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天之树,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起源。为寻根问祖,大姑,姐和我一起去了我们姐妹俩从未去过的后万村。

万紫千红

<p class="ql-block">三江口后万村,建村800余载,共生、共存、共前行的生活理念养育了千百年的万氏家族。讲人伦、重教化,成就了诸多万氏名人。这个村,历史上涌现出进士15人,举人30余人,169个秀才。新中国首位女性省委书记万绍芬就出生在这个村。</p><p class="ql-block">后万村现存明、清,民国时期古建60余幢,多达21万平方米。村中的古井、鲤鱼塘、必大之门、双节牌坊、迪公铜像、石堤十八坡、金榜旗杆石、迪公古墓等名胜古迹,村中建筑多以青、灰、木色为主色调。建筑内部,华丽堂皇,成就了古村的古色古香。古色古香的村容村貌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成为三江口村民展示的窗口,也是发掘古村涵义展现三江口新风貌的典型范例。</p> <p class="ql-block">后万村图示</p> <p class="ql-block">走进前后万村,一分为二的村落,虽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但还是以后万村居多。后万村大部分的古建筑都有数百年的历史,多数都是明清时的古民宅。村外田园阡陌、水塘遍布,村内古建筑以青、灰、木色为主色调,田园、水、建筑完全融为一体,彼此映衬,彰显了古村古朴的自然美。特别是在村子中间,有一个长方形的鲤鱼塘,将古村分隔成南北两片区,此等布局被称作为“双鲤望龙(垅)”。</p> <p class="ql-block">鲤鱼塘,鸟瞰其形象鲤鱼</p> <p class="ql-block">后万村前的鲤鱼塘,是这个村人才辈出的象征。早年有传说,每年春汛前后,塘中便有鲤鱼跃出水面,引来人们驻足观看。令人惊奇的是,只要当年有鲤鱼跃出水面,村子里便有书生中举或中进士。这口塘始建于1509年,长106米,宽8米。塘沿四周均以红石圈砌,围砌红石栏杆,四坡级,形似金丝鲤鱼。前万村、后万村相隔水塘而居。久而久之,塘成了村人的念想,成了村人的寄托,成了村人的梦圆之地。</p> <p class="ql-block">后万村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在后万村文化活动中心查看族谱资料</p> <p class="ql-block">村中共有六条巷道,其中最中间的一条名为“大巷”,是村中最为重要的一条主道,每当村子里有红白事举行仪式时,都要从最中间的“大巷”走。走进绵长的巷道中,一股凝重的历史悲凉感扑面而来,昔日的繁华早已烟消云散。许多民房大多已大门紧闭,住在这里的也多是风烛残年的老人。</p> <p class="ql-block">双节排牌坊</p> <p class="ql-block">双节牌坊</p><p class="ql-block">根据《万氏十三修族谱》记载:旌表者,一为万启培之妻刘氏,一为万启奎之妻王氏。启培、启奎英年早逝,刘氏、王氏恪守贞节,终身未嫁,幼弟启型由妯娌二人抚养成人,刻苦攻读,于光绪丁酉年(1897年)考取举人,任江苏宝应县知县。光绪壬寅年(1902年)万启奎之子万兆翠考取附贡,赴湖南任候补知县,叔侄二人感恩刘氏、王氏终身操劳抚养之恩,为旌表年轻守节的贞烈情操,遂于1906年报请清庭获批建此牌坊,并列为县节孝总坊。</p><p class="ql-block"> 双节牌坊为淡绿石质,五披垛,三门四柱。高八米、宽六米,内连坊宅,面积约四十余平方米,梁柱枋壁,均雕琢嵌楔饰花纹图案,人物官庭故事,刻楹联,工艺精致,均透浮雕,人物活动栩栩如生,上坊嵌“圣旨”二字,下嵌横匾“心绩双清”,下横额刻“万启培之配启奎之配”,中柱镌(juān)双联“贞心合受芝纶笼,劲节同绰楔xiē荣”,侧柱镌双联“志矢靡他彤史联书双节传,名垂不朽清操应荷九重旌”联工字秀。</p><p class="ql-block"> 文革期间,造反派以双节牌坊是“封资修”的名义,要将其砸烂,后万村民为保护这一历史古迹,连夜将牌坊的花雕用塘泥封盖,才使珍贵文物得以保存。</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老祖 ,万迪公雕像</p> <p class="ql-block">碑文见下</p> <p class="ql-block"> 兴建迪公纪念碑记</p><p class="ql-block"> 岁在辛巳,时逢新春。余自京师返赣,与故里父老乡亲共度世纪新元,并同襄建设文明新村,兴建迪公经纪念碑之盛举。</p><p class="ql-block"> 南昌三江,千年古镇,绿水青山,人杰地灵。自板湖始迁祖万迪公之七世孙仲举公、九世孙志道公先后迁入三江镇之前、后万村,子孙繁衍,文风蔚盛,人才辈出。经世代经营,村容整肃,街巷洁净,古宅民舍,文物胜迹,蔚为省邑望族名胜。然岁月沧桑,已非昔观。</p><p class="ql-block"> 今值盛世,乃重整闾里,疏浚池塘,植树种草,塑立碑像。