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网上说和朋友绝交最快的方式就是和她一起去旅行,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p><p class="ql-block">悠闲夫妇是多年的好友,邀约一起出个远门。我纠结再三,今儿吃了个豹子胆,喊上三小姐跟着他们夫妇一起走个甘南环线。</p> <p class="ql-block">自由行,就是自己加点油想怎么走就怎么走。在巩义下高速是临时决定的,也是这次旅行的第一个惊喜。惠总边开车边指示我查一下巩义有什么好玩的。打开百度忍不住欢呼:<span style="font-size: 18px;">麦田里的皇陵!</span></p><p class="ql-block">巩义拥有国内现今保存完整的两大帝王陵墓群之一北宋皇陵。北宋共9个皇帝,除了被金朝掳走的徽宗和钦宗,其余7个皇帝都葬在巩义,加上宋太祖的父亲,称为七帝八陵。这里还有全国九大石窟之一的北魏石窟、杜甫故里、全国三大庄园之一的康百万庄园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百度)</p><p class="ql-block">看了好几遍的七帝八陵,愣是没记住哪个陵是谁,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走吧,去了就知道了。先去最近的宋陵公园,导航直接把我们带到了宋陵的后门。北宋皇陵有东西南北四个大门,南门是正门。</p> <p class="ql-block">盲看,公园里没有看到任何介绍。我们是从北门进的,转到南门才看到立在公园门口的这张永昭陵导游图。</p> <p class="ql-block">前段时间看中国古建的奥妙介绍:三出阙是古代最高等级的大门配置,象征皇家等级,今儿在这里就看到了。当然,这是仿的。</p> <p class="ql-block">永昭陵——宋陵公园的主人是北宋第四代皇帝,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宋仁宗赵祯。民间传说里的《狸猫换太子》的那位太子,他在位时北宋经济实力到达了巅峰。</p> <p class="ql-block">宋陵公园最出彩的地方就是神道两旁的石像生。身披盔甲、拄剑肃立的镇陵将军。</p> <p class="ql-block">皇陵神门紧闭。当地人说神墙里就是宋仁宗的皇陵封土,不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从里往外走,是一组文臣武将。文臣手执笏板于胸前,武将持剑而立。</p> <p class="ql-block">胡人模样的石像。后来看永厚陵的介绍才知道这是手捧宝物的外国使者,也叫进宝官。</p> <p class="ql-block">瑞禽也叫“马头凤”,这是宋陵特有的,设在陵前寓意祥瑞。据说永昭陵的瑞禽最有特色,也是技艺最为精湛的石刻。我这个外行只能看个热闹。</p> <p class="ql-block">宋陵把大象和驯象人放在皇帝陵前,以求江山稳固万象更新。</p> <p class="ql-block">永厚陵淹没在荒草丛中。比永昭陵好的是有了简单的介绍,这里是北宋第五代皇帝宋英宗赵曙的陵墓。<span style="font-size:18px;">英宗是仁宗的养子,在位四年。</span>《资治通鉴》就是他命司马光编写的。</p> <p class="ql-block">乳台就剩这个土堆了,和永昭陵对比之下永厚陵就寒酸多了。</p> <p class="ql-block">搞笑的是巩义市政府以尊重历史不扰动遗址保护原生环境为名在神道上修了一条水泥路。</p> <p class="ql-block">北宋皇陵对石像生的序列和数量有严格的规定,其他皇陵也都是这样的布局。</p> <p class="ql-block">传说中只陪伴明君的神兽<span style="font-size:18px;">甪端</span>,专为英明帝王传书护驾的。</p> <p class="ql-block">石虎和石羊。把虎和羊放在一起体现社会和谐,象征君民和平共处的太平盛世。</p> <p class="ql-block">神门早已不见踪影,门外的镇陵将军依然忠实的肃立在这里。将军膝盖下应该是被黄土埋了数百年,保护完好,<span style="font-size:18px;">纹饰仍清晰可辨</span>。</p> <p class="ql-block">没了头颅依然伫立等侯传递旨意的宫人、坍塌的阙台和远处的气象局大楼。</p> <p class="ql-block">陵台前的贴身内侍,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小心翼翼的在陵前侍奉。</p> <p class="ql-block">位于宫城正中的永厚陵封土。</p> <p class="ql-block">天热,他们仨都不想走了。