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优秀民风民俗,充分展现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定兴县第五实验小学将七夕节和“清廉家风”志愿活动结合起来,积极开展“传优良家风•颂传统美德——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在积极参与中体验节日习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p> <p class="ql-block">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巧夕、牛公牛婆日、双七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i>风俗习惯</i></b></p> <p class="ql-block">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七夕之夜,女子手执五色丝线和连续排列的九孔针趁着月光对月连续穿针引线,将线快速全部穿过者称为“得巧”。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p> <p class="ql-block"> 旧时风俗,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日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七夕之夜,大人们把一些瓜果放在果盆里,小孩们都睁大眼睛看果盆里是否有蜘蛛在结网,谁先发现,谁就大吉大利。</p> <p class="ql-block">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 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p> <p class="ql-block">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 各班通过分享家风故事,弘扬好家风,传承好家训,引导学生在家分担家务,与家人交流感情、增进理解,追求家庭和陸的文明新风。</p> <p class="ql-block"> 各班以“传优良家风·颂传统美德”为主题,充分挖掘“七夕”民俗文化内涵,创新性开展穿针乞巧、七夕观星、对诗对歌、晒书晒衣等活动,传承七夕民俗文化。</p> <p class="ql-block"> 各班通过组织开展诵读会、亲子朗诵等形式,积极开展七夕经典诵读活动,广泛传播积极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情感境界、健康的生活情趣。</p> <p class="ql-block"> 七夕到来之际,我校阳光志愿者团队走进社区、走上街头发放《传承清廉家风倡议书》宣传页,亲身实践引导广大群众家庭和睦幸福的理想信念。</p> <p class="ql-block"> 中国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文明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内涵,传承着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的爱国情感。通过此次“传优良家风·颂传统美德——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宣传普及了传统节日知识,倡导宣扬了现代节日理念,感悟践行了中华优秀传统习俗和传统美德,全体师生积极参与,真正感受传统,弘扬传统,厚植家国情怀,在广大师生心中形成了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精神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