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难忘的地方——沙岭子造船农场</p><p class="ql-block">2023年8月是大连红旗造船厂(文革时期)子女上山下乡五十年的纪念日,不由自主想起了难忘的岁月,难忘的地方庄河县沙岭子造船农场。</p><p class="ql-block">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上山下乡的浪潮涌起。到了七十年代,我们九年制(初中)毕业了,那时我们还是十七八岁的青年,面临着上山下乡。到农村去、到广阔天地去,我们就成了有作为的“知识青年”。</p><p class="ql-block">在特殊的年代、特殊情况下,我们没有以学校为单位下乡到对口的农村去。一九七三年,当时旅大市革委会、知青办为了解决在城里未下乡的青年,以厂矿办农场的形式组建青年队(点)搞试点。大连红旗造船厂(文革时期)就是其中的一个单位,于是各车间开始行动,动员本职工的子女下乡,分四批来到庄河县沙岭子造船农场。</p><p class="ql-block">我们九十九人是历届未下乡留在城里,都是来自市内各区的和各个中学的毕业生。那天清晨,我们来到大连红旗造船厂办公大楼的门前集合,革委会主任崔树仁(军代表),他身材高大魁梧,声如洪钟给我们讲话,为我们送行。在热烈的欢呼中,我们乘坐的大客车缓慢的行驶,车上的人和送行的人都恋恋不舍的流下了惜别的眼泪。从此我们就是造船农场青年队的成员,就要同甘共苦的一起生活。</p><p class="ql-block">远离家乡的大客车奔驰在公路上,一路顺风近五个小时到了农场。大客车上,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相互不认识,都在沉默无语中,心中有点酸楚,一路风景也无心观望。</p><p class="ql-block">离开生养的地方,来到陌生的农场,受到了农场场长和青年队的队长、指导员们的热烈欢迎。农场场长王毅,是一个负过伤的转业军人,个子不高,精神十足;我们第一任青年队队长汪家丰,大高个,很壮实;指导员丰家海,戴副眼镜,文质彬彬;副指导员宋岩是高个子,也就是二十出头的女青年。第二任青年队队长林茂成、指导员邹乃善、副指导员王桂荣,他们都是造船厂派出的干部,是轮换驻队的负责青年队管理工作。</p><p class="ql-block">青年队里的知青能文能武、能歌善舞、能写会画,吹拉弹唱的人尽显才华。队友们朝气蓬勃、热情奔放,在劳动之外,吹笛、唱歌、拉二胡、练双杠、摔跤、理发,青年队里的业余生活很丰富。九十九人共同生活,沉浸在热闹和欢快之中,感情逐渐加深,相处的犹如兄弟姐妹。</p><p class="ql-block">青年队为了提高和改善生活质量,在农场里饲养几头猪,建菜园子种各种时令蔬菜,组织一些人到英那河的出海口抓河蟹。记得有一次赶上端午节,没有吃粽子,而是用芦苇叶做了一大锅粘糯米饭,尽然也吃出粽子的味道。在这个“大家庭”里有3个回族知青,做饭要另起炉灶,吃饭要“吃小灶”。</p><p class="ql-block">我们住在农场里的一排大瓦房里,屋里是用木板搭建的上下铺。这里的老鼠很多,在睡着觉的时候,那些可恶老鼠在地下铺上到处乱跑乱叫。夏天来了,稻田地里、水渠里的青蛙“呱呱呱”叫,阵阵蛙声入耳。炎热的天气,酷暑难耐,蚊子猖獗难入睡。冬天这里特别的寒冷,没有取暖设备,冬季用水就特不方便。</p><p class="ql-block">一九七四年的春节就要到了,盼望走向社会第一个年的心情迫切,提前准备好回家携带的物品。乘坐农场的大解放汽车,在杨树下的土道中疾驰,过庄河,到明阳检查站例行检查,最后把青年队的人送到新金县城子坦火车站,队友们各自乘火车回到了大连。</p><p class="ql-block">知青在过年期间开始走动,相互拜年,还成立了学习小组,组织队里的青年学习马列、毛泽东思想。春节过完后,我们回到了“大家庭”中,在春寒料峭中辛勤劳作。</p><p class="ql-block">来到造船农场后,始终走不出思念家的情怀,这种情怀就寄托在骑自行车的,身穿绿色衣装的邮递员来把家书传递,只要自行车进农场,青年队的人纷纷聚集在邮递员身边,盼望着家中的书信。收到家中来信的队友,高兴的捧在手中,细细阅读家中的温暖,没有收到信的队友,失望的悄然离去。自从我们来到农场青年队后,心里一直想着家,梦想和亲人在一起。期间,造船厂组织了知青的父母来农场探望子女,亲人来到农场、来到自己的身边,梦想也成真。</p><p class="ql-block">沙岭子这个地方没有沙子,也没有岭,在这个地方看不到、也找不到石头子,这里就是一望无际的平坦盐碱地。北面是青堆子镇,东临黄海,也是英那河出海口。青堆子镇是一个百余年的老镇,镇上有饭馆、照相馆、理发馆等商铺,这里人来人往,还挺热闹的。造船农场离青堆子镇较近,队友们在闲暇时结伴到青堆子镇游玩。</p><p class="ql-block">造船农场青年队编制两个排,队里给每人发深红色的高腰稻田水靴、尖头铁锹和“宝石”牌月牙形镰刀,还有一顶带披肩的劳动布防尘帽,我们要在盐碱地上种水稻。春天是播种的季节,队友们脚穿长筒靴在冷水里弯腰弓背,顺着拉好的线往返在稻田里插秧。夏天,稻田地多次换水、灌溉、施肥,秧苗开始长大,烈日下除草拔稗子,经过一系列的精心伺弄,水稻绿油油的,长势喜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最美的季节,望着成群的南飞大雁不断变换着队形在蓝天中飞翔,看着迎风摆动的金黄色稻浪,心中充满着喜悦。队友们在稻田地里,挥舞着镰刀收割水稻,一捆捆水稻犹如“蘑菇”在稻田地里。冬季在场院里,轰鸣的机械转动起来,水稻脱粒忙起来。</p><p class="ql-block">一九七四年下乡实行厂社挂钩,在七五年的春季,造船厂各车间按照对口的公社重新分配知青。我们分别到庄河县青堆子公社的各个大队和复县交流岛公社的各个大队、红砖厂。从此,青年队们天各一方,失去通讯联络半个世纪。我们的友情和缘分还在,真挚的感情没有泯灭,我们有了多次重逢和相见的机会。</p><p class="ql-block">在知青的岁月中,汲取了吃苦耐劳和自强的精神学会了生活。岁月给了我们阳光,风雨给了我们营养。经历过春种秋收,夏长冬藏,经历过酸甜苦辣,我们有了人生的履历。</p><p class="ql-block">庄河县沙岭子造船农场是我们走向社会的起点,是我们终身难忘的地方,也是我们挥之不去的永远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