我一个人顺着小路去看永厚陵的高皇后墓。</p> <p class="ql-block">守神门的石狮</p> <p class="ql-block">宋代的制度,皇后与皇帝不是合葬而是附葬(陪葬),即皇后埋葬在帝陵之西北方,不仅是另行起坟,而且冢前也置有石雕行列。只是在种类和数量上都比帝陵少,即仅有鞍马、虎、羊和侍臣,而缺少瑞兽、瑞禽、客使等。其石像的体积也较小,雕刻技术,当然也就不及皇帝陵上的精致。但附葬在宋英宗永厚陵旁的高皇后冢前石雕,其艺术水平是可以与神宗永裕陵石雕并称的。(百度)</p> <p class="ql-block">路边荒草中的石狮。</p><p class="ql-block">心疼一下。巩义宋陵多如草,据说有1000多个,自然也就不当个宝了。</p> <p class="ql-block">出去玩的另一个主题是品尝当地的特色小吃。大众点评选了一家当地美食排行榜第一的巩义著名回郭镇肉盒、浆面条。我吃不惯这略有酸味的浆面条,像是放馊了的。再看陆续进来就餐的本地人,男女老少每人面前都放着一大碗。</p><p class="ql-block">可见美食这俩字是相对而言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地有各地的饮食习惯,只要人家当地人吃的舒服在当地人眼里那就是美食。</p> <p class="ql-block">说实话刚看到康百万庄园这名字的时候并没想进去参观。这么多年没少看晋商、徽商的大院,毕竟在中国历史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晋商、徽商都曾名扬四海,而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什么特别的豫商。事实证明是我孤陋寡闻了。</span></p> <p class="ql-block">民间的老话说“富贵传家,不过三代”,但这个家族富裕了十三代。</p><p class="ql-block">康氏家族前后二十代人在这个庄园生活,十三代过着富裕的日子。跨越了明、清和民国三个时代,共计400余年,庄园也从最初的山腰建至山顶。总建筑面积多达6万多平方米,有着占地240余亩的建筑群。(景区介绍)</p><p class="ql-block">解放后作为封建大地主的康百万庄园被充公。其中三分之一的房屋被征用,栈房区、主宅区和南大院分别被供销社、阶级教育展览馆和刘伯承任校长的二野女子大学占用得以保存完好。其他三分之二的房屋分给了当地贫农,七十多年过去早已改的面目全非。</p> <p class="ql-block">我们是最早的一批游客,请了一个导游为我们讲解。据她介绍“康百万”不是特指某一个人,而是明清以来对以康应魁为首的整个康氏家族的统称,后因慈禧太后的封赐而名扬天下。</p> <p class="ql-block">景区大门外的贞节牌坊。导游介绍这是第十七代庄园主为纪念祖母特向朝廷申立的。也正是这位庄园主在慈禧、光绪西逃回銮北京路过这里时,替财政困难的当地官府隆重接待,架桥建行宫并捐资百万银两,慈禧太后赐封<span style="font-size:18px;">“神州甲富康百万”</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康家接驾慈禧,表面上风光无限,但在清末战乱频发的大局下,巨额的花费只得了个虚名,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利益,为康家败落埋下伏笔。</span></p> <p class="ql-block">栈房区是康家的商业总部。这里也是康家业务洽谈、经济往来、货物存放的经济管理中心。</p> <p class="ql-block">敦崇信义厅的楹联:</p><p class="ql-block">上联: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p><p class="ql-block">下联:诚则信信则交交则活活则生财</p><p class="ql-block">栈房区的匾额楹联多与诚信经营有关。一个白手起家的家族,跨越了四百多年的时间长河,留下“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的传奇,也许这<span style="font-size: 18px;">富有哲理的匾额楹联</span>,就隐藏了康百万家族兴盛的奥秘。</p> <p class="ql-block">康家账房就相当于现在公司里的财务室,是生意入账、结算的地方。这个大算盘有两米长,据说原来放在结算柜台的外面,可以供几个人同时使用。如果客商对结算金额有疑虑,可以自己在这个算盘上复核。</p> <p class="ql-block">康家有专门的验银室,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负责分辨所收银两的成色真伪、成色好坏的地方。这是验银室</span>里剪银子的大剪子。