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文披

刘辉

<p class="ql-block">  中国农历的七月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文披月。据说是七月梅雨多,为防止书籍发霉或染虫,故在夜晚对书籍进行通风而得名,那么作为文字工作者,深夜加班也挺贴合这个风雅的别称吧。</p> <p class="ql-block">  都说小孩子的天眼还没闭合,有时候能看到另外空间的真相。我不知道你们小的时候是否也见识过长大后也没能解开的谜底,反正我到了这个模模糊糊的岁数,对一切都不那么相信但也不否认,秉承着世界那么大 不懂也尊重的态度努力生活着。</p> <p class="ql-block">  我们家小孩的爸爸是个退伍兵,因为从事行业的特殊性,见惯了生死和恐怖,是个挺彻底的无神论者,我的倔老头爸爸也是个铁铁的无神论者,只不过在我妈多年的压榨下,虽秉承无神论也不开口否认“神话”。今晚讲一个真的故事,若能让你看完了在同一时空陪我熬熬夜,也不虚我点按半宿的大拇哥。</p> <p class="ql-block">  重庆的渣滓洞伙伴们了解吧,我是80后,我小的时候有篇课文叫做 《我的弟弟小萝卜头》(这个位置我可能用错标点了,请各位指导),从那篇课文里我记住了关押屠杀了很多革命烈士的渣滓洞看守所。今年建军节,启封了三十年的记忆,带着我可能要学到这篇课文的孩子到重庆市歌乐山麓的渣滓洞看守所旧址参观,今天这个故事也就发生在渣滓洞山上的白公馆。</p> <p class="ql-block">  我在重庆的房东是个老地户,据说重庆本地人很忌讳谈论渣滓洞,本地人很少会去那个地方。一方面跟血淋淋的屠杀有关,另一方面我想大概是因为那是一个让人充满压抑和苦难的地方。跟着讲解员边走边听边看,让两个还在小学的孩子也对这片军统制造的人间炼狱有所了解;对握着铅笔头的小烈士宋振中更多了怜惜和敬爱。白公馆处,屋子里如今摆放的都是革命文物和影像,个别屋子锁着门没有对外开放。爱国将领黄显声 杨虎城均被杀害并埋骨于此。</p> <p class="ql-block">  重庆的天气啊、山呢,对于我们草原儿女来说,又热又高又陡又累,我家的小娃爬到山上时因为大量出汗已经累到半迷糊状态。参观完白公馆向外走,小娃忽然指着一处房前的铁栅栏对我们说,能不能去那边看看。娃的爸爸解释说,那里没有开放,都锁着呀。小娃立即呛到,“我刚刚还看到那里有个穿着亮黄色衣服的小男孩对着我笑,转身就不见了,那个孩子可以进去,我也要去看看”。山上人来人往,此话一出,已经热到暴躁的娃爸爸大怒,指责孩子瞎说八道。娃看着暴躁的爸爸一边委屈的哭,一边倔强的拽着爸爸,也要进那封闭的栅栏内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  这一大一小,一个训一个不服气,让本来就热的我也烦躁到了极点。可一边是将要陪我到老的人,一边是人生观尚要得到认可的幼子,我谁也舍不得谴责又觉得谁都不让人省心。但还是耐着性子哄小娃,爸爸没看到,妈妈也没看到,你跟妈妈说,是个什么样的小男孩。娃擦擦眼泪,条理清晰的说,穿着亮亮的黄色衣服,长衣长裤,大大的眼睛瘦瘦的,要比自己矮上一些。听到娃的话,联想到解说员刚刚讲过的小烈士,在八月堪称四大火炉之一的重庆,我的身上冒出了一层凉汗,后背的汗毛瞬间立了起来。想训孩子说不出口,不训孩子–––我却真害怕了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几番纠结,我擦掉娃脸上的眼泪,对娃说“小孩子的眼睛就是比大人的眼睛好用,爸爸妈妈什么都没看到,妈妈累了走不动,可以不跟爸爸计较了,陪妈妈下山吧,好嘛。”我娃向来心疼人,虽有不甘还是擦擦眼泪牵起了我的手。</p> <p class="ql-block">  转身向下,迎面走来一位身穿工作服的干瘦老人,向着我背后封着的栅栏处缓步前行。因有疑惑,我也停下脚步,转身死死的盯着那老人,眼看那老人把手放在封闭的栅栏上轻轻一推😞😞😞咧开一道不易察觉的栅栏门……这时禁闭的房门也忽然打开,跑出了一个身穿亮黄色长衣长裤的瘦小子扑进了老人的怀里……</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那转身不见了的 消失了的男孩👦🏻吧。</p> <p class="ql-block">  很多时候,不要只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要否认身边最亲近的人,更要尊重孩子的世界,孩子那么小,他能懂什么呢,还不是成人在以己度人呢,何况娃子本就是父母最需要呵护的存在呀。</p> <p class="ql-block">  我想,重庆歌乐山——那个风吹树叶如歌响的地方,多少革命英雄生前能为新中国的幸福慷慨赴义,牺牲后他们依然会化作神灵守望着子孙后辈的繁荣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