四周松竹掩映,清水如镜。迪公塑像庄严肃穆,令人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迪公乃宋室重臣。科甲人仕,官至兵部尚书。文武双全,才智过人。时值国事艰危,山河动摇,烽烟四起,民不聊生。迪公忧国忧民,驰战奋不顾身;为国为民,居官廉明清正。戎马一生,鞠躬尽瘁。祖德源远,后继流长。忠贞之士,代有人出。八世孙子应,与文天祥同科进士,应文天祥公之召入为义兵团练使,协力抗元,力保乡梓安宁。二十七世孙启心曾任河南监察御史,清正耿直,不顾自身安危,上书力护林则徐抗英焚烟,致受累贬官而无悔。七百余年来,万氏子孙及地方官府曾先后修建万氏题名亭,重修迪公墓碑华表。继近年兴建三江中学挹秀楼及三江小学冠深楼后,又在前、后万村兴建迪公纪念碑,以弘扬我中华民族之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传承前贤之高尚品格,促进精神文明建设。</p><p class="ql-block"> 值此众方乡亲协力同心,政府支持,诸事俱成,合村欢欣,嘱余为记;不辞菲浅,欣然命笔,意在缅怀先人,激励今人,尤为启迪后人焉。</p><p class="ql-block"> 万绍芬</p><p class="ql-block"> 公元二00一年八月八日</p> <p class="ql-block">曹门巷即必大之门</p> <p class="ql-block">“必大之门”座落在后万村正中,青石楣柱,呈八字状敞开,是村中的主屋。横楣所镌“必大之门”四字尤其显眼。八级台坡更显出家门威严和宗族威权。内室均为穿斗式木结构,周隔护墙,设正堂。堂正中悬“思诚堂”匾额,墨漆底、金字,更凸现出主人的治家之道。道教认为: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为重要?生命和名利相比,哪一样更为珍贵? 对名利过分的追求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聚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长久的平安。俗话说,富贵之门必出于兵,忠臣必出于孝子之门。以“必大之门”告诫后人,这也是万氏家族族权的象征。“必大之门”内的思诚堂更是明代后万村三大房之向往所在,体现了家族的和睦和家族的价值观,实在令人称道,宗法治村、家风严苛,正是万氏家族历久不衰的秘诀所在。</p> <p class="ql-block">鹿鸣巷</p> <p class="ql-block">清朝的邑庠生(yì xiáng shēng)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p><p class="ql-block">邑是文人对县的称呼,古代学校称庠,故学生称庠生,邑庠生也就是秀才的学名。而秀才相当于现在的大学生。</p><p class="ql-block">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 ,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p><p class="ql-block">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b>”。其中,第一名叫“状元”。秀才是俗名,正式的称呼应该是生员,也就是府州县学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一口古井照得见肝肠、照得见岁月,这口古井养育了多少代、多少人,谁也说不清。后万村的儿女,心地似这井水,纯净、剔透、无邪,偌大村子中代辈无犯罪记录就是最好的说明。古井位于村首十八坡旁,圆形井圈,花岗石质,圈高80厘米、直径1.2米,圈下铺砌方形井台,并设有流水凹槽,圈侧刻有“道光戊子”(1828)四字,岁月已经风化洗刷了井台,可井水依旧、纯洁依旧、人依旧。</p> <p class="ql-block">勿忘国耻,强我中华!</p> <p class="ql-block">炮弹坑</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后万村遭受过侵华日军三次大轰炸,此炮弹坑记述的是1940年4月28日 的那次。弹坑所在位置,原来是一民居,被炸成废墟后其它地方变成了菜地,房屋女主唯留弹坑不种植,并用篱笆围起来,以纪念在此地失去的幼小儿子。</p> <p class="ql-block">气势恢宏的后万家祠堂</p> <p class="ql-block">祠堂里介绍了后万家的家族史</p><p class="ql-block">先祖雕像</p> <p class="ql-block">雕像人物介绍</p> <p class="ql-block">台上:</p><p class="ql-block">万迪(右二):字一泓,号明远庵,生于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四月。