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安省北部马斯科卡4日游 -- 格雷文赫斯特

多伦多老马

<h5><div><h5>加拿大安大略省的马斯科卡是个古老而迷人的地区,它位于多伦多以北两个小时车程,多次被评为加拿大最佳游览地点之一, 并被亲切地称为“加拿大的乡间小木屋”. 多年来一直它是加拿大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之一。</h5></div><div><h5>马斯科卡拥有绵延起伏的森林和湖泊,宁静而美丽. 它西临乔治亚湾,南面为库奇钦湖,东接阿尔冈昆省立公园。马斯科卡区总面积为6,475平方千米(2,500平方英里),有大约1,600个湖泊, 包括了6个自治体,分别是湖湾镇、乔治亚湾、马斯科卡湖区、亨茨维尔、布雷斯布里奇以及格雷文赫斯特. </h5></div><div><h5>2023年7月末,我和老伴极其难得地与从我们来到加拿大起就结识了的老友夫妇一起来到马斯科卡湖区游玩。由于时间关系, 我们一行只访问了亨茨维尔、布雷斯布里奇以及格雷文赫斯特三个行政区域.</h5></div><div><br></div></h5> <b>格雷文赫斯特(Gravenhust)</b> <h5>格雷文赫斯特镇包括马斯科卡区的大片湖区,被安大略人称为“cottage country”,有人翻译成“小木屋县”。其实,cottage 也可以译成庐或茅舍,看你喜欢了。在加拿大,一般人将其理解为乡村度假别墅。事实上,整个马斯科卡湖湖区,确实是很多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的度假区。夏天在湖边避暑,秋天打道回府。该小镇毗邻两个湖泊:马斯科卡湖(Lake Muskoka)是该地区最大的湖泊,而海鸥湖(Gull Lake)是一个较小的被度假别墅包围着的湖。其实还有第三个湖泊, Kahshe 湖则位于该镇以南 10 公里(6.2 英里)处。</h5> <b>蒸汽轮船游马斯科卡湖</b> <h5>这就是蒸汽游轮售票及发现中心。售票处小小的,带有典型的加拿大19世纪的风格。与其它游览中心的服务部门一样,工作人员都是热情礼貌非常有耐心的。</h5> <h5>该中心除了出售游轮票之外,也是一个独特的蒸汽轮船历史的发现和展览中心。这里陈列了诸多独具特色的游艇藏品以及原住民文化展示等。更重要的是还有长达150年的蒸汽轮船历史的介绍。</h5> <h5>因为我们买完票后还有近一个小时才能上船。所以我们就在该中心周边饶有兴致地到处转转看看。</h5> <h5>干净整洁,加上外围的绿荫和遍地的花卉,还有保养的很好的建筑。在夏日晴朗的天气里,望着眼前的缤纷色彩,加上出来游玩心情轻松愉快,让人感觉到眼前的一切都那么赏心悦目。蹒跚老年,很少烦恼,眼望世界无限好!</h5> <h5>中心的外围,环绕着一条木制栈道,道旁绿树遮荫,沿着湖水蜿蜒而去。一些餐馆就开在路边临湖处。邮轮上的游客在游湖结束后(比方说我们),赶上或错过了饭点,都会随便在这几个餐厅找上一家,点餐之后,便坐在湖边的遮阳伞下,一边观赏湖景,一边聊天。无非是些“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老事。古往今来,海阔天高,千古往事,都付笑谈中了。主要还是老友聚在一起,清风中一杯清茶,阳光下欢声笑语,不知不觉中,又得浮生半日闲。</h5><p class="ql-block"><br></p> <h5>1866 年,第一艘在马斯科卡湖启航的蒸汽船是 Wenonah(威诺娜)号。从那时起,蒸汽船创造了一种有效的运输方式并连接了每个人,从而塑造了马斯科卡及其邻近城市的历史。近 100 年来,这些船只承载着邮件、贸易货物和旅客,成为加拿大这一角的支柱。数十艘船只在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维持着岛民的生活方式,提供从运输邮件到运送游客到繁荣的马斯科卡住宿业(包括最好的马斯科卡度假村之一)的服务。