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研究——隔夜西瓜究竟能不能吃?

董奕宏

<h3><p> 我在看新闻的时候,发现一个奇怪的事件:一家人吃了冰箱内冷藏了两天的西瓜竟然直接中毒住院!</p><p> 在生活中,我们家也经常把当天吃不完的西瓜放入冰箱冷藏,有时都冷藏好几天了还拿出来吃。虽然我们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故,但是隔夜的西瓜真的有这么危险吗?</p></h3> <h5><font color="#167efb"><i>看到这则新闻我大受震撼。冷藏的隔夜西瓜居然不能吃!于是,我决定做做研究:验证隔夜西瓜究竟能不能吃。</i></font></h5> 我搜索了抖音,发现也有人观察过隔夜的西瓜。西瓜里面有很多的小黑点,似乎是变质了。他得到的结论是不能吃。 <h5><i><font color="#167efb"></font></i></h5> <h3></h3><h3> 我又在百度里进行了资料搜索,发现如下内容: <br><font color="#9b9b9b">现在医学上对于隔夜食品提出几点提示:<br></font><font color="#9b9b9b">1.一般的隔夜食物都不能吃。<br></font><font color="#9b9b9b">2.常温下保存的隔夜食物基本都不能吃。<br></font><font color="#9b9b9b">3.在冰箱里保存的隔夜食物基本都可以吃。</font></h3><h3><font color="#9b9b9b"> </font></h3><div><font color="#333333"><br></font></div><h3> 众说纷纭,出现了很多不同的说法。那么隔夜西瓜到底能不能吃呢?我想只有自己亲身经历研究,自己去发现,才能得到答案吧。</h3><h3> 于是,我打算做以下几个问题的研究:<br>1.常温保存的隔夜西瓜的变质情况。<br>2.冰箱保存的隔夜西瓜的变质情况。<br>3.如何保存西瓜更不容易变质。<br>4.验证部分隔夜食物的变质情况。</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研究开始啦!</b></font></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b>----------------第一天----------------</b></font><b></b></h3> <h3><p></p><p><b>一、筹备阶段</b></p> <p></p><p></p><p> 我购买了新鲜的西瓜,把西瓜切块,准备做对比是实验,还准备了显微镜作为实验道具。万事俱备,就差实验开始了!</p><br><p></p><p><b>二、实验阶段</b></p><p></p><p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我打算把实验对象设立成四组,然后记录下几天观察西瓜肉的情况,来了解西瓜的变质情况。</span><br></p></h3><p><b>第一步:西瓜切块。</b></p> <h5><font color="#167efb" style=""><i>我先把西瓜切成小块。</i></font></h5> <h3><p><b>第二步:设立四组进行对比研究。</b></p><p>第一组:1号直接常温放置(气温约30℃,不覆盖任何东西)、2号常温下保鲜膜全覆盖放置;</p><p>第二组:3号直接冷藏放置、4号冷藏下保鲜膜全覆盖放置;</p><div>第三组:5号直接冷冻放置、6号冷冻下保鲜膜全覆盖放置;</div><div>第四组:7号常温下浸入冷开水放置、8号常温下进入盐水放置。(受了用冷水保存切片的土豆不变色、用盐腌食物保存不变质的启发,所以设立了该实验组。) </div><p> <br></p></h3> <h5> <i><font color="#167efb">确定好组别后,我用姓名贴在西瓜皮以及一次性塑料瓶上贴上标签,确保不搞混对象。</font></i></h5> <h3><p><b>第三步:观察当天的西瓜状态</b></p><p style="text-align: left;"> 为了对比研究更加科学,我逐一把西瓜切片放到载玻片上,然后滴上几滴水,盖好盖玻片,做好观察样本。做完这些后,就可以开始观察了。在40倍的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当天切开的西瓜目前细胞都很饱满,圆圆的就像一个个小气泡。