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是吾乡 ——游惠州西湖

六六

中国历代著名诗词人中,我最钦慕的有两个:一是唐代李白。一是宋朝苏东坡。无他,只因这两个男人身上除却满腹诗情外,还有让人念念不忘的豪气与有趣。每次读到他们的诗作,忍俊不禁时,总会心存念想:如果早一点,能在那时与他们相遇,哪怕是相遇不相识都好,让我做一个经过他们身边的人,一个只有一面之缘,却因他们心花怒放的人。 自从来惠州,心里就一直算计着去惠州西湖一游,走一走苏东坡曾经走过的路,看一看苏东坡和朝云曾经一起游览过的风景。今天终于如愿----清风,秀水,苏堤,一切都是我想象中的样子。 曾读到一个故事,说宋朝时期,王巩受“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的宾州。南行时,歌伎柔奴不计艰险毅然随行。元丰六年(1083)王巩北归,与著名学士苏东坡劫后重逢。席间请柔奴为东坡劝酒。苏东坡问及岭南生活的感受,柔奴不言生活之苦,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东坡闻言深受感动,作《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一首赠给柔奴: 常羡人间琢玉郎, 天教分付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数十年后,苏东坡也被贬到岭南惠州,身边亦有侍妾朝云追随。朝云对他情谊绝不逊于柔奴之于王巩。想他身处岭南,看着相伴在侧的朝云,亦会常常忆起多年之前,那纤弱慷慨的女子含笑答应对他的问话吧——回过头看,当年赠词竟成了他今日的自况。王巩经历的,他又来经历一遍。日光之下,岂有新事?无非是上演过的桥段,换上不同的人再演一遍,他的柔奴即是身边的朝云,是了,道理多年前就有人为他言明,天地为家,此心安处,何惧之有? 如今,我也来到这里。虽然只是孤身一人,工作也是从来没有过的忙碌,但是,我却可以安然自若。十年前曾撰文说,最大的快乐是随遇而安。我想生活终于慢慢真正让我明白了心安是归处的涵义吗? 而千年前的故人,能想到他们的足迹和故事会一代又一代滋养着热爱生活的人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