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游潮汕(下)

乌苏里渔夫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四天,9月22号。早餐后前往环绕苏峰山的环岛路,这条路又被称为“最美赛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9年12月6日至8日,“环东山湾·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在漳州市举行,苏峰山环岛公路是本次比赛的赛道之一。因其优美的山海风光,遂得名“最美赛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后这里多次迎来了各种精彩赛事,如今这条路已经成为东山岛的网红打卡景点。在这条“最美赛道”上,能够切身感受到“半边青山、半边大海”的山海魅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漳州东山岛作为福建省内的第二大岛,历史悠久,风景宜人。苏峰山是东山岛的主峰,海拨274.3米。《东山县志》载:“昔江夏侯以此山不减西蜀峨眉山,故名苏峰山”。苏峰山亦名东山,东山岛即因此山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东山岛还是83版《西游记》“石猴出世”的拍摄地之一。根据《西游记》中的描述:石猴出生地是东胜神州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因此也可以说,东山岛是“石猴的出生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围绕着俊秀的苏峰山,一座蓝桥横跨悬崖峭壁,面向一望无际的大海,景色美不胜收,堪称东山岛最美丽的世外桃源。这就是苏峰山环岛路,全长约8.5公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蓝桥穿越整个苏峰山,沿着公路边面向的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而另一面则是悬崖峭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半悬崖,一半海水,这风光旖旎,堪称福建最美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苍茫碧海间,看不尽的浮光帆影,让人沉静又奔放,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的一位团友还带了望远镜,装备煞是齐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领队小贾颇有专业摄影师的范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离开这条最美赛道,也就离开了东山岛,我们前往潮州市,要去参观中国文化巨匠韩愈的纪念馆——韩文公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韩文公祠位于潮州市城东笔架山麓,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祠宇背靠韩山,面临韩江。主体建筑分前后二进,祠内梁间遍挂名家题写的匾额,祠前甬道尽端处置五十一级笔直石蹬道。韩文公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祠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唐代中期官员,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韩愈很小的时候便父母双亡,由其兄嫂抚养长大,8岁时曾跟随兄嫂到过广东。少年韩愈向学读书,年轻时就立志报国,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但他步入仕途的路,却走得比谁都艰难。从前期的科举考试,到后期的博学宏词科,韩愈屡次落榜,经受一次次的失意和打击。他明明是千里马,奈何迟迟遇不到赏识他的伯乐,可他从未认命,永不服输。到五十岁时,终因参与平淮有功而擢升刑部侍郎。他也凭一己之力,掀起了一场文学改革运动,一扫唐代中期文坛的颓唐气息,使文坛面貌焕然一新,有如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韩愈的人生,与潮州有着一段不解之缘,这源于他的一次敢言直谏。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唐宪宗派使者将凤翔府法门寺的佛骨迎入宫廷供奉,一时间,长安上下掀起信佛狂潮,官民无不敬香膜拜。以复兴儒家文化为己任的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书<b>《论佛骨表》</b>,认为供奉佛骨实在荒唐,要求将佛骨烧毁,不能让天下人被佛骨误导。并举例说此前奉佛的天子都短命!这几乎是在诅咒宪宗也会早死。因此宪宗览奏后大怒,要将他处以极刑。宰相裴度、重臣崔群等人极力劝谏,宪宗仍余怒未消,以至皇亲国戚们也纷纷出面为其说情,宪宗这才将他贬为潮州刺史,并令其即刻上路。