</h5> <h5>中心的广场,称为A.P.科伯恩广场。是以A.P.科伯恩来命名的。他是一个地区性的历史人物: 亚历山大·彼得·科伯恩(Alexander Peter Cockburn,1837年4月7日-1905年6月2日)是一位加拿大商人和政治人物。 1872 年至 1887 年间,他作为自由党议员代表维多利亚北参加安大略省和马斯科卡第一届议会,随后代表安大略北参加加拿大下议院。<br>1837 年,他出生于芬奇(Finch),是苏格兰移民的儿子。 1857 年,他与家人搬到柯克菲尔德。1865 年访问马斯科卡区后,他搬到格雷文赫斯特,在那里开设了一家杂货店,建立了驿站马车服务,并在马斯科卡湖上启动了汽船服务。 1867 年,他帮助成立了马斯科卡定居者协会并成为其第一任主席。在任期间,他游说改善该地区的铁路和水路连接。科伯恩还出版了描述该地区自然美景的小册子,旨在促进旅游业。他的汽船业务扩展到十艘,并在马斯科卡地区发展了蓬勃发展的度假业,并一直延续至今。1905 年他在多伦多去世。</h5> <h5>现在停靠在码头上的游轮,分别是左边的Segwun( 塞格文)号和右边的 Wenonah II (威诺娜)2号。</h5> <h5>Segwun 号 是目前北美最古老的还在运营中的蒸汽驱动船,建于 1887 年,当时名为 Nipissing,用于巡游加拿大安大略省马斯科卡的马斯科卡湖,这是一个拥有众多湖泊和河流的度假区。 20 世纪初,马斯科卡的道路交通状况很差。度假者通过蒸汽船队被运送到私人小屋。 Segwun 是世界上仅有的三艘仍具有皇家邮政船地位的船舶中最古老的一艘,也是唯一的一艘蒸汽船。</h5> <h5>我们乘坐的是Wenonah II (威诺娜2)号。是相对比较新也比较大的一艘游轮。尽管如此,当我们上得船来,所有的座位几乎都被占了。我们只能挤到酒巴厅里的座位上去。要知道那天是周二,一个工作日。可见游客之多。</h5> <h5>在马斯科卡湖上游览,最大的风景居然就是岸边的度假屋(cottage)!</h5> <h5>各式各样的休闲别墅,无论豪华或简朴,都是普通加拿大家庭的梦。</h5> <h5>想起了夕子博客里的一篇文章:《我的湖边度假屋之梦》</h5><div><h5>“在电脑前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我微笑着举起手边冒着缕缕热气的绿茶,耳边是轻轻柔柔的钢琴曲,看着落地大窗外面的蓝色湖水和红色黄色的小艇,翠绿的树林,还有从树荫间洒下的星星点点的阳光。此时此刻,我正身处于距离多伦多四个半小时的Tobermory小镇的一间湖边度假屋。”</h5></div> <h5>而在度假屋逍遥的日子里, “天总是很蓝,一望无际;水总是很清澈,犹如水晶般的晶莹剔透;。。。坐在被太阳晒得暖暖的石凳上," 任湖面上吹过来的阵阵凉风拂面,耳边是一声声悦耳的鸟鸣声。"看着对面缓缓降落的夕阳“ 和那变化万千的红霞," 眼前是有着白色船舷的各种游船,和明媚碧蓝的湖水;。。。”</h5><p class="ql-block"><br></p> <h5>“光阴短暂,夏天如此之美好,你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眼前的美景和身边的人。苦累的生活会渐渐被我们抛在后面,迎接我们的,除了两鬓渐渐泛白的岁月,还有双手打拼的幸福生活,很幸福。”</h5><div><h5>这一句”双手打拼的幸福生活,很幸福“,引起了多少移民发自内心的共鸣。</h5></div> <h5>想起我们这些”老华侨“,八十年代后期在自己已经不年轻的时候,提着两个老式的行李箱,那里装着我们的全部家当,只身一人孤独地踏上这片土地,前途未卜,惕惕不安。在大学里一切从头再来,一边读硕攻博谋求未来,一边食堂打工以维持当前最低的生活需求。后来另一半也放弃了国内白领的工作,来到这里陪读。与那些加拿大的年轻人一起,从餐馆打工做起。