</p> <p class="ql-block">账房存金银的地库,用于存放贵重物品。</p> <p class="ql-block">为了保证银两出库的安全,在库房搬运金银的人就用这个洞和上面望风的人交流,确认安全才可以出库。也有防潮通风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p> <p class="ql-block">坐这里抽袋烟,确认安全用烟锅敲两下给地下银库递个暗号,既隐秘又安全。</p> <p class="ql-block">出了账房回头看,建筑上方有一个和房檐一样长的超大算盘。算盘上面是朵莲花,提醒财务人员要廉洁自律出淤泥而不染。</p> <p class="ql-block">这是康家为远道而来的贵宾准备的客房,相当于现在一些商业机构的VIP客户休息室。</p> <p class="ql-block">主宅区依山而建,<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整个庄园最核心的区域,康家主人的生活场所。</span>这个门是进入康家内宅唯一的入口,站门外可以看见上面高高的墙垛,那上面可以俯瞰整个庄园。这个大门一关,内院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p> <p class="ql-block">穿过幽深的拱道进入主宅区,这里面一共五个院落。导游小姐解说的很详细,我三转两转就晕了,挑记得住的说。</p> <p class="ql-block">出拱道,迎面就是高大的影壁墙。影壁墙雕刻有福禄寿三位神仙,身边飞舞着五只蝙蝠。寓意三星高照,五福临门。</p> <p class="ql-block">影壁旁有一口水井叫叶氏井。这是庄园内唯一一处不属于康家的财产。</p><p class="ql-block">康家为了扩建庄园,收购了周边所有人家的土地。而叶家人只肯出让土地,不出让这口井。他们认为,水代表着财运,将水井卖了就意味将家族的财运断了。虽然康家付重金希望能转让水井,但叶家就是不同意。财大气粗的康家并没有<span style="font-size: 18px;">恃强凌弱</span>,这口井一直保留在原处。</p> <p class="ql-block">主院门口的对联:“心术不可得罪於天地 , 言行要留好样与子孙”。</p><p class="ql-block">导游介绍康氏家族历代多次拿出大笔银两修整河防为国分忧。他们赈饥荒,修学堂造福一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现代社会中360行,行行出状元,每个行业都值得尊重。但是在封建社会,对社会人员的排序为士农工商,商排在最后。康家虽以航运发家,但重视对子孙的教育,经济教育两手抓。导游介绍:康家富甲三省、船行六河,土地达十八万亩。子孙多人在官府任职,最高时官至三品。</span></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当时康家的主客厅,接待贵宾的地方。过厅正门悬挂楹联“志欲光前唯是读书教子,心存裕后莫如勤俭持家”。想要光宗耀祖,必须读书教子,要造福后代最好的办法是勤俭持家。</p> <p class="ql-block">过厅正上方悬挂着黄杨木雕刻的“留余”匾额,也是康家的家训匾。不管你是经营还是做人,凡事不可做尽做绝,该舍的要舍,谋正当利,适可而止。</p><p class="ql-block">相传有一位康百万素来节俭,七十大寿时通知欠债户一定到场。酒过三巡,康百万当场烧掉全部欠款凭据。他用一把火告诉康家人,钱财乃身外之物,为人做事切记要留余忌尽。</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康家历代长辈居住的地方。导游介绍大户人家讲究“厢不压正,西不压东”之说。正房是长辈居住的地方,东西两边为厢房、耳房。过去长幼有序,上房最高,厢房稍次,耳房最矮。因此,东厢房是长子居住的地方,西边的房子,比东边的房子要稍低一些,是次子居住的,耳房是下人居住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庄园的镇宅之宝,金丝楠木雕花顶子床。导游介绍</span>目前康家园子里的家具基本上都是后来摆放的,只有这个金丝楠木雕花顶子床是康家原来的家俱。</p> <p class="ql-block">二院秀芝亭的天井比较窄,是康家未出阁的小姐住的地方。院内的百年枣树依然枝繁叶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二门,即内宅之门。古时候对女孩子的要求是“大门不出 二门不迈”,这二门不迈同样也约束着外来人。在康家</span>二门的左右两侧有东西花厅,康家的规矩东花厅是接待男方亲家的接待室(岳父岳母),西花厅是接待女方亲家的接待室(公婆)。这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二门的门枕石,国家一级文物。