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强师计划"学习心得</p><p class="ql-block"> 团结协作同施教 一片丹心育桃李</p><p class="ql-block"> 吕仕国</p><p class="ql-block"> 2023年8月17日至18日,我聆听了贵阳市第十三中学石从灵等三位老师两天4节次初中《道德与法治》培训讲座。非常肯定的是老师们的讲座高屋建瓴,头头是道,侃侃而谈,娓娓道来。在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核心素养以及学业质量评价等多方面认识与理解,收获颇多。我简要总结如下:</p><p class="ql-block">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p><p class="ql-block">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这就要求老师立德树人,做树人的"人师",不唯分数,不做只求取分数的"教书匠"。</p><p class="ql-block"> 二、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育人规律</p><p class="ql-block">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成长规律,依据我与自身、我与自然、我与家庭、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国家、我与人类文明的逻辑,以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呈现政治教育的主题。</p><p class="ql-block">三、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p><p class="ql-block"> 《道德与法治》课程坚持学科逻辑和生活逻辑相统一,坚持教材学习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内容体现社会发展要求,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道德与法治提出的新要求。做好对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革命文化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生命与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等主题。</p><p class="ql-block">四、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统一,校内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p><p class="ql-block"> 《道德与法治》教学遵循道德修养与法治素养的形成规律,坚持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相结合,教师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而学生应积极主动,做好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与体验式学习。老师还要有心引导学生,学生也要敢于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以增加自己的能力。</p><p class="ql-block">五、多维评价,促进知行合一</p><p class="ql-block"> 《道德与法治》课程紧紧围绕学生发展、学生成长的核心素养,通过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家人评价、老师评价和社会评价等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客观理性认识自己,然后更好地发展自己,超越自己。评价不仅关注知识,更要关注情感和行为;不仅关注在校表现,也要关注学生在家庭和在社会生活中的日常品行,正所谓在家是个好孩子,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在社会是个好公民。同时重视评价的激励和改进机制,重视鼓励与肯定,所谓"德日新,又日新,日日新",正确处理修正不良品行与弘毅远大抱负的辩证统一关系。</p><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不可替代的课程。青少年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作为思政课老师的我和我们,要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对他们管教管导,全面负责。以精心的引导和细心的栽培,为他们的心灵深处埋下真善美的种子。</p><p class="ql-block"> 不难看出,《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有意义的课,我一定多学习多请教,多思考多磨练,想尽方法,终其一生将门这有意义的课程教出个有意思。立志做新时代政治强、情怀深、视野广、思维新、自律严、人格正的合格的思政课教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