每天骑着捡来的脚踏车,夏天的烈日将她晒成了黑炭模样,冬天的冰雪割裂了她外露的皮肤,风里雨里,辛劳地挣着一小时4块5的打工钱,哪怕冰雪封路,也舍不得坐一次公交通勤!</h5><p class="ql-block"><br></p> <h5>而我们这些人的孩子们在那个艰苦时期都是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虽然衣食无虑,但生活的拮据使得她/他们从来就没有机会得到心仪的玩具。她们聚在一起有时也会聊起家境较好的同学们的生活,那时侯她们脸上那种既向往又不敢奢想的样子,以及因为知道家庭的困窘而隐忍克制的表情,让我们每每看在眼里,都忍不住地心如刀割般的疼痛,也一次又一次咬牙切齿地发誓一定要改变现状!直到今天我都忘不了一件小事,有一次周末早上我们一起步行很远去买菜,回来的路上,感到乏了,我们问女儿是要坐车回家还是要吃一个热狗。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当时难得吃一次的热狗!…之后我们一直走到下午才返回家中。</h5><p class="ql-block"><br></p> <h5>逐渐地我们都陆续地找到了工作,生活也一步一步不断得到了改善。如同夕子说的那样, 苦累的生活渐渐地被我们抛在了后面,与我们一起存在的,除了两鬓上苍白的岁月,还有用双手打拼得来不易的幸福。很幸福,更准确地说是我们都很珍惜今天的幸福!</h5><p class="ql-block"><br></p> <h5>那篇文章最后总结到“在加拿大,最TYPICAL的家庭生活是,冬天滑雪、围着烧得红红暖暖的壁炉玩游戏或侃大山;夏天几家人去度假屋过过甜蜜的集体生活,大家在一起烧烤、喝酒、看电视、泡HOT TUB、钓鱼、游水、出海、玩水上摩托艇和帆船。我们这样不远万里来到这么一个平和宁静的国度,怎能不尽情地去享受加拿大的生活。。。。度假屋,是我们心中一个甜蜜的理想。”</h5><h5>这个度假屋之梦,就如同上图中的景色那样,朦胧却灿烂,神秘又珣丽,让人无限神往和憧憬!</h5><p class="ql-block"><br></p> <h5>我们几人在这古老的蒸汽驱动的游轮上,常常久久地伫立于船舷边,耳畔除了哗哗的水声,还有时不时响起的嘹亮的呜呜的汽笛声。两岸的景色不断在眼前变幻,赤橙黄绿青蓝紫;扑面的湖风微香沁人,松柏柳枫兰瑰芍。恍惚之间,真有一种“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那样的如梦如幻的感觉。</h5> <h5>老友难得再聚在一起度假,抚今忆昔,闲谈之间,不免又聊起当年两只皮箱闯天下的往昔旧事。那时的我们,虽然已过而立之年,尚满头青丝,揣揣不安于外,踌躇满志于内。34年风风雨雨后的今天,如今我们抚掌相对,却已白发苍苍,老眼昏花,再不复当年“小乔初嫁了”的雄姿英发(如果有过的话)。忍不住的唏嘘,颇有那“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感叹。逝者如斯,岁月不饶人啊。还是用一句辛弃疾的千古名句互为勉励吧: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h5><p class="ql-block"><br></p> <h5>这家人家的泊船库可真够大的,能一次停四艘船!<br></h5> <h5>湖中岛上的观景台,挺像国内的亭子。这里好像是一个岛上公园,听说政府曾想将它交给地产商开发。而地产商当然是想盖房子啦,而且是盖Condo (共管公寓)。结果遭到当地居民的反对,经投票表决后该提议便作罢了。<br></h5> <h5>当船从马斯科卡湾进入到马斯科卡湖后,突然间水阔天高,风轻云淡,一望无涯的大湖出现在眼前。但见那微风万顷靴文细,淡云半空玉雪丽。极目远眺,水天一色,虽无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景色,却也不乏湖鸥鱼鹰之类的水禽在蓝天白云下展翅的画面。