</span></p> <p class="ql-block">乾隆初年种植的,见证康家辉煌历史的300多年的葡萄树。</p> <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康百万、沈万山、阮子兰被民间称为三大“活财神”。</p> <p class="ql-block">南大院除耳房外所有建筑都是两层,是康家兴办学堂教育子孙泽及乡里的地方,也<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当年康家用于接待三品以上达官贵人的地方。</span>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女子大学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康家庄园与我见过的晋商、徽商大院最大的不同是有健全的安保防御体系。内宅有通往外界的暗道,主宅区周围用高墙围筑,最上面还有瞭望塔,部分护院家丁住在上面,居高临下总览庄园的安全。据说当年还曾依托庄园抵抗过捻军。</p> <p class="ql-block">康氏家族从明代到现代有功名的人物共400多位,这个列表选取了100多位为代表。包括康家十九代康午生,化名王国权,曾任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民政部副部长,康洪波曾任外贸部副部长,康学礼化名陈雷曾任总后参谋长中将军衔,二十代康定军曾任郑州市委副书记。</p> <p class="ql-block">虽然,康百万的故事已经成为历史,而康百万庄园却是这些历史最真实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出了康百万庄园看看时间还早,惦记着昨天没看完的皇陵,开着车边找边看。</p> <p class="ql-block">永定陵。这位宋真宗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北宋第三代皇帝,</span>昨天市区宋仁宗的父亲,狸猫换太子的那位皇帝。这个皇陵四周有围墙,有人管理维护。门口坐着的师傅告诉我赵匡胤的永昌陵就在不远处。</p> <p class="ql-block">宋陵都是统一的模式,不同的是石像雕刻的技艺,这个对我来说太深奥。</p> <p class="ql-block">旅行总有侧重点,我们的目的地是甘南,巩义只是路过而已。但我还是想去看一眼赵匡胤的陵墓,还是那句老话:来都来了。已是正午,烈日当空。悠闲夫妇嫌热没下车,三小姐不放心我一个人去这么荒凉的地方,紧跟着我一起走过去。</p> <p class="ql-block">这里和其他北宋皇陵一样,辉煌的建筑早已毁损殆尽,陵墓中的珍宝被盗掘一空,只有这一座座石像依然忠实地守候在陵前。</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永昌陵。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宋太祖,北宋王朝的建立者。</p> <p class="ql-block">皇陵周围大多变成了田地,石像散落在田地旁的荒野上。尽管边上立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牌子,却看不到保护措施,北宋的繁华和皇陵的落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p class="ql-block">赵匡胤父亲宋宣祖的永安陵、弟弟宋太宗的永熙陵都在附近,因为时间关系没过去看。</p> <p class="ql-block">我还惦记着看一眼麦田里的永裕陵,晚上还要赶到宝鸡,就没好意思耽搁时间,看一眼赶紧撤了。</p> <p class="ql-block">永裕陵。神道已经变成了麦田。这的主人是北宋第六代皇帝宋神宗赵顼,宋英宗赵曙的儿子。“王安石变法”就发生在这个朝代。</p> <p class="ql-block">孤独的麦田守望者。麦浪绿了又黄,黄了又绿,业已千年。</p> <p class="ql-block">靖康耻后北宋皇陵遭遇过两次大规模的盗掘和无数次的小规模的破坏盗掘,如今只剩下神道两边的石像生提醒着人们这里作为皇陵的往日尊严。</p> <p class="ql-block">散落田野间的石像,只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恢宏王朝的寂寞背影,孤独守望这片土地。</p> <p class="ql-block">继续赶路,服务区自己煮点吃的。</p> <p class="ql-block">宝鸡古称陈仓,典故“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的发源地,我们只是路过。晚饭后拎着路边买的里黄杏去悠闲房间喝茶。