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崇州文庙

宁静致远

<p class="ql-block">  万世师表。走进文庙的牌坊,看到这座牌坊的屋脊还安置有骑凤仙人等几个小神兽,也显示出这座牌坊的等级地位。</p><p class="ql-block"> “万世师表”匾额,源于清康熙皇帝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十一月到曲阜孔庙祭孔时御赐。当时康熙皇帝在“诗礼堂”听完监生孔尚任讲完《大学》首章后,对大学生王熙等人宣谕之中讲到“欲加赞颂,莫能名言”,特书“万世师表”四字悬额殿中,随后,又将这块匾额内容颁发给全国各地的孔庙,刻匾恭悬。自此,“万世师表”四字也就名扬天下。这件榜书原件(横披 109.2×393cm)据说现藏于台北故宫,其字体敦厚,下笔沉稳,力道匀称,收笔峻快果决,是罕见的康熙帝御笔擘窠大字佳作。</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崇庆州文庙。</p><p class="ql-block"> 崇州文庙背靠罨画池园林,东靠陆游祠,文庙南起南米市街南口,北至罨画池南畔,中轴线约一里长。在这中轴线上,依次分布“万世师表”牌坊、孔子行教铜雕像、泮池、“宫墙万仞”照壁、“棂星门”牌坊、鼓乐亭、泮池和池上的三拱桥、戟门、东西庑、大成殿、启圣殿、尊经阁等主要构、建筑物,气势恢宏,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  孔子雕像,背后就是宫墙万仞。</p><p class="ql-block"> 孔子行教铜雕像(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仕捐赠)耸立在孔子广场中央。</p> <p class="ql-block">  在孔子雕像和宫墙万仞照壁之间广场上有一个泮池。</p> <p class="ql-block">  宫墙万仞照壁。</p><p class="ql-block"> 宫墙万仞出自《论语》子贡语: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以宫墙为喻,说明自己和老师差距甚大,可谓善譬。后世拜师称得列门墙,文庙有所谓万仞宫墙,皆因此而生。不得其门而入,空口瞎批评,完全外行;得其门而入,才算门下弟子。</p><p class="ql-block"> 文庙的“宫墙万仞”是那样庄严、雄伟、气派:它高达7米,长15米,墙面杏红色,墙顶覆以翡翠般的琉璃瓦和色彩斑斓的琉璃砖拼砌的帽墙脊。</p><p class="ql-block"> 古代以7-8尺为1仞,万仞是指非常高的墙。</p> <p class="ql-block">  崇州文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二00一年六月二十五日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崇州文庙的正门不是朝南开,文庙宫墙万仞照壁后边的进出门不仅朝西开而且很低矮,叫“贤关门”。我查了一些文献资料,孔子是文宣王,因此孔子的塑像都是戴冠冕的。祭祀他的文庙是按官府的规制:坐北朝南,以便于接受万民朝拜。</p><p class="ql-block"> 崇州文庙属清代建筑,清代对官府的建筑规格要求非常严格的。不同官职的私宅,门多高都有规定,不能越制;没有出过翰林的县城,连城墙垛堞也不能砌成“品”字形。传说这里文庙门朝西开,就是因为这里没有出过状元。清王朝很重视教育和科举考试,以此制度来激励地方政府和官员重视文化教育,多培养些秀才、举人、状元,这对倡导地方尊师重教、培养人才是有好处的。</p><p class="ql-block"> 其实这里的宫墙万仞照壁中间就没有考虑开门,包括孔子雕像后的泮池也没有考虑架桥。《礼记》中说:圣人修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警示人们的行为要符合礼仪准则。进出文庙的门在宫墙万仞照壁侧面分别开有礼门和仪路,这是进出的门路。也称圣域和贤关,告诉大家进入文庙要有礼仪。前面关于培养人才的说法是一种希望和寄托。</p> <p class="ql-block">  棂星门。是文庙中轴线上的牌楼式建筑,古代传说棂星为天上文星,以此命名意味着孔子为天上星宿下凡。象征着孔子可与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天上文星相比。棂星,又名天镇星,古人所谓“文星”,“主得士之庆,其精下为棂星之神”。棂星乃文庙正门之名,意谓庙内所奉孔子,施教化、育英才,可比天镇星,天下文士集于儒学门下,尊孔如尊天。</p><p class="ql-block"> 崇州文庙棂星门木结构五叠檐牌楼,如意斗拱、高峻宏伟,也是全国罕见。</p> <p class="ql-block">  礼乐亭。</p><p class="ql-block"> 左侧的亭子是文庙的礼乐亭,顾名思义是祭祀孔子时摆放乐器和演奏礼乐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戟门外三座拱桥的泮池。</p><p class="ql-block"> 这个泮池和宫墙万仞照壁外的广场上的泮池。