视野开阔,心旷神怡,真个是 "玉界琼田三万顷, 着我扁舟一叶".</h5> <h5>夕子在文章中提到游艇,那是水边度假屋人家的另一个必备之物。看这一家人驾着游艇在水上劈波斩浪,欢声笑语,惊起了一片鸥群。</h5> <h5>水上摩托艇(Sea-Doo), 一直是我的所爱,那种风驰电掣的感觉,岂是一个“爽”字了得!记得多少年前在taboo resort初试摩托艇,我把速度一直飙到70公里/小时,小艇在水面上跳跃,“砰砰砰”地与浪涛撞击着,如同撞击钢板的感觉,激起的浪花迎面扑来,周遭的景物闪电般地向后掠去,那种速度与激情,真是让人欢畅淋漓。</h5><p class="ql-block"><br></p> <h5>这是另一类的弄潮儿了。“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虽然这弄潮不是那弄潮,但同样的少年儿郎,正是英俊潇洒时,同样的飒爽英姿,豪情万丈!</h5> <h5>每当游艇与我们相遇时,我们的游船都会鸣笛问候,游艇上的人也都会热情地向我们招收致意。其乐也融融。</h5> <h5>湖中还有一个鸟岛,江鸥和鱼鹰密密麻麻地聚在岛上。时不时地看到三两只水禽扑打着翅膀,滑行着起飞,在平静的湖面上留下一条长长的波纹,如玉带一般。想来湖中盛产鱼类,听说每年的冬天,湖面结冰了,都会有来自本省,外省,和美国的钓鱼爱好者来到这里,在湖上破冰钓鱼。届时,湖边一带的旅馆酒店都是一席难求。</h5> <h5>游湖归来,很有一点鲁迅那种“心事浩茫连广宇”的触动。一路湖上风光固然旖旎多姿,但老朋友难得聚在一起时知根知底无话不谈的感觉却更加暖人心扉。像这明媚的景色愉悦着我的眼睛一样,那种感觉愉悦着我的内心…正像一首歌中唱的那样:“从眼睛里到心怀”。</h5> <div><b>白求恩故居一瞥</b></div> <h5>既然到了格雷文赫斯特,自然要去看一看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为中国抗日战争做出杰出贡献并为中国人民的反法西斯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的白求恩大夫。白求恩纪念馆离蒸汽游轮中心不远,驱车4,5分钟就到了。</h5> <h5>这就是白求恩大夫出生的地方, 297 John Street, Gravenhust。1973年加拿大联邦政府出资购买了白求恩先生的故居,按白求恩出生时房子的原貌进行了修缮,建成了白求恩故居博物馆,并被列为加拿大国家级历史名胜。在白求恩故居院落北侧的一栋白色小楼开辟了“白求恩纪念馆”。</h5> <h5>白求恩的祖先是苏格兰人。白求恩的高祖父约翰·白求恩牧师是基督教长老会牧师(1751–1815),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建立了该市第一间基督教长老教会,也是加拿大基督教长老会创始人之一。祖父老诺尔曼·白求恩(英语:Norman Bethune Sr.)是多伦多大学三一医学院的创始人之一,是闻名加拿大救死扶伤的名医。白求恩父亲马尔科姆·白求恩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基督教长老会的牧师。</h5> <h5>白求恩1916年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916年加入加拿大皇家海军成为一名中尉军医,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往返于欧洲、加拿大之间。一战后,白求恩在底特律行医。1923年到苏格兰爱丁堡参加英国外科医学会会员考试时结识了当地的一个富裕家庭出身时年22岁的弗兰西丝·坎贝尔·彭尼,二人相恋,于1924年结婚,婚后定居底特律。</h5> <h5>1926年白求恩患肺结核,认为不能把病传染给年仅25岁的妻子,独自前往纽约州的特鲁多疗养院治疗,妻子回到了爱丁堡,一年后法院判决离婚。