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艺荣的美篇

芳艺荣

<p class="ql-block">2023年8月21日的“研学涟源 追寻围城的脚印”活动,虽然有一点小遗憾(因暴雨导致未及参观原定的现场),但是我们都有大收获。</p><p class="ql-block">第一大收获,是现场见证了围城悦读会承办的“烽火弦歌”赏读会的精彩纷呈,见识了涟源才俊们的精彩表现。</p><p class="ql-block">第二大收获,是系统了解了涟源在抗战期间作为湖南省教育文化中心的史实、地位、贡献,对涟源的历史人文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当年国学大师的强烈的爱国之心和教育情怀深感震撼。借此机会,我们向钱钟书先生敬献花篮,表达了我们的尊敬与怀念。</p><p class="ql-block">第三大收获,是意外参观了谢冰莹故居,打开了我们了解娄底、了解冷水江、了解本土文化的另一扇窗。</p><p class="ql-block">​​第四大收获,当我们浏览涟源一中校门口的石头壁画文化长廊时,发现堂叔廖湘科的壁画赫然出现眼前,观看节目时,涟源一中书记的致辞中再次盛赞涟源一中毕业的廖湘科院士。这种家族自豪感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涟源一中党委书记梁丹的精彩致辞</p> <p class="ql-block">带你了解不一样的蓝田,不一样的涟源</p> <p class="ql-block">《烽火弦歌》围城悦读活动纪实</p><p class="ql-block"> ——永葆青春的文化力量</p><p class="ql-block"> 文/周立</p><p class="ql-block"> 东哥举办的围城悦读会,我每参加一次就感动一次,每参加一次思想感情的潮水就激荡奔流一次,每参加一次就忍不住想用拙笔记录一次,8月21日晚上7:00至9:00的这场“烽火弦歌”分享会更是激情澎湃,让我大开眼界,令人惊叹不已!山城涟源竟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资本,涟源竟是湖南文化的教育中心,原来涟源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啊。</p><p class="ql-block"> 首先从主持人的采访中了解到涟源市政协邱正松、龙云湖、吴勇前主任等编委会成员为了出《烽火弦歌》这本书,全国各地采访调研,团队付出了整整16年的艰辛努力,如此巨大的纪实作品终于在2019年编撰出版,这本书对涟源文化的传承所起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详细了解抗战时期涟源教育发展的那段辉煌历史,深刻铭记那段弦歌岁月,进而以此为荣,砥砺前行!</p><p class="ql-block"> 涟源一中党委书记梁丹先生即兴演讲《蓝田欢迎您》,让我们眼前豁然开朗。他出色的口才,铿锵有力的语调,激情的演讲技巧征服了在座的各位,他阐释了安化蓝田命名的历史渊源,昔日的安化蓝田是一座了不起山城,农业、工业、手工业发达,都来源于外来的庞大教育体系的支持,人们重视文化,白天耕种,夜晚学文化,击蒙御寇的信念与力量成就了今日涟源蓝田人敢做善成,秉承责任,担当使命,一往无前的精神。梁书记寄希望于涟源一中及涟源所有的学子奋发图强、拼搏进取!</p><p class="ql-block"> 廖丽娟女士身着宝蓝色正装,她朗读《那时候的蓝田》,用清脆委婉而柔美的声音把我们带入到了一个如梦如幻般昔日繁华的“小南京”。1938——1940年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那时的蓝田学校林立,书声朗朗,门店鳞次栉比,厂房星罗棋布,街面繁华,市场繁荣,水域繁忙……蓝田简直成了人间的天堂。可蓝田之外的天空却是硝烟弥漫,战火纷飞,全国上下没有一处安宁,没有一张安稳的课桌啊!我不由得庆幸感叹: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p><p class="ql-block"> 接着梅国华主任分享的是《文化的力量》,他是我们涟源市的文化名人,他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向我们讲述了文化的影响力是持久而有魅力的观点。全国各地有许多人是通过《围城》才知道涟源蓝田,通过三一重工知道涟源,通过作家谭谈知道涟源……他列举的这些无非就是告知我们“文化的魅力”。他说文化是经久不衰,永不过时的,比如《岳阳楼记》、《滕王阁序》等名篇永不衰败,万古流传,但当地的很多产业可能只是兴盛一时,以后就灰飞烟灭了。同时肯定开这次围城悦会的意义重大,希望大家借此次文化交流的力量,不忘涟源蓝田《烽火弦歌》的峥嵘岁月,砥砺前行,让涟源文化更加深远地影响下一代接班人,让涟源明天的文化更加灿烂辉煌!</p><p class="ql-block"> 工贸中专李魁书记的发言有深度,他从阅读《烽火弦歌》中汲取“教育的智慧”,再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收获。教育的本质就是攵化的传承和科技的创新,1938年涟源集聚了34所学校,成为全省唯一的教育文化中心。钱基博 、钱钟书、廖世承、茅以升等教育大咖云集涟源,他们学贯中西、学富五车对涟源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力,所以今日之涟源政界、军界、商界都有杰出人才诞生,他说这就是教育的智慧所在。对于今日之教育工作者应该从中吸取的教育智慧有三点:</p><p class="ql-block">一、开展有信仰的教育,“击蒙御寇”是当时教育救国的理念,扫除文盲,抵御日寇,全民行动!就是这一信仰,倍增了抗日救国的信心,抗战最终取得胜利!他说我们的政治课一定要联系当今的时代主旋律来开展教学,要为时代服务,要为现实服务。