韩愈早晨刚把谏书奏上去,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州,朝奏夕贬,算得上是最神速的贬谪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仓促之下,他收拾行囊匆匆上路。走到秦岭的蓝关时,侄孙韩湘(即后来八仙中的韩湘子)赶来送行。此时,阴云笼罩,大雪纷飞,雪拥蓝关,连马儿也踟蹰不前了。于是,他写下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诗给孙湘:</p><p class="ql-block"> <b>“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b></p><p class="ql-block"><b>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b></p><p class="ql-block"><b>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b></p><p class="ql-block"><b>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b></p><p class="ql-block">当时的潮州还尚未开发,是地僻人蛮、又多瘴气之地。韩愈认为这一去自己这把老骨头定是要丢在南海边了,所以他老泪纵横地托付孙湘,让他到漳江边来收他的尸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潮州的路,韩愈一下子走了近一百天。受他牵连,他的家人也紧随其后被遣逐。他的四女儿名叫孥,当时只有十二岁,因身体多病,再加受此惊吓及路途艰辛,不幸病死道中……因当时他还在被贬的途中,并不知道,直到他抵达潮州后,才得知小女病逝的消息,禁不住痛心疾首,泪如雨下。路途之中没有条件好好安葬,家人只好用几根野藤绑起薄皮木棺,草草地葬于商南县层峰驿的山脚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到潮州后,一上任就为百姓办实事。当时潮州有一条河名为“鳄溪”,又名“恶溪”,因为这条溪里有许多鳄鱼,鳄鱼伤人事件时有发生,因此他到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驱逐鳄鱼。他令人在河边设立了一座祭坛,他又亲自作了一篇<b>《祭鳄鱼文》</b>,限鳄鱼7天内全部迁徙走,否则赶尽杀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设祭当天,潮州民众倾城而出,人山人海。韩愈命人宰杀了一猪一羊,并点上香烛,他亲自宣读了祭文,并将祭文焚化,连同宰杀的猪羊一并投入溪中。鳄鱼当然听不懂他的祭文,韩愈当然也知道鳄鱼听不懂他的祭文。他做此行,不过是营造声势,宣示决心,以昭告百姓,他要为民除害!相传,祭拜当晚,恶溪便骤起暴风雨,雷鸣电闪,似是天公的回应……或许是其为民之心感动了上天,数日后,溪水尽退,鳄鱼不得不迁徙去了大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鳄鱼没了,鳄患除了,百姓感恩韩愈,遂将鳄溪改名为韩江。宋以后,潮人崇祀韩愈,便把江上秋风送帆的景色取名为<b>“鳄渡秋风”,</b>作为了潮州八景之一,并在古渡口堤上建起一座祭鳄亭,亭内设祭鳄台,题书<b>“鳄渡秋风”、“祭鳄台”</b>。整座亭用花岗岩石建造,双层四柱,回廊栏杆,端庄典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亭中,一条栩栩如生的石鳄鱼,脊背上驮着一块大石碑,正面刻写着韩愈的<b>《祭鳄鱼文》</b>,背面刻写着<b>《鳄渡亭碑记》</b>。现在的祭鳄台为1987年在原址基础上重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真被韩愈不幸而言中,第二年,宪宗还真的就突然驾崩。新继位的穆宗欣赏韩愈的才干,又召韩愈回朝,担任国子监祭酒。韩愈在返回长安的途中经过商山,特意来到亡女墓前设祭悼念,并题诗于驿梁之上:<b>“数条藤束木皮棺,草殡荒山白骨寒。……致汝无辜由我罪,百年惭痛泪阑干。”</b>词意哀婉,催人泪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韩文公祠背靠韩山,面临韩江。主体建筑分前后二进,祠内梁间遍挂名家题写的匾额,祠前是五十一级笔直的石蹬甬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块<b>“三啟南云”</b>的匾额为原广东省委书记林若所书,意指韩愈一生曾三次到过广东——第一次是他十岁的时候跟着兄嫂到韶州也就是现在的韶关一带;第二次是三十七岁时被贬到阳山当县令;第三次是五十一岁时被贬为潮州刺史。——韩愈治潮,只有短短的八个月,但他<b>恤民疾苦驱鳄除害、修堤凿渠发展农桑、推法立制赎放奴婢、延师重教兴学育才</b>四大功绩,在潮州历史上留下深远的影响,受到潮州人民的尊崇。另一块匾额是中国当代美术大师刘海粟题写的<b>“百世师”</b>,这是对韩愈的一个历史性评价。