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资料源于王其钧先生的《中国建筑图解词典》</p> <p class="ql-block">1.剪边</p><p class="ql-block"> 在屋脊和檐口部分使用色彩、种类与屋面不同的瓦件,明显突出屋面的边际线。具体来说是用布瓦做屋面,用琉璃瓦做檐头和屋脊,或者用一种颜色的琉璃瓦做屋面,用另一种颜色的琉璃瓦做檐头和屋脊。前一种多见于城楼与庙宇,后一种多见于园林建筑。</p> <p class="ql-block">(1)黄琉璃瓦绿剪边:一般常见于皇家园林,如北京故宫中的乾隆花园中有好几座都是这样的屋面,花园前部的古华轩即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2)黑琉璃瓦绿剪边:此种风格庄重典雅,虽然不若黄色琉璃瓦的辉煌华丽,但其等级也高于一般的灰瓦。</p> <p class="ql-block"> 北京钟楼便是黑筒瓦,绿琉璃剪边的代表建筑,始建于元代,现存建筑建于清代,钟楼建筑将共鸣、扩音、传声、防火巧妙地融为一体,堪称我国古代大型单体建筑的绝顶佳作。</p> <p class="ql-block"> 北京先农坛的太岁殿,也是黑色琉璃瓦,绿色琉璃剪边。太岁殿专门用来祭祀太岁及十二月将等自然神祇。</p> <p class="ql-block">(3)灰瓦绿琉璃剪边:屋面铺瓦以灰瓦为主,剪边使用绿色琉璃瓦。城防类建筑多使用此种做法。</p> <p class="ql-block">(4)绿琉璃瓦黄剪边:大多见于皇家园林,从色彩上来说,不若一色琉璃瓦建筑那么正式,而比较活泼,但同时又不失皇家建筑的辉煌华丽。</p> <p class="ql-block">(5)蓝琉璃瓦紫剪边:代表建筑为北京故宫乾隆花园内的碧螺亭。</p> <p class="ql-block">2.聚锦</p><p class="ql-block"> 指用不同颜色的琉璃瓦在屋面铺成装饰图案。常见的图案有方胜(菱形)、叠落方胜(双菱形)、双喜字等。琉璃聚锦的做法常见于园林建筑、庙殿或地方建筑中。</p> <p class="ql-block">3.博风板</p><p class="ql-block"> 又称搏缝板、封山板,宋朝时称搏风板,常用于古代歇山顶和悬山顶建筑。这些建筑的屋顶两端伸出山墙之外,为了防风雪,用木条钉在檩条顶端,也起到遮挡桁(檩)头的作用,这就是博风板。</p> <p class="ql-block"> 在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中,搏风板比较宽大,而且有美观装饰作用。</p> <p class="ql-block"> 宋朝时,规定搏风板2-3材宽,3-4分厚,板下正中作悬鱼,两旁作惹草(云状装饰物)。</p> <p class="ql-block"> 清朝时,博风板钉头用七颗金色半圆球形的装饰物作成雪花形状,作为装饰。</p> <p class="ql-block">4.悬鱼</p><p class="ql-block"> 位于悬山顶或歇山顶屋顶两端的博风板下,垂于正脊。其最初具有功能上的需要,一则可以封护博风板合角处缝隙,防止雨水渗漏保护木构;二则对博风板和槫檩交接处也有加固、遮盖作用。大多用木板雕刻而成,得名与其形状有关。因为最初为鱼形,并从屋顶悬垂,故名悬鱼。</p> <p class="ql-block"> 有一种说法,悬鱼典出《后汉书·羊续传》。讲的是东汉羊续任南阳太守时,下属送给他生鱼,他收下来悬挂在院子里,后来这人又送鱼给他,他把上次悬挂的鱼给这人看,叫他以后不要再送。“悬鱼”一词便成了官吏廉洁的代名词。但是作为构件的悬鱼和羊续悬鱼的传说并无直接关系,而很可能是后世官员为标榜自已的附会之言。</p> <p class="ql-block"> 悬鱼形象的变异。早期悬鱼形状多表现为云纹或鱼纹,与雨和水相关,带有护佑木构建筑不受火灾侵袭的意味。此外鱼在传统观念中也象征着丰收和繁衍。之后的悬鱼形象越来越丰富,例如有做成蝙蝠造型的,谐音以“蝠”代“福”;有做成植物造型的,如牡丹的富贵寓意、桃的长寿寓意;还有做成器物造型的,如作为法器的宝瓶,有辟邪消灾的寓意。</p> <p class="ql-block">5.山花</p><p class="ql-block"> 山花是中国古建筑歇山顶建筑覆盖屋顶两端三角形山面的木板,紧挨着博风板,常雕有花饰。山花位于博风板之下,分为透空和封闭两种形式。</p> <p class="ql-block"> 透空式山花明代以前多为透空形式,仅在博风板上用悬鱼,惹花等略加装饰。</p> <p class="ql-block"> 封闭式山花出现于明代后,是用砖、琉璃、木板等,将歇山式屋顶山花的透空式部分封闭起来,并在其上施以雕刻作成的装饰。