还可以看到西瓜的“血管”,它主要作用是传输水分和养分让西瓜生长。虽然西瓜平时看上去是红色的,但是在显微镜下却比较接近透明,还可以看到一点点小小的红色素。显微镜下真是神奇的世界啊!</p><div> </div></h3> <h5><i><font color="#167efb"> 我逐一观察样本,完成观察后,再用保鲜膜把部分西瓜包起来。</font></i></h5> <h5></h5><h5><font color="#167efb"><i> 我观察了每一个样本,发现现在西瓜的状态都很好,都是干干净净。</i></font></h5> <h5><i><font color="#167efb"> 把1号样本再放大一些,也可以看到现在是健康的西瓜。</font></i></h5><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第二天----------------</font></b></h1> <b>第四步:观察西瓜状态</b><br> 在第二天的下午三点左右,我先是观察了各个西瓜样本的状态。1号暴露在常温中西瓜尖端已经流失了水分,捏起来软趴趴的,但味道闻起来还是正常的;2号被保鲜膜包裹的还算正常,并没有失水很严重,还是比较硬脆的;3号冷藏的西瓜似乎水分充足,与4号差不多,貌似没有任何变质。5号冷冻的西瓜果肉上面全部结冰,颜色相比于之前暗淡了许多,与6号几乎一样;在观察7号与8号的时候,我们发现西瓜的果肉沉淀在了杯底,杯中的水发白,散发着一种酸味,不用测试就以知道七号与八号很有可能已经变质。 <h5><i><font color="#167efb"> 1号和2号西瓜。1号的样子,就算是没有变质,我也不想吃了。</font></i></h5> <h5> <i><font color="#167efb">7号和8号闻起来有点异味,水都浑浊了,看着有点恶心。</font></i></h5> <h3></h3> <h3><b>第五步:显微镜下观察西瓜切片</b><br></h3><div> 相较于第一天在显微镜观察的,一天后的西瓜全部呈现出颜色暗黄(也有可能是光线问题)以及红色色素集中的问题。</div> 1号和2号常温存放,由于夏天温度较高,西瓜的水分都流失了。本来范围内很少看见的红色素,因为细胞失水缩小,现在都集中了起来,很容易就看到了。2号因为有保鲜膜包裹,情况比1号好。 3号和4号在冰箱中冷藏,虽然水分保存得比较好。但是在切片放大到350倍后看到了一些“不速之客”,我猜可能是冰箱不干净导致的。 5号和6号是冷冻的,从红色素集中程度和气泡程度可以看出,细胞水分流失比较严重。 另外,在调节显微镜的时候我发现,这些小气泡在不清晰的状态下,看上去就是一团团的小黑点,和上面发的抖音截图非常相似。我怀疑上面截图中的小黑点可能并不是变质,而是产生的小气泡,因为没有对好焦,才导致看上去像是小黑点。 最后再来看看7号与8号,它们明显出现西瓜纤维发黑的情况,而且的确观察到一些灰黑色的絮状物,并不是规则的圆形。放大350倍后,看上去的确是有点变质的样子。看来把西瓜放在水里,反而更容易变质。 但是西瓜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严重发黑,所以我会再次实验,看看隔了两夜的西瓜的变质情况。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第三天----------------</font></b></h3> 时间一晃就来到了第三天,今天我们只用肉眼观察了西瓜的表面,看看西瓜隔了四十八小时后有没有什么显著的外表变化。<div> 1号外表看似正常,实则已经没了水分,摸起来软趴趴的,甚至引来了蝇子的光临;2号保鲜膜内的西瓜流出一滩黄色液体,昨天还水分丰满,现在跟一号变得几乎差不多。而且他们的共同点都有一个:西瓜皮发黄。<u></u><br></div> <h5></h5><h5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167efb"><i> 2号西瓜流出一片黄色水渍。</i></font></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r></font></div><div> 3号与4号比起第一组,仍然保持较多水分,但是下方的西瓜皮一致的出现扁平、微微发黄的迹象。3号虽然也变软了一些,但是2片西瓜相较于前几天的没有太大变化,也没有出现像1号与2号脱水和软趴趴的迹象,用指甲在上面轻轻画一下还会就下水渍在指甲上,表面上依旧处于健康的状态。