<b>“与百姓有缘,方来此地;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b>心系百姓的韩愈成了后人的楷模,也被当地百姓尊为神明,因此,潮州人把笔架山改称为韩山,山下的鳄溪也被改名为韩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韩愈振兴潮州教育的影响最为深远,为这块蛮荒之地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潮州短短几个月,他的政绩早已造福一方,惠及后世。至宋代时,潮州已成为人文鼎盛、重礼崇儒的<b>“海滨邹鲁”、“岭海名邦”</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韩愈的潮州之行,是他人生的贬谪之旅、苦难之旅,可对潮州人民而言,却是一件幸事,一种福分,他最终也在潮州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如赵朴初先生所言:<b>“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b>。韩江和韩山,都是潮汕人民为纪念韩愈而改称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6年5月25日,韩文公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历史上,韩愈祭鳄之后,在一段时间内韩江不再出现鳄患,然而,潮州的鳄鱼并没有真的绝迹。宋真宗成平二年(999年),陈尧佐被贬做潮州通判,恶溪上又发生了鳄鱼卷走一个10岁儿童的悲惨事件。陈尧佐得知后,立即派人前去捕杀。当时有人劝他学韩文公,也写一篇祭文,杀猪杀羊去祭祀鳄鱼。陈尧佐却说,我没有韩文公那么德高望重,不能感化鳄鱼;我的文学修养也没有韩文公那么高深,写不出《祭鳄鱼文》那么好的文章,不能祭走鳄鱼。我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把鳄鱼抓来杀掉。于是派百名勇士,在老渔民的指导下,用马尾棕打成绳索再结成网,终于捕获了鳄鱼。陈尧佐命人把鳄鱼抬到街市中,自己写了一篇<b>《戮鳄鱼文》</b>,宣布了鳄鱼的罪状后,把鳄鱼当众杀死。陈尧佐杀鳄鱼虽然没有韩愈祭鳄鱼那么出名,但他却是史上真真正正除了鳄鱼的人。潮人没有忘记他,设了<b>“三王公庙”</b>祭祀陈尧佐,称其为“<b>护灵王公”</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韩文公祠游览完毕后,我们随即前往滨江长廊外,观赏我国著名的四大古桥之一的<b>“湘子桥”,</b>又名<b>“广济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座桥是近年新修建的韩江大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两只鉎牛一只溜。”</b>这是粤东地区广为传唱的一首民谣,歌中的<b>“湘桥”</b>就是<b>“湘子桥”</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湘子桥</b>又称<b>“广济桥”</b>,与河北省石家庄境内的的<b>赵州桥、</b>福建泉州的<b>洛阳桥、</b>北京丰台的<b>卢沟桥</b>并称为我国四大古桥。广济桥是我国第一座启闭式石桥,设计非常独特。两边是石墩,有精美的亭台楼阁,中间则是由18条梭船连起来的古浮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广济桥位于潮州市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的交通要津,被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b>“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湘子桥为什么又叫广济桥呢?这源自一个<b>“仙佛造桥”</b>的美丽传说。相传当年韩愈被贬来潮州做刺史后,看到百姓过江不便,就请他的侄孙、八仙之一的韩湘子和开元寺的广济和尚帮忙造一座桥。韩湘子请来另外七仙帮忙,广济和尚也请来十八罗汉帮忙,他们要在一夜之间造好这座桥。可是天快亮的时候中间还差一段没造好,于是何仙姑用18瓣莲花化作十八只梭船,而广济和尚也用禅杖化作巨缆将十八条梭船连接起来,于是中间这段就成为了浮桥。韩湘子造的东桥就被称为<b>“湘子桥”</b>,而广济和尚建的西桥,就被叫做<b>“广济桥”</b>了。随着湘子桥的不断被毁和重建,<b>“湘子桥”</b>渐渐成为民间百姓的俗称,而<b>“广济桥”</b>则逐渐成为官方的正式名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广济桥与韩愈并没有什么关系。因为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距韩愈被贬潮州已经过去了350多年。桥由当时的潮州知州(相当于现在的市长)<b>曾汪</b>倡议所建,初为浮桥,由八十六条巨船连结而成,始名<b>"康济桥"</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过仅仅过了三年,到1174年,浮桥就被洪水冲垮了。太守<b>常炜</b>重新建造了康济桥,并创亭阁于西岸(?),取名<b>“杰阁”</b>,这也拉开了西岸建筑桥墩的序幕。