自此之后山花也逐渐发展成为建筑的一个重要装饰区域。</p> <p class="ql-block">6.脊兽</p><p class="ql-block"> 脊兽是中国古代建筑屋脊上所安放的兽件。脊兽最初的功能是为了保护木栓、铁钉,防止漏雨生锈,并对脊的连接部位起固定支撑作用,后来发展出了装饰功能。</p><p class="ql-block"> 脊兽按类别分为吻兽、走兽、垂兽、戗兽、套兽。中国古人将屋脊上的小兽,奉为神兽瑞兽,认为它们可以“护脊消灾”。</p> <p class="ql-block">(1)吻兽</p><p class="ql-block"> 吻,也称“正吻”、“大吻”,是明清时期建筑屋顶正脊两端的面朝里的龙首形状的瑞兽,是起到固定、防水、装饰为一体的建筑构件,多用陶或琉璃制成。传说此兽好吞,故在正脊两端作张嘴吞脊状,又称“吞脊兽”。</p> <p class="ql-block"> ①汉代的吻</p><p class="ql-block"> 根据现存资料来看,吻最早出现于汉代,如汉代的石厥,明器上面就有“吻”的形象,不过其形象与现今所能看到的明清时期的吻有很大的区别,汉代的“吻”,大多是用瓦当堆砌的翘起的形状,尊贵的建筑中则多用凤凰,朱雀,或者孔雀等。</p> <p class="ql-block">②鸱尾(南北朝)</p><p class="ql-block"> 南北朝以后,中国建筑脊饰从汉代的朱雀等形象转变为鹞鹰的形象,称为“鸱尾”。虽然它是由汉代的朱雀发展而来,但还是有朱雀的影子。唐大雁塔门楣石刻更清楚描绘出“鸱尾〞的细节,</p> <p class="ql-block">③鸱吻(唐)</p><p class="ql-block"> 中唐至晚唐时期,鸱尾发展演变成带有短尾的兽头,口大张,正吞着屋脊,尾部上翘而卷起,被称为“鸱吻”,又叫蚩吻,蚩吻是龙之九子之一,平生好吞,生于水,飞于天,人们将它放在屋脊上既是固定装饰又有兴玉防火的喻意。</p> <p class="ql-block">④故宫太和殿上的鸱吻</p><p class="ql-block"> 明清时期的吻一直沿用唐以来的鸱吻形象,工艺上越来越精美、生动。北京紫禁城中的太和殿屋脊上的大吻,高达3.4米,重约4.3吨,由数块琉璃件拼接而成,其工艺高超,精致生动,堪称鸱吻的精品之作。</p> <p class="ql-block">⑤民居建筑上的鳌鱼</p><p class="ql-block"> 民居建筑中的正脊两端也有吻,江南一带亦名鳌鱼。据说:鳌鱼其形似龙,好吞火,有护脊消灾的意思,故立于屋脊上。鳌鱼又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动物。相传在远古时代,金、银色的鲤鱼想跳过龙门,飞入云端升天化为龙,但是它们偷吞了海里的龙珠,只能变成龙头鱼身,称之谓鳌鱼。</p> <p class="ql-block">⑥望兽</p><p class="ql-block"> 望兽为鸱吻的变种,在屋顶上的位置同样位于正脊的两端,所不同的是,吻兽面朝里,两只吻兽刚好相对。而望兽刚好相反,面朝外,眺望远方。望兽的等级也没有吻兽那么高,一般安装在城楼等军事设施上,有瞭望观察、守望平安的寓意。</p><p class="ql-block"> 望兽的本体,据传是螭吻的同胞兄弟,平生好险又好望的龙三子,嘲风。</p> <p class="ql-block">(2)走兽</p><p class="ql-block"> 走兽又称小兽,宋代称“蹲兽”,是垂脊或戗脊前部一排瓦质雕饰件。</p><p class="ql-block"> 根据建筑物的体量大小定其使用数量,一般采用单数,太和殿用10个,属于特例。其排列顺序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多为有象征意义的传说中的异兽。</p><p class="ql-block"> 走兽所处的位置,在垂脊、戗脊的下端,正是几坡瓦陇上端的汇合点,为封护盖住交会线的连砖的上口,必须在连砖上覆盖脊瓦;因其斜下,若无措施不免有下滑之虞,故在交梁上需用多数铁钉加固,为掩饰铁钉的痕迹,于是在钉帽上加饰了一系列的小兽形象,起到美化建筑的作用。后来建筑技术不断发展,屋檐部位不需要加铁钉,而走兽的形象却保留下来,成为建筑等级的标志和建筑装饰构件。</p> <p class="ql-block">①骑凤仙人(祈愿吉祥)</p><p class="ql-block"> 相传,战国时期齐国国君齐缗王败北后被追兵紧逼,逃到江边,危急中,遇一大鸟。于是,缗王骑上大鸟,渡江而去,化险为夷。</p><p class="ql-block"> 古建上将骑凤仙人安排在首位,表示腾空飞翔并有祈愿吉祥意。其作用是固定垂脊或戗脊下端的第一块瓦件。