</p><p class="ql-block">二、传承优良的传统,从根文化去熏陶每一位学生,再次引用谭谈主席的话:一人出生在哪里,根就在哪里。</p><p class="ql-block">三:重视教育的细节,奉行那些教育大家强身健体的理念,开展体育教育,体育第一,没有强健的体魄无法做成每一件事。其次是素养教育,推崇当时蓝田实验部的教育观点,倡导素质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融入大自然,拥抱大自然。</p><p class="ql-block"> 李坚老师满含深情地讲述《楚帛书的故事》,她说据考古发现,楚帛书是千古奇绝的书法作品,内容极其丰富,记载了战国时楚国的文字,由于惨遭日寇袭击蔡季襄一家只好用性命保住楚帛书一路逃难来到蓝田,住在中山街的阁楼上,将楚帛书用毛笔清洗后,精心编撰成《晚舟缯书考证》并于1945年春在蓝田出版,当时轰动海内外,成为全国的文化盛事,涟源蓝田也因此而闻名世界。这个故事惊心动魄,不过遗憾的是后来楚帛书又被骗到美国至今未归,这不得不向我们警示,我们青少年一代应该有保护国家珍稀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责任,这也是爱国的重要内容。</p><p class="ql-block"> 龙倩老师朗诵《熊熊燃烧的火炬》,高度赞美搬迁到涟源办学的各校校长们倾家荡产办学,任劳任怨工作,他们是一群不怕死的中国人,用满腔的爱国热情点燃教育救国的火炬,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p><p class="ql-block"> 本场活动的出彩人物实验学校陈艳老师,她端庄大方,着民国时期服装,融入战火纷飞的历史环境,每个宣传视频的讲解与演绎都具备了演员的气质,是湖湘文化的形象代言人,腹有诗书气自华,为陈老师的知性形象点一万个赞。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陈老师这些年来一直热衷于挖掘娄底文化,宣讲娄底文化,带领大家从不一样的角度看娄底。她不仅外表美,更重要的是心灵美,美在她的勤奋,美在她的乐知,更美在她的奉献,她犹如一股清澈的甘泉源源不断地向全国人民传播湖湘文化的精髓,带来不一样的文化大餐。陈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p><p class="ql-block"> 任何一部作品都离不开爱情,《烽火弦歌》里讲述了一个真实感人的爱情故事《金玉良缘》。这个故事由涟源一中一对恩爱夫妻欧阳帆与曾芸芸共同讲述,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由家长包办婚姻的故事,但这个故事的结局是温馨的,是幸福的。故事主要讲述了钱基博将如花似玉的女儿钱钟霞许配给学生石声淮,80多年前,在湖南蓝田国立师范的校园里,有一个特别的学生,他叫石声淮,尽管才华出众,但外表长得丑也很出众,慧眼识英才的钱基博经过一番了解觉得与自己的性格匹配,这个男孩很优秀,于是一意孤行把女儿的手牵到了一无所有的后生手中。后来有学生回忆说,自从钱老把女儿许配给石声淮后,国文系的男生都用嫉妒的眼光审视石声淮,女生们更是眼里禽着泪花,差点儿去质问钱老先生:“为什么把一朵千娇百媚的鲜花插在牛粪上?”后来的事实证明钱钟霞听从父亲的建议嫁给石声淮以后,相夫教子,相濡以沫,一生幸福美满。而石声淮呢成了华中师范大学的著名教授。钱钟霞与石声淮,钱为金旁,石为玉根,被誉为金玉良缘。一个有钟,一个有声,象征着钟声悠扬。由此我想起了自由恋爱与包办婚姻这个话题,对与错,是与非,谁能说清楚,其实婚姻是一种缘分,幸福是一种自己的感觉,我觉得男人的魅力更大一部分在于他的内才,不在于外表,在现实生活中最坚固的婚姻并不全部是一见钟情,好的感情是靠慢慢培养的,也许这样培养出来的感情更牢固,更能长长久久。</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涟源,后生的力量焕发蓬勃生机,西南交通大学毕业生代表邵珏熹以97岁西南交大钱冬生教授的口吻怀着感恩的心深沉朗读《感恩杨家滩》,钱教授在感恩篇里真实回忆了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被迫离开上海交大转到复学的湘潭唐山工学院,后来他们一行又流亡到涟源的杨家滩,在这里租了四栋大院,都是清朝做官人家建的大院,住在这里冬天不太冷,夏天不热,很舒适。夜晚就在清油灯下挑灯苦读的真实回忆,字里行间盈满了他老人家对湖南湘潭杨家滩的父老乡亲收纳流亡学生的无限感激之情。当今的杨家滩古典民宅政府部门重视修缮并永久保存,让优秀的文化薪火相传。同时希望优秀的邵珏熹博士能在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深造以后再回国,报效家乡涟源,报效伟大的祖国。</p><p class="ql-block"> 忆烽火围城,启盛世弦歌。围城悦读会在斗志激昂的湖南师大校歌声中拉下了帷幕,此次读书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意义深远,让我们高举《烽火弦歌》的文化大旗,借助文化的力量,大刀阔斧向前行,打造更辉煌灿烂的书香涟源。</p> <p class="ql-block">在钱钟书铜像前敬献花篮,留影纪念。</p> <p class="ql-block">在谢冰莹故居前留影打卡。</p> <p class="ql-block">“烽火围城,盛世弦歌”赏读会在涟源一中艺体馆隆重举行,简直就是一场盛大的地方文化盛宴!惊叹之余,也为涟源人对地方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与创新所感动和感染,太赞了!活动正式开始之前,黄老师还带着土著民的文友们一起去参观了冷水江山镇龙潭村谢冰莹的故居,算是意外收获了。每一次活动,都是一次体验,都是一次学习,都是一次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