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继续观赏</p> <p class="ql-block">这条街道经常路过,船体中是一家餐馆。</p> <p class="ql-block">轮船驾驶室里的操纵台</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观赏到此为止,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实体验航海行业的感受。不论如何航海行业都是一种伟大的行业!</p> <p class="ql-block">这些重要展品你还有印象吗?</p><p class="ql-block"> 中国帆船“耆英”号船模。由1846年12月6日至1848年3月28日,重800吨的“耆英”号开展其首次的航程,由香港驶往英国,并证明了这艘独特的中国帆船的远航能力。在天气恶劣与船员不和的不利条件下:“耆英”号仍横渡了南中国海及印度洋,绕过好望角抵这北美洲,最终按照原定计划停泊在伦敦的东印度船坞。此船向公众及王室展出后被出售,其木材制成了两艘渡轮及一些纪念品。1842年,内森•邓恩的中国博物馆搬迁至伦敦,馆内的“一万件中国展品”提升了英国人对中国、与华贸易,以至中国艺术的兴趣,并因此促成了是次“耆英”号之旅。“耆英”号船模为香港海事博物馆体积最大的展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帆船.耆英&quot;号船模。</p><p class="ql-block"> 靖海全图 设色丝本手卷 佚名。19世纪早期靖海全图由清朝无名氏所作,是为纪念嘉庆(1796年至1820年)初年剿平为祸广东沿岸的海盗而画的,是幅珍贵的历史文物。1809年,嘉庆帝差遣百龄为两广总督,专责剿灭海盗。百龄于是大建船舰,训练水师,组织乡兵,并严禁百姓与海盗接触。其后一场主要的战役发生在大屿山邻近海域,而海盗领袖郑嫂最终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其左右手张保受封为水师军官,并负责剿平海盗的余党。约于1812年,沿海回复安宁,百龄大受皇帝嘉许并获赐顶戴花翎。香港离岛长洲仍可看到传说中张保曾藉以藏身(或许还法藏了他的财宝)的狭小洞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靖海全图(局部)</p><p class="ql-block">珠江广州城景致 水彩纸本 佚名 18世纪中期</p><p class="ql-block">18世纪期间,广州乃是欧洲商人欲与中国经商的最佳地点。与众不同的广州城墙内,不仅能找到许多富历史意义的建筑,例如“五层楼”(镇海楼)、回教寺及花塔,更能一窥可能是最早于中国境内出现的外资工厂及欧洲商人的办公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皇家邮船“不列颠皇后”号在香港 丙烯木本,</p><p class="ql-block"> Frank Henry Mason 1930年作“不列颠皇后”号重 56,000吨,由John Brown在克莱德班克建造并于1930年下水。她以奢华的室内装潢而闻名于世,设计师包括有Edmund Dulac与William Heath Robinson。她于夏季航行横渡大西洋的路线前往加拿大;冬季则徘徊了热带地区。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被英国海军部任命成为军队的交通工具,直至1941年被德国的轰炸机轰炸,最后更被德国的潜水艇击沉。1959年,另一艘拥有一个烟囱的“不列颠皇后”号建成。</p><p class="ql-block"> 皇家邮船&quot;不列颠皇后&quot;号在香港 丙烯木本Frank Henr,“大来”号模型 Y N Lau受永安盛委托于1951年作</p><p class="ql-block">“大来”客轮是第一艘在一次世界大战后在香港建造的钢船,由于香港两大重要船坞红硼的黄埔船厂和鲫鱼涌的太古船坞均在战争期间被严反炸毁,“大来”号乃是由原址长沙湾,即现今元州邨所在的永安盛船厂所建。“大来”号极有可能是航行香港和澳门两地最长久的轮船,服务至少达40年之久。“大来”号罕有地拥有三个引擎,航速可达15至16海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难民船“天福”号大型油画 布本 Ken Howard 1979年作</p><p class="ql-block">“天福号”油画记载着这于香港近代历史的重要一页,香港成为“第一收容港”的历史。1979年2月8日星期三清晨,载有2,644名越南难民的“天福”号不理会横澜岛发出的讯号,并在香港西面锚地抛锚泊船,滞留于南丫岛对开海面,随后香港水警登船。在船上渡过漫长的33天后,即3月11日,148名难民“跳船”,并游往南丫岛的洪圣爷滩。虽然这尝试无助船上挤逼的情况,但却引起大众市民关注。最后接近在船上5个月的生活,绝望的感觉日益增加,令这班难民疑而走险。翌年,“天福”号被拖至将军澳拆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难民船&quot;天福&quot;号大型油画。《中国新图志》1655年由荷兰阿姆斯特丹布劳出版。此图志由耶稣会士卫匡国(1614年至1661年)绘制,为首本展示中国众多省份的欧洲印制地图集。图中的两页展示了山东半岛及一艘由南海驶来的望加锡海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橡木气压计Joseph Davies & Co制造 十九世纪后期。由伦敦皇家理工学院设计,刻有Fitzroy将军的特别标记。这是一个早期的天气预测仪器,利用昨天的天气数据来预测今天的状况,而且只可以测量较温暖的纬度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粉彩画通草纸本 佚名 1855年。清代市井人物通草粉彩画,框架长31.5厘米,宽23厘米,底边有一裂外,品相完好,通草画是由一种树皮裁剪出来的,及其容易断折,因此尺寸都不大,此画算是比较大的尺寸,清末为了迎合西方人对东方中华的认识,已画的形式,表现当时的社会人物,生活状况,风土人情,极具史料价值和历史价值。但其中也有是有过于偏激的,如画中有十大刑等血腥题材,本画是市井人物,时代特征明显,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历史图画,对当时的人物服饰,生活是不错的好资料,极具收藏价值。做装饰也十分不错。</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其他美篇的链接,可选择点击继续观赏。</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v5vsqrx"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走进香港海事博物馆(上)</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v5wcb9l"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走进香港海事博物馆(中)</a></p><p class="ql-block">也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继续观赏我的其他在香港游览的“美篇”。</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u335c6l"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漫步香港海滨星光大道(上)</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u33rv7l" target="_blank" data-link="create">漫步香港海滨星光大道(下)</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