</p> <p class="ql-block">早餐品尝了当地的豆花泡馍,也许是西北口味重一点吧,又咸又辣的我吃不惯。</p><p class="ql-block">出发前去超市购买牛奶鸡蛋水果和自热米饭、快餐面,生怕进入藏区吃不惯那边的饭菜饿着。</p> <p class="ql-block">下午三点多到达夏河。网上看好一家藏族特色的民宿,距离拉卜楞寺步行三五分钟的距离。我们到达的时候<span style="font-size: 18px;">店里</span>只剩一个标间和一个三人间了,老板娘看着犹豫的我们赶紧强调房间里有电热毯和暖气。马上7月了,老板娘竟然强调有暖气,没开玩笑,晚上气温确实很低。看着房间里干净整洁,我们几个也都不想再折腾,晚上就住这里了。</p> <p class="ql-block">夏河县的海拔应该有3000了,我的棒棒糖都“生气”了。</p> <p class="ql-block">老习惯,到了新地方喜欢四处转转,熟悉一下环境侦查一下地形。三层小楼我爬的气喘吁吁,歇了好几次,一个人站在楼顶东张西望。</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一角。曾经以为很遥远的地方,如今就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无意中看到巷子里很多僧人在忙着搬东西,貌似在搬家,叽叽喳喳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感觉自己出现了幻听:是女的在说话。我趴在房檐上看了好一会,怎么看都觉得是女的。下楼请教老板娘才知道我没看错,她们是修行的女僧人,叫觉姆。</p> <p class="ql-block">热情的老板娘提供免费的藏族服装,我头也不疼了,嘻嘻哈哈的忙着拗造型。</p> <p class="ql-block">拍完照片已是下午五六点钟,我们决定去附近的展佛台看看拉卜楞寺的全景。</p><p class="ql-block">天空灰蒙蒙的,气温很低,我果断套上羽绒服。初到高海拔地区,万一感冒影响接下来的行程就不划算了。</p> <p class="ql-block">出门没走几步就看到拉卜楞寺的转经长廊。寺院外墙全部由转经桶组成,怪不得都说拉卜楞寺拥有世界最长的转经长廊。</p><p class="ql-block">许多藏族同胞虔诚地绕着拉卜楞寺走了一圈又一圈。我们也跟在他们的身后转起了经筒:那一日,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p> <p class="ql-block">转山转水转佛塔。转塔的藏族同胞用额头触碰内藏得道高僧舍利的白塔。白塔上都被碰了个坑。</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面积非常大,它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这里不仅有气势恢宏的众多殿宇,更有求学僧人居住的普通僧舍。长长巷道边的僧舍像普通居民的四合院一样,每个门框上都编有门牌号。僧舍布满大街小巷迷宫似的簇拥着拉卜楞寺。</p> <p class="ql-block">帅哥很帅,美女很可爱。</p> <p class="ql-block">之前做攻略看到拉卜楞会停电,还真让我们碰到了。从小饭馆备有发电机来看这里是经常停电的。探头进去看一眼的功夫外面就下起了大雨,被雨拦在这个<span style="font-size: 18px;">小饭馆,贵就算了,还不好吃。转念一想,这原本就不是美食之旅,能吃饱就不错了。</span></p> <p class="ql-block">吃过饭惠总让我们原地等候,他一个人回去给我们拿雨伞,出门发现雨停了。下了那么大的雨,愣是没淋着,我们相互调侃着都是好人啊。</p><p class="ql-block">晚上九点多,天还没黑。</p> <p class="ql-block">早上一睁眼发现天晴了,这又是一个惊喜。出发前查了甘南的天气预报全程都是雨天,突然来个大晴天你说这是不是惊喜。其实一路走下来我们总会遇到雨后天晴,也许是甘南舍不得让我们失望吧。</p> <p class="ql-block">宛若仙境的拉卜楞寺</p> <p class="ql-block">跨过大夏河登上展佛台可以将拉卜楞寺全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他们仨打前站找地方吃早饭,我一个人慢悠悠地往贡唐宝塔方向走。</p> <p class="ql-block">走过大夏河的小桥,被突然映入眼帘的画面震撼到了。贡唐宝塔门口川流不息的人群,没有喧闹与拥挤,只有虔诚与纯净。</p><p class="ql-block">我怕打扰到他们不敢往前多走一步,虽然我不懂他们的世界,但我尊重他们的选择,不打扰是最基本的礼貌。</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拉卜楞寺格外繁忙,藏族同胞们绕寺行走,有踽踽独行也有大步流星义无反顾,不为今生,只为来世。