造像纹饰则相对简单,人物造像体形较纤细。旁边有文管所设的办公室,但无论说啥也未能进入,只能隔着铁栅栏观看。2013年千佛寺摩崖石刻遗址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潼南千佛寺摩崖造像之一</p> <p class="ql-block">▼潼南千佛寺摩崖造像之二</p> <p class="ql-block"> 地处潼南西约10公里的双江古镇始建于明末清初,依山傍水,因猴溪、凫溪环绕,故名“双江”。古镇街道长约2公里,留存有正街、南街、上西街、下西街、河街等9条街道。街道以石板铺面,两边平房矮墙,店铺相间,楼台错落,古色古香。四合院内门坊柱壁雕饰精美,四角飞檐高翘,虽已斑驳陈旧,却显岁月沧桑。古镇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杨闇公旧居、杨尚昆故居被列为全国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杨氏民宅坐落于双江镇正街,是清末民初双江首富杨守鲁的住宅, 大院始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坐西南面东北,为穿斗式、抬梁式组合而成的悬山或硬山顶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5400平米,建筑面积2616平米,共有大小房间51间、房门108扇、漏窗300余堵,是我国西南地区保存最完好、最具特色、规模最大的清代民居建筑之一。2006年杨氏民居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潼南双江古镇之一</p> <p class="ql-block">▼潼南双江古镇之二</p> <p class="ql-block">▼潼南双江古镇之三</p> <p class="ql-block">▼潼南双江古镇之四</p> <p class="ql-block"> 潼南大佛寺,位于重庆市潼南区城西一公里的定明山下,始建于唐咸通年间(860~873年),初名“定明院”,又名“南禅寺”。后因宋代在寺内依山凿一大佛,改称“大佛寺”。大佛通高18.43米,金装,号“八丈金仙”。明代在大佛之上覆盖七重飞阁以蔽风雨,今尚完好。殿高33米,依岩面江,重檐飞翘,结构独特,巍峨壮观,令人油然而生“萧寺遥藏白云顶,仰观万仞排嶙峋”之慨。与大佛殿相邻的古建还有观音殿、玉皇殿、鉴亭三座木结构建筑。大佛殿左侧,还有七情台、七佛长廊、摩崖石刻等一系列古迹可看。2006年大佛寺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看完,夜宿潼南。</p> <p class="ql-block">▼潼南大佛寺之一</p> <p class="ql-block">▼潼南大佛寺之二</p> <p class="ql-block">▼潼南大佛寺之三</p> <p class="ql-block">▼潼南大佛寺之四</p> <p class="ql-block">▼潼南大佛寺之五</p> <p class="ql-block"> 晨起,进入四川广安,先看川东民居宝箴寨。宝箴寨位于武胜县宝箴塞镇方家沟村,始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秋,占地26000多平米,8个天井,108道门,塞墙高6.5米,宽0.4至1.5米,长560米,平面呈不规则S状。系当地豪门段氏家族为避战乱而修建的集军事防御、生活起居于一体的全封闭式石砌建筑群。其依山而建,既有闽南团城建筑风格,又有江南民居特色。房屋设计精巧,重叠有序,古色古香,独具魅力。宝箴塞戏楼联“假假真真登台易,完完美美退场难”,言简意赅,值得回味。与其相邻的段家大院,占地约20000平米,亦是宝箴塞的重要组成部分。院坝由1.5米的条石铺成,数十米的回廊使整个大院连成一体,构成了一完整的四合院落,是古院建筑中的典范。2006年宝箴寨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武胜宝箴寨之一</p> <p class="ql-block">▼武胜宝箴寨之二</p> <p class="ql-block">▼武胜宝箴寨之三</p> <p class="ql-block">▼武胜宝箴寨之四</p> <p class="ql-block"> 离开宝箴寨,车游广安市,然后前往邓小平故里。该旅游区位于广安市广安区协兴镇,面积3.19平方公里,是集缅怀纪念、爱国主义教育、古镇文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展示、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景区。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坐落在“邓小平故里”园区内,距邓小平故居约500米,占地约10亩,建筑面积3800平米,由1个序厅,3个展厅,1个电影放映厅及相关附属设施组成。2001年邓小平故里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广安邓小平故居之一</p> <p class="ql-block">▼广安邓小平故居之二</p> <p class="ql-block"> 中午离开广安,当晚返回西安,本次旅行结束。</p> <p class="ql-block">附:行程路书</p><p class="ql-block"> 此路书以高德地图制作,复制以下链接粘贴到浏览器地址栏即可观看。注意:路书是动态的,如果某条道路因故中断,软件会自动选择新的路线,可能与本次实际走过的轨迹不同。</p><p class="ql-block">https://www.amap.com/roadbook/6457c5636b0011167bc24a4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