组成了全国罕见的崇州文庙与众不同的双泮池。</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戟门。</p><p class="ql-block"> 这个戟门是文庙的第二道大门。戟门是文庙最重要的主体建筑之一,穿过棂星门后,出现的就是文庙的戟门,戟门也叫启圣门、仪门。祭孔的官员通过棂星门到达戟门,文武官员都需要在戟门整理自己的仪容。过去,武官须将兵器放到门两侧,才能进入孔庙祭拜孔子。现在的崇州文庙在戟门进门后两侧放置有兵器支架,放有刀枪剑戟冷兵器展品。</p> <p class="ql-block">  大成殿,金碧辉煌的琉璃瓦屋顶,门前龙的饰物,表现出皇家的等级。</p> <p class="ql-block">  大成殿前丹墀(chi)石。</p><p class="ql-block"> 丹墀的意思是指古时宫殿前的石阶,丹墀就在台阶中部长方形区域的石板上的龙凤雕刻和图案装饰。大成殿供奉着孔子神位。左右两边的廊房里,供奉着先贤。</p> <p class="ql-block">  大成殿牌匾。</p> <p class="ql-block">  这是大成殿的简要说明。</p> <p class="ql-block">  大成殿正殿中间主坐的是孔子。</p><p class="ql-block"> 额匾:“与天地参”,意为可以与天地并列为三。出自《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原文《礼记·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 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p> <p class="ql-block">  这是对孔子的简要说明。</p> <p class="ql-block">  孔子倡导的“有教无类” ,首创了平民教育。他因材施教,诲人不倦,死而后己,培育了3000弟子,72贤人,创立了儒家学说,为中国和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按规制,文庙中的孔子塑像要有四配十二哲塑像陪祭祀,崇州文庙做到了。</p> <p class="ql-block">  在大成殿中供奉的除了孔子之外,还有仅次于孔子地位配享供奉的四位圣人(称四配),分别是亚圣孟轲(一般人称孟子)、复圣颜回、述圣孔伋、宗圣曾参四位圣贤。他们的塑像分设于孔子像的两侧。“四配”在文庙中的神位次序为:孔子像东为兖国公颜回、沂国公孔伋,孔子像西为成国公曾参、邹国公孟轲。</p> <p class="ql-block">  子舆</p><p class="ql-block"> 亚圣孟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邹国人,即今山东省邹城。生于周威烈王四年(即西元前三七一),其先世为鲁国公族(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之一的孟孙氏,父名激,早殁,由母仉氏抚养,以孔伋为师。孟子学成之后,为儒家的传人,由于其生卒年月难以详考,说法亦多有差异,而以其享年八十以上者居多。</p> <p class="ql-block">  子渊</p><p class="ql-block"> 复圣颜回,字子渊,又称颜渊。春秋时鲁国人,为孔子弟子,小孔子三十岁。天资聪明,敏而好学,能闻一而知十,不迁怒于人,从不犯两次相同的过失,他过著贫苦的生活,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别人必定感觉很忧愁,他却甘之若饴,毫不改变安贫乐道,怡然自乐的态度。 他是孔子所认为最得意的弟子,《论语》中记载颜回之处,总是称赞的多。他本来是最理想的孔门道统继承人,只因先孔子而死,才由曾参接替。</p> <p class="ql-block">  子思</p><p class="ql-block"> 述圣孔伋,字子思。父名鲤,祖父孔子曾直接教过他,为曾参弟子,独能传授孔门心法。受困于宋,而作《中庸》。《中庸》乃儒家人生哲学的名著,论心性多精语,宋明理学家奉为圭臬,所谓「不偏,不易乃中庸之道。」宋朱熹作《中庸章句》,乃与《大学》、《论语》、《孟子》并列为四子书。子思曾周游讲学,到过宋、卫两国,得到时君的尊重。子思家贫,他解释富贵的真义:不取于人谓之富,不辱于人谓之贵,不取不辱可以算是富贵。他阐述高官厚禄,不足以钓饵君子。痛斥阿谀求荣的不当,惟德高和寡,未能见容于世。卒年六十二岁,因述圣祖之业,后世称为「述圣」,是四配之三。</p> <p class="ql-block">  子参</p><p class="ql-block"> 宗圣曾参,字子舆。皙的儿子,春秋时鲁国南武城人,是孔子弟子,少孔子四十六岁。天性至孝,家境贫困,靠劳力为生。资质虽然不很聪明,但是能领悟孔子的一贯道理,传述孔子忠恕之道,以教授子思。</p> <p class="ql-block">  "四配"之外是“十二哲”,西位东向是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颛孙师、朱熹;东位西向的是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有若。</p> <p class="ql-block">  十二哲.