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河两岸的村庄

叶紫

<h5 style="text-align:right;">——2006年7月 | 2023年8月增补</h5> 深圳梧桐山脚下, 华界(又称唐界)的长岭村与英界的莲麻坑村遥相守望。之间有一条小河叫深圳河及一道两丈来高的铁丝网蜿延曲折, 在它们中间穿过。长岭村与莲麻坑村大都姓叶,据族谱记载, 先祖是周文王第10 个儿子姬发, 封地河南叶县,以地为姓。宋代战乱迁移南方, 在广东梅州定居。后有二支从梅州迁出, 一支迁至惠阳淡水,一支迁至陆丰螺溪。淡水其中一支又迁出至香港九龙, 陆丰其中一支迁出至香港新界沙头角打鼓岭莲麻坑村 。<br><br> <h5><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从英界莲麻坑村眺望华界长岭 叶维理 摄</span></h5> <h5><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从长岭村眺望莲麻坑 </span></h5> 华界长岭村与英界莲麻坑村100多年前是一个大村。自从英国人强租新界, 以深圳河为界,小河变成界河,河上架有的小石桥的中部水泥接缝就是中英分界。清末和民国时期,两地居民自由往来,新中国建立初期,边界封锁,深圳河变成界河,一个大村变成两个世界。这里成边境禁区,由中、英两国边防军队把守。华界的村民英界有祖屋,英界的村民华界有土地。宝安县(现深圳)公安局自1955年起发放“过境耕作证”, 中英两边居民可以互相过境到到对方耕作。因而,深圳河沿岸中英边界村民过境耕作均持有"耕作证"。长岭与莲麻坑相隔的铁丝网留有个开口, 被称"耕作口"。 <h5><font color="#167efb">莲麻坑的英军碉堡</font></h5> <h5><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沿深圳河南岸一路蹲筑英军的碉堡</span></h5> 沿着铁丝网有一条巡逻公路, 迷彩着装的英国雇佣兵开着吉普车或骑着单车日夜巡逻,偶尔能在晨雾中看到草丛中朦胧身影。华界紧靠界河这边有一座孤立的小型建筑,身后是开阔的菜地,这是广东省公安总队长岭工作站(村民称"检查站")所在地,由荷枪实弹的卫兵把守。村民过境耕作,出入"检查站"往来于"华、英"之间。附近的小山包上,建有英国人的墨绿色碉堡。“突.突.突.”…的直升飞机飞到碉堡上空, 送他们的人上下班,华界长岭村无疑在他们的视角内。 <h5><font color="#167efb">来源网络</font></h5> <h5><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近景/长岭公交场站,中景/边防检查站,远景/莲麻坑村</span></h5> <h5><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华界的边防检查站</span></h5> <h5><font color="#167efb">英界莲麻坑村口</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巡逻公路</font></h5> 我家祖屋在对面英界沙头角打鼓岭莲麻坑村,那是建成于1908年的老宅子,不是新界通常客家的建筑样式。房子的样式仿照广东省中山县翠亨村孙文先生故居样式建造,这与爷爷叶定仕早年的经历有关。清朝末年,爷爷"卖猪仔"(指清末苦力贸易,买不起船票的苦力挤在底仓如被贩卖的猪仔) 到泰国,凭着他勤劳,聪慧和语言能力,善于交际而发达。第一夫人是泰国王室公主。爷爷承包了泰国陆军的被服厂,日后成了王室、军界和商界通吃的人物。听莲麻坑村亲戚讲起爷爷,".....在泰国有三条街是你公公的"“你公公在村里穿一身白西装,头戴白色遮阳帽(孙中山那款的)”“堂屋墙上挂着孙中山的像”。<br> <h5><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左一)第二夫人张氏怀抱长子叶俊雄、(左二)叶定仕、(左三)张氏胞弟</span></h5> <p class="ql-block">爷爷是孙中山、胡汉民先生介绍入泰国同盟会并任1907至1911年四年的泰国同盟会会长和振兴书报社社长,同时是孙中山主盟泰国中华会馆的创始人之一。和其它爱国华侨一样,他爱国爱乡。他负责筹款,积极支持孙中山发动推翻满清的黄冈起义、广州起义、云南河口起义、武昌起义。他不顾泰国政府的警告,为起义提供枪支、弹药、被服。被泰国政府警告、通缉、没收全部财产并驱逐出境。爷爷带着一家人回新界老家。靠国民政府给予养老金过活。香港沦陷,日军实行粮食管制,爷爷一家老少六口人每天仅获配给一斤米度日。爷爷年老病弱缺医少食浑身浮肿,于1943年在老家病饿中去逝。</p> <h5><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进安哥哥家老屋楼梯间</span></h5> <h5><font color="#167efb">敞开的门</font></h5> 进安哥是60年代宝安县少有的几个大学毕业生之一,还是重点大学"大连海运学院"呢。在深圳市交通局工作, 嫂子是从布吉嫁过来的,泼辣而壮硕,是典型的任劳任怨的客家妇女。进安哥老母亲年近90岁,着黑衫和戴黑头巾,一脸神秘皱纹。他家的地在对面英界,祖屋在华界。嫂子有过境耕作证,天天一早骑单车过边境那边去打工,晚上带回各种华界没有的商品。他家华界长岭村起的新屋是嫂子一手操持盖起来的。 <h5><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80年代初长岭乡村景色——阿姐家房后</span></h5> <h5><font color="#167efb">80年代初长岭乡村景色——叔婆和叔母</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80年代初长岭乡村景色——小童在戏耍,牛在吃草</font></h5> <p class="ql-block">父亲在泰国出生,上小学,后随遭泰国政府驱逐的爷爷回国。在南京上中学一年, 后又回到深圳和香港继续就读中学。抗战时期,在香港新界参加了抗日游击队。5 0 年代初, 父亲曾出差到深圳 (禁区) 。那时叔叔在边防部队,奶奶从华界长岭村过来, 他们在深圳镇照相馆照了一张像,那时我大哥三岁 。80年代初, 父亲落叶归根。因父亲的身份,赴港探亲难于批准。<br></p> <h5><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前左一)父亲叶青茂、(左二)大哥叶坚、(左三)三奶奶梁娇,(后排)叔叔叶瑞山</span></h5> <h5><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深圳河上游只是小小的溪流,上面架着小石桥,有个名字——国际桥,它连着华界和英界。