</p> <p class="ql-block">在这片苍茫高远的土地上,他们坚守着自己的信仰。</p> <p class="ql-block">走在街上看到很多商户门前都摆放装有松柏红枣青稞面的袋子,我好奇上前问这个怎么吃,掌柜的告诉我这个不能吃,是煨桑用的。</p><p class="ql-block">丢人了。我赶紧用手机查了一下:煨桑,祈福的一种形式,用松柏枝焚起的霭蔼烟雾,祭天地诸神,希望神会降福敬奉的人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看到许多人家门口放一个坛子燃香,客栈老板娘告诉我这是为所有亡灵超度的。</p> <p class="ql-block">编了一个小藏辫,喝了一碗酥油茶。</p> <p class="ql-block">天气很好,但是没有照片上这么凉快,还得穿羽绒服。老实交代我一件羽绒服穿了十天。</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被誉为“世界藏学府”,下设六大学院,门票40。如果你想了解藏传佛教文化凭票到指定地点也就是这个广场的游客中心,可以获得免费的导游服务。</p><p class="ql-block">听讲解的游客众多,浩浩荡荡好几十人。我这边听着那边东张西望的看着,知识点太多量太大,这个耳朵听那个耳朵冒了。</p> <p class="ql-block">闻思学院经堂是拉卜楞寺六大经堂中最大的一座,又称大经堂。从这里跟随讲解的僧人参观了几个著名的大殿,包括医学院经堂、文殊菩萨殿等等。文殊菩萨殿外墙是黄色的,殿内供奉着高大的铜质鎏金文殊菩萨,殿内同时供奉弥勒佛和释迦摩尼佛。宗喀巴大师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被认为是文殊菩萨转世。</p><p class="ql-block">这些地方严禁拍照。有一个大叔自作聪明用手机偷拍,被制止的时候还狡辩,差点被拖出去。</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拥有藏传佛教最大的医学院,讲解的僧人说拉卜楞寺有专门的医学院门诊部。我路过的时候只是瞄了一眼,现在有点后悔,应该进去看看。</p><p class="ql-block">医学院的僧人围成一圈席地而坐,貌似在上课。</p> <p class="ql-block">嘉庆亲笔御赐的汉藏满蒙四种文字“寿安寺”牌匾。寿安寺的外墙是红色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殿内供奉</span>宗喀巴大师<span style="font-size: 18px;">的成佛之像狮子吼佛,也</span>称狮子吼佛殿。</p> <p class="ql-block">煨桑的香炉和壁画。</p> <p class="ql-block">酥油花故名思义就是用酥油做成的花。酥油花展览馆里一股浓郁的酥油味,据说这些精美的酥油花都是僧人手工制作的。</p><p class="ql-block">需要说明的是我的手并没碰到酥油花,只是放在花朵边上做个参照。</p> <p class="ql-block">在大金瓦殿的院子里遇到一家老小说说笑笑的清洗酥油灯盏,藏族大姐发现我在偷拍露出和煦的笑容,我<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不由自主地点头致意回报以灿烂的笑容,有的时候</span>交流和祝福就是这么简单。</p> <p class="ql-block">参观结束在寺内流连,忽听到一阵低沉威严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法音回荡在拉卜楞寺上空。顺着声音赶过去,一群年轻的僧人在练习吹铜钦。那铜钦长约三四米,貌似吹起来并不轻松。</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用我们的方式浏览着他们的世界。他们用他们的方式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p> <p class="ql-block">也不知道转到哪儿了,跟随着游客无意中走进一个大殿,门口横七竖八的散落一地的藏靴。大殿内黑压压坐满了僧人,不知道是在上课还是在打坐。有正襟危坐诵经的,有闭目养神的,还有小僧人调皮捣蛋的。出了边门看到白塔才知道原来这是大经堂。</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到处都是喧嚣的游客,但这一切似乎并未影响修行者。无论外界如何嘈杂纷扰,对修行者而言脚下这方寸之间就是净土。</p> <p class="ql-block">我们继续用我们的方式浏览,他们继续用他们的方式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