至1228年,历经54年,经过几任太守前赴后继的增筑,共完成了西桥十个桥墩的建造(记载存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194年, 太守<b>沈宗禹</b>在东桥的桥头筑<b>"盖秀亭"</b>,并称东桥为“<b>济川桥”;</b>接着,太守陈宏规、林骠、林会等相继增筑,至1206年(开禧二年),历时十二年,在东桥建成桥墩十三座。东西桥建起来后,因为<b>“中流惊湍尤深,不可为墩”</b>,因此中间一段仍以浮舟连结,用铁链把24只木船铰接在一起,定时开启,以利航行。启闭的作用主要在于通航和排洪。清檀萃所著的《粤囊》中记载<b>:“潮州东门外济川桥……晨夕两开,以通舟楫。”</b>而每当韩江发洪水,又可解开浮桥,让汹涌澎湃的洪流倾泻,故形成了梁桥与浮桥相结合的基本格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至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广济桥从最初的一座浮桥,之后自东、西两岸向江心逐墩修筑,历57年之久,东桥建成桥墩13座,西桥建成桥墩10座。它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是我国古桥的孤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工程竣工后,<b>“西岸为十墩九洞,……东岸为十三墩十二洞”,</b>江心急流处,无法建造桥墩,即<b>“造舟二十有四为浮桥”</b>,浮桥用3根铁索固定,每根铁索重达4000斤。并<b>“……立亭屋百二十六间”,</b>更名为<b>“广济桥”,</b>寓意为<b>“广济百粤之民”</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后,宋末至元代,广济桥又有诸多兴废,时毁时修,风风雨雨又经历了二百多年,至明中叶才迎来了它最辉煌灿烂的时期。明宣德十年(1435年),知府<b>王源</b>主持了规模空前的<b>"迭石重修"</b>,全面加固23个桥墩,墩上加梁,木石间用,梁上铺厚板,板上再铺砖,并用灰勾缝以防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使行人免遭日晒雨淋,还在桥上建起126间亭屋,另外又在各个桥墩上修筑楼台,建成了<b>“广济桥廿四楼”</b>,并分别以<b>“奇观、广济、凌霄、登瀛、得月、朝仙、乘驷、飞跃、涉川、右通、左达、济川、云衢、冰壶、小蓬莱、凤麟洲、摘星、凌波、飞虹、观滟、浥翠、澄鉴、升仙、仰韩”</b>等为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明正德八年(1513年),知府<b>谭纶</b>又在西桥增加一墩,并减少浮船六只,遂形成了东桥十三墩、西桥十一墩、中间十八条梭船的最终格局。一座座桥墩在水里就像一座座小岛,所以又被叫作<b>“桥洲”</b>。<b>“十八梭船廿四洲”</b>的格局由此定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著名的广济桥仰韩阁。该楼阁共两层,上层牌匾写着<b>“广济桥“</b>三字,下层牌匾写有<b>“仰韩阁”</b>三字。这是广济桥上的第一座楼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史料记载,淳熙元年(1174年)夏天,韩江大洪水,刚建起三年的浮桥为洪水所毁。州守<b>常炜</b>出钱,居民捐款,重修浮桥,船只增至一百零六只。修桥后尚有余钱,因此在西岸创建亭阁一座,取名<b>“杰阁”(即高阁)</b>,正对江对岸的韩山,并取名为<b>“仰韩阁”</b>。自此,开启了广济桥建造楼阁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这里有一个问题:现在的仰韩阁明明是在江的<b><u>东岸</u></b>,而不是在江的<b>“<u>西岸</u>”</b>;而且<b>仰韩阁</b>是坐落在韩山脚下,也不是<b>“<u>正对江对岸的韩山</u>”</b>。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遍查资料,也未看到一处关于仰韩阁在江的“东岸”的说法。按说这么明显的问题是不会弄错的,而且从古至今也没有人纠正过。这是怎么回事?或许是我的理解有误?只能留下一个巨大的问号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广济桥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b>“廿四楼台廿四样”。