<b></b></div> <h5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167efb"><i>3号和4号瓜皮变色。</i></font></h5> <div> 5号和6号现在已经被冻成了西瓜冰棍,表面上并没有再出现第二天有的冰渣。可能是因为西瓜被冻住了,西瓜皮渐渐地变白了,边缘处还是可以看见淡绿色的瓜皮,而且他们的瓜皮同样变得扁平,果肉的颜色全部变得淡了一些,仔细看会发现果肉密度变紧了,说明水分流失了。</div> <h5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167efb"><i>5号和6号成了西瓜肉棒冰。</i></font></h5> 最后是7号和8号,想必它俩就不必我多说了。水变得愈发浑浊,甚至水面浮起了一些泡沫,肉眼可见的一些果肉早已分离西瓜主体。我已经确定7号和8号已经不能吃了,因为它们的酸味也愈加弄浓了起来。比较起来8号盐水的比7号清水的稍微好一些。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7号和8号静静漂浮在浑浊的水面。</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b>---------研究的最后一天---------</b></font></h3> 一转眼就来到了第四天,今天也是整个实验的最后一天! 今天的1号可真是无法形容了,整个西瓜已经开始腐烂,甚至冒泡、发白。有些地方甚至长起了黑色的“小蘑菇”,真是“五彩斑斓”的小西瓜,就连闻着也有一股难以形容的酸臭味。显微镜下,这些腐烂的部分已经几乎发黑,而红色素全部堆积在一起,一看就肯定不能吃了,早上一起来依旧见那果蝇吃的津津有味。<br> 2号更是烂的出奇,虽然套了保鲜膜,但是里面整个发黄发霉了,比1号还酸臭。看来在高温下,保鲜膜根本不起作用,反而让包裹着的西瓜更容易腐烂。这要是吃一口,估计一整个元素周期表都有了,哈哈。所以,由此可以看出不要在室温下保存西瓜,不然就是“细菌”加餐,还有“小蘑菇”和小果蝇。 在冰箱里的“俩姐妹”3号和4号也没有好到哪里去。3号的西瓜切片里全是小泡沫,还在内部发现了一大片烂掉的灰色部分,红色素因为失水更加的集中了。4号虽然被保鲜膜包着,但是还是观察到了奇怪的线状物,我怀疑是细菌,从红色素集中度和摸上去的手感来说,虽然水分保持得比较充足,但是里面看来也是变质了。3号和4号是放在冷藏柜里的,两次观察都发现了奇怪的东西,反而1号和2号没有发现,说明我家的冰箱卫生条件堪忧啊! 冷冻室里的两片西瓜5号和6号可能是所有西瓜中状态最好的了。但是5号中很明显的出现可一条细长的物体,而且红色色素虽然正常,但是却有几个代表着变质迹象的小灰点。外表并没有问题的6号实则暗藏玄机,放大一看,结果红中透黑,所以即便是冷冻的西瓜,最好也是不要吃了。 最后上场的7号和8号就不用我多说了,大家想必已经猜到了,7号和8号已经不像西瓜了。它们夹起来黏糊糊的,肉质都散了,一看就是不能吃了而且基本发黑。但是有盐的却比叫干净,显微镜下也也可以看到有盐的8号灰色变质得比较少,看来盐真的有杀菌、保存食物不变质的功效。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我的结论</b></font></h3> 1、常温保存食物容易变质。特别是像夏天这样的高温,基本上第二天西瓜就已经坏了不能吃了。<br><br>2、冷藏保存包裹保鲜膜的西瓜第二天、第三天状态都还可以。但是还要取决于冰箱是否干净,如果冰箱不干净,也很容易滋生细菌变质。建议要定期清理冰箱。<br><br>3、冷冻保存西瓜的效果最好,不容易变质。但是化冻以后西瓜可能会快速变质。而且冰箱不干净也会滋生细菌。<br><br>4、放在水中是最容易变质的,可能当天就坏了。<br><br>5、网络上的信息不一定都是真实的,最好我们要小心甄别,眼见为实。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大家最好还是不要吃隔夜西瓜!</b></font></h3> 家庭显微镜观察还存在局限性,如果能有更专业的设备,一定能更加准确地说明问题。来看看下面的资料链接吧~!<br><br><font color="#167efb">抖音链接:https://v.douyin.com/iJ7k8fpe/</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