是通向老家的桥。桥中间是中英分界线,眼看狗狗要过境了,当兵的不管,人可不行。</span></h5> 在边界桥头偶尔可看到对面村子里的人走进走出,和一小时一趟的小巴士往来......,我家祖屋就在那郁郁葱葱的山包后面。在桥头会英界亲戚通常由嫂子带话,定好时间,英界的亲戚从桥头走过来,在检查站落座,但我们不能越过石桥的中段。持枪的边防军战士在我们身边渡来渡去。父亲成了真正的"望乡"。直到香港回归后父亲才获准赴港探亲。 <h5><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莲麻坑村口大树下的社坛</span></h5> <h5><font color="#167efb">叶氏宗祠 来源:网络</font></h5> 老家莲麻坑村口和广东陆丰县螺溪(叶家迁徙地)一带农村的村口一样,大树下是供着香案的社坛。老屋建在远离村子数里的山脚下,人称"对面楼"。对面楼朝东,只此一家,掩映在苍郁的林中,回望村子。我想爷爷如何这般不合群呢? <h5><font color="#167efb">图左“对面楼”图右莲麻坑村 来源:《莲麻坑村志》</font></h5> <h5><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对面楼</span></h5> <h5><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爷爷造的小石桥</span></h5> 穿过村子,通向老屋的乡间小路几乎无法辨认,杂草丛生,草垫下泥泞积水,一不小心会踏到一条过路的草蛇!……走过一小溪,溪上石桥据说是爷爷建的。过了石桥,前面是一座树林包裹的小山,老房子背靠小山,这就是风水山了,风水林巍峩壮观,蟒蟒苍苍,老房子前是个小广场(晒谷场)下面是一条小溪流过,远处一大片开阔地,再远处是山峦起伏的红花岭。 <h5><font color="#167efb">建于1907年的老屋</font></h5> <p class="ql-block">老屋经年日久无人居住,罕至人迹,枯枝落叶铺满房前空地,屋子里阴森森的寒气透骨,再精壮的人也觉得阳气快要被四壁吸光了,地上散落着的不知是人的粪便还是动物的粪便。厢房的一角放置着一部陈旧的打谷机,和箩筐,墙上挂着一顶凉帽框,青纱已脱落,这定是玉春姑姑带过的凉帽。二楼房顶有一处塌陷,一幅凋零破败的景象,唯有门楣上半月形白石灰底子上用彩粉绘的蝴蝶和花草图案,鲜艳异常。院内树阴下的水缸里存着大半缸幽暗的积水——不知道多少年了。</p> <h5><font color="#167efb">老房子内景</font></h5> <h5><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门楣上的蝴蝶图案</span></h5> 爷爷的坟在离村子较远的山上,从村里去那儿,一路要拨开两人高的茅草,趟着厚厚的草甸,穿过野地荒山。“咕咕.咕咕咕.咕咕……...”鹧鸪声声叫着。 <h5><font color="#167efb">近处风水塘 远处红花岭 来源:网络</font></h5> 走上一个山坡,丛林之中,爷爷的坟,豁然眼前,只见客家人古墓样式,墓碑两侧一幅石刻的对联:“生前常与暹王坐,身后长期血胤昌”。 从父亲离开家乡香港新界到那次回去相隔已经50多年了。爷爷支持过的辛亥革命胜利也快100年了, ……但这并不被人所知。<br>...... ...... ......<br>起风了,叶儿飒飒飒......<br>爷爷寂寥的坟茔依然朝向老屋和远处的华界。<br>...... ...... ......<br>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写在后面</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瑞山叔叔为了爷爷的出头之日多年奔走。香港回归后,老屋被香港特区政府古物古迹办事处定为二级古物并获政府巨款修复,并命名“叶定仕故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施工告示</span></p> <h5><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修缮中</span></h5> <h5><font color="#167efb">香港政府立叶定仕故居标牌</font></h5> <h5><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2011年11月12日,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局长林郑月娥(右五)在叶瑞山、叶华清陪同下,参观叶定时故居</span></h5> <h5><font color="#167efb">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2011年12月30日,“孙中山铜像揭幕暨叶定仕故居重修开放庆典”在莲麻坑村举行。来了很多贵宾,首先是我的堂叔抗日老战士叶维理、中联办社会工作部干部、新界乡议会主席BBS太平绅士、民政事务局政治助理、全国政协委员、新界社团联会、岭南大学教授、孙中山海外基金会等............</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村长叶华清致词 / 新界乡议局主席刘皇发致词 / 叶定仕之子叶瑞山致词</font></h5> <h5><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老屋修缮竣工。冬季巳至,平时小村子山风紧紧,这天天气却出奇的好,风和曰丽……</span></h5> <h5><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老房子维修一新,可惜抹去了时间的记忆</span></h5> <h5><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香港古物古迹处办事处在此做了个简单的展览</span></h5> <h5><font color="#167efb">瑞山叔叔在故居露台上眺望远方(为了爷爷,瑞山叔叔奔走于香港、泰国、台湾、广州等地,如今故居修缮完工,政府挂了牌,多年的心愿终于实现了)</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完————</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