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课引发的随想

陌上花开

<p class="ql-block">对不少人而言,说到对政治哲学最深的感觉可能和我一样,脑海里第一冒出的词语就是枯燥乏味,外加讲台上一萎靡老头拿着课本摇头晃脑的照本宣科。想想就对这门学科不来电。可在为期一周的党宣培训课上彻底推翻了我的这一观念。</p><p class="ql-block">原本想着趁刚刚开讲拿手机给家人回个短信,突然眼前光线一沉,原本在屏幕前的周树辉老师已然用凌波微步移步跟前。那个与周树人只有一字之差的老师拿着话筒,一边说当前意识形态斗争尖锐而复杂,各种非马反马思潮你方唱罢我登场,其中网络上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大力宣贯历史虚无主义,一边用一双充满睿智略带一丝狡黠的眼眸望向我,让人不得不跟着他的思绪一起行走。</p><p class="ql-block">何谓历史虚无主义,从字面理解很简单,老师也给出了解答。其中最让人醍醐灌顶莫过200年前清代思想家龚自珍振聋发聩的言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才,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p><p class="ql-block">北平沦陷期间,陈垣曾语重心长地对启功说:“一个民族的消亡,从民族文化开始。没听说,民族文化不消亡,民族可以消亡的。我们要做的是,在这个关键时刻,保住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把这个继承下去。你我要坚守教书阵地,只管好好备课,教书,这也是抗战!”</p><p class="ql-block">  当时,被日伪接管的北平其他高校都被强迫实行奴化教育,把日语作为必修课,改用日文课本,校门悬挂日本国旗。惟有辅仁大学,由担任校务长的德国籍天主教司铎及校长陈垣出面,与日伪政府周旋,提出不挂日本国旗,不用日文课本,日语不作为必修课,从而使辅仁大学成为沦陷区惟一不悬挂日伪旗帜的大学。</p><p class="ql-block">早在1924年冬,留学美国的闻一多在给友人梁实秋的信中,忧心忡忡地说:“我国前途之危险不独政治、经济有被人征服之虑,且有文化被人征服之祸患。文化之征服甚于其他方面之征服千百倍之。杜渐防微之责,舍我辈其谁堪任之!”。</p><p class="ql-block">人间清醒的先辈们都知道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如果本民族的文化没了,那么这个民族离灭亡也就不远了。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有传说中的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还有史料记载的三黄五帝以及各个朝代更替、兴衰,我们有几千年的孔孟文化,有渊远的戏剧文化,有万里长城、故宫、天坛颐和园等雄伟的建筑,中国五十六个民族铸就了中华庞大的多民族文化。中华文化通过海、陆丝绸之路一直影响到欧洲、非洲、南亚等地。是世界各国欣羡的对象,更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p><p class="ql-block">可是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各个国家的文化开始进行融合。比如有不少年轻人喜欢西方的摇滚乐说唱,却忘了中国自己的国粹京剧。喜欢过西方的圣旦节万圣节,却忽视了我们自己的春节……前美国总统尼克松曾经说:“当一个民族失去了他的文化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进攻这个国家了。”大家是否意识到一个民族不怕没有坚韧的利器,就怕没有自己的文化和信仰。回溯历史可喜的是每当大家都开始进入沉睡状态的时候,总有那么一波清醒的人站起来撞钟。范仲淹写下脍炙人口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在生命的最后给世人留下彰显民族气节的诗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然后我们这个民族每次沉沦都会再次起来,五千年文化从未间断,这才是我们这个国家最了不起的地方。</p><p class="ql-block">习主席还强调:“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如果今天我们或是未来的我们把自己的文化弄丢了,我们的国家会是什么样?我们的人民又将是怎么样?还是如同瓦解后的苏联,国有资产被200~300个世家大族垄断控制,平民百姓小心翼翼的仰其鼻息讨生活。居安思危认清现有国家形势,难道不值得我们停下一味追逐世俗的脚步来沉思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