</p> <p class="ql-block">②龙(至高无上)</p><p class="ql-block"> 龙的角似鹿、鳞似鱼、爪似鹰。唐宋两朝视为祥瑞的象征,明清将之象征帝王,同时具有携水镇火之意。</p> <p class="ql-block">③凤(百鸟之王)</p><p class="ql-block"> 凤是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为凤,雌称凰,通称为凤凰,是祥瑞的象征,它的出现预兆天下太平,人们生活幸福美满。</p> <p class="ql-block">④狮子(勇猛威严)</p><p class="ql-block"> 狮子作吼,群兽慑服,乃镇山之王,是“猛”、“仁”兼具的瑞兽。在佛教中为护法王,是勇猛威严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⑤海马</p><p class="ql-block"> 海马亦称落龙子,是传说中的一种神马,可在海浪中奔跑如飞,身上往往带有火焰,象征忠勇吉祥,智慧与威德通天入海,畅达四方,是驱除邪恶和展现吉祥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⑥天马(傲视群雄)</p><p class="ql-block"> 天马意为神马,将其形象用于殿脊之上,有种傲视群雄,开拓疆土的气势,是尊贵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⑦狎鱼(xiá yú)(兴风作雨)</p><p class="ql-block"> 狎鱼又称押鱼,是海中的异兽,说它能喷出水柱,寓其兴风作雨,灭火防火。</p> <p class="ql-block">⑧狻猊(suān ní)(护佑平安)</p><p class="ql-block"> 狻猊在古籍记载中是接近狮子的猛兽,能食虎豹,亦是威武百兽的率从。一说它日行五百里,性好焰火,故香炉上面的龙首形装饰为狻猊,有护佑平安意。</p> <p class="ql-block">⑨獬豸(xiè zhi)(示善断邪)</p><p class="ql-block"> 有神羊之称,俗称独角兽。獬豸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因善于辨别是非曲直,力大无比,古时的法官曾戴獬豸冠,象征公正无私,又有压邪之意。</p> <p class="ql-block">⑩斗牛(镇邪护宅)</p><p class="ql-block"> 斗牛为传说中的虬龙,无角,与押鱼作用相同,一说其为镇水兽,古时曾在发生水患之地,多以牛镇之。立于殿脊之上意有镇邪、护宅之功用。</p> <p class="ql-block">(11)行什(降魔防雷)</p><p class="ql-block"> 行什因排行第十,故得此名,是一种带翅膀猴面孔的压尾兽。造型象只猴子,但背有双翼,手持金刚杵有降魔功效,又因其形状很象传说中的雷公或雷震子,放在屋顶,是为了防雷。古代建筑上的脊兽,可见的行什仅一处,就是在紫禁城的太和殿上。</p> <p class="ql-block">(3)垂兽</p><p class="ql-block"> 垂兽又称角兽,是古建筑上垂脊上的兽件,是兽头形状,内有铁钉,作用是防止垂脊上的瓦件下滑,加固屋脊相交位置的结合部。</p> <p class="ql-block">(4)戗兽</p><p class="ql-block"> 戗兽是在戗脊上的兽件,用于歇山顶和重檐建筑上。戗兽是兽头形状。兽头前方安放走兽,其作用是起到固定屋脊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5)套兽</p><p class="ql-block"> 套兽是古建筑中的防水或装饰构件。安装在翼角或窝角梁梁头上,中部掏空,外形为狮子头或者龙头形状。</p> <p class="ql-block">7.清水脊</p><p class="ql-block"> 清水脊是小式建筑黑活瓦顶正脊的一种形制。高高跷起的蝎子尾,玲珑剔透的平草砖,线脚流畅的盘子以及多层瓦条等构件组成的正脊,在整个屋面醒目突出。</p><p class="ql-block"> “清水”一语系南方方言,指的是清洁细致、美观大方之意。从造型分析,“清水脊”与东南沿海一带的船形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清水脊”在北方也十分流行。</p> <p class="ql-block">(注:文章仅作知识分享,部分图源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