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9早孝文化传播直播间分享

蓝色小敏

<p class="ql-block">感谢 农彩芳 老师为我们领读了《忠孝家国情》的第224篇【病房墙上的“静”字】的领读和分享,能侍候父母是幸运的,哪怕老人瘫在床上,孩子们回家也有个奔头,王老师总结说好好侍候父母,他是幸运的,父母晚年是幸福的!</p><p class="ql-block">我是亲眼见到农彩芳老师亲自带着自己的妈妈参与李明儒老师的幸福之旅的课程,以及陪伴婆婆妈到夏令营做义工和乐相处的场景的,农老师真诚细致,把孝道落实在日常生活琐事上,行在道上,给孩子们做了很好的示范。</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日记中王老师讲病房墙上的一个静字,他悟出了五层含义:让世界静止;让时间凝固;让父亲心跳正常,母亲血压正常;让自己必须心如止水,才能在行孝路上不倒下。从外境逐渐转到内心,我们可以看到王老师也正在教我们由外而内的智慧,终点止于个人内心修练的心法。</p> <p class="ql-block">非常感恩 廖素瑛老师用心对《弟子规》第91 讲的解读。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p><p class="ql-block">有缺坏,就补之。首指是物件的损坏就补之,但也不仅仅是物件的损坏就补之,还指德行上的修进。</p><p class="ql-block">这一点得益于2021年,我随孝道家园平台组织的“父母大人研学营”去到中华母亲讲堂桂林办事处向刘冰先生学习,刘冰先生当时就这一段经文专门讲了一节课,最后说凡是母亲讲堂主任随身必带四件套:软尺,针线,小剪刀,小手绢。</p><p class="ql-block">软尺:量物也量人,每日反省自身有进步吗?刘冰先生让我们人人必须背下这段话:</p><p class="ql-block">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qiān);</p><p class="ql-block">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p><p class="ql-block">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p><p class="ql-block">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p><p class="ql-block">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p><p class="ql-block">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p><p class="ql-block">天下聪明俊秀不少,</p><p class="ql-block">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搁一生。</p><p class="ql-block">经文源自《了凡四训》,也是中央电视台强烈推荐阅读书之一。有空大家可以找来好好读一读。</p><p class="ql-block">针线:有缺坏就补之。受先生教诲之后,我从此针线随身带,真的很好用,火车上,夏令营,随时随地,使用频率也很高,比如衣服,枕头套,箱包等一般都是容易拉链头掉边,拆下对边条,重新穿上拉链头,缝好末端就很方便。</p><p class="ql-block">剪刀:除了缝补剪线头外,时时提醒自己:做人要学会刀口向内,反求诸己。</p><p class="ql-block">小手绢:支持环保也是用心爱护自己,刘冰先生自从参观过纸巾生产工厂后,就开始不再使用纸巾了,都是随身带着小手绢。也建议我们少用或不用纸巾。另一层意思也是提醒自己,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受人之辱,不动于色。察人之过,不扬于众。觉人之过,不愤于言。与智者为伍,不跟小人计较。流俗众,仁者稀,欲为雄鹰,不与鸟争。知行合一,循序渐进,全力以赴,持之以恒。把修身落实到日常工作与生活当中。</p> <p class="ql-block">综上两个版块的学习,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家务是个宝】</p><p class="ql-block">家务是个宝,一定要用好。家长如果为了抓孩子成绩,不让孩子参与家务,那么这样做恰恰障碍了孩子的成长机会,让孩子做家务,不是因为大人懒惰,而是孩子需要在做家务的过程中磨练心性。</p><p class="ql-block">有一位妈妈,因为第二天是女儿生日,就建议女儿自己烤个蛋糕带给同学们。妈妈平日里学习过烘焙,在十岁的女儿身旁专业地指导,她只动口,女儿动手,独立地和面粉、打鸡蛋、成型、点缀、包装。在为同学准备礼物过程中,孩子学到了细心、耐心、合理安排时间、通过设计抒发心情,经历等待、修饰、坚持等等很多东西,特别快乐,这不是刷试卷能给到的。。</p><p class="ql-block">作善养心,因为人心本来就向善、乐善,本来就善。孩子在做家务时观察生活,在习劳中懂得感恩,经常习劳的孩子,对父母情感都会比较深一些。</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特别推荐一种家务,就是爸爸妈妈领着孩子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做家务,有亲情,有孝道,有沟通,特别有意义。遗憾的是很多孩子周末都在上补习班,没有时间安排。</p><p class="ql-block">一位教育家说:“体力劳动对于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惊人的丰富的思想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这儿童的道德、智力、审美、情感,如果没有这些情感,那么儿童认识世界,就是不可能的。”</p><p class="ql-block">体力劳动是一个惊人的丰富的思想世界。女孩用近三个小时为同学准备自己生日蛋糕,孙子给奶奶家收拾家务,通过这种世界,孩子变得有情感、有情义。情感的培养,一定是在劳动中。如果小学六年,把孩子全部封闭在作业里,有些残忍了,因为那是情感成长的最佳时期。我们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什么是起跑线?品行、身心、习惯,小时候错过知识,以后来得及补,错过身体和内心成长,一生都来不及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昨天早播黎芸芸老师的分享值得大家去听听回放,黎芸芸详细地讲述了给自己的奶奶按摩,包饺子,给红包等一系列的孝行,这些都是和孩子在同一现场同步完成的,听他人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学道的人不是来听个热闹,一定是听出道来,行在道才真实得到,孩子都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学习型父母永远都应该谨记时刻为孩子做好榜样。</p><p class="ql-block">昨天正本群提问:“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童蒙养正是奠定孩子一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成功的基础;如何让孩子成为一个品学兼优、人格完善、幸福快乐的道德之人?</p><p class="ql-block">教学有次第《弟子规》中孝悌、谨信、爱众、亲仁最后才是学文。</p><p class="ql-block">品优是学优的因和基础,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为德之本。</p><p class="ql-block">人格完善:有孝为基础,再谨信爱众亲仁,提升大胸怀格局有担当,同时谨慎守信慈悲,深信因果定律,福报定律,舍得定律,见贤思齐,见不贤内省。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定果修因,人格也就完善了。</p><p class="ql-block">品学兼优,人格完善,持续学习圣贤文化,努力做践行者,享受圣贤文化带来的智慧与喜悦,当然就能快乐幸福,法喜充满了。</p> <p class="ql-block">父懒则母苦,母苦则子惧;</p><p class="ql-block">子惧则家衰,家衰万事败。</p><p class="ql-block">父爱则母静,母静则子安;</p><p class="ql-block">子安则家和,家和万事兴。</p><p class="ql-block">今天早上《弟子规》《忠孝家国情》的学习,我的学习心得分享就到这里。再次感恩正本国学教育、上海孝善馆读书会、广西孝道家园创始人共同搭建的直播学习平台,感恩直播间的家人们的陪伴与聆听,同时也祝福大家,让我们一起做学习型父母,成长型父母,做智慧父母。</p>

孩子

家务

父母

刘冰

情感

孝道

老师

分享

弟子规

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