子耕。</p> <p class="ql-block">  十二哲.子予。</p> <p class="ql-block">  十二哲.子求。</p> <p class="ql-block">  十二哲.子偃。</p> <p class="ql-block">  十二哲.子师。</p> <p class="ql-block">  十二哲.子熹。</p> <p class="ql-block">  十二哲.子损。</p> <p class="ql-block">  十二哲.子雍。</p> <p class="ql-block">  十二哲.子赐。</p> <p class="ql-block">  十二哲.子由。</p> <p class="ql-block">  十二哲.子商。</p> <p class="ql-block">  十二哲.子若。</p> <p class="ql-block">  东庑内的“杏坛讲学”。</p><p class="ql-block"> 孔子在杏坛上聚徒授业、教弟子读书的典故。这个典故源自于庄子的寓言故事,庄子说孔子到处聚徒授业,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孔子休息时就坐在杏林旁的土台上。后来人们就称其为杏坛,并根据庄子的寓言,把孔子讲学的地方称为“杏坛”,也泛指聚众讲学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西庑内的“见利思义”彩色塑像。</p><p class="ql-block"> 这里讲的就是义利观,是一种经济伦理思想。义利观,义者,“事之所宜也”,是某种特定的伦理规范,道德原则,是儒者们心中至高无上的道义。利者,“人之用曰利”,后世多指物质利益。如何看待二者的关系,便形成义利观。关于义利观,孔子曾经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见《论语·里仁》;孟子也曾说:“不义之利“不苟得”;大义面前连死都不怕,更不会贪利避祸。”见《孟子·告子上》。</p> <p class="ql-block">  西庑内的“浩然正气”彩色塑像。</p><p class="ql-block"> 据《孟子·公孙丑上》记载,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公孙丑问孟子,说:“请问老师,您的长处是什么?”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正气。公孙丑又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孟子说:“这很难描述清楚。如果大致去说的话,首先它是充满在天地之间,一种十分浩大、十分刚强的气。其次,这种气是用正义和道德日积月累形成的,反之,如果没有正义和道德存储其中,它也就消退无力了。这种气,是凝聚了正义和道德从人的自身中产生出来的,是不能靠伪善或是挂上正义和道德的招牌而获取的。由此我们不难理解,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刚正之气,就是人间正气,是大义大德造就一身正气。孟子认为,一个人有了浩气长存的精神力量,面对外界一切巨大的诱惑也好,威胁也好,都能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达到“不动心”的境界。也就是孟子曾经说过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p> <p class="ql-block">  西庑内的“早期启蒙”彩色塑像。</p> <p class="ql-block">  钟楼。</p> <p class="ql-block">  鼓楼。</p> <p class="ql-block">  大成殿前的许愿台。一些希望学习进步,顺利的人们把自己的所求写在许愿牌上,挂在台架上。经过自己扎实的努力,还是很有效果的。</p> <p class="ql-block">  隔墙的瓶状门。</p> <p class="ql-block">  这颗银杏树已经有200年了。</p> <p class="ql-block">  这是启圣殿前花兰瓶盆景。</p> <p class="ql-block">  这是启圣殿的说明。</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启圣殿。</p><p class="ql-block"> 启圣殿又称崇圣殿,位于大成殿之后,主祭孔子的父母。为表彰孔子父母“启育宣圣”之德,元文宗至顺年追封孔子之父为启圣王,孔子之母为启圣王夫人。</p> <p class="ql-block">  启育宣圣。塑像是孔子的父母。</p> <p class="ql-block">  这是启圣殿前的花园。</p> <p class="ql-block">  亭子,文庙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大成殿一角。</p> <p class="ql-block">  尊经阁。</p><p class="ql-block"> 尊经阁,在50多年前的运动中损毁,这是新修的一座尊经阁,因而没有楼板和隔墙,更谈不上藏书了,有待进一步完善。</p>