治书经,登神宗元丰五年(1082)进士。靖康二年(1127)承命携家护隆佑太后渡江南奔,身历艰险。至南昌隆兴路,乃后唐八氏祖公所居故地,将家属悉托宗侄万高家权住,为万氏板湖发祥始祖。</p><p class="ql-block">万铃(左二):字仲举,迪公七世孙,公元1241年生。公博通经史,精研理学,著称于世。举明经不就,集朋讲学于三江牛宿洲,门墙桃李,造就人才甚多。因见三江山清水秀,民风淳美,于是携家迁三江牛宿洲定居,为三江万氏始祖。</p><p class="ql-block">万志道(右一):字后悦,迪公第九代孙,登宋景定士成进士。授大理寺评事,升常州府判。与第十代孙克高(又叫克明)公,于元代大德年(1297)由板湖迁居于现今的前万村,为前万始祖。</p><p class="ql-block">万日齐(左一):字省斋,为仲举公第十代孙。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当河水冲决牛宿洲,村基。率三子迁居鲤鱼垅(即现后万村址),重建家园,为后万始迁祖。</p><p class="ql-block">台前:万子应(右):(子吉),字淑君,迪公四世孙,居板湖,民族英雄。与吉州文天祥同室研读,同登宝庆科进士。曾应文天祥之召入为义兵团练使,协力抗元。后文天祥兵败,子应悲戚,隐居黄马沥溪。元世始祖闻公贤达,屡次请他出仕,子应不就,闭门授徒,保其忠节。</p><p class="ql-block">万启心(左);字毅然,号葵田,迪公二十七世孙。清嘉庆辛酉(1801)年生,三江后万村人。治五经,邑庠生。道光辛已恩科举人。壬午年(1822)恩科联捷进士。钦点主事,签分刑部。后署兵科给事中,以疏援林则徐禁烟事,简任山西朔平知府,福建粮储道等职。</p> <p class="ql-block">堂姐万绍芬虽比我父亲年长两岁,却与我同属绍字辈</p> <p class="ql-block">万绍芬</p><p class="ql-block">共和国第一位女省委书记</p><p class="ql-block">共和国第一位女省委书记万绍芬(1930年8月~),女,南昌县三江镇后万村人,大学经济系毕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位女省委书记。</p><p class="ql-block">万绍芬于1948年参加中共地下党活动,1949年参加革命工作,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6月,当选为中共江西省第六任省委书记、兼省军区第一书记、第一政委。后调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正部长级),中</p><p class="ql-block">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正部长级)。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中共第十四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第六、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常委。</p><p class="ql-block">1985年6月,在省第八次党代表会上,万绍芬以高票当选为江西省委书记。她上任主持所做出的第一个决定,就是加强省委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以权谋公,用权为民;勤奋工作,讲究效率;不搞特权,不谋私利;任人唯贤,知人善</p><p class="ql-block">任;学习法律、科学,严格依法办事;深入实际,听取群众呼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中央领导下团结一班人,共同努力。她身体力行,真抓实干,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加强老区建设,使用人才,端正党风等大事要事,深得民心。全省财政收入每年递增20%以上,工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p><p class="ql-block">老区各县、乡、村从实际出发,共选建了两千多个启动性项目,老区经济有了</p><p class="ql-block">很大的发展。修建了两千多里公路,堪称京九线命脉的九江大桥得以复建。九江外贸港口、南昌大桥、向吉铁路、滕王阁等工程开始兴建,续建了一批重要工程。大力发展了商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党政廉风建设有了新面貌。</p><p class="ql-block">1988年底,万绍芬出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正部长级),主管港澳台、海外联络工作以及经济领域联络等工作,是香港特别行政区预委会委员。