由于白求恩自己就是胸外科医生,在自身上做了当时试验性的“人工气胸疗法”,并由此发明了一系列的胸外科手术器械,如“白求恩肋骨剪”。在他康复之后给弗兰西丝去信,二人于1928年在蒙特利尔复婚。白求恩在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皇家维多利亚医院任胸外科医生</h5> <h5>白求恩是全民免费医保的早期拥护者,他于1935年访问并出席了在苏联莫斯科召开的国际生理学大会,亲眼目睹了那里的全民免费医疗体系的优点,回国后大力推动全民医疗体系。<br>白求恩于1935年10月加入了加拿大共产党。 1936年10月29日至1937年5月白求恩率领一支加拿大医疗队到西班牙作为支持国际反法西斯志愿者投身西班牙内战。在此期间他创办了一个移动的伤员急救系统,成了日后被广泛采用的移动军事外科医院的雏形。为了输血以抢救失血过多的伤员,白求恩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运输血液的方法。</h5> <h5>1937年7月30日,白求恩遇到了中华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领导人之一的陶行知。陶行知向白求恩介绍了七七事变后中国的抗日战争形势,白求恩向陶行知表示:“如果需要,我愿意到中国去!” 白求恩就此事向加拿大共产党作了汇报,称“西班牙和中国都是同一场战争中的一部分”“中国比西班牙更加迫切需要医生”。1937年12月,受美共与加共的派遣,白求恩赴纽约接受国际援华委员会资助组建了加美医疗队准备赴华从事战地医疗工作。该医疗队的另外两人是:北温尼伯的圣约瑟夫医院外科手术医疗部的精通中文的加拿大籍女护士简·伊文(Jean Ewen,或译作琼·尤恩,中文名于青莲),还有临行前参加的美国外科医生帕森斯。</h5><h5><br></h5> <h5>1938年1月8日,加美医疗队携带一批药品和手术器材,从温哥华乘船赴中国。1938年1月20日抵达香港,收到了美国共产党中国局通知的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安排加美医疗队乘飞机至武汉。在武汉等待北上期间,白求恩与伊文到汉阳基督教长老会医院(今武汉市第五医院)帮助工作;医生帕森斯决定留在武汉国统区。白求恩则在武汉的军委会政治部副主任周恩来的安排下,1938年2月22日,与伊文及基督教传教士查德·布朗医生一行运送医疗物资的数十辆大车离开武汉,经战乱中的河南、陕西潼关渡黄河到山西风陵渡、运城、至临汾附近的八路军总部。这时遇到日军沿同蒲铁路南下进攻,白求恩一行又经潼关转道于3月20日抵达西安,在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负责人林伯渠的安排下,最终于1938年3月31日抵达延安。以后的事情大家就都很清楚了。</h5> <h5>夏日灿烂的阳光中,白求恩故居花园里绿草如茵,鲜花盛开。蓝天白云之下,不仅是这个小院,连整片街区都静悄悄的。空气中似乎弥漫着 丁香、玫瑰、或是紫罗兰淡淡的香味,让人心境安宁平和。可能与133年前白求恩出生后的第一个夏天一样,在一个当时是富裕的家庭里,岁月静好。可是就在这样舒适良好的环境里,居然出现了这样一个人,用他的仁爱之心和献身精神,做出了流传于整个世界的伟大之举!成了远在万里之外活在今天的中国教课书里的英雄。</h5><h5>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红尘百年弹指间,如今这里曾经的主人已经成了一个传说,而当年他曾经第一次在母亲的怀抱里乘坐过的马车,依然静静地趴在墙角的窗户下,默默地等待着当年的小主人,等了100多年,而且可能还会继续等下去,等待很久很久。。。</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