</b>说的是二十四座楼阁造型丰富,变化多样,组合自由,充分展现了传统建筑的艺术特色和美学内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至此,桥楼之设,乃造其极,使广济桥的华丽称甲一方,令作<b>《广济桥赋》</b>的明代人<b>李龄</b>发出了<b>“吾潮胜状在于广济一桥”</b>的赞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龄在《广济桥赋》中形象地描述到:<b>“方丈一楼、十丈一阁,华棁</b>(zhuō,梁上的短柱)<b>彤撩</b>( liǎo,长木条),<b>雕榜</b>(bǎng,木片;匾额)<b>金桷</b>(jué,方形的椽子)<b>,曲栏横槛</b>(此处读jiàn,大殿上方横嵌在柱子上的木板,用来支撑屋顶),<b>丹漆黝垩(</b>yǒu è,黑色和白色)<b>,鳞瓦参差,檐牙高啄……"</b>写尽了广济桥亭宇楼阁的精美和华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好似鹏鸟展翅、比翼双飞的凌霄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代岭南风雨桥是常见的,但规模如此之大、形式如此之多、装饰如此之美、历时如此之长的风雨桥确实是世所罕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代绘画中的广济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广济桥全长518米,东边梁桥长283.35米,有桥墩12座和桥台一座,桥孔12个;西边梁桥长137.3米,有桥墩11座,桥孔10个,石梁宽5米。中间浮桥长97.3米,由十八只木船连接而成。清乾隆年间进士郑兰枝作<b>《湘桥春涨》</b>诗云:</p><p class="ql-block"><b> 湘江春晓水迢迢,十八梭船锁画桥。</b></p><p class="ql-block"><b> 激石雪飞梁上鹭,惊涛声彻海门潮。</b></p><p class="ql-block"><b> 鸦洲涨起翻桃浪,鳄渚烟深濯柳条。</b></p><p class="ql-block"><b> 一带长虹三月好,浮槎几拟到云霄。</b></p><p class="ql-block"> 注解:浮槎(fú chá),指古代传说中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关于民谣中<b>“二只鉎牛一只溜”</b>,还有一段故事。清雍正二年(1724年),知府<b>张自谦</b>维修广济桥,并铸造鉎牛(shēng niú,广东话,即铁牛)二只,分置西桥第八墩和东桥第十二墩,牛的额头上铸有<b>“镇桥御水”</b>四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广济桥鉎牛诞生118年之后,在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一场洪水将广济桥的多个桥墩冲毁,其中江心东侧桥墩上的鉎牛,连同桥墩倒入了江水之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多番打捞寻找下,仍不见其踪迹,自此,广济桥上就只剩下了江心浮桥西侧桥墩上的那只鉎牛,由此有了那首流传百年的民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保留下来的这只鉎牛也是命运坎坷。1939年,日寇侵入潮州时,鉎牛所在的西岸桥墩遭受日军飞机轰炸,部分损坏,鉎牛的左耳及左角额受损。从1940年的这张老照片中,依稀可以看到鉎牛的左角及左耳缺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8年广济桥改造时,它被移至广济门一侧,1966年后被移至潮安县房管局空地。1971年,由于农业生产需要,要制造一批打谷机,打谷机上的滚轮需用到鉎铁材料。那时候,一切的生产资料都十分匮乏,鉎铁材料也极难找到,上级任务又催得紧……于是这只鉎牛就被敲成碎块回炉熔化。就这样,这件240多年的珍贵文物,就在熊熊炉火中化为了一堆鉎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1958年改造后的广济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1958年广济桥改造勘探时,从韩江之中也打捞出另外一只铁牛,它后来被多数人认为就是1842年随桥墩倒入江中的<b>“一只溜”</b>的那一只。但它在“文革”中也被熔毁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1年,潮州市委决定恢复广济桥鉎牛。消息一经传出,便有市民踊跃献出鉎牛的照片。有了照片,恢复和重铸鉎牛就有了原始形象的依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一任务由当时的潮安机械厂负责实施。厂里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共同努力 ,尽量按照鉎牛相片原样设计施工……当鉎牛脱模后,发现在它的后腿上方有一个窟窿,这是由于鉎水不够造成的。于是决定再重新铸造一只。在改善了工艺、加足了鉎水之后,第二只鉎牛铸造完成。这一只总算完整了,但遗憾的是,模具在经过二次铸造之后,鉎牛额上的<b>“镇桥御水”</b>四字却模糊了。当时已经没能力再把模具进行修改后继续铸造第三只了。怎么办?老师傅们经商量后,觉得补窟窿比重塑<b>“镇桥御水”</b>四个字更方便可行。于是,在第一只铸成的牛身上再加模板浇铸,将空洞补好,再进行打磨,终于让重铸的鉎牛完美再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与广济桥离别了二十余年之后,鉎牛终于被重新安装在广济桥西矶头桥墩迎水一侧。新铸的牛头略为昂起,两眼深邃,眺望远方;四足圆墩,壮实沉稳,威武雄壮,见者无不喝彩称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尊重<b>“两只鉎牛一只溜”</b>的约定俗成,还是只在广济桥放置一只鉎牛。