她潜心学习,开拓视野,了解情况,掌握政策,善架友谊之桥,广交各方朋友,为文化交流,经济合作,改革开放,中华振兴,祖国统一尽心尽力。在中央统战部及全国人大工作期间,她接待和陪同领导接待了六百多个团组,出访了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亲切看望当地侨领和侨胞,带去祖国的信息和问候,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她以诚挚谦和的态度,得体的礼仪举止,不失原则的灵活性,以及丰富的知识,传播友谊,增进了解,受到了好评,赢得了尊重,称赞她是谦和的女性,人民的使者,高级官员的干才。</p><p class="ql-block">她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四届共二十年,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两届共十年,深入人民群众、调查研究,多次参加人民代表视</p><p class="ql-block">察,认真写出调查报告,如实反映民情民意,积极提出建议。她以高度的责任感,先后参加了全国人大三百多部法律法规的讨论、修订、制定,为国家民主法制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p><p class="ql-block">她曾兼任中华慈善总会、中华文化促进会、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等社会工作,只讲服务,不取报酬。她热心于公益慈善事业,1998年,抗击洪水灾害,率中华慈善总会慰问团赴江西,日夜兼程,行程一千四百多公里,到九个县的许多灾区堤坝上,送去中华慈善总会筹募的七千六百六十万元钱物。2005年,九江地区发生地震,她赶赴灾区,看望灾民,捐款赈灾。2008年初,南方冰雪灾害,她下乡慰问并捐款;四川汶川大地震,她以发信息、写文章、捐款等多种形式表示慰问,积极宣传中央的指示决策,宣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抗灾精神。她先后与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司法部门等有关同志到多个省、市少年犯管教所调研,做帮教工作作“告别迷茫的昨天,把握关键的今天,迎接美好的明天”主题宣讲,向少年犯管教所赠送书籍、衣物、食品,帮助建立帮困基金,反应热烈,效果很好。</p><p class="ql-block">她一贯重视文化教育事业,调京工作后,仍然关心江西教育。联络有关爱心人士,先后为老区及其它县、乡兴建中小学教学楼、科教馆、图书馆、纪念馆、福利院、敬老院和乡村小公园等三十多所,加上在县、乡中小学设立奖学基金,在江西计有2亿多元人民币。为井冈山、兴国等老区引资助建教学楼,为井冈山建立奖励基金和助学基金,设立“山花工程”—-资助革命老区贫困儿童。为三江中小学引资兴建了“挹秀楼”、“修元楼”、“冠深楼”等教学楼,建立“蔡冠深奖学基金”、“万修元奖</p><p class="ql-block">学基金”、“爱心助学基金”。经她倡议并带头捐款,群策群力兴建了“万芳园”、“学府苑”等乡村公园。引资帮助修建道路,方便群众;帮助建立镇医院;植树造林,保护水源,美化环境,造福于民,深得家乡人民的爱戴。万绍芬协同有关组织筹募善款,靠的是清廉名声,良好的海内外人际关系,靠有保障善款绝对用到实处的办法,凡捐款、受款均有严格的手续,自己从不过手一分钱,严格监督,负责到底。这些年,她坚持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一定数额捐赠慈善事业,而她自己生活却相当节俭。</p><p class="ql-block">2014年,井冈山市人民政府为其颁发“万绍芬老书记—深厚井冈情助学十八载”匾牌,南昌县委、县人民政府颁发“万绍芬老部长大爱助学二十载”匾牌。</p><p class="ql-block">万绍芬做人的道德准则是“信念、勤奋、正直”。</p><p class="ql-block">万绍芬博学多识,酷爱学习,她对知识的热爱与渴求是多方面的。她学习法律,取得了律师资格。勤于笔耕,亦政亦文,发表了百万多字作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09年,中国作家协会颁予她从事文学创作60周年荣誉奖。2011年6月,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秋水长天》—新中国第一位女省委书记回忆散文集,被全国作协评为优秀作品。主编及参编著作多部。2014年10月,主编了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毛泽东诗词手书真迹》(中英文对照)。</p><p class="ql-block">万绍芬是一位在海内外有影响的女领导干部,曾获得国内国际的多个奖项。