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儒)芬芳--齐鲁文化行

陋室铭

<p class="ql-block">  酝酿已久的用两年时间走遍山东省内山山水水,参观文明古迹,了解各地风土人情的山东·齐鲁文化行由于特殊原因搁置许久,今天终于成行了,决定从聊城山陕会馆开始第一站,2023.8.20虽然酷暑难耐,仍决定驱车成行。</p><p class="ql-block"> 实地参观,记录心路历程,走走停停,彻底放松心情,佳偶做伴,一路芬芳。</p> <p class="ql-block"> 聊城是山东地级市,离济南有两小时的路程,有著名的山陕会馆和风景秀丽的东昌湖,东昌湖上的水上古城古色古香。第一站我们就选择了山陕会馆。</p> <p class="ql-block"> 聊城山陕会馆,俗称关帝庙,位于山东省聊城市城区的南部,运河西岸,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年),至嘉庆十四年(1809年)方具现今规模。会馆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占地面积3311平方米。聊城山陕会馆是清代聊城商业繁荣的缩影和见证。是乾隆八年(1743年)山陕商人集资合建供奉武圣关羽的神庙与商业会馆相互结合的古代建筑群。从开始到建成共历时66年,耗银六万。</p> <p class="ql-block">  从正门进入便是戏楼,从戏楼中间通道穿过,两侧是两棵有二百年的历史的古槐。</p> <p class="ql-block">  戏台</p> <p class="ql-block">  古槐</p> <p class="ql-block">  戏台两侧是钟鼓楼(晨钟暮鼓)。</p> <p class="ql-block">  正中是关帝庙,庙的上沿雕刻者画像,台阶两侧石刻着孝子图,古有百善孝为先之说。左右台阶两侧刻有篆体八个字,一边是天下太平,一边是</p> <p class="ql-block">  庙前石刻画像</p> <p class="ql-block">  猜猜这几个字是什么</p> <p class="ql-block">  福自天来</p> <p class="ql-block">  你知道吗?这是唱戏时通过这块斜放的石板把声音扩放到两侧的听戏厢房。</p> <p class="ql-block">  香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不仅仅是一种信仰和祈福的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美学的表现。香火也象征着人们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希望能够过上富足、和谐、平安的生活。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香火的基本形式和寓意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但它所代表的那份敬祖宗、敬天地、敬社稷等传统文化的基础精神却不会改变,仍将继续影响和激励我们的后代子孙</p> <p class="ql-block"> 东昌府水上古城坐落在湖中央。从南水桥驱车进入水上古城。</p><p class="ql-block"> 古城也称中华水上古城,面积仅有1平方公里,却被6.3平方公里的湖水包围,其 “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水一体、交相辉映”的水城风貌美轮美奂,天圆地方的城市形态全球独有。古城坐落在聊城市区内东昌湖中间,北宋时期的城垣。城呈正方形,总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城墙始建于宋熙宁三年(1070),初为土城。明洪武五年(1372),东昌平山卫指挥佥事陈镛改筑为砖城。城墙周长3.5千米,高11.7米,顶宽6.7米,基厚11.7米。内墙用三合土夯筑,外墙用砖石砌垒。城设4门,上筑门楼,外设瓮城。南、东、西瓮城为扭头门,南门东向似凤头,东、西门南向似凤翅,北门北向似凤尾,故名“凤凰城”。四城门楼皆重檐歇山,四角飞翘,东曰“春熙”,西曰“清远”,南曰“正德”,北曰“宣武”。明万历七年(1579),城墙上又建垛口2700余个、敌楼27座;4城门楼更名,东曰“寅宾”,西曰“纳日”,南曰“南熏”,北曰“锁钥”。各个城门均有水门、吊桥。城东北角、西北角原有“望岳”“绿云”2楼。城高大坚固,易守难攻,大有高屋建瓴、睥睨四邻之势,又有“能陷不失的凤凰城”之说。    </p><p class="ql-block"> 古城为在明代遗址上的复建建筑,以闻名遐迩的光岳楼为中心,利用十字步行商业街将城区用地分为四块。十字大街为商业步行街,两侧以传统风情的商业为主。   </p><p class="ql-block">  楼北大街——以餐饮类为主:全国知名餐饮品牌、中华老字号、本省市地方餐饮、传统小吃、曲艺演出等;     </p><p class="ql-block"> 楼南大街——以驿站类为主:地方特色风情、历史文化风格的酒店、宾馆、茶楼、酒吧和戏院、演绎广场、咖啡厅、时尚简餐厅、KTV等;    </p><p class="ql-block"> 楼西大街——以文化类为主:本地文化展示,博物馆,传统手工艺、旅游文化产品,氧吧,陶吧等时尚小吧等;    楼东大街——以商业类为主:本地名特产,品牌店,超市百货,医院诊所,小型餐饮(铁板烧烤,寿司店,冰淇淋店)等。    </p><p class="ql-block"> 中华水上古城的特色可用八个字概括:以“文”为魂,以“水”为韵,体现出中华水上古城建设中对历史的传承和对自然的尊崇,也由此形成了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相依并存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 在古城中心位置有一座海源阁。是清代晚期聊城名宦杨以增以藏书的地方,他创建了被誉为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的聊城海源阁。杨以增一方面是著名的藏书家,一方面还是道光、咸丰年间被朝廷器重的封疆大吏。</p><p class="ql-block">“京杭大运河给聊城带来了数百年经济和文化的繁荣。杨以增作为担负治河保漕重任的高级官员,积极疏浚河道,修治闸坝,保障了漕运的畅通,见证了运河的繁盛。他既是藏书家,又亲自主持管理大运河,算得上是清代聊城屈指可数的河道高官。”周广骞说。杨以增一生酷爱藏书,但他更是一位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由科举进入仕途、从地方县令做到督抚的经世派官员。进入仕途之前,杨以增主要在家乡聊城生活学习。家庭的熏陶,塑造了他坦荡正直的性格;师友的教诲切磋,打牢了他广博精深的学养基础。进入仕途后,他先后在贵州、广西、湖北、河南、陕甘、江南做官30余年,从基层县令到封疆大吏,足迹遍及四方,在不同职位上得到了很好的历练。他与林则徐私交甚密,并得到林则徐的极力举荐。纵观杨以增的一生,他曾多次被朝廷破格提拔,但也多次遭遇到重大挫折,起起落落的仕途丰富了他的经历,其人生既有鲜明的个人色彩,同时也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将海源阁藏书的《楚辞集注》影印本作为国书送给日本内阁总里大臣田中角荣</p> <p class="ql-block"> 古香古色的建筑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