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虽然出生在一个封建地主家庭,但是思想中全是新理念。当时村里也有人给父亲说:“生活这么紧张,你把几个女孩子么,为啥一直要供着上学?还不如下地帮你干活,长大了找个好人家嫁了。”也许这是一种善意的提醒,但是,父亲心里有数,即便我们都是女孩子,可父亲从没有过偏见,也从没嫌弃过,看着我们一个个都是他的心头肉。在力所能及的范围,让我们上学,直到上不去才停下来。</p><p class="ql-block">还记得父亲曾经说,有个亲戚家一连生了三个儿子,老三正好和我同一年出生,于是就来到我家说,让把我和他家老三换了。后来我问父亲为啥没有换?父亲意味深长地说:“我倒也是想一个男娃,只不过想的是自家生的,别人家的男娃再好,在我看来到底不如自家的女娃!”好在那时父亲的明智选择,幸运的我才一直在父亲的呵护下开心快乐的长大,直至相互陪伴着父亲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一程。</p><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末,二姐、三姐、四姐她们相继完成了学业,虽然没有成才,但当时在村里,像我家这样孩子多经济又困难的家庭,能够让孩子们都读完高中的确是数一数二!然而这一切都源于一个吃苦耐劳、勤俭智慧、持家有道、有担当、有责任心的平凡的父亲!</p><p class="ql-block">四姐生来个子高,力气大,和大姐就是庄稼地里父亲的好帮手,二姐三姐打工挣钱贴补家用,这样,父亲的生活重担卸下了一大半,于是在一九八九年,家里盖了一座大新房子。从此,姐姐们再也不到邻居家去借宿了,再也不用在厨房地上的麦柴里睡了。</p><p class="ql-block">九一年秋季,我考进武山县第一高级中学,父亲高兴之余,更多的是担忧,怕我受冻,怕我不会做饭吃坏肚子,怕我被人家娃欺负,临行前叮咛万千:“做饭时多倒点水,多煮半天,千万别生吃,要不然会吃出病来;把里面穿的线衣线裤各带两件,日子多了就换洗一下;闲暇时多看书,好好学习,尽量不要和人家娃一起说闲话,免得说出是非;没钱了就捎个信,邻居家你姑姑在一中当老师了,她常回家来,我就给你带些;生病了就去县医院你姨夫跟前看看,别拖;下雨了就加一件衣服,不然会感冒的;等冬天了,就回一趟家,你妈会做好棉衣棉鞋等你的……”要去学校的前一天,父亲就没去干活,在家给我边收拾东西,边婆婆妈妈的说了好多好多,生怕我在外面受委屈。那个场面那些话,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到现在还历历在目,句句入心,永生难忘!父亲在外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在家是心细如娘一丝不苟的责任人,是我的靠山,是我的一片天!难怪有一首歌唱道:“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自从父亲走后,我每次哼起这首歌,忍不住泪水就夺眶而出!</p><p class="ql-block">时光如梭,光阴似箭,高中三年稍纵即逝!回想那三年,回一趟家来回车费要七元钱,够我在学校生活十天,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是不回家的。几乎一学期就只回一趟,每每到家,父亲总是等得火急火急的,叮咛母亲做我最爱吃的饭菜,吃饭间,总有说不完的话题。</p><p class="ql-block">接下来的几年里,父亲把农业生产的重点放在了瓜果蔬菜上:栽了两亩多苹果树,建起了蔬菜大棚,每年夏天种一亩西瓜。春天修理果树打农药施肥,培育西瓜苗,夏天西瓜的压蔓工作只能在炎炎烈日下进行,因为太阳晒蔫了的藤是比较柔软,压蔓时很少会被弄断。每次西瓜地里回来,父亲总是汗流浃背,面红耳赤的。农历七月初,麦子收割上场,开始打碾的时候,西瓜就成熟了。山里人农活太忙,顾不上赶集,于是,父亲经常是赶着马车把西瓜拉到山上,换成麦子,然后就把麦子粜了,这样既方便了山里人,家中经济收入也略微好点,可以说是两全其美,互惠互利。长这么大了,吃过的西瓜不计其数,总感觉唯有小时候吃的父亲种的西瓜最大最甜最爽口!</p><p class="ql-block">最美不过八月金秋!红彤彤的苹果黄灿灿的梨爬满了树枝,压的每一棵果树都喘不过气来,进得果园,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吃个够:红元帅、黄元帅、大国光、金苹梨、香蕉梨,无论哪个品种,都是沁心脾的香甜。论起口感,我觉得是最香不过黄元帅:皮薄肉厚个头大,水分足,酥脆香甜略带点酸味,两颗就足足有一斤,一般人一颗就足够了。丰收季摘苹果,每年都有四邻八舍的来帮忙,摘完后父亲都要给他们每人送一背篼,因此邻里乡亲都是很乐意给我家帮忙的。</p><p class="ql-block">农历九月,苹果摘完,能卖的卖了,卖剩的全下地窖,接下来就开始搭菜棚了。那时村里种温室大棚的就父亲和两个关系很好的叔叔,每年都是合伙干活。清理柴草、挖地、施肥、灌水、上膜,这一系列活大概要二十天左右才能干完,韭菜直到腊月八前后才能上市,一斤可以卖上一元八九,好一点能卖两元钱,到大年三十日有时还能卖上三元。</p><p class="ql-block">自从果园有了收入,父亲种上了温室大棚后,家里的条件有了很大的变化,父亲不仅给我们买了一辆“东方”牌自行车,每年过年都还要添置一些新物件,我和妹妹也都有新衣服穿着去看大戏了,水果糖、瓜子、橘子也不再是可望不可及的了,家里也有了喜笑声、鞭炮声。</p><p class="ql-block">这一切都是父亲勤劳节俭、不辞辛苦、努力奋斗的结晶,穿在身上,吃在嘴里,甜在心头!解决温饱这条路上没有捷径,只能满头大汗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往前走,足足走了十来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3年8月20日,紫燕南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包小红,字庆平,女,汉族,生于1972年7月,甘肃天水武山人,1994年7月,毕业于武山县第一高级中学,后自学成医。在祖父的熏陶下,自幼爱好文学书法。</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