另一只已经铸造出来的鉎牛,经打磨之后,决定把它运到红山(黄田山砚峰)之上。1994年,砚峰淡浮院建成,砚峰山巅上的这只鉎牛被请到了淡浮院正座前面。现在这只鉎牛已经成了淡浮院的一大景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于韩江水急势险,广济桥屡毁屡建,历元明清诸代,已重修20多次。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一百多年间,由于社会动荡,战乱频仍,广济桥已残破不堪。</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8年,潮州市政府对广济桥进行了加固维修,但这次维修拆除了十八条梭船,将广济桥改建成了中间可通汽车的铁桥,完全改变了广济桥的原有格局,也失去了广济桥原有的风貌。1976年又对广济桥进行了一次改造扩建,但也主要侧重了它的交通功能,并未考虑它的艺术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8年3月,广济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0月,广济桥按照明代宣德年间最灿烂时期的样貌进行全面修复,历时四年,于2007年竣工。重修后的广济桥功能定位为旅游观光步行桥,不再通行车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广济桥的夜色又别有一番情趣:<b>“吹角城头新月白,卖鱼市上晚灯红。猜拳蛋艇犹呼酒,挂席盐船恰驶风。”</b>明月初上的广济桥,酒肆中灯笼高悬,蛋艇里猜拳行令,真是<b>“万家连舸一溪横,深夜如闻鼙鼓鸣”</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座充满神奇的大桥,每一个桥墩距今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从宋代建成第一个桥墩到形成<b>“十八梭船廿四洲”</b>的格局,前后共延续了359年。在古代生产力还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在湍急的大江上建造这样的大桥,其难度是超乎人们想象的,其成就也是令人赞叹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潮州府城人口稠密,士商富足,广济桥又是<b>“全粤东境,闽、粤、豫章,经深接壤”</b>的枢纽所在,桥上形式各异的亭台楼阁是该桥的一大奇观,因此,建成之后很快便成为交通兼贸易的中心,成为一处热闹非凡的桥市,从而获得了<b>“一里长桥一里市”</b>的美誉,以至于许多游客置身桥上而全然不知,竟会闹出<b>“到了湘桥问湘桥”</b>的笑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广济桥上的工艺品店里展示的名为<b>《潮州广济桥》</b>的国画和精美的陶瓷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一幅麦秸画,也叫麦秆画,名为<b>《锦上添花》</b>,作者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广东省民间艺术家、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麦秆画代表性传承人、潮州麦秆画研究艺术馆馆长<b>方志伟</b>。2007年,他的高浮雕麦秆画<b>《潮州广济桥》</b>一举拿下国际文博会金奖。一根麦秸他可以剪300刀!他用匠心坚守着这项绝美手艺,终于成为享誉国际的艺术大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广济桥的西门,位于潮州古城东门的广济楼对面,只与广济楼隔着一条天水路。从西门出来,广济桥的游览也就结束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穿过马路,就到了广济门城楼下。广济门城楼原称<b>“广济楼”</b>,也称<b>“韩江楼”</b>,民间俗称<b>“东门楼”</b>,列潮州城七城楼之首,襟江控岳,护邑镇桥,为名城标志之一。<b>广济楼</b>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历代均有不同程度的维修,民国二十年(1931年)重修。 以其深具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一、二楼为广济桥历史陈列馆。我们在这里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广济门城楼是一座宫殿式三层歇山顶阁楼,外城门原有<b>“东为万春”</b>门额。登楼四望,但见韩江宽阔,江流滚滚;长桥卧波,远山如黛。如遇夏秋,则水涨潮急,水天相接;舟帆点点,随波竞逐。楼内有联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万峰当户立,一水接天来”。