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出伏了,我去护城河边散步。一路上微风拂面,让人感到身心舒畅。前方传来了葫芦丝悠扬的声音。我循声走近,坡上的绿树丛中,看到一位红衣白裤黑面老者,端坐在小凳上,正专心致志地吹奏刘和刚的《父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葫芦丝可以选择《月光下的凤尾竹》或《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曲目;吹奏这段曲子,高音部分似乎无法释放感情。从外貌看,这位老者已经年近八旬,而他那一副虔诚的样子,分明是在倾诉心中的思念。我想起朱自清写《父亲》时的年纪;此人偌大岁数,仍然没有忘记父亲,真是让人感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楼梦》里“好了歌”说:“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这句话也许并不准确。因为,缅怀父母也是孝心的体现,是孝心的延续。它可能是一首歌曲,也可能是一两句诗,或者一段真挚的文字,甚至只是心中的一闪念。而且,这种情感不受时间制约,漫漫长久,直至生命的终结。“父子之情在心,而不在于血肉关系!”德国剧作家席勒的名言诠释了这位老者的内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怀着对老者的敬意,我慢慢走远,深情的旋律也变得断断续续;心底一片安谧,在这初秋的早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