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也的美篇

李也

<p class="ql-block">游記.西泠印社</p> <p class="ql-block">穿越千年话西湖</p><p class="ql-block">诗书画印说西泠</p> <p class="ql-block">西泠印社话百年:二</p> <p class="ql-block">西泠印社园林的营造历时几十载,如同在一幅画卷上不断地添筆增彩,日臻完善。原址曾有的宋元明时期古楼台建筑大多湮灭废弃,印社初创时只存一座敉峰阁。</p> <p class="ql-block">1905年,同人筹资在阁西侧复建仰贤亭,在石壁上镌刻28位印人先贤的画像,以示景仰。1912年后开始了更大规模的扩建,多年间陆续添了多处建筑景观。</p> <p class="ql-block">这处园林的营造过程,就好比精心构思布局谋篇,创作一件耐人寻思的艺术品。如今游至西泠印社,也不妨以一种欣赏金石篆刻书画作品的态度,心境,信步走來,细细品鉴。一進门的柏堂、竹阁,分别因堂前圆柏、阁旁翠竹而得名,留有前朝诗人的文化足迹。</p> <p class="ql-block">当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公事之暇出游西湖,最愛在竹阁游赏、休憩,从他“晚坐松檐下,宵眠竹阁间”的诗句,能够想见当时的清幽闲适。北宋元年间志铨和尚修建柏堂,堂前的南朝古柏犹存一株,苏轼曾作诗纪其事,有“道人手种几生前,鹤骨龙姿尚宛然”“此柏未枯君记取,灰心聊伴小乘禅”等诗句。</p> <p class="ql-block">沿园中西侧小径向上走,一座全石建筑相当醒目,名为汉老三石室。印社所藏历代碑刻中,有一方距今1900多年的“三老讳字忌日碑”是现存最古老的汉文石质碑刻,这件国宝级的珍贵文物就藏于石室中。</p> <p class="ql-block">“三老”是汉代官职,此碑碑文基夲完好,记录了一位“三老”祖孙三代的名讳和祖、父辈逝世的日子,全碑217字,书体介于篆隶之间,经鉴定,刻于东汉建武年间。“三老碑”淅江余姚客星山出土,因其巨大的历史和文字硏究价值,被誉为“浙江第一石”。此碑先为余姚周世熊所得,后归丹徒陈渭亭所有,1921年秋天,有外国人欲以重金购买并运往国外,陈氏意己应允。国宝面临外流的消息传來,吴昌硕等人焦急奔走,发起募赎石碑的活动。西泠印社发布募捐公启,呼吁社内外人士积极捐助,吴昌硕等人还捐献书画印谱举行义卖。</p><p class="ql-block">最后集60余人之力,以8000银元重价赎回。为了保护文物,次年又修筑石室存放石碑,吴昌硕亲撰巜汉三老石室记》记录前后事由。</p> <p class="ql-block">“竞传炎汉一片石,永共明湖万斯年”如石室楹联所云。,这一珍贵石碑文物,连同保护国宝的爱国义举,都长久地在此留存。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汉三老石室正体外形仿吴越宝箧印经塔(阿育王舍利塔),重檐攒尖顶,顶部又是一个小型的石质宝箧印经塔,独特的造型结构是仅有孤例,在建筑艺术上也有很高价值。</p> <p class="ql-block">李也编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