被收入英国剑桥名人传记中心出版的《世</p><p class="ql-block">界妇女名人传》、《亚洲名人传》,香港出版的《世界当代名人录》,以及我国有关部门出版的《中华巾帼第一人》、《今日女部长》、《当代中国政坛女杰》、建国60周年《中华巾帼英雄》邮册等名典。2000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共和国第一位女省委书记》一书。这些年来,万绍芬同志的感人事迹先后被全国多个报刊、书籍报道。</p><p class="ql-block">(以上选自全国出版的有关书籍报刊)</p> <p class="ql-block">祠堂内族人捐献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看了后才知道为什么我爷爷性格那么隐忍</p> <p class="ql-block">后万家族家训严格,重商崇教</p> <p class="ql-block">状元桥</p> <p class="ql-block">近几年,万姓子孙陆续离弃老屋,或外出做工,或另觅新址筑巢,几百年的繁华喧闹,转瞬间就被满墙青藤淹没。其实万家古村不比同为南昌的安义古村差,在某些方面还优于他们。但这样一处历史厚重的古村,因以前没有什么像样的宣传,再加上这里的交通不是很方便,导致很多游客并不知道这里,所以几乎没有外地人涉足这里,但是现在来自南昌及附近地区的游客老此地都周末的就很多了。</p> <p class="ql-block">参考:</p> <p class="ql-block">南昌板湖万氏:(铭构堂)</p><p class="ql-block">字辈:</p><p class="ql-block">迪守仕邦甫 必仲子思克</p><p class="ql-block">以尔成载大 曰育应文养</p><p class="ql-block">司翥寅宾介 光启兆贤良</p><p class="ql-block">德绍基荣贵 功高祚远长</p><p class="ql-block">学锦式弘宇 英俊令展扬</p><p class="ql-block">林台钦玉立 惠泽著遐方</p><p class="ql-block">嗣宗兴敬孝 仁里继书香</p> <p class="ql-block">万氏起源</p> <p class="ql-block">万姓[wàn xìng]起源</p><p class="ql-block">中国姓氏</p><p class="ql-block">万姓,中国百家姓之一,得姓始祖为芮伯万。周成王封同姓族人姬良夫于芮城(今山西省芮城和陕西大荔一带),兴建芮国。芮国是一个诸侯国,其国君人称芮伯,芮伯传至春秋时,出芮伯万,因其宠姬众多,风流成性,致使母亲芮姜极度不满,将其驱至魏城(今山西芮城)。其子孙有以万为氏者,称万姓,并奉芮伯万为万姓得姓始祖。</p><p class="ql-block">芮国在周襄王姬郑十二年(公元前640年),为秦穆公嬴任好所吞灭,其王族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字为姓氏者,称万氏,世代相传,史称万氏正宗。</p><p class="ql-block">万,读音作wàn。</p><p class="ql-block">中文名</p><p class="ql-block">万姓</p><p class="ql-block">外文名</p><p class="ql-block">wan</p><p class="ql-block">读音</p><p class="ql-block">wàn</p><p class="ql-block">始祖</p><p class="ql-block">芮伯万</p><p class="ql-block">源于</p><p class="ql-block">姬姓</p> <p class="ql-block">周成王和周武王的关系</p><p class="ql-block">父子关系</p><p class="ql-block">周成王和周武王是父子关系。 周成王姬诵,姬姓,名诵,周武王姬发之子,母邑姜,西周王朝第二位君主,在位21年。周成王继位时年幼,由周公旦辅政,平定三监之乱。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还命周公东征、编写礼乐,加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三监之乱,又称管蔡之乱或武庚之乱,是西周初期商王畿 (jī)地区的三位统治者叛乱的事件。武王灭商后,建立周朝,周朝幅员辽阔,为方便管理采取分封制度,将领土分封给灭商有功的臣子和周朝亲属,甚至分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利用他统治殷民。同时武王为防武庚,也派遣其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在殷都附近建立邶、鄘、卫三国以监视武庚,史称"三监"。三监地域,一般认为商都以北地区为邶;商都以南地区为鄘;商都以东地区为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