</b></p><p class="ql-block">正是这一景观的大写意,故有著名的<b>“东楼观潮”</b>之盛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进了广济门,也就进入了古老的潮州城。这里游览的景点有两个:首先是古城老街——牌坊街。牌坊街位于古城中心,是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特色小吃等为一体的文化古街。牌坊街的特色是中西合璧的骑楼,和矗立于古街上的22座中式明清石牌坊。高大庄重的石牌坊与古街两侧南洋风味的骑楼互为映衬,形成中西合璧的独特侨乡风貌。潮州牌坊街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文化景观,在潮州,去一趟牌坊街,就可以了解到潮州古城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另一个景点是开元寺。开元寺距牌坊街不远,步行可达。据记载,唐开元二十六年,崇信佛教的唐玄宗下诏以当时的年号“开元”为名,在全国各州郡敕建寺院。于是,在远离都城长安的潮州就有了一座占地百亩的开元寺,向为历朝祝福君主、宣讲官府律令之所。以地方宽敞、殿阁壮观、圣像庄严、文物众多、香火鼎盛而名闻遐迩,为粤东地区第一古刹,也是全国仅存的四大开元寺之一,有<b>“百万人家福地,三千世界丛林”</b>之美誉。2001年,开元寺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五天,9月23日。今天是行程的最后一天了。上午先去游览潮州的“小泰国”——泰佛殿。是旅泰侨领、大慈善家谢慧如(1913—1996)捐巨资敬建。门额上<b>“开元寺泰佛殿”</b>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b>赵朴初</b>亲书。泰国的寺庙有泰国艺术博物馆的美誉,在名城潮州建成的这座仿泰国云石寺的建筑物,极富泰国特色,充分体现了雄奇、精巧的异国情调。对于潮州人,足不出国就能领略异国风采;对于侨居泰国的潮人更有一番情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后我们前往最后一个景点——<b>陈慈黉(hóng)故居</b>参观游览。陈慈黉故居位于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这座由旅外侨胞陈慈黉家族兴建而成的岭南民居,建筑风格中西合璧,以传统的“<b>驷马拖车”</b>糅合西式洋楼,点缀亭台楼阁和通廊天桥,萦回曲折,是潮汕地区规模最大的近现代家族式建筑,被称为<b>“岭南第一侨宅”,</b>又被称为<b>“潮汕小故宫”</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陈慈黉</b>(1843一1921年) ,清代华侨实业家、金融家。12岁时便弃学从商,随父亲到香港打理商行,28岁时子承父业,前往泰国设立“陈黉利”行,专营出入口贸易和钱庄。在陈慈黉的经营下,陈氏家族财富不断激增,一时成为泰国首富,后又在新加坡、越南、香港等设立多家分行。1903年,陈慈黉61岁了,他怀着<b>“滴水之恩,当涌泉之报”</b>的家传理念回到了家乡。他捐出巨资,为家乡修桥筑路,建设新村,创办学校,造福乡梓,成为潮籍华侨在家乡兴办社会公益事业的先驱之一。他用其传奇的一生,诠释和弘扬了<b>“拓荒海外、反哺家乡”</b>的潮人好家风,也受到了家乡人民的尊敬和怀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陈慈黉家族恐怕是当地最喜欢建房子的人。1865年,陈氏家族开始建造他们的豪宅,可谓子子孙孙,建房不止。历经三代人,跨越两个世纪,从祖居地刘厝建到新乡,相继建了12座,是真正的建房愚公。现在人们看到的,是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开始兴建的4座,即<b>“郎中第”</b>、<b>“寿康里”</b>、<b>“善居室”</b>和<b>“三庐书斋”。</b>这四座宅邸共占地2.54万平方米(合30亩多一点),厅房共计有506 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郎中第、寿康里、善居室</b>分别是为其三个儿子所建的宅邸,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其幼子陈立桐的宅邸——<b>“善居室”。</b>善居室始建于1922年,至1939年日本攻陷汕头时尚未完工。这座宅邸占地6861平方米,计有大小厅房202间,是所有宅第中规模最大、设计最精、保存最完整的一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善居室”</b>以典型的<b>“驷马拖车”</b>为主体,中西合璧,厢房仿北京东西宫建筑,四周为双层洋楼。每座院落内部大院套小院,大居配小屋,既有点缀的亭台楼阁、西式阳台,又设有更楼哨台和通廊天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驷马拖车”</b>是潮汕民居的一种建筑样式,是一种大型复合单元。其结构形式与<b>“百鸟朝凤”</b>近似,主体以一座三进大厅堂为中心置于中轴线;中座与后座均为三开间;两侧的房屋较为狭小,称为“库房”。里面门巷相通,既可分又可合,可谓是传统的“安全生活小区”,别名又叫<b>“潮汕围寨”</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陈慈黉故居的建筑材料汇集当时中外精华,其中单进口瓷砖式样就有几十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些瓷砖历经近百年,花纹色彩依然亮丽如新,各式门窗造型饰以灰塑、玻璃、高雅大方,富丽堂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长期的商海经历让陈慈黉见识了不少西洋的建筑,在惊叹之余也渴望将其引入中国传统建筑之中。于是他便花费900万两白银——相当于现在的2亿元——打造这座宅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楼宇内几乎每个角落都有各式各样的木雕石刻。这些木雕石刻多以花鸟、祥禽为内容,表达吉祥、吉庆、富贵的美好愿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中不乏有采用透雕的技艺,比起套雕,透雕难度更大,呈现的图案也更为丰富。并且在楼梯台阶上的图案,也是工匠精心雕刻上去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外故居内的书法、石刻皆出自当时名家之手,一字千金,是一本“集”众多书法名家手笔的“活字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在故居的各个房间,满目所见的除了这些精美华丽的建筑材料,基本上别无他物,只是一个空房间,又一个空房间,再一个空房间,犹如走进一个回环往复的迷宫一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时,陈氏家族早已在泰国建有陈氏家祠和豪宅别墅,并无斥巨资继续在故里修筑另一家园的充分理由。那么他们历经几代人、跨越两世纪、前赴后继、造房不止的动机又是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一种说法是:当时汕头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战乱频仍,天灾不断,民不聊生,陈慈黉家族想出了以建代赈的方法,让本乡父老有事做,通过劳动,有碗饭吃。这不失为一个能够让人接受的解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值得一提的是,常言说“富不过三代”,而陈慈黉家族已过兴旺发达了超过六代,至今仍是泰国望族,对促进中泰两国和东南亚及香港的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为中泰两国的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显著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过150多年的漫漫洗礼,陈慈黉家族早已家财亿贯,整个家族人丁兴旺,其后代分布在世界各地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各个行业的拔尖人才。他们顽强拼搏,守成创业,心系家乡,报效祖国,成为海外华侨中的代表人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陈慈黉故居游览结束后,我们直接前往汕头澄海日日香鹅肉饭店去享用澄海著名的狮头鹅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狮头鹅是我国农村自主培育出来的优良品种鹅,是中国唯一的大型鹅种,也是世界最大型鹅种之一,是鹅界的“巨无霸”。该鹅种头上的肉瘤可随年龄而增大,形似狮头,故称<b>“狮头鹅”</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成年公鹅体重10~12公斤,母鹅9~10公斤。生长迅速,体质强健;成熟早,肌肉丰厚,肉质优良;具有饲料转化效率高、屠宰率高、适应性强的特点。原产于广东省饶平县的浮滨镇溪楼村,现在粤东各地已经广泛饲养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7年被收录进《广东省家畜家禽品种志》;1989年被收录入《中国家禽品种志》;2009年被中国列入《广东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14年,中国再次将其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日日香鹅肉饭店创立于2003年,是汕头澄海区一家有15年历史的卤鹅老字号,曾被《舌尖上的中国》报道过,还被CCTV以及北京、广东、香港、海峡卫视等多家电视台作为美食专题进行过报道,味道也的确不错,所以生意一直十分红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品尝完鹅肉宴后,我们就要直接去机场了。饭店外一位市容管理人员,戴着一顶伞型帽,在炎热的骄阳下十分忠实地履行着职责,很是令人敬